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嫔妃等级怎么划分?
古代嫔妃等级划分在各个时代都不相同。
1、周礼古制:
对同等级的妃嫔人数有一定限制,即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
2、汉武帝时代:
以婕妤名替代汉初夫人封号,又增设婕妤、娙娥、充依等数职。夫人自此成为高位妃嫔之泛称(例:赵婕妤又称钩弋夫人),汉元帝时代,增设昭仪,位居婕妤之上。
3、新朝:
恢复周制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搜模大十一御妻制度。
4、南朝宋中期:
孝武帝孝建三年,省去夫人,于贵嫔上另置贵妃名号。以昭华、昭仪、昭容三嫔,代替修华、修仪、修容。在九嫔之下,置中才人、充衣,以为散位。
5、南朝宋晚期:
宋明帝改制,省去淑妃、昭华、中才人、充衣,重新设置了修华、修仪、修容、才人、良人。泰始三年,又改贵人为贵姬,以备三夫人之数。又设置昭华,增加了淑容、承徽、列荣。
6、南朝齐:
齐高帝建元元年,设置贵码升嫔、夫人、贵人为三夫人,修华、修仪、修容、淑妃、淑媛、淑仪、婕妤、容华、充华为九嫔,美人、中才人、才人为散职。三年,淑妃进同贵妃,以比三司。七年,重新设置昭容(笔者案,昭容疑为淑容之误。),列为九嫔。
7、南朝陈:
在南朝梁的基础上,省淑妃,改贵姬为贵人,合贵妃、贵嫔、贵人为三夫人。
8、北魏:
道武帝时,妾皆称夫人。太武帝增加了左、右昭仪以及贵人、椒房等的位号。孝文帝改制,以周礼为基础,在三夫人之上设二昭仪并立。
9、北齐:
北齐初期,称号未备,六宫姬侍,只称为娘而已。河清新令,始备称号。
10、元朝:
皇帝可立多位皇后,但是只有一位皇后是正宫,称第一皇后,接受册宝,其他皇后也只等于是高等妃子,可称第二皇后,第三皇后等。第N皇后可在正宫皇后崩后按照顺位继任正宫皇后或升级。(例:乃马真后是元太宗的第六皇后,海迷失后是元定宗的第三皇后,奇皇后曾是元顺帝的第二皇后。)
11、明代:《元氏掖庭记》中记载“顺帝宫嫔进御无纪,佩夫人贵妃印者不下百数”,可推断元代或有夫人、贵妃的妃嫔等级称号,但不见有实名记载,或为杜撰。又载有“丽嫔张阿玄、支祁氏,才人英英、凝香儿,尤见宠爱。”可推断元代有嫔、才人称号。
12、清代:
一等皇贵妃、二等贵妃、三等妃、四等嫔、五等贵人、六等常在、七等世竖答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