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千千万万遍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追风筝的人》。终于看完。
书的首页,写着作者的话:“谨以此书献给哈里斯和法拉,他们是我的眼睛之光。献给所有阿富汗的孩子。”
就这二句足以抓住人心了。“眼睛之光”,这种比喻,因为罕见而触目惊心。后一句,让我想起小平那句: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那种赶过千万里路看过千万种云和月仍然深藏内心的朴素的感情和记忆。
这本书里,有二句话让我念念不忘。一句是本文的标题,另一句是:那里有再次成为好人的路。我本来想用后一句做标题——正如我的朋友说——这本书讲述的是一个救赎的故事。但是,做为一个对文字之美有着偏执的人,我决然地选择了前一句。来,跟我念一遍“为你,千千万万遍”。美不美。多么深情。
“为你,千千万万遍”,这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感情的极限。这是哈桑对本书的第一人称阿米尔的感情。哈桑比阿米尔小一岁,是其家仆的儿子,他人生的第一句话不是妈妈或者爸爸,而是阿米尔的名字。哈桑侍候阿米尔的起居,也是他的玩伴,为其兜所有的错误。阿米尔常常以识字的优越感戏弄哈桑,“文字是扇秘密的门,钥匙在我手里”。也不是没有愧疚的时候,就送一点旧衣服和破玩具给哈桑,“我会告诉自己,对于一个无关紧要的玩笑来说,这样的补偿足够了”。但其实哈桑毫不在意,他视阿米尔比生命更重要,阿米尔的口吻说:哈桑从未拒绝我任何事情,哈桑自己的口吻说:我宁愿吃泥巴也不骗你。正如我美丽的朋友说,在她心里,哈桑是卑微和淳朴的代名词。哪只。他是忠诚无惧,忍辱负重,正直宽容,温暖贴心,心甘情愿的牺牲。
阿富汗的传统游戏“斗风筝”比赛。用自己的风筝切断别人风筝的线,让自己的风筝最后一个落地。落下的风筝谁追到就归谁所有。这二者都是无尚的荣誉。在一次比赛中,阿米尔在哈桑的帮助下成为放风筝的冠军。“这是惟一的机会,让我可以成为一个被注目而非仅仅被看到、被聆听而非仅仅补听到的人”。原来尊贵如阿米尔,也有他的烦恼。父亲一直认为阿米尔懦弱,对他要求比较严格,而阿米尔认为自己的出生导致父亲失去他最爱的女人(母亲因他难产而死),他以为父亲不喜欢他,他心中深深地渴望父爱渴望得到父亲的承认。这次比赛的胜利,如果能再追到自己的风筝,是取得父亲好感和承认的双重保险。“哈桑虽然看不懂一年级的课本,却能看穿我。这让人不安,可是有人永远对你的需求了如指掌,毕竟也叫人宽心。”哈桑是追风筝能手。他追到了阿米尔的风筝,要将它献给他。人人都想追到冠军的风筝,挂在自家的墙上,前面讲过,这是无尚的荣耀。但是阿塞夫也要。阿塞夫是一个仰慕纳粹的普什图族的孩子(也就是有阿米尔一样高贵的身份)。哈桑誓死不让出风筝。阿塞尔打他,然后强暴了他。而阿米尔,躲在角落里看到了这一切。但是懦弱让他止步不前。仅仅是懦弱吗。阿米尔当时自我解脱的方式是,找到另一个理由。“因为另外的答案,我跑开的真正原因,是觉得阿塞夫说得对:这个世界没有什么是免费的。为了赢回爸爸,也许哈桑只是必须付出的代价,是我必须宰割的羊羔。这是个公平的代价吗?我还来不及抑止,答案就从意识中冒出来:他只是个哈扎拉人(即下等人),不是吗?”但是他终究难以面对哈桑,“我最怕看到的:真诚的奉献。”他开始躲避哈桑。
哈桑知道一切,但是他从来没有怪过阿米尔。他说“我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阿米尔少爷。希望你告诉我,我不知道为什么我们不再一起玩了。”“你没有做错任何事情,哈桑,你走开。”“你可以告诉我,我会改的。”看到这里,我难过得心在抽搐:就是,你在乎的人告诉你,你什么都不用做,你连改正的方向都没有。这样的痛。阿米尔试图用各种方式,激怒哈桑,让哈桑骂他打他以减轻心中的负疚感。但是爱得多的那一方啊,永远是,我愿抵御全世界的伤害,也不要伤你一毫。
阿米尔终于在13岁生日那天,陷害哈桑偷了他的手表。哈桑明知道是阿米尔的陷害也没有揭穿他,而是称他所愿,和父亲一起离开了。“他知道我看到了小巷里面的一切(即他被强暴),知道我站在那儿,袖手旁观。他明知我背叛了他,然而还是再次救了我,也许是最后一次。那一刻我爱上了他,爱他胜过任何人。”
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阿米尔和父亲开始逃亡之路。其间艰难曲折。后到达美国,上大学,当作家,娶了美丽善良的索拉雅,父亲去世,他也走到38岁。其间,哈桑是他不能忆起之痛。“听到哈桑的名字,我的脖子好像被一对铁手掐住了。我把车窗摇下,等待那双铁手松开。”
但是命运之手,终于来到眼前。
他接到父亲生前好友拉辛汗来电。他让阿米尔去巴吉斯坦,“来吧。这儿有再次成为好人的路。”再次成为好人的路。接下来发生的一切,震撼了阿米尔的眼睛,和灵魂。
原来拉辛汗已经身患绝症。他在阿米尔和父亲逃难后,一直替他们照看房子,后来年老体衰,又去找回哈桑和他的妻子一起照看房子。在这座房子里,哈桑有了儿子索拉博。然而塔利班强占了房子,枪毙了哈桑和他的妻子。索拉博进了孤儿院。拉辛汗要阿米尔去找回索拉博,但是阿米尔不愿意,毕竟太危险了。于是,拉辛汗告诉他,哈桑其实是他爸爸的私生子。也就是说,哈桑是他同父异母的弟弟,索拉博是他的侄儿。并且,转交他一封哈桑给他写的信。没有上过学的哈桑,后来自己学会了识字,他在信中说“我梦到有朝一日,你会回到喀布尔,重访这片我们儿时的土地。如果你回来,你会发现有个忠诚的老朋友在等着你”。
父亲一直是阿米尔心中图腾一样的人物。父亲仁慈宽厚,勇敢正直,曾经他是这样教育阿米尔的:“罪行只有一种,那就是盗窃,其他罪行都是盗窃的变种。当你杀害一个人,你偷走一条性命;你偷走他妻子身为人妇的权利,夺走他子女的父亲。当你说谎,你偷走别人知道真相的权利;当你诈骗,你偷走公平的权利。”而这个真相,“在我葬了他十五年之后,我得知爸爸曾经是一个贼!还是最坏的那种,因为他偷走的东西非常神圣:于我而言,是得知我有兄弟的权利;于哈桑来说,是他的身份。他还偷走了阿里的荣誉。他的荣誉。他的尊严。”
但那条再次成为好人的路。一条终结轮回的路。“哈桑曾经深爱过我,以前无人那样待我,日后也永远不会有。他已经走了,但他的一部分还在。在喀布尔。”他终于出发。去找回索拉博。一个小男孩。一个孤儿。哈桑的儿子。
阿米尔在法里德的帮助下,来到了塔利班控制下的喀布尔,找到了那所孤儿院。但是索拉博已经被一个塔利班的头目带走。而这个头目,其实就是幼年就强暴哈桑的阿塞夫,他已经性侵舞童成瘾,而且他知道索拉博就是哈桑的儿子。他告诉阿米尔,想带走索拉博可以,但必须二人单挑,谁先走出房间谁就赢。阿米尔自然不是阿塞夫的对手,但索拉博用他形影不离的弹弓打瞎了阿塞夫的眼睛。他们趁机逃出。
阿米尔想把索拉博带回美国。因为不能证明索拉博是孤儿无法拿到签证。为了尽快到美国,律师给出的捷径需要索拉博重新回到孤儿院一年。但索拉博对孤儿院的恐惧以及之前阿米尔承诺过不会再让他去孤儿院他以为阿米尔出尔反尔,小小年纪对人性和生活的双重失望,索拉博割腕自杀。被救回来的小小少年说,“厌倦了一切事情”,“我想要回原来的生活”。阿米尔悲伤不已,“你原来的生活,我想,也是我原来的生活。我在同一个院子玩耍。我住在同一座房子。可是那些草已经死了,我们家房子的车道上停着陌生人的吉普车,油污滴满柏油地面。我们原来的生活不见了,原来那些人要么死了,要么正在死去。现在只剩下你和我了。只剩下你和我。”
他们终于一同回到美国。但这个可怜的小男孩,已经不会再与人交流。世界终于安全了,但他对世界关上了大门。“索拉博的沉默既不是来自洞明世事之后的泰然自若,也并非由于他选择了默默不语来秉持自己的信念和表达抗议,而是对生活曾有过的黑暗忍气吞声地照单全收。”日子一天天过去。七个月后的一个周末,索拉博终于因为追风筝露出了一个微笑。“微笑。斜斜的。几乎看不见。但就在那儿。”阿米尔想起哈桑曾经对他说的那句“为你,千千万万遍”。现在,他听见自己对索拉博说这句话。
为你,千千万万遍。
书的首页,写着作者的话:“谨以此书献给哈里斯和法拉,他们是我的眼睛之光。献给所有阿富汗的孩子。”
就这二句足以抓住人心了。“眼睛之光”,这种比喻,因为罕见而触目惊心。后一句,让我想起小平那句: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那种赶过千万里路看过千万种云和月仍然深藏内心的朴素的感情和记忆。
这本书里,有二句话让我念念不忘。一句是本文的标题,另一句是:那里有再次成为好人的路。我本来想用后一句做标题——正如我的朋友说——这本书讲述的是一个救赎的故事。但是,做为一个对文字之美有着偏执的人,我决然地选择了前一句。来,跟我念一遍“为你,千千万万遍”。美不美。多么深情。
“为你,千千万万遍”,这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感情的极限。这是哈桑对本书的第一人称阿米尔的感情。哈桑比阿米尔小一岁,是其家仆的儿子,他人生的第一句话不是妈妈或者爸爸,而是阿米尔的名字。哈桑侍候阿米尔的起居,也是他的玩伴,为其兜所有的错误。阿米尔常常以识字的优越感戏弄哈桑,“文字是扇秘密的门,钥匙在我手里”。也不是没有愧疚的时候,就送一点旧衣服和破玩具给哈桑,“我会告诉自己,对于一个无关紧要的玩笑来说,这样的补偿足够了”。但其实哈桑毫不在意,他视阿米尔比生命更重要,阿米尔的口吻说:哈桑从未拒绝我任何事情,哈桑自己的口吻说:我宁愿吃泥巴也不骗你。正如我美丽的朋友说,在她心里,哈桑是卑微和淳朴的代名词。哪只。他是忠诚无惧,忍辱负重,正直宽容,温暖贴心,心甘情愿的牺牲。
阿富汗的传统游戏“斗风筝”比赛。用自己的风筝切断别人风筝的线,让自己的风筝最后一个落地。落下的风筝谁追到就归谁所有。这二者都是无尚的荣誉。在一次比赛中,阿米尔在哈桑的帮助下成为放风筝的冠军。“这是惟一的机会,让我可以成为一个被注目而非仅仅被看到、被聆听而非仅仅补听到的人”。原来尊贵如阿米尔,也有他的烦恼。父亲一直认为阿米尔懦弱,对他要求比较严格,而阿米尔认为自己的出生导致父亲失去他最爱的女人(母亲因他难产而死),他以为父亲不喜欢他,他心中深深地渴望父爱渴望得到父亲的承认。这次比赛的胜利,如果能再追到自己的风筝,是取得父亲好感和承认的双重保险。“哈桑虽然看不懂一年级的课本,却能看穿我。这让人不安,可是有人永远对你的需求了如指掌,毕竟也叫人宽心。”哈桑是追风筝能手。他追到了阿米尔的风筝,要将它献给他。人人都想追到冠军的风筝,挂在自家的墙上,前面讲过,这是无尚的荣耀。但是阿塞夫也要。阿塞夫是一个仰慕纳粹的普什图族的孩子(也就是有阿米尔一样高贵的身份)。哈桑誓死不让出风筝。阿塞尔打他,然后强暴了他。而阿米尔,躲在角落里看到了这一切。但是懦弱让他止步不前。仅仅是懦弱吗。阿米尔当时自我解脱的方式是,找到另一个理由。“因为另外的答案,我跑开的真正原因,是觉得阿塞夫说得对:这个世界没有什么是免费的。为了赢回爸爸,也许哈桑只是必须付出的代价,是我必须宰割的羊羔。这是个公平的代价吗?我还来不及抑止,答案就从意识中冒出来:他只是个哈扎拉人(即下等人),不是吗?”但是他终究难以面对哈桑,“我最怕看到的:真诚的奉献。”他开始躲避哈桑。
哈桑知道一切,但是他从来没有怪过阿米尔。他说“我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阿米尔少爷。希望你告诉我,我不知道为什么我们不再一起玩了。”“你没有做错任何事情,哈桑,你走开。”“你可以告诉我,我会改的。”看到这里,我难过得心在抽搐:就是,你在乎的人告诉你,你什么都不用做,你连改正的方向都没有。这样的痛。阿米尔试图用各种方式,激怒哈桑,让哈桑骂他打他以减轻心中的负疚感。但是爱得多的那一方啊,永远是,我愿抵御全世界的伤害,也不要伤你一毫。
阿米尔终于在13岁生日那天,陷害哈桑偷了他的手表。哈桑明知道是阿米尔的陷害也没有揭穿他,而是称他所愿,和父亲一起离开了。“他知道我看到了小巷里面的一切(即他被强暴),知道我站在那儿,袖手旁观。他明知我背叛了他,然而还是再次救了我,也许是最后一次。那一刻我爱上了他,爱他胜过任何人。”
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阿米尔和父亲开始逃亡之路。其间艰难曲折。后到达美国,上大学,当作家,娶了美丽善良的索拉雅,父亲去世,他也走到38岁。其间,哈桑是他不能忆起之痛。“听到哈桑的名字,我的脖子好像被一对铁手掐住了。我把车窗摇下,等待那双铁手松开。”
但是命运之手,终于来到眼前。
他接到父亲生前好友拉辛汗来电。他让阿米尔去巴吉斯坦,“来吧。这儿有再次成为好人的路。”再次成为好人的路。接下来发生的一切,震撼了阿米尔的眼睛,和灵魂。
原来拉辛汗已经身患绝症。他在阿米尔和父亲逃难后,一直替他们照看房子,后来年老体衰,又去找回哈桑和他的妻子一起照看房子。在这座房子里,哈桑有了儿子索拉博。然而塔利班强占了房子,枪毙了哈桑和他的妻子。索拉博进了孤儿院。拉辛汗要阿米尔去找回索拉博,但是阿米尔不愿意,毕竟太危险了。于是,拉辛汗告诉他,哈桑其实是他爸爸的私生子。也就是说,哈桑是他同父异母的弟弟,索拉博是他的侄儿。并且,转交他一封哈桑给他写的信。没有上过学的哈桑,后来自己学会了识字,他在信中说“我梦到有朝一日,你会回到喀布尔,重访这片我们儿时的土地。如果你回来,你会发现有个忠诚的老朋友在等着你”。
父亲一直是阿米尔心中图腾一样的人物。父亲仁慈宽厚,勇敢正直,曾经他是这样教育阿米尔的:“罪行只有一种,那就是盗窃,其他罪行都是盗窃的变种。当你杀害一个人,你偷走一条性命;你偷走他妻子身为人妇的权利,夺走他子女的父亲。当你说谎,你偷走别人知道真相的权利;当你诈骗,你偷走公平的权利。”而这个真相,“在我葬了他十五年之后,我得知爸爸曾经是一个贼!还是最坏的那种,因为他偷走的东西非常神圣:于我而言,是得知我有兄弟的权利;于哈桑来说,是他的身份。他还偷走了阿里的荣誉。他的荣誉。他的尊严。”
但那条再次成为好人的路。一条终结轮回的路。“哈桑曾经深爱过我,以前无人那样待我,日后也永远不会有。他已经走了,但他的一部分还在。在喀布尔。”他终于出发。去找回索拉博。一个小男孩。一个孤儿。哈桑的儿子。
阿米尔在法里德的帮助下,来到了塔利班控制下的喀布尔,找到了那所孤儿院。但是索拉博已经被一个塔利班的头目带走。而这个头目,其实就是幼年就强暴哈桑的阿塞夫,他已经性侵舞童成瘾,而且他知道索拉博就是哈桑的儿子。他告诉阿米尔,想带走索拉博可以,但必须二人单挑,谁先走出房间谁就赢。阿米尔自然不是阿塞夫的对手,但索拉博用他形影不离的弹弓打瞎了阿塞夫的眼睛。他们趁机逃出。
阿米尔想把索拉博带回美国。因为不能证明索拉博是孤儿无法拿到签证。为了尽快到美国,律师给出的捷径需要索拉博重新回到孤儿院一年。但索拉博对孤儿院的恐惧以及之前阿米尔承诺过不会再让他去孤儿院他以为阿米尔出尔反尔,小小年纪对人性和生活的双重失望,索拉博割腕自杀。被救回来的小小少年说,“厌倦了一切事情”,“我想要回原来的生活”。阿米尔悲伤不已,“你原来的生活,我想,也是我原来的生活。我在同一个院子玩耍。我住在同一座房子。可是那些草已经死了,我们家房子的车道上停着陌生人的吉普车,油污滴满柏油地面。我们原来的生活不见了,原来那些人要么死了,要么正在死去。现在只剩下你和我了。只剩下你和我。”
他们终于一同回到美国。但这个可怜的小男孩,已经不会再与人交流。世界终于安全了,但他对世界关上了大门。“索拉博的沉默既不是来自洞明世事之后的泰然自若,也并非由于他选择了默默不语来秉持自己的信念和表达抗议,而是对生活曾有过的黑暗忍气吞声地照单全收。”日子一天天过去。七个月后的一个周末,索拉博终于因为追风筝露出了一个微笑。“微笑。斜斜的。几乎看不见。但就在那儿。”阿米尔想起哈桑曾经对他说的那句“为你,千千万万遍”。现在,他听见自己对索拉博说这句话。
为你,千千万万遍。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