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纸上谈兵这个成语讲述的是历史上的什么事?
说起纸上谈兵,大家对这个成语都是比较了解的,因为我们经常用它来形容,熟读书本,但是却不能活用,又比喻空谈理论,不能用来解决实际问题,在一个句子当中,它可以作为谓语宾语定语这个词,它是一个贬义词,那么大家知道这个词的出处是来自哪里吗?其实它是来源于一个历史故事,最早见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具体的讲义讲这个典故。
首先,这个故事的主人公他是叫做赵括,他是战国时期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而且他从小就学习兵法,谈及军事,他似乎无所不知,无所不晓,并且连他的父亲和他谈论军事,也挑不出他的毛病,还不断的夸赞他。然后在秦国与赵国他们在长平激战,就是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产品之战,并且他们已经坚持了好几个月,然后赵国由于粮草问题渐渐的支撑不了多久,所以赵孝成王他就希望能够快速的解决战争。然后秦军听说了这件事情之后,他们就到赵国里面散布谣言,说秦军非常的怕赵括,如果赵括统领赵军的话,秦军一定不能抵挡,然后赵孝成王他就信以为真,将廉颇撤了回去命赵括担任廉颇的位置。
然后,赵括他照着他从兵法上学到的干了起来,但是他并没有依照当时的实际情况,所以只能照着兵法上面的去做。一开始秦军打败他,自以为自己即将得胜,但是赵括他哪里知道他已经陷入了秦军的天罗地网之中,然后两军交战的时候,清军撤退,赵括他就率军追了过去,结果他连续攻了几日,秦军都没有被打败,最后他发起硬攻才发现自己终结了,他既没有粮草又没有救兵,父辈受敌,所以45万的昭君在坚持了三个月之后全军覆没,赵括本人也在战乱之中被乱箭射死了。最后赵王接到消息非常的后悔,但是已经来不及了,赵国也因为这一仗国力日渐衰落,最后被秦国吞并。
最后,所以这个成语往往都在形容只会用嘴说而不能实际解决问题的人,俗话说得好,嘴上说的再多也不如付诸实际行动,所以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一定不能成为赵括那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