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在古代的名字叫什么?当时它的地位如何?
在古代,人类认为大熊猫是凶猛的野兽,大熊猫和野狼等动物没有什么区别。古人对大熊猫不仅吃它的肉,祭奠它的皮,殉它的骨,还把它作为战争的武器、医药、玩耍的宠物。大熊猫在史前时期分布广泛,数量众多。在狩猎动物时,人们发现大熊猫不仅体型巨大,而且肉也很肥,于是人们开始大量捕杀大熊猫,作为食物。
中国人对熊猫的了解由来已久,早在汉字诞生之初就记载了大熊猫的各种称谓。在古代,熊猫被称为吃铁兽,白罴,貔貅和貘。熊猫被称为食铁兽有两种说法。一种方式是大熊猫经常到人们家里觅食,舔炊具,甚至用坚硬的牙齿咬炊具,因此得名。另一种说法是,当没有盐可吃的时候,大熊猫就会闯进村民家里去舔铁锅里剩下的盐。村民们不了解它的习性,误以为它在吃铁。熊在古代被称为“白罴”,因为熊代表棕熊,而熊猫是黑白相间的熊。
熊猫在古籍中也被称为神话野生动物,古人数神话野生动物神兽,《诗经》《庄子》《本草纲目》中有其记载。许多人还喜欢用大熊猫来代表最勇敢、最善于战斗的先锋部队,大熊猫的“貔”、“貅”牌旗帜一片灿烂,百战百胜。早在2000多年前,汉代早期出版的《尔雅》一书中就描述了貘身上有黑色的斑点,吃竹子。汉代著名作家司马相如在《上林赋》一书中列举了咸阳上林园饲养的近40种珍奇动物,大熊猫名列第一。可见,大熊猫在古代被人们视为珍贵而著名的动物。
20世纪50年代以前,中文是由右向左书写的直体字,但改成横体字后,就由左向右书写了。1939年,四川北碚博物馆的展览名称是“横写”,即“熊猫”,但参观者对此已经习以为常,从那时起,在它的家乡(四川),人们已经习惯了把它的名字改为熊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