我国古代的铜币都有什么样式的?
提到我国的古代铜币,大部分人首先想到的往往是外圆内方的铜钱。这种形状的钱币由于距今年代较近,大量的“康熙通宝”、“乾隆通宝”等钱币都保存了下来,不但不够稀罕到成为古董,甚至还被用来做成“五帝钱”之类的吉祥装饰品。实际上,我国古代的铜币还有多种样式,比如最早出现的金属货币“铜贝”,以及随后诞生演变的空首布、刀币等。
一、铜贝
铜贝诞生于商周时期,人称“钱币始祖”,不但是中国最早的金属货币,也是世界最早的金属货币。
在铜贝诞生之前,人们使用真正的海贝壳来作为交易货币使用。后来随着生产与贸易的发展,贝币由于来源不稳定而显得不便使用,人们便利用当时已经颇为发达的青铜冶炼业制造了贝币的仿制品,这就是铜贝的来源。
到了春秋中期,在原有铜贝的基础上又诞生了新的货币类型,即包金铜仿贝。它的做法是在普通铜贝外层再包一层金,增强其耐磨性。
二、空首布
到了春秋晚期,在周王畿及三晋地区的周、晋、郑、卫等国,开始发行一种新的“大额铜币”。这种铜币的形状模仿当时常见的工具农用铲,也像铲子一样在头部保留着插木棍的空间,因此被称为“空首布”。
这种货币诞生的根本原因是贝币已经不能满足市场贸易的需求了,如果要买较为贵重的东西,需要支付的贝币数量大到必须用车来推。因此当时的国君便铸造了新的大钱,让布币与贝币并行使用。
当然,由于春秋战国时期政令不统一,并不是所有国家都选择了铲子形状的货币,燕、齐等国就铸造了不同形制的刀币。
三、刀币
刀币的形状来源与空首布相似,其模型选择了当时常用的农具和手工工具——刀。刀币的形制和种类同样各种各样,在使用刀币的主要国家齐、燕、赵等国中,每一国的刀币都各不相同。
以齐刀币为例,目前发现的就有三字刀、四字刀和六字刀。三字刀上的文字为“齐法化(货)”,四字刀为“齐之法化”,六字刀则为“齐造邦长法化”。
四、铜钱
从西汉铸造“半两”、“五铢”等铜币开始,外圆内方逐渐成为铜制钱币的主流。我们现在比较容易看到的清代铜钱,也仍然采用了外圆内方的形状。
外形为圆形的钱币便于携带、也不容易发生意外伤害,中间有孔则方便穿绳计数,古代小说中常常出现的“一串钱”、“一吊钱”,描述的就是多个铜钱被绳子串起来使用的情景。那么铜钱的形状为什么一定要是外圆内方呢?
有人认为这是一种寓意,代表天圆地方。实际原因和古代制币工艺相关,由于铜钱是铸出来的,边缘常常有毛刺出现。为了便于用锉磨工具修整边缘,铜钱中心的孔洞被铸成方形,这样只要用一根粗细合适的方形铁棍,就可以把大量铜钱串在一起,便于一次性对铜钱边缘进行修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