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需要掌握的基本要点
展开全部
色彩 (color)是透过眼、脑和生活经验所产生的一种对光的 视觉效应 。
色彩分成两个大类:无彩色系和有彩色系。有彩色系的颜色具有三个基本特性: 色相、纯度 (彩度、饱和度)、 明度 。饱和度为0的颜色则为无彩色系。不同的色彩可以产生不同的心理作用,可以直接影响人们的感情。
丰富多样的颜色可以分成两个大类无彩色系和有彩色系
无彩色系
黑白灰
无彩色系是指 白色 、 黑色 和由白色黑色调合形成的各种深浅不同的 灰色 。无彩色按照一定的变化规律,可以排成一个系列,由白色渐变到浅灰、中灰、深灰到黑色,色度学上称此为黑白系列。黑白系列中由白到黑的变化,可以用一条垂直轴表示,一端为白,一端为黑,中间有各种过渡的灰色。纯白是理想的完全反射的物体,纯黑是理想的完全吸收的物体。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纯白与纯黑的物体,颜料中采用的锌白和铅白只能接近纯白,煤黑只能接近纯黑。无彩色系的颜色只有一种基本性质—— 明度 。 它们不具备色相和纯度的性质,也就是说它们的色相与纯度在理论上都等于零。 色彩的明度可用黑白度来表示,愈接近白色,明度愈高;愈接近黑色,明度愈低。黑与白做为颜料,可以调节物体色的反射率,使物体色提高明度或降低明度。
有彩色系
有彩色彩色是指红、橙、黄、绿、青、蓝、紫等颜色。不同明度和纯度的红橙黄绿青蓝紫色调都属于有彩色系。有彩色是由光的波长和振幅决定的,波长决定色相,振幅决定色调。
色相
色相是有彩色的最大特征。所谓色相是指能够比较确切地表示某种颜色色别的名称。如玫瑰红、桔黄、柠檬黄、钴蓝、群青、翠绿……从光学物理上讲,各种色相是由射入人眼的光线的光谱成分决定的。对于单色光来说,色相的面貌完全取决于该光线的波长;对于混合色光来说,则取决于各种波长光线的相对量。物体的颜色是由光源的光谱成分和物体表面反射(或透射)的特性决定的。
纯度
色彩[1]的纯度是指色彩的纯净程度,它表示颜色中所含有色成分的比例。含有色彩成分的比例愈大,则色彩的纯度愈高,含有色成分的比例愈小,则色彩的纯度也愈低。可见光谱的各种单色光是最纯的颜色,为极限纯度。当一种颜色参入黑、白或其他彩色时,纯度就产生变化。当参入的色达到很大的比例时,在眼睛看来,原来的颜色将失去本来的光彩,而变成掺和的颜色了。当然这并不等于说在这种被掺和的颜色里已经不存在原来的色素,而是由于大量的参入其他彩色而使得原来的色素被同化,人的眼睛已经无法感觉出来了。
有色物体色彩的纯度与物体的表面结构有关。如果物体表面粗糙,其漫反射作用将使色彩的纯度降低;如果物体表面光滑,那么,全反射作用将使色彩比较鲜艳。
明度
明度是指色彩的明亮程度。各种有色物体由于它们的反射光量的区别而产生颜色的明暗强弱。色彩的明度有两种情况:一是同一色相不同明度。如同一颜色在强光照射下显得明亮,弱光照射下显得较灰暗模糊;同一颜色加黑或加白掺和以后也能产生各种不同的明暗层次。二是各种颜色的不同明度。每一种纯色都有与其相应的明度。黄色明度最高,蓝紫色明度最低,红、绿色为中间明度。色彩的明度变化往往会影响到纯度,如红色加入黑色以后明度降低了,同时纯度也降低了;如果红色加白则明度提高了,纯度却降低了。
有彩色的色相、纯度和明度三特征是不可分割的,应用时必须同时考虑这三个因素。
两种以上色彩组合后,由于色相差别而形成的色彩对比效果称为色相对比。它是色彩对比的一个根本方面,其对比强弱程度取决于色相之间在色相环上的距离(角度), 距离(角度)越小对比越弱,反之则对比越强。
1.零度对比
(1)无彩色对比 无彩色对比虽然无色相,但它们的组合在实用方面很有价值。如黑与白 、黑与灰、中灰与浅灰,或黑与白与灰、黑与深灰与浅灰等。对比效果感觉 大方、庄重、高雅而富有现代感,但也易产生过于素净的单调感 。
(2)无彩色与有彩色对比 如黑与红、灰与紫,或黑与白与黄、白与灰与蓝等。对比效果感觉 既大方 又活泼,无彩色面积大时,偏于高雅、庄重,有彩色面积大时活泼感加强 。
(3)同类色相对比 一种色相的不同明度或不同纯度变化的对比,俗称同类色组合。如蓝与浅蓝(蓝+白)色对比,绿与粉绿(绿+白)与墨绿(绿+黑)色等对比。 对比效果统一、文静、雅致、含蓄、稳重,但也易产生单调、呆板的弊病 。
(4)无彩色与同类色相比 如白与深蓝与浅蓝、黑与桔与咖啡色等对比,其效果综合了(2)和(3)类型的优点。 感觉既有一定层次,又显大方、活泼、稳定 。
2.调和对比
(1) 邻近色 相对比 色相环上相邻的二至三色对比,色相距离大约 30度 左右,为弱对比类型。如红橙与橙与黄橙色对比等。效果感觉柔和、和谐、雅致、文静,但也感觉单调、模糊、乏味、无力,必须 调节明度 差来加强效果。
(2) 类似色 相对比 色相对比距离约 60度 左右,为较弱对比类型,如红与黄橙色对比等。 效果较丰富、活泼,但又不失统一、雅致、和谐的感觉。 [1]
(3 ) 中度色 相对比 色相对比距离约90度左右,为中对比类型 ,如黄与绿色对比等,效果 明快、活泼、饱满、使人兴奋,感觉有兴趣,对比既有相当力度,但又不失调和之感 。
3.强烈对比
(1) 对比色 相对比 色相对比距离约 120度左右 ,为强对比类型,如黄绿与红紫色对比等。效果 强烈、醒目、有力、活泼、丰富,但也不易统一而感杂乱、刺激、造成视觉疲劳。一般需要采用多种调和手段来改善对比效果 。
(2) 补色 对比 色相对比距离 180度 ,为极端对比类型,如红与蓝绿、黄与蓝紫色对比等。效果 强烈、眩目、响亮、极有力,但若处理不当,易产生幼稚 、原始、粗俗、不安定、不协调等不良感觉 。
(1) 色彩的冷、暖感
色彩本身并无冷暖的温度差别,是视觉 色彩引起人们对冷暖感觉的心理联想。
暖色:人们见到红、红橙、橙、黄橙、红紫等色后,马上联想到太阳、火焰、热血等物像,产生温暖、热烈、危险等感觉。
冷色:见到蓝、蓝紫、蓝绿等色后,则很易联想到太空、冰雪、海洋等物像,产生寒冷、理智、平静等感觉。
色彩的冷暖感觉,不仅表现在固定的色相上,而且在比较中还会显示其相对的倾向性。如同样表现天空的霞光,用玫红画早霞那种清新而偏冷的色彩,感觉很恰当,而描绘晚霞则需要暖感强的大红了。但如与橙色对比,前面两色又都加强了寒感倾向。人们往往用不同的词汇表述色彩的冷暖感觉,暖色——阳光、不透明、刺激的、稠密、深的、近的、重的男性的、强性的、干的、感情的、方角的、直线型、扩大、稳定、热烈、活泼、开放等。冷色——阴影、透明、镇静的、稀薄的、淡的、远的、轻的、女性的、微弱的、湿的、理智的、圆滑、曲线型、缩小、流动、冷静、文雅、保守等。
中性色:绿色和紫色是中性色。黄绿、蓝、蓝绿等色,使人联想到草、树等植物,产生青春、生命、和平等感觉。紫、蓝紫等色使人联想到花卉、水晶等稀贵物品,故易产生高贵、神秘感感觉。至于黄色,一般被认为是暖色,因为它使人联想起阳光、光明等,但也有人视它为中性色,当然,同属黄色相,柠檬黄显然偏冷,而中黄则感觉偏暖。
(2) 色彩的轻、重感
这主要与色彩的明度有关。明度高的色彩使人联想到蓝天、白云、彩霞及许多花卉还有棉花,羊毛等。产生轻柔、飘浮、上升、敏捷、灵活等感觉。明度低的色彩易使人联想钢铁,大理石等物品,产生沉重、稳定、降落等感觉。
(3) 色彩的软、硬感
其感觉主要也来自色彩的明度,但与纯度亦有一定的关系。明度越高感觉越软,明度越低则感觉越硬,但白色反而软感略改。明度高、纯底低的色彩有软感,中纯度的色也呈柔感,因为它们易使人联想起骆驼、狐狸、猫、狗等好多动物的皮毛,还有毛呢,绒织物等。高纯度和低纯度的色彩都呈硬感,如它们明度又低则硬感更明显。色相与色彩的软、硬感几乎无关。[1]
(4) 色彩的前、后感
由各种不同波长的色彩在人眼视网膜上的成像有前后,红、橙等光波长的色在后面成像,感觉比较迫近,蓝、紫等光波短的色则在外侧成像,在同样距离内感觉就比较后退。
实际上这是视错觉的一种现象,一般暖色、纯色、高明度色、强烈对比色、大面积色、集中色等有前进感觉,相反,冷色、浊色、低明度色、弱对比色、小面积色、分散色等有后退感觉。
(5) 色彩的大、小感
由于色彩有前后的感觉,因而暖色、高明度色等有扩大、膨胀感,冷色、低明度色等有显小、收缩感。
(6) 色彩的华丽、质朴感
色彩的三要素对华丽及质朴感都有影响,其中纯度关系最大。明度高、纯度高的色彩,丰富、强对比 色彩感觉华丽、辉煌。明度低、纯度低的色彩,单纯、弱对比的色彩感觉质朴、古雅。但无论何种色彩,如果带上光泽,都能获得华丽的效果。
(7) 色彩的活泼、庄重感
暖色、高纯度色、丰富多彩色、强对比色感觉跳跃、活泼有朝气,冷色、低纯度色、低明度色感觉庄重、严肃。
(8) 色彩的兴奋与沉静感
其影响最明显的是色相,红、橙、黄等鲜艳而明亮的色彩给人以兴奋感,蓝、蓝绿、蓝紫等色使人感到沉着、平静。绿和紫为中性色,没有这种感觉。纯度的关系也很大,高纯度色兴奋感,低纯度色沉静感。
(9) 颜色搭配原则:
冷色+冷色;暖色+暖色;冷色+中间色
暖色+中间色;中间色+中间色;纯色+纯色
净色(纯色)+杂色 ;纯色+图案
(5)对比色调中的色彩关系
和谐之美
和谐的原则是指色彩作品中色彩相互协调,在差异中趋向一致的视觉效果。和谐的原则是构建画面氛围的重点之一。
对比变化
对比是一幅作品形成的基本条件,对比是一种艺术的表现手法。一幅作品的色彩在色相、纯度、明度上的差异,以及色块的大小、曲直、虚实、动静、强弱、清浊、冷暖、聚散、断续、阴阳、简繁、疏密等都是艺术的重要对比关系。恰当的运用对比手法,强化对比效果,可以提高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主次原则
画面色彩有主次之分,形成画面基调的色彩是主体色,比如蓝色调中大面积的蓝色,衬托色和点缀色是次要色彩,它们对画面的色调不起决定作用,通过对比,它们能达到丰富画面的作用。
均衡原则
画面的均衡包括两层意思,一种是画面重量感的均衡,另一种是色彩对比上的相对稳定感,要使画面均衡、统一,一定要避免一边倒或头重脚轻的情况出现。均衡的画面是以画面的偏中心为基准,向上下,左右或对角线作重量来调整的,稳定的色彩关系使画面有舒适、优雅的视觉效果,是色彩具有美感的表现。
节奏原则
作品中色彩的配置富有节奏感,才能产生统一中有变化的美感。如果画面中都是比较极端的颜色,如大红、大紫似的,就会令人烦躁不安;画面全是灰色就会显得消沉,没有活力;只有将纯色、中间色、灰色作合理搭配,用心经营位置,推敲用色,才能获得富有节奏感的画面效果。
(6) 组织色调的方法
主体色配方法
主体色是形成画面色调的基本色彩,其作用是决定性的,因此主体色在画面应是最醒目的。
概括归纳法
概括归纳法简单地来说就是把色彩作简化处理不等于随意,而是对自然色彩进行符合整体特征的归纳。掌握概括归纳法的关键是在于要对色彩作准确观察,在绘画中,观察也是一种思考,思考的结果就是提炼出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特征色彩。
微差法
微差简单地讲就是过渡和对比微弱,不明显。微差可以营造一种和谐统一的色调感。这种微差效果的运用,需要围绕画面的中心部分展开,将画面的色彩关系向丰富的方向引导。
微差的运用涉及主体色与点缀色双方的面积对比,如果大色调已经确定,即使局部有小面积的色彩与主调形成较大反差也不会影响主色调,相反恰当的对比会使画面色彩更具张力。
透底法
透底法是一种制作感较强的色调组织方法。其作画步骤是:先在整个画面薄涂一种基色,然后再基色上敷加色彩。色彩不作大面积覆盖,而是适当露出底色,形成两层或多层色彩层次感的透气效果。
色彩分成两个大类:无彩色系和有彩色系。有彩色系的颜色具有三个基本特性: 色相、纯度 (彩度、饱和度)、 明度 。饱和度为0的颜色则为无彩色系。不同的色彩可以产生不同的心理作用,可以直接影响人们的感情。
丰富多样的颜色可以分成两个大类无彩色系和有彩色系
无彩色系
黑白灰
无彩色系是指 白色 、 黑色 和由白色黑色调合形成的各种深浅不同的 灰色 。无彩色按照一定的变化规律,可以排成一个系列,由白色渐变到浅灰、中灰、深灰到黑色,色度学上称此为黑白系列。黑白系列中由白到黑的变化,可以用一条垂直轴表示,一端为白,一端为黑,中间有各种过渡的灰色。纯白是理想的完全反射的物体,纯黑是理想的完全吸收的物体。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纯白与纯黑的物体,颜料中采用的锌白和铅白只能接近纯白,煤黑只能接近纯黑。无彩色系的颜色只有一种基本性质—— 明度 。 它们不具备色相和纯度的性质,也就是说它们的色相与纯度在理论上都等于零。 色彩的明度可用黑白度来表示,愈接近白色,明度愈高;愈接近黑色,明度愈低。黑与白做为颜料,可以调节物体色的反射率,使物体色提高明度或降低明度。
有彩色系
有彩色彩色是指红、橙、黄、绿、青、蓝、紫等颜色。不同明度和纯度的红橙黄绿青蓝紫色调都属于有彩色系。有彩色是由光的波长和振幅决定的,波长决定色相,振幅决定色调。
色相
色相是有彩色的最大特征。所谓色相是指能够比较确切地表示某种颜色色别的名称。如玫瑰红、桔黄、柠檬黄、钴蓝、群青、翠绿……从光学物理上讲,各种色相是由射入人眼的光线的光谱成分决定的。对于单色光来说,色相的面貌完全取决于该光线的波长;对于混合色光来说,则取决于各种波长光线的相对量。物体的颜色是由光源的光谱成分和物体表面反射(或透射)的特性决定的。
纯度
色彩[1]的纯度是指色彩的纯净程度,它表示颜色中所含有色成分的比例。含有色彩成分的比例愈大,则色彩的纯度愈高,含有色成分的比例愈小,则色彩的纯度也愈低。可见光谱的各种单色光是最纯的颜色,为极限纯度。当一种颜色参入黑、白或其他彩色时,纯度就产生变化。当参入的色达到很大的比例时,在眼睛看来,原来的颜色将失去本来的光彩,而变成掺和的颜色了。当然这并不等于说在这种被掺和的颜色里已经不存在原来的色素,而是由于大量的参入其他彩色而使得原来的色素被同化,人的眼睛已经无法感觉出来了。
有色物体色彩的纯度与物体的表面结构有关。如果物体表面粗糙,其漫反射作用将使色彩的纯度降低;如果物体表面光滑,那么,全反射作用将使色彩比较鲜艳。
明度
明度是指色彩的明亮程度。各种有色物体由于它们的反射光量的区别而产生颜色的明暗强弱。色彩的明度有两种情况:一是同一色相不同明度。如同一颜色在强光照射下显得明亮,弱光照射下显得较灰暗模糊;同一颜色加黑或加白掺和以后也能产生各种不同的明暗层次。二是各种颜色的不同明度。每一种纯色都有与其相应的明度。黄色明度最高,蓝紫色明度最低,红、绿色为中间明度。色彩的明度变化往往会影响到纯度,如红色加入黑色以后明度降低了,同时纯度也降低了;如果红色加白则明度提高了,纯度却降低了。
有彩色的色相、纯度和明度三特征是不可分割的,应用时必须同时考虑这三个因素。
两种以上色彩组合后,由于色相差别而形成的色彩对比效果称为色相对比。它是色彩对比的一个根本方面,其对比强弱程度取决于色相之间在色相环上的距离(角度), 距离(角度)越小对比越弱,反之则对比越强。
1.零度对比
(1)无彩色对比 无彩色对比虽然无色相,但它们的组合在实用方面很有价值。如黑与白 、黑与灰、中灰与浅灰,或黑与白与灰、黑与深灰与浅灰等。对比效果感觉 大方、庄重、高雅而富有现代感,但也易产生过于素净的单调感 。
(2)无彩色与有彩色对比 如黑与红、灰与紫,或黑与白与黄、白与灰与蓝等。对比效果感觉 既大方 又活泼,无彩色面积大时,偏于高雅、庄重,有彩色面积大时活泼感加强 。
(3)同类色相对比 一种色相的不同明度或不同纯度变化的对比,俗称同类色组合。如蓝与浅蓝(蓝+白)色对比,绿与粉绿(绿+白)与墨绿(绿+黑)色等对比。 对比效果统一、文静、雅致、含蓄、稳重,但也易产生单调、呆板的弊病 。
(4)无彩色与同类色相比 如白与深蓝与浅蓝、黑与桔与咖啡色等对比,其效果综合了(2)和(3)类型的优点。 感觉既有一定层次,又显大方、活泼、稳定 。
2.调和对比
(1) 邻近色 相对比 色相环上相邻的二至三色对比,色相距离大约 30度 左右,为弱对比类型。如红橙与橙与黄橙色对比等。效果感觉柔和、和谐、雅致、文静,但也感觉单调、模糊、乏味、无力,必须 调节明度 差来加强效果。
(2) 类似色 相对比 色相对比距离约 60度 左右,为较弱对比类型,如红与黄橙色对比等。 效果较丰富、活泼,但又不失统一、雅致、和谐的感觉。 [1]
(3 ) 中度色 相对比 色相对比距离约90度左右,为中对比类型 ,如黄与绿色对比等,效果 明快、活泼、饱满、使人兴奋,感觉有兴趣,对比既有相当力度,但又不失调和之感 。
3.强烈对比
(1) 对比色 相对比 色相对比距离约 120度左右 ,为强对比类型,如黄绿与红紫色对比等。效果 强烈、醒目、有力、活泼、丰富,但也不易统一而感杂乱、刺激、造成视觉疲劳。一般需要采用多种调和手段来改善对比效果 。
(2) 补色 对比 色相对比距离 180度 ,为极端对比类型,如红与蓝绿、黄与蓝紫色对比等。效果 强烈、眩目、响亮、极有力,但若处理不当,易产生幼稚 、原始、粗俗、不安定、不协调等不良感觉 。
(1) 色彩的冷、暖感
色彩本身并无冷暖的温度差别,是视觉 色彩引起人们对冷暖感觉的心理联想。
暖色:人们见到红、红橙、橙、黄橙、红紫等色后,马上联想到太阳、火焰、热血等物像,产生温暖、热烈、危险等感觉。
冷色:见到蓝、蓝紫、蓝绿等色后,则很易联想到太空、冰雪、海洋等物像,产生寒冷、理智、平静等感觉。
色彩的冷暖感觉,不仅表现在固定的色相上,而且在比较中还会显示其相对的倾向性。如同样表现天空的霞光,用玫红画早霞那种清新而偏冷的色彩,感觉很恰当,而描绘晚霞则需要暖感强的大红了。但如与橙色对比,前面两色又都加强了寒感倾向。人们往往用不同的词汇表述色彩的冷暖感觉,暖色——阳光、不透明、刺激的、稠密、深的、近的、重的男性的、强性的、干的、感情的、方角的、直线型、扩大、稳定、热烈、活泼、开放等。冷色——阴影、透明、镇静的、稀薄的、淡的、远的、轻的、女性的、微弱的、湿的、理智的、圆滑、曲线型、缩小、流动、冷静、文雅、保守等。
中性色:绿色和紫色是中性色。黄绿、蓝、蓝绿等色,使人联想到草、树等植物,产生青春、生命、和平等感觉。紫、蓝紫等色使人联想到花卉、水晶等稀贵物品,故易产生高贵、神秘感感觉。至于黄色,一般被认为是暖色,因为它使人联想起阳光、光明等,但也有人视它为中性色,当然,同属黄色相,柠檬黄显然偏冷,而中黄则感觉偏暖。
(2) 色彩的轻、重感
这主要与色彩的明度有关。明度高的色彩使人联想到蓝天、白云、彩霞及许多花卉还有棉花,羊毛等。产生轻柔、飘浮、上升、敏捷、灵活等感觉。明度低的色彩易使人联想钢铁,大理石等物品,产生沉重、稳定、降落等感觉。
(3) 色彩的软、硬感
其感觉主要也来自色彩的明度,但与纯度亦有一定的关系。明度越高感觉越软,明度越低则感觉越硬,但白色反而软感略改。明度高、纯底低的色彩有软感,中纯度的色也呈柔感,因为它们易使人联想起骆驼、狐狸、猫、狗等好多动物的皮毛,还有毛呢,绒织物等。高纯度和低纯度的色彩都呈硬感,如它们明度又低则硬感更明显。色相与色彩的软、硬感几乎无关。[1]
(4) 色彩的前、后感
由各种不同波长的色彩在人眼视网膜上的成像有前后,红、橙等光波长的色在后面成像,感觉比较迫近,蓝、紫等光波短的色则在外侧成像,在同样距离内感觉就比较后退。
实际上这是视错觉的一种现象,一般暖色、纯色、高明度色、强烈对比色、大面积色、集中色等有前进感觉,相反,冷色、浊色、低明度色、弱对比色、小面积色、分散色等有后退感觉。
(5) 色彩的大、小感
由于色彩有前后的感觉,因而暖色、高明度色等有扩大、膨胀感,冷色、低明度色等有显小、收缩感。
(6) 色彩的华丽、质朴感
色彩的三要素对华丽及质朴感都有影响,其中纯度关系最大。明度高、纯度高的色彩,丰富、强对比 色彩感觉华丽、辉煌。明度低、纯度低的色彩,单纯、弱对比的色彩感觉质朴、古雅。但无论何种色彩,如果带上光泽,都能获得华丽的效果。
(7) 色彩的活泼、庄重感
暖色、高纯度色、丰富多彩色、强对比色感觉跳跃、活泼有朝气,冷色、低纯度色、低明度色感觉庄重、严肃。
(8) 色彩的兴奋与沉静感
其影响最明显的是色相,红、橙、黄等鲜艳而明亮的色彩给人以兴奋感,蓝、蓝绿、蓝紫等色使人感到沉着、平静。绿和紫为中性色,没有这种感觉。纯度的关系也很大,高纯度色兴奋感,低纯度色沉静感。
(9) 颜色搭配原则:
冷色+冷色;暖色+暖色;冷色+中间色
暖色+中间色;中间色+中间色;纯色+纯色
净色(纯色)+杂色 ;纯色+图案
(5)对比色调中的色彩关系
和谐之美
和谐的原则是指色彩作品中色彩相互协调,在差异中趋向一致的视觉效果。和谐的原则是构建画面氛围的重点之一。
对比变化
对比是一幅作品形成的基本条件,对比是一种艺术的表现手法。一幅作品的色彩在色相、纯度、明度上的差异,以及色块的大小、曲直、虚实、动静、强弱、清浊、冷暖、聚散、断续、阴阳、简繁、疏密等都是艺术的重要对比关系。恰当的运用对比手法,强化对比效果,可以提高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主次原则
画面色彩有主次之分,形成画面基调的色彩是主体色,比如蓝色调中大面积的蓝色,衬托色和点缀色是次要色彩,它们对画面的色调不起决定作用,通过对比,它们能达到丰富画面的作用。
均衡原则
画面的均衡包括两层意思,一种是画面重量感的均衡,另一种是色彩对比上的相对稳定感,要使画面均衡、统一,一定要避免一边倒或头重脚轻的情况出现。均衡的画面是以画面的偏中心为基准,向上下,左右或对角线作重量来调整的,稳定的色彩关系使画面有舒适、优雅的视觉效果,是色彩具有美感的表现。
节奏原则
作品中色彩的配置富有节奏感,才能产生统一中有变化的美感。如果画面中都是比较极端的颜色,如大红、大紫似的,就会令人烦躁不安;画面全是灰色就会显得消沉,没有活力;只有将纯色、中间色、灰色作合理搭配,用心经营位置,推敲用色,才能获得富有节奏感的画面效果。
(6) 组织色调的方法
主体色配方法
主体色是形成画面色调的基本色彩,其作用是决定性的,因此主体色在画面应是最醒目的。
概括归纳法
概括归纳法简单地来说就是把色彩作简化处理不等于随意,而是对自然色彩进行符合整体特征的归纳。掌握概括归纳法的关键是在于要对色彩作准确观察,在绘画中,观察也是一种思考,思考的结果就是提炼出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特征色彩。
微差法
微差简单地讲就是过渡和对比微弱,不明显。微差可以营造一种和谐统一的色调感。这种微差效果的运用,需要围绕画面的中心部分展开,将画面的色彩关系向丰富的方向引导。
微差的运用涉及主体色与点缀色双方的面积对比,如果大色调已经确定,即使局部有小面积的色彩与主调形成较大反差也不会影响主色调,相反恰当的对比会使画面色彩更具张力。
透底法
透底法是一种制作感较强的色调组织方法。其作画步骤是:先在整个画面薄涂一种基色,然后再基色上敷加色彩。色彩不作大面积覆盖,而是适当露出底色,形成两层或多层色彩层次感的透气效果。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