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用身体的勤奋掩盖了思想的懒惰

 我来答
休究绍B
2022-07-03 · TA获得超过6414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6551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315万
展开全部
01

我记得上初中那会儿,有位同学非常刻苦,听家里人说,每天晚上都要学习到12点以后。在学校也非常勤奋,课间仅有的十分钟,我们一般都是要聊天或者打闹的,她却还是在那里看书学习,每天来的最早,除了上厕所,屁股也从没离开过座位。

不过非常遗憾的是,他的学习成绩并不理想,考试成绩只能勉强排在班级的中等甚至还有些偏下的水平,这种结果带给她的是痛苦的哭泣,还有接下来更为刻苦的学习。

老师们也觉得很可惜,在他们看来,如果该同学的脑袋瓜子再聪明些,或许成绩能突飞猛进,甚至名列前茅。

同样的,那些平常总是和我们一起玩,甚至经常去网吧一起打游戏的“聪明”同学,考试成绩却往往并不和我们在一起,我们除了仰望他的成绩,还要羡慕他的智商。

02

我们知道,人类的大脑确实是存在差异的,不过这种差异往往比较细微,它所能导致的智力水平的高低也是有限的,笼统地将,除了极少一部分人是高智商或低智商外,绝大多数普通人的智力水平差异并不明显,如果你不是做一些严格意义上的智力水平测试,很可能根本无法有效评价两个人的智力水平高低。

以前买电脑的时候,店家总是向我强调主机频率,我记得当时选择是2.5Hz的一款电脑,店家却非要推荐2.8Hz的,我确实明白后者的运行速度确实会更快些,但考虑到我所使用的软件对电脑要求并不高,上述频率差异其实我本人是无法感知的。

手机也是一样,有一段时间商家特别追求手机内核数量,我似乎是刚刚了解到双核手机,一瞬间便发现八核满街了。不过从个人体验来看,我确实无法确认八核手机是否真的带来了流畅感的大幅提升,而且如果真的核数越多就越好的话,苹果手机为什么至今只有双核系统呢。当然这里面还会有其他因素的作用,不过它至少说明了内核数量并不能最终决定手机性能。

03

我也曾浅薄地认为,所谓的智力差异,不过是认知差异。当时的我认为,每个人对不同领域的事物的认知能力是不同的,有些人擅于绘画,有些人擅于音乐,有些人又擅于体育,这是天生或者说基因所决定的,学习刻苦却成绩不理想的人,其实是不擅于学习。

但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却不一定为你打开一扇窗。老师们也大多会发现,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在其他各个方面都表现突出,至于成绩不理想的同学嘛……同理吧。

那么这种普片意义上的认知优势又是什么所决定的呢?

其实认知能力实际上由知识、经验甚至智力等相关因素决定的,那么用认知差异来解释智力差异,就又陷入死胡同了。那么是学习方法的差异吗?可以这么理解,但也不尽然。

04

我之前的读书速度为一个月两本,这种速度我是非常不满意的,尤其是很多人在追求每天一本书的时候,那些大神不仅读书,还有很强的阅读方法论,这种又快速又高效的方法让我非常羡慕。

后来我一度将读书速度发展为一周两本,虽然也能勉强实现,但另一个问题也同时被我明显感知到——和之前的每月两本书的收获感相似,也就是说,阅读速度与个人收获并不成正比。

我们在一本书上花费最大的成本是什么?李笑来老师说是时间的成本,我认为还要再一分为二,即阅读时间成本和思考时间成本,这才是构成总时间的要素。如果再深究下去的话,阅读本身也是没有价值的,阅读后的思考,思考同时将知识内化,这才是有价值的时间成本。也就是说,单一的拼阅读量,其实是在拼无效时间成本,这种状态下的阅读量越大,那么挤占的有效思考时间也就越少,最终的阅读效果也自然会越差。

拿现在的人来说,我们每个人的文字阅读量都是很大的,不仅要看文章,还要看状态,又要看新闻,可是你的脑袋思考过吗?所以为了腾出时间来思考,我又强迫自己每周只读一本书就够了。

05

微信上曾传播很广的一篇文章——《寒门再难出贵子》,文章除了剖析寒门子弟在当前社会环境下面临的各种巨大劣势,有一点作者虽然没有说,但能够读出来,即寒门子弟往往误将身体的勤奋当成思想的努力,或者说他们用身体的勤奋掩盖了思想的懒惰。

以前那种“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论调早已不见踪影,你要再和别人讨论吃苦也往往被嘲笑是天生的贱命。这并不是说我们忘本,从生物趋利避害的本性上来说,我们都会潜意识地避免吃苦,我也始终认为,要能吃苦,但是不必然去吃苦。

吃苦谁不会呢?去建筑工地搬砖一个月,或者成为一名合格的工地建筑工人。如果只要能吃苦便可以成为人上人的话,上述行业的从业人数应该是占大部分比例的,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同时这句话还存在一个逻辑悖论,如果所有人都能吃得苦中苦,那么所有人都应该能成为人上人,如果所有人都是人上人的话,那么实际上又不存在人上人这一说法了,因为大家又是平等的。

06

身体勤奋,思想懒惰这句话应该不难理解,所以我并没有在这句话的解释上下太多功夫,只是想通过上述的思考带来更多的思考,就像我在《 批判地思考,批判地认知 》一文中讲的那样,和给出一个答案比较起来,思考才是一个异常艰难的过程,也是我们普遍所缺少的过程。

无论是身体还是思想,我们都希望他在路上,同时我们也不希望身体追赶思想,或者思想追赶身体。所谓物极必反,“中”与“和”是我们老祖宗留下的智慧产物,也是我们在发展道路上加速或者减速的指示牌。

还是再回到文章标题上来吧,无论智商也好,认知也罢,“先天”或者“天生”这些个词语本身就是不靠谱的,它可能成为失败者的借口,也可能成为成功者的谦辞,不过你要是假以天分不足的名义和勤奋刻苦的身体来为自己的失败找借口,那么你可能永远都要活在消极的自证预言中。

什么是早起的鸟儿有虫吃,表面上来看是勤奋的鸟儿才有食物,但实际上却是说,只有那些善于思考的鸟儿才能总结出来这样的规律,这可比盲目勤奋有用多了。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