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整理
有质量的知识才是名校的真实力,每一所这样的大学,至少都有十种左右高质知识储备在教授门手中,储备在这些学校与世界的多重联系中,正是这高质量知识的储备。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1
一、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
(一)自然灾害监测系统
1.概念:
自然灾害监测系统是由国家、区域及地方等各级组织,通过不同平台对自然灾害进行监测和分析的网络系统。
2.作用:灾前预警、灾中跟踪、灾后评估以及提出减灾决策方案
3.世界和我国灾害监测系统的发展情况
①已经形成了遍布世界各地、相互交织的灾害监测和预警网络。
②我国已经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建立起各种自然灾害监测系统
(二)遥感技术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作用
1.遥感(RS)技术的特点:观测范围广、信息获取量大、获取速度快、实时性好和动态性强等。从空间尺度看,遥感具有全球观测能力,可从多波段、多时相和全天候角度获得全球自然灾害的观测数据;从时间尺度看,在遥感平台上能够对地球进行同步观测,可获得地球表层及其瞬间变化的灾害信息。
2.应用范围:广泛应用于政治、经济、军事、生活等各个方面,重点用于水灾、火灾及台风灾害等监测。
(三)地理信息系统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作用
1.信息集成与分析:主要是对各种监测系统提供的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空间数据分析,具有空间定位、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功能。
2.灾害评估与预报:对自然灾害进行预报预警、动态监测、灾害发生成因与规律分析、灾害损失调查、灾情评估等,还可以为制定减灾预案和指导灾后重建工作提供依据。
3.RS与GIS结合为减灾救灾提供可靠、高效的服务
RS是数据获取手段(搜集、获取原材料--海量信息),GIS是数据分析手段(对原材料进行加工处理并得出结论,指导防灾减灾工作),这两个工具有机结合,可实施动态的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强大功能,从而为减灾救灾提供可靠、高效的服务。
(四)自然灾害的防御
1.非工程性防御:
(1)概念:是通过国际组织和各个国家的减灾规划和防灾法律、各级行政部门的减灾管理以及公众减灾 教育 等途径,控制和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
(2)"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
(3)我国非工程性防御 措施 的发展及成就
2.工程性防御措施
(1)概念:工程性防御措施是通过修建防灾工程,改变自然灾害系统,最终达到减灾的目的。
(2)工程性措施的三种方式:
方式实例改变地表环境,防止或减轻自然灾害的强度通过岩土体改造工程、疏排水工程,加固稳定变形土体,防止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通过植树造林等生物工程措施,防风固沙,防止土地沙化、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可以阻隔或控制灾害与人口、财产等的直接相遇修建大堤防洪防潮,保护堤内的人口和财产安全;建立护坡、挡墙等支挡物,避免泥石流冲击村庄和耕地。可以改变财物等的特性,提高抗灾性能,减少灾害损失。兴建水库、排灌站、电机井等工程及配套设施,保证人畜、作物的正常需水,防洪抗旱;加固房屋,使之达到抗震要求。
3."工程性防御措施"和"非工程性防御措施"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硬件"和"软件"的差别
联系:二者在防灾减灾中的地位同等重要,只有相辅相成,才能起到的防灾效果。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2
1.自然灾害的形成条件?
(1)诱因:自然异变。(自然属性)
(2)承受灾害的客体:受到损害的人、财产和资源。(社会属性)
2.自然灾害灾情大小的取决因素?
孕灾环境(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
致灾因子(自然异常变化)、
受灾体(人、财产、资源环境)
3.自然灾害的影响或危害?(答题角度)
(1)人员伤亡;
(2)财产损失;
如(农业生产: 种植 业、农作物、林木、牲畜等)、(工业生产:道路、机场、船舶、厂矿等)、(生活:房屋、建筑、道路等)
(3)自然资源与环境破坏;
如自然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林木资源、矿产资源等;
环境破坏:对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的影响和破坏(结合具体材料,具体自然灾害答具体)
4.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存在地域差异:
(1)影响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和防抗灾害能力。
(2)具体表现:灾害强度相同的情况下,经济发展水平高,但防抗灾能力弱的地区,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就高;反之,危害程度就低。
5、主要的自然灾害有哪些?
1)气象灾害:热带气旋、干旱、寒潮等
2)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等
3)水文灾害:洪涝、风暴潮等
4)生物灾害:病害、虫害、鼠害等
注意:不同自然灾害的持续时间不同?
突发性:地震、火山、崩塌等。
渐发性:干旱、洪涝等。
6、气象灾害
(一)热带气旋
1.概念:发生在或的深厚的
2.形成条件:
(1)广阔的,海水通过。
(2)下上的的大气结构,促使空气及水汽。
3.分布:
三大海域:
(1)海域:孟加拉湾北部及沿海地区,
(2)海域:中国东南沿海、日本和东南亚国家,
(3)海域:加勒比海、美国东部海岸。
4.台风——热带气旋的一种特殊形式
判定:中心风力达到级以上的热带气旋称之为台风。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3
一、东亚:
1、东部沿海:季风气候显著;(-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2、西部内陆:温带大陆干旱、半干旱气候;
二、东南亚:
1、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中南半岛大部分、菲律宾群岛,北部夏季高温多雨);
2、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在马来半岛和马来群岛,常年高温多雨);
三、南亚:
1、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印度半岛大部分);
2、热带沙漠气候;(印度中下游;巴基斯坦以热带沙漠为主);
四、中亚:
1、温带大陆干旱、半干旱气候;
五、西亚和北非:
1、热带沙漠气候为主;(770多万平方千米);
2、小部分为地中海气候;
六、撒哈拉以南非洲:
1、热带草原气候(世界第一);
2、热带雨林气候;
3、热带沙漠气候;
4、地中海气候;
七、欧洲:
1、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西部)→世界最典型;
注:生成原因:①终年西风;②北大西洋暖流增湿增温;③地形因素;④大陆轮廓破碎,利于西风深入;
2、北部、南部:山地气候;
3、西班牙、葡萄牙等:地中海气候;
4、中部温带大陆性气候;
八、欧洲东部和北亚:
1、温带大陆性气候(俄罗斯);
九、北美:
1、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2、狭窄的温带海洋性气候(40°N-60°N);
3、狭窄的地中海气候;(30°N-40°N);
十、拉丁美洲:
1、热带气候,雨林、草原气候为主;
十一、大洋洲:
1、热带为主,呈半环状:大分水岭(热带雨林、-带季风湿润气候);
注:热带雨林气候的成因:
①东澳大利亚暖流增温增压;
②东南信风来自于暖流;
③地形因素:处在大分水岭迎风坡;
2、热带草原气候(受赤道低压控制);
3、热带沙漠气候(被南回归线穿过;西澳大利亚寒潮);
4、大陆西岸地中海气候(30゜-40゜);
十二、南极:
1、酷寒:
①纬度高,热量小;
②海拔高,降温幅度大;
③冰川对太阳的反射极强;
2、干燥:
①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小;
②终年受极地高压控制,下沉气流;
③陆地面积大;
3、烈风:平均18m/s,达100m/s,一年中8级以上风天达300天以上;
十三、北极:
1、没有南极寒冷(海洋面积大,大部分终年封冻);
2、降水比南极丰富(气温较高,海洋面积大),年降水量为100mm-150mm;
3、风速没有南极大;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4
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
⑴自然原因:①区域分布不均匀;②自然资源一般不具流动性。
⑵经济原因:区域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区域资源供求不匹配。
西气东输:以新疆天然气资源为基础,以长江三角洲作为天然气的目标市场,建设从塔里木盆地至上海的输气管道。
2.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⑴我国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
①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对能源需求量大,但是能源相对短缺,经济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
②西部地区经济相对落后,能源资源蕴藏丰富,需求量小,能源优势难以发挥。
⑵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①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以煤为主,易引发酸雨等环境问题;
②北煤南运对我国南北向铁路运输带来很大压力。
⑶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
①天然气分布西多东少、北多南少;
②四大气区是新疆(塔里木、准噶尔)、青海(柴达木)、川渝(四川盆地)、陕甘宁(鄂尔多斯);
③东部油气开发已到中后期,西部是战略接替区,发展战略是稳定东部,发展西部。
3.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⑴对中西部经济发展(输出地)的影响:
①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
②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③有利于西部地区能源气化,缓解因植被破坏对环境的压力。
⑵对东部经济发展(输入地)的影响:
①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紧缺状况,促进经济发展;
②有利于改善东部地区能源结构;
③有利于净化大气环境
④促进东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整理相关 文章 :
★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与复习要点
★ 人教版高三地理必修三知识点
★ 最全高中地理知识点汇总
★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 高二地理必修三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 高中地理必修三重点知识点总结
★ 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 高三地理必修三知识点解析自然灾害
★ 高中地理必修三目录
★ 人教版高三地理必备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