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越喜欢讲道理的家长,孩子往往越不听话?
随着家长们对孩子的教育越来越重视,在教育上,孩子们身上暴露出的问题也是越来越多,而现在很多家长发现:越喜欢讲道理,孩子往往越不听话?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
有的专家说过:孩子越吼越不听话。这让有些家长结合自身童年经历深有感触,所以,为了自己童年悲剧不在孩子身上重演,很多家长在管教孩子的时候,首选的是讲道理,然而,事实证明效果并不理想,甚至又愈演愈烈的苗头。其实,这并不奇怪,孩子由于其年龄原因,在理解力、执行力上很难和大人达到同步,毕竟有时候大人在明知道事理的情况下,还不照做,何况年幼的孩子,单纯的讲道理,孩子不听话是可以理解的。
另外,孩子的教育并不是一成不变,千篇一律的,任何单一的教育方式都不会教育出全面的孩子,单纯的讲大道理,大人都不愿意全盘接受,何况年幼好动的孩子们。多数时候孩子们还是愿意接受道理的,但是要找对环境和时机,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孩子的教育也是一门艺术,单纯的讲道理,或者一味地简单粗暴,都会造成孩子成长的偏差,甚至给童年留下阴影。要学会把二者有效结合起来,“打一巴掌给一个甜枣”,做到文武结合,相得益彰,既对孩子的错误行为起到了威慑作用,又给孩子讲清了其中道理。真正让孩子们对家长又爱又恨,在潜移默化中 健康 成长。
我是两个孩子的宝妈,也一直在考虑怎么样把孩子教育得更好。就这个问题,说说我的看法。孩子很小的时候,自己的认知能力还没有发展出来。所以对于外面的世界,孩子是好奇的,什么都喜欢问父母。这时候的父母,在孩子的眼里,就是无所不能的权威。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和对外面世界的了解,孩子开始有了自己对于事物的认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家长还是和以前一样一味地说教,对于孩子来说,意义就不大了。而且因为孩子想要证明自己的想法是对的,就要去反驳家长的观点。
从人一生的成长来说,孩子的不听话是个好事。说明孩子有自己的主见了。我们一直说要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其实这个独立生活的能力,首先就包括一个人有自己的主见。我认为遇到了这样的情况,家长可以静下心来,听听孩子的想法,同时问问孩子为什么会这么想?为什么会这么做?说不定孩子的思路能给家长一个惊喜。而不是以一个家长的身份,一味的去压制孩子。最后再说一下,有些家长自己嘴上说是一套,做起来又是一套。这样的家长在孩子小的时候还可以糊弄一下,一旦孩子大些了,就有些不相信家长了。有句话说“身教重于言传”,与其一味的给孩子讲道理,不如拿出实际行动,以身作则,给孩子做个好榜样。
孟子说“人之患好为人师”,这句话同样也适用于家长和孩子之间,这里有两个问题:
其实大部分的家长喜欢讲道理的心态是:我比你懂得道理多,你要听我的!这在心理定位上就是不平等的,就是不尊重孩子的再加上讲道理的语气语调,是心平气和的沟通讲解,还是以“人师”傲态自居,咄咄逼人再者,就是道理这个东西,说起来很容易,所以人都喜欢做简单的事,尤其是张口闭口的事
我们为什么一定要培养一个听话的孩子,而不是一个思想独立的孩子呢为人父母的,一定都是希望自家孩子可以更好的,然而父母也要搞清楚:你希望孩子好的目的是什么?是觉得他是你的,所以希望他将来有能力回报你,希望他能继承你未完成的心愿,成为你家庭的骄傲,还是希望他可以好好的做自己,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有一个幸福快乐的人生
如果是前者,你当然爱讲道理,因为你怕他不听你的,违背你的意愿,怕他将来有一天脱离你的掌控如果是后者,你真的希望你的孩子可以做自己,他幸福你就幸福。那就请你将道理暂且放置,去问一问他的感受,去关心他的想法然后以平等的姿态去跟他分享你的经历和你在这样的经历中所习得的道理相比于父母的道理,孩子更愿意接受朋友的建议祝福你的家庭,有更多的幸福和欢笑!
当我们在责怪孩子不听话的时候,有没有反思过,问题真的完全出在孩子身上吗?往往我们感觉孩子不听话,是因为我们和孩子交流的时候,双方的意见不同意,这个时候,作为大人的我们,仗着经验多,总会以说教的方式去告诉孩子你应该怎么去做、或者你不能怎么去做,但是作为孩子来说,他们总会感觉为什么大人总是不能理解我想要做什么呢?
一、让孩子了解我们在意他的感受。对于“叛逆期”的孩子来说他们的感受和他们的行为有着直接的联系;孩子有好的感受,自然就会有好的行为;那怎么样让他们的感受好呢?当然就是大人先接受孩子的感受。有些大人经常会说:你并不是真的那样觉得,你没有必要那么难过等等……但是,当孩子们的感受在不断地被否定之后,他们就会感觉困惑或者愤怒。试想一下,在平时生活工作中,你的感受总是被别人否定,你心里会有什么样的状态呢?同理,孩子也一样,甚至,孩子们无法正确得像我们一样去疏导这些不好的想法。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去认同他们的感受,让他们明白,爸爸(妈妈)完全在意我的感受。
二、换个方式,让孩子按照大人的想法去做。举个例子,孩子不小心把水弄洒了。我问过相当一部分妈妈,她们的第一反应基本上是“你把水弄洒了!”“怎么回事!不是告诉过你要注意么,怎么这么不操心!”等等,然而我认为,这个时候并不是教育孩子最佳的时候,这个时候,我们可以说“水洒了,我们应该需要一块抹布”,注意,这里一定不要加主语,也就是不要说谁把水弄洒了,直需要说水洒了这个结果就好。这个时候孩子会去找抹布,然后当一切都处理完毕之后,可以说,处理这个不是很容易啊,感觉有点麻烦,我们以后一定要小心一点,不再让水洒了。这样孩子下次喝水的时候,就会特别的注意。
三、惩罚并不能解决问题。弗特兹 道森博士说过,惩罚是一种非常没有效果的管教方式,常常会让孩子的行为朝着与我们预期相反的方向发展。孩子在年龄偏小的时候不太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有时可能会因为愤怒,会摔砸东西。这时往往大人会罚站、严重的可能会把孩子揍一顿。其实事情发生后,可以在孩子情绪平稳的时候,和孩子谈一谈,告诉孩子,你也会生气,生气的时候也需要发脾气,然后和孩子一起讨论下在生气的时候出气的最好的办法,然后在纸上写下来,最后把写下来的办法里分出可行、不可行的,并且告诉孩子不可行的原因是什么。
和孩子沟通真的是一门科学,同样的原因经过不同的家长、不同的方法,做出来的结果也是千变万化的。
我们都太急于改变孩子,急于引导了。我们很爱自己的孩子,同时我们还对孩子有很多期待,我们希望他们听话,希望他们学习好,希望他们按照我们期许的方式发展。所以,我们对孩子会有很多要求。吃饭要如何吃,待人要如何,平时在学校要如何表现……如果孩子违背我们都意愿,我们就会调动自己的“战斗情绪”,要么批评,要么哄骗,要么讲道理。
其实,你讲的那些道理,到孩子耳朵里,只是“呜哩哇啦叽里呱啦”。他们听不进去的。他们只知道自己的意愿被反驳,压抑着一股情绪,他们调动的也是战斗模式。或许,他们一时会迫于压力,屈服。但天长地久积累起来,反而形成潜意识里的叛逆心理。你讲的道理他们不是不懂,但人最需要的不是这个,而是自己被认可,被接受,自己发出的意愿被关注。很多时候,人不是不愿意改变,而是单纯地对别人的期许,对别人不接纳自己的抗拒。
大道理谁不懂?试想,你下班后只是想跟老公唠叨一下老板苛刻,他却给你讲一堆职场大道理,其实你内心是反感的。你希望的只不过是情绪被人认可,有人听听自己说的话,接纳自己的情绪。等你的情绪水平降下来,你自己就会梳理出一条路来。孩子也一样。
所以,不要那么有目的性,看到孩子的情绪,共情他就可以了。教育孩子,你是什么样的人,你跟孩子的关系如何,比你给他什么样的灌输,上什么样的辅导班重要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