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六十六章如何解读?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 我来答
塔罗还得是我
高能答主

2022-06-30 ·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塔罗还得是我
采纳数:257 获赞数:1674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道德经》第六十六章的主题是“谦下不争”的道德,在本章中老子告诫人们要有一颗平等的心,不要因自己的私欲而去盲目的争。同时能将谦下和平等合二为一,有机结合应用于生活当中。这是一种非常难得宝贵的品质,拥有一颗平等的心才能够施人以粥,不争才不会成为“嗟来之食”,更不会因此毫无功德。

老子在《道德经》中经常用江和海作比喻,小编认为这样做的原因是江和海都拥有能够海纳百川的特点。对此庄子也曾在文章中提到,老子能够传达大海的广阔胸襟,能够使老子关于江海的一些比喻更有深度、更富哲理。在第九十九章当中,老子也同样使用了江和海作比喻,借以说明互不相争的美好道德。庄子能够洞悉世间万物变化的哲理,他总是能将渺小的人置身于广阔无穷的世界当中。

再者老子在《道德经》中宣传海纳百川的胸襟智慧,主要来源于对星空的仰望和对于大海的深刻思考。此章的广阔胸怀,令古代无数君王幡然醒悟。“以卑下,故能为百谷王也”。老子解江海、百谷王来表现语言的穿透力,从中可以深思出老子的古代文明智慧。老子认为在人间当好一个贤德的君王,需要有如江海般广阔的胸襟、有谦下不争的美好品质,如此才能具有称王的资本。

在《道德经》第六十六章的第三段中,老子把道赋予圣人的身上。这也说明无形无名无心无欲,虚静恬淡寂寞无为的性格特点是一个国家领导人的重要品质。如此才能够让君王们做到扪心自问无愧于子民,如此万民才能够心悦诚服。在第四段经文中老子提到,“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此意在表达不争的美好品质,这也是整部《道德经》所在宣扬的奥义。

浅唱幸福Z1
2022-07-03 · TA获得超过366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35
采纳率:71%
帮助的人:6770
展开全部
《道德经》第六十六章的主题是;谦下不争,在本章中老子告诫人们要有一颗平等的心,不要因自己的私欲而去盲目的争。同时能将谦下和平等合二为一,有机结合应用于生活当中。这是一种非常难得宝贵的品质,拥有一颗平等的心才能够施人以粥,不争才不会成为;嗟来之食;,更不会因此毫无功德。 老子在《道德经》中经常用江和海作比喻,小编认为这样做的原因是江和海都拥有能够海纳百川的特点。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帐号已注销
活跃答主

2022-07-03 · 守护你的好奇心是我的星辰大海
知道答主
回答量:211
采纳率:93%
帮助的人:4.2万
展开全部
第66章主要是说人一定要把现实和梦境区分开来,所谓的道德也是如此,要学会学以致用。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蓉淼森林
高能答主

2022-07-03 · 用力答题,不用力生活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85
采纳率:80%
帮助的人:5.4万
展开全部
第66章无非就是他想说婴儿是特别美好的,他说人一定要好好的去爱护婴儿,培养婴儿。启示婴儿需要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下长大。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你好甜甜圈呀呀
2022-07-03 · TA获得超过932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0
采纳率:8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指的就是做人一定要有品德,如果没有品德,那么就不可能在社会上生存下去。就是告诉我们品德是我们必须要遵守的。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4)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