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看待外来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影响

 我来答
guojianjun2389
2022-07-05
知道答主
回答量:1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500
展开全部
比如外来语词汇在汉语中的增加、哈日哈韩一族在都市的出现、西洋快餐在中国的普及、新人在教堂举行结婚典礼等等。甚至很多中国人把西方传统的圣诞节、情人节甚至复活节都当做一年之中重要的节日来庆祝。但这普遍性的影响常常都是存在着与民族文化的对立和错位。“我们对城市的文化基本没有底数,城市规划中没有文化规划,官员政绩中没有文化的地位。”曾经痛哭老街的冯骥才委员在全国政协九届五次会议上说,中国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包括农村,到处都是小洋楼。很多城市不仅相互趋同,就连地名也变成“罗马花园”、“巴黎广场”、“威尼斯小镇”。外来文化一来依靠着它在思想上的进步性、开放性,使中国的社会习惯逐渐产生“西化”。二来社会公众的猎奇心理带动时尚的思想趋势朝外来文化方向发展。时尚的推动和变化在外来文化对民族文化的社会习惯的改变中占据主要地位。外来文化对社会习惯的影响的第二个特性是局限性。前面我们已经叙述和分析了外来文化与民族文化的辩证关系,了解外来文化和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很多对立和冲突。它对民族文化的影响只局限于外延而非本质,民族文化的根基除非受到赤裸裸的文化侵略和文化灭绝,一般不会被外来的其他民族的文化思想所撼动。外来文化对社会习惯的改造,局限于“发展”层次,即在民族文化基础之上的影响,无论影响如何巨大,都离不开民族文化的民族思想本身。这也是中国面临西方文化入侵而树立“不能全盘西化”态度的理论依据。第三个特性是延展性,这其实也是前两个特性的综合。外来文化的思想能够在社会公众中普遍传播,但又受到民族文化的制约和改造,决定了它具有一定的延展性。这里说的“延展”不是单纯指数量上、规模上的延展,而是指在社会习惯在受外来文化影响和改变中,能够建立一套区别于原始的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具有新的特征的思想基础。如同杂交繁殖一样,能够产生一种在文化思想范畴中的“新品种”,从而使社会习惯以民族文化基础为起点,向外来文化的外延无限接近。归纳而言,外来文化对社会习惯存在普遍性、局限性、延展性三个特点,它的影响速度快、范围广、规模大,同时又受到民族文化本身的抵制和改造、创新,形成具有外来文化和民族文化共同特点的新的社会习惯倾向。
匿名用户

2022-07-12
展开全部
君不见,曾经世界上的四大文明,只有灿烂的古中国文明历经磨难走到今天。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值得我们每一个人为之自豪,而今天先辈们用智慧所创造的文明却在慢慢的淡出我们的视线,祖先留下的宝贵遗产在不断的遗失。一些传统手艺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局面,一些躺进了博物馆,一些在岁月的长河里遗落失传。民风民俗在渐渐的淡化,传统节日变得单调,情感的遗失,变了味儿的节日,取而代之的是在网络虚拟世界里的精神取代。

对于外来文化需要包容,审识吸收为我所用,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而对于传统文化的优良部分更应该崇尚发扬,用实际行动来支持,因为那才是民族的灵魂,支撑着中华五千年的历史向前推进。我们需要西方文化里的自由冒险,更要牢记传统文化里的孝道礼义。

走在历史的长河边,看遍了五千年岁月里文明的兴衰,捡起了散落在时空间隙里的碎片,从碎片残卷里,看到了曾经的辉煌曾经的苦难,也看清了我是谁。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