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会乒乓球混双中国不敌日本队,是因为双方实力差距吗?
实力角度,这场混双,国乒的综合实力还是领先的,73开绝对是有的。输球还是实力转化为场上发挥的问题。这种折扣率,主要就看心理状态,其次是体能等等。一般一场正式比赛,一个人能发挥出训练水平80%,就是很好了。爆种情况下,发挥超过100%就会很有竞争力,参考03年的施拉格,04年的柳承敏。我们可以这样量化的考虑这个发挥的问题,乒乓球正式比赛非常讲此消彼长,这种感觉在这场比赛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我们会认为两边的选手发挥总和差不多是160%,正常发挥就是各80%。
我就举一些例子。什么是双方80%的发挥呢?举几个例子,08年半决赛王皓战胜佩尔森,王皓实力占大优,打得中规中矩,就赢了。再比如2012年半决赛丁宁赢冯天薇,也是这种感觉。还有2016年张继科赢萨姆索诺夫。这几场球,都是在非常紧张的中外对抗中发挥了80%左右的水平,由于实力雄厚,对方没爆种。正常获胜。
什么是60%:100%的比赛呢,04年奥运会王皓输给柳承敏就是最典型的。王皓当时实力占大优,历史战绩全胜,但真到决赛了,被对方抓住了一点点软肋:反手技术变直线不成熟。然后柳承敏又爆种,把王皓拉穿了。
有没有中国100%,对方60%的比赛呢,肯定是有的,但本身实力占优,看起来就是碾压,就看起来很正常。比如说2016年李晓霞打福原爱,四局加起来福原爱得了个位数?那是很不正常的,因为福原爱前一场比赛发挥了100%的实力,赢了自己很难打的冯天薇。
回到这场比赛本身,突出了一个词,就是此消彼长!
前两局中国队发挥在90%:70%,本身实力占优,就碾压了。中建三局,其实可以理解成第二局领先多了被对面爽了几个,俗称“养起来了”。第三局开始会打球了,特别是伊藤美诚拍了许昕几个,于是就变成60%:100%。第六局,对面想赢了,又有一点害怕,而国乒如梦初醒,双方回到了80%:80%,实力占优,赢下比赛。第七局:崩盘,夸张的可以说是0:160%的感觉,0:8以后,即使输个0:11也不会令人太惊奇。第七局崩盘问题在哪里?我认为50%在于心理,压力太大了,背负了全队的压力,全国的压力。大家可以去了解为了这对混双有多少顶尖高手和教练在为他们服务。剩下50%在于体能,这个体能不是大家平时以为的肌肉意义上的纯体力,而是一种算计的能力,乒乓球在一定水平以后,打球全靠预判,打球接发球前你要算好多板球,许昕的特点就在于此。但到了第七局,估计脑袋全懵了。
两人确实都不是大赛选手,刘诗雯此前输了莫斯科女团决赛,多次世乒赛单打决赛半决赛。唯一赢得一次,赢了的是当时决赛表现更不如平时的陈梦。许昕上届奥运会决赛输给过水谷隼。单打没进过世乒赛决赛,世界杯打过一次冠军,赢的是萨姆索诺夫,众所周知,和萨姆索诺夫是防守打法,打球没什么压迫感的,谁和他打都能发挥自己的实力。所以许昕本质上没有太多这种层面决赛的经验。
还是很难过吧,绝绝绝绝绝绝绝大多数运动员一辈子也没有这样的机会,当这样的机会出现在面前,没有把握住,确实如许昕所说,真的很难接受。
在东京奥运会乒乓球混双决赛中,由男子许昕和女子刘诗雯代表中国混双出战,但经过一番较量,最终中国队3-4不敌日本队,痛失金牌。引起网友热烈讨论,怎么中国队会输给日本,中国乒乓球是不是落后了,难道是因为双方实力的差距,日本队实力比中国队更厉害吗?
对于这个问题,首先,值得肯定是,显然不是。要知道如果双方实力存在差距,那么最后也不会打的那么焦灼,打到三比三平,最后第四局才分出胜负。而且一开始中国队还是大比分领先,打出一波二比零的高潮。这些足以说明中国队的实力并不差,和日本队不相上下。最后三比四输给日本队,相信实力差距的因素要小一点,更多的是运气、心态、规则、主场优势、临场发挥等其他因素有关。
先说说心态的影响,中国选手因为从2:0到后面被追平3:3,打到2:0时,显然此时日本队更放得开,大不了放手一搏,反正都快输了。于此一来,日本队肯定会放弃保守的方案,加上日本是主办方,有着主场的优势,而且在裁判、规则方面,肯定更偏向日本队,那日本队自然也是心态放得开,越打越有信心。反观中国队,在比分一度领先的情况下,反超比分到最后扳平比分,对于中国队的心态多少会有些影响,日本队自然就有机可乘了。
除了心态,运动员的临场发挥也很重要,而日本队有着主场优势,自然更轻松,同时在规则方面,日本主办方还列出多项规则针对中国队,比如发球不能用嘴吹,不能擦桌子等,而这些禁止规则都是中国选手的一些常用习惯,多少会对运动员的发挥有影响。同时,还将决赛场地缩小30%,而日本队作为东道主,有时间了解比赛场地,进行提前训练,中国队就没有提前准备、适应场地的机会,自然日本队更占先机。
最后希望大家多一些理解,不要觉得是中国队就一定是、必须要夺冠才是骄傲,尤其是那些键盘侠们,对运动员多一些理解,虽然没有金牌,但依然取得银牌的好成绩,希望作为中国人,更多地为他们加油,下次比赛再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