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
第一部分 运动损伤的原因及预防
一、运动损伤的原因
了解运动损伤的原因是预防运动损伤的前提。造成运动损伤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与锻炼者的运动基础、体质水平有关,也与运动项目的特点、技术难度以及运动环境等因素有关。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思想麻痹大意是所有运动损伤因素中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其中包括运动前不检查器械,预防措施不得力,好胜好奇,常在盲目和冒失行动中受伤。
(2)运动前缺乏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不充分特别是缺乏针对性的准备活动,使运动器官、内脏器官机能没能达到运动状态容易造成损伤。
(3)运动情绪低下,或在畏难、恐惧、害羞、犹豫以及过分紧张的状态下易发生伤害事故。也有时是因为缺乏运动经验、缺乏自我保护能力而造成损伤。
(4)内容组合不科学,方法不合理,纪律松弛,都有可能造成损伤。另外,由于技术的错误违反了人体结构功能特点和运动时的力学原理,也易引起损伤。
(5)体育锻炼时选择的运动场地狭窄、地面不平坦,器械安置不当或不牢固,锻炼者拥挤或多种项目在一起活动,容易相互冲撞造成损伤。 .
(6)空气污浊、噪音过大、光线暗淡、气温过高或过低等,以及运动服装不符合运动要求等原因,都有可能直接或间接造成伤害事故。
二、运动损伤的预防
预防运动损伤发生,必须对损伤的发病机理进行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努力消除其可能致伤因素,达到预防目的。
(1)不断加强运动安全教育,努力克服麻痹思想,提高预防损伤意识。
(2)认真做好准备活动,对可能发生运动损伤的环节和容易损伤部位,要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准备活动要有针对性,包括一般准备活动和专项准备活动。
(3)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合理组织安排锻炼,科学安排运动量,防止局部运动器官负担过重。
(4)加强保护与帮助,特别要注意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如摔倒时,立即屈肘低头,团身滚动,切记直臂或肘部撑地。由高处跳下时,要用前脚掌着地,并注意屈膝、弯腰、两臂自然张开,以利于缓冲和保持身体的平衡。
第二部分 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
一、软组织损伤
软组织损伤可分为开放性损伤和闭合性损伤两类。前者有擦伤、撕裂伤、刺伤等,后者有挫伤、肌肉拉伤、肌腱腱鞘损伤类等。
1.擦伤
(1)原因与症状:因运动时皮肤受擦致伤,如跑步时摔倒,做体操时身体擦磨器械受伤,擦伤后皮肤出血或组织液渗出。
(2)处理:小面积擦伤可用红药水涂抹伤口即可。大面积擦伤,先用生理盐水洗净后涂抹红药水,再用消毒纱布覆盖和包扎。
2.撕裂伤
(1)原因与症状:在剧烈、紧张运动时,或受到突然强烈撞击,造成肌肉撕裂,其中包括开放伤和闭合伤两种,常见有眉际撕裂、跟腱撕裂等。开放伤顿时出血,周围肿胀;闭合伤口触及时有凹陷感或剧烈疼痛。
(2)处理:轻度开放伤用红药水涂抹伤口即可;裂口大时,则需止血并缝合伤口,必要时注射破伤风抗毒血清,以防止破伤风症;如肌腱断裂,则需手术缝合。
3.挫伤
(1)原因与症状:因撞击器械或练习者之间相互碰撞而造成挫伤。单纯挫伤在损伤处出现红肿、皮下出血,并有疼痛;内脏器官损伤时,则出现头晕,脸色苍白、心慌气短、出虚汗、四肢发凉、烦躁不安,甚至休克。
(2)处理:在24小时内冷敷或加压包扎,抬高患肢或外敷中药。24小时后,可按摩或理疗。进入恢复期可进行一些功能性锻炼。如果怀疑内脏损伤,则作临时性处理后,送医院检查和治疗。
4.肌肉拉伤
(1)原因和症状:通常是在外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下,使肌肉过度主动收缩或被动拉长时引起肌肉拉伤。特别是由于准备活动不充分,动作不协调以及肌肉弹性、伸展性、肌力差者更易拉伤。损伤后伤处肿胀、压痛、肌肉痉挛,触诊时可摸到硬块。严重的肌肉拉伤是肌肉撕裂。
(2)处理:轻度的肌肉拉伤可即刻冷敷,局部加压包扎,抬高患肢。24小时后可施行按摩或理疗。如果肌肉已大部分或完全断裂者,在加压包扎急救后,立即送医院手术治疗。
二、关节、韧带扭伤
1.肩关节扭伤
(1)原因与症状:一般因肩关节用力过猛以及反复劳损所致。也有的因技术错误,违反解剖学原理而造成的损伤。如投掷、排球扣球、大力发球时常出现这类损伤。其症状
有压痛、疼痛,急性期有肿胀,慢性期三角肌可能出现萎缩,肩关节活动受限。
(2)处理:单纯韧带扭伤,可用冷敷,加压包扎。24小时后可采用理疗、按摩和针灸治疗。出现韧带断裂时,应立即送医院缝合和固定处理。当肩关节肿胀和疼痛减轻后,可适当进行功能性锻炼,但不宜过早活动,以防转入慢性。
2.髌骨劳损
(1)原因与症状:髌骨具有保护股骨关节面,维护关节外形和传递股四头肌力量的作用,是维护膝关节正常功能的重要结构。髌骨劳伤是膝关节长期负担过重或反复损伤累积而成,也可一次直接外力撞击致伤,如篮球滑步急停,跳高和跳远时踏跳不合理或摔倒受击,都可导致这类损伤。
(2)处理:采用中药外敷、针灸、按摩等。平时加强膝关节肌群力量练习,如采用高位静力半蹲,每次保持3~5秒即可。伤情好转时,可逐渐增加时间,每日进行1~2次。
3.踝关节扭伤
(1)原因与症状:运动中跳起落地时失去平衡,使踝关节过度内翻或外翻致伤。在准备活动不充分,场地不平坦的情况下,更易造成这类损伤。主要症状为伤处疼、肿胀、韧带损伤处有明显的压痛,皮下淤血。
(2)处理:受伤后应立即冷敷,用绷带固定包扎,并抬高伤肢。24小时后,根据伤情采取综合治疗,如外敷伤药、理疗、按摩等,必要时作封闭疗法。待病情好转后,施行功能性练习。对严重患者,可采用石膏固定。
4.急性腰伤
(1)原因与症状:运动时身体重心不稳定或肌肉收缩不协调,引起腰部扭伤。多数原因是腰部受力过重或脊柱运动时超过了正常的生理范围。
(2)处理:腰部急性扭伤后让患者平卧,一般不要立即扶起。如果剧烈疼痛,则用担架抬送医院诊治。处理后,应卧硬板床腰后垫一枕头,使肌肉韧带处于放松状态。也可针灸、外敷伤药或按摩。
三、关节脱位
(1)原因与症状:因受外力作用,使关节面失去正常的连接关系,叫关节脱位,又称脱臼。关节脱位可分为完全脱位和半脱位(或称错位)两种,严重的关节脱位,伴有关节囊撕裂甚至损伤神经。运动中发生的关节脱位,大都是间接外力撞击所致。
关节脱位后常出现畸形,与健肢对比不对称,因软组织损伤而出现炎症反应、局部疼痛、压痛和关节肿胀,并失去正常的生活功能,甚至发生肌肉痉挛等现象。
(2)处理:用长度和宽度相称的夹板固定伤肢。如果没有夹板,可将伤肢固定在自己的躯干或健肢上,防止震动,随后及时送医院治疗。必须指出,如果没有把握做整复处置时,切不可随意做整复手术,以免再度增加伤害。
四、脑震荡
(1)原因与症状:脑震荡是指头部受到外力打击后,使大脑管理平衡的膜半规管、椭圆囊、球囊等感受器机能失调,直至引起意识和机能的一时障碍。在体育锻炼时,两人头部相撞,或撞击硬物,或从高处跌下时头部撞地,都可造成脑震荡。
致伤时,神志昏迷,脉搏徐缓,肌肉松弛,瞳孔稍大但能对称;神经反射减弱或消失;清醒后,患者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感;平时情绪烦躁,注意力不易集中,耳鸣、心悸、多汗、失眠、记忆力减退等。
(2)处理:立即让患者平卧,头部冷敷;若有昏迷,即指压人中、内关、合谷穴;若呼吸发生障碍,立即进行人工呼吸。上述处理后,出现反复昏迷或耳、鼻、口出血,两瞳孔放大,又不对称时,表示病情严重,应立即护送医院治疗。在运输途中,要让患者平卧,头部固定,避免颠簸。
脑震荡一般都可自愈,无须住院治疗,但要注意休息和必要的药物治疗,保持情绪安定,减少脑力劳动。
在恢复过程中,可定期做脑震荡痊愈平衡试验,以检查病况进展。其方法是闭目、单腿站立、两臂平举,如果能保持平衡,表明脑震荡已基本治愈。这时,可适当参加锻炼,但要避免滚翻和旋转动作。
五、骨折
(1)原因与症状:运动中身体某部位受到直接或间接的暴力撞击时,造成骨折。例如在踢足球时,小腿被踢,造成胫骨骨折;摔倒时手臂直接撑地引起尺骨或桡骨骨折;跪倒时可造成髌骨骨折等。在运动中骨折是比较严重的运动损伤,但发生率很低。骨折分为不完全性骨折和完全性骨折两种。常见的骨折有肱骨骨折、前臂骨骨折、手骨骨折、大腿骨骨折、小腿骨骨折、肋骨骨折、脊柱骨折等。骨折发生后,患处立即出现肿胀、皮下淤血,有剧烈疼痛(活动时加剧),肢体失去正常功能,肌肉产生痉挛,有时骨折部位发生变形,移动时可听见骨摩擦声。严重骨折时,伴有出血和神经损伤、发烧、口渴、直至休克等全身症状。
(2)处理:若出现休克,应先进行处理即按人中穴,并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或胸心脏外按摩;伴有伤口出血,应同时实施止血和包扎。骨折后暂勿移动患肢,应用夹板或其他代用品固定伤肢,及时送医院检查治疗。
第三部分 急 救
一、急救的意义
急救是指对运动中突然发生的严重损伤进行紧急、初步和临时性的处理,以减轻患者的痛苦,预防并发症,为转院进一步治疗创造条件。这对保护患者生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运动损伤的急救,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如果处理不当,轻者加重损伤,导致感染,增加患者痛苦,重者致残,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必须及时准确、合理、有效地实施急救。
二、急救的原则
(1)抓住主要矛盾急救:现场急救情况比较复杂,如果同时出现多种损伤时,必须抓住主要矛盾进行急救。如发现休克,应施行抗休克——针刺人中、内关穴并及时进行人
工呼吸。如伴有出血,应同时施行止血,然后再做其他损伤的处理。
(2)分工明确、判断正确:急救人员必须分工明确,并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救死扶t的崇高品德;要临危不惧,判断正确,有条不紊地抢救,要有熟练、正确的抢救技术和丰{的临场经验。
(3)快抢、快救、快转运:急救时必须分秒必争,当机立断,切勿犹豫,延误时机。待{救有效后,尽快转运医院,作进一步治疗。运送途中,应保持患者平衡、安静、消除紧张Jf绪,必要时继续进行人工呼吸。
三、急救的方法
1.止血法
(1)冷敷法:冷敷可以使血管收缩,减少局部充血,降低组织温度,抑制神经感觉,』而有止血、止痛和减轻局部肿胀的作用。冷敷止血法,常用于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最简便的方法是,用冷水冲洗或用冷毛巾敷于患处,有条件的使用氯乙烷喷射。
(2)抬高伤肢法:抬高伤肢,可使伤处血压降低,血流量减少,以达到减少出血的1如果采用加压包扎后,仍应注意抬高伤肢。
(3)压迫法。可分为指压法、止血带法、包扎法等。
●指压法:包括直接指压法和间接指压法两种。直接指压法是用指腹直接压迫出血部位。但由于手指直接触及伤口,容易引起j染,所以最好敷上消毒纱布后进行指压。
间接指压法是用指腹压迫在出血动脉的近心端搏动的血管处,如能压迫在相应的’头上更好,以阻断血流,达到止血的目的。
颌外动脉压迫止血法:进行时,在下额前1.5厘米处摸到动脉搏动,并将其压迫在’颌骨上。此法常用于一侧面部出血的止血。
肱动脉压迫止血法:进行时,将伤臂外展,用大拇指将上臂中部的肱动脉压迫在肱’上。此方法适用于前臂和手部出血的止血。
股动脉压迫止血法:将伤员仰卧,大腿外旋,在腹股沟中点下方摸到搏动后,用双:拇指将股动脉压迫在耻骨或股骨上端。此方法适用于大腿或小腿出血的止血。
胫前或胫后动脉压迫止血法:进行时,在踝关节背侧,于胫骨远端将胫前动脉压向J骨,或在内踝后方将胫后动脉压向胫骨。此方法适用于足部出血的止血。
●止血带法:常用的止血带有皮管、皮带、布条、毛巾等。进行时,先将患肢抬高,;后在患处的上方绑扎止血。绑扎时最好加垫,以防绑扎太紧,造成肢体组织坏死。
●包扎法:主要有绷带卷包扎法,如环形包扎法、螺旋形包扎法、反折螺旋包扎浚“8”字形包扎法,另外还有三角巾包扎法。
2.搬运法
伤员经过现场急救处理后,应迅速和安全地送到住所或医院治疗,其搬运伤员的‘法很多,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
(1)扶持法:急救者让伤员的一臂搭扶在自己的颈肩上,并拉握其手部,另一手扶.住伤员的腰部。此方法适用于神志清醒、伤势较轻、自己基本能走的伤员。
(2)抱托法:急救者一手抱托住伤员的背部,另一手托住其大腿处,将伤员抱起,伤的一臂搭扶在急救者肩上。此方法适用于神志清醒但身体虚弱的伤员。
(3)椅托法:两名急救者相对,用同侧的手相互握住对方的双臂,另一手相互搭在对方的.肩上,像一把椅子,让伤员坐在“椅架”上,伤员的两臂分别搭在急救者的肩上。
(4)三人托抱法:三人站在同一方向,将伤员托抱起来,并协调地行走。此方法适用于严重衰弱和神志不清的伤员。
(5)担架法:可用特制担架或门板、宽凳子代用品。 (6)车辆运送法:注意运送途中防止震动和颠簸。 3.人工呼吸法
人工呼吸法有举臂压胸法、仰卧心脏胸外挤压法、俯卧压背法、口对口呼吸法等。其中以口对口呼吸法和仰卧心脏胸外挤压法效果最佳。
(1)口对口人工呼吸法:进行时将患者仰卧,头部后仰,托起下颌,捏住鼻孔,压住环状软骨(即食道管),防止空气吹人胃中,急救者随即深吸一口气,两口相对将大口气吹入患者口中,吹气后将捏鼻子的手松开,如此反复进行,吹气频率每分钟约有16~18次,直至患者恢复自主呼吸为止。如伤者牙关叩紧,一时撬不开,则采用口对鼻吹气法。进行时,将其口闭住,其他操作同上。
(2)心脏胸外挤压法:将患者仰卧,急救者两手重叠,用掌根置于患者的胸骨下半段处,借助于体重和肩臂力量,均匀而有节律地向下施加压力,将胸壁下压3~4厘米为度,然后迅速地将手松开,胸壁自然弹回。如此反复进行,按每分钟80~100次的节律进行,直到心脏恢复跳动为止。
四、溺水及其急救
(1)原因与症状:在游泳时,因肌肉痉挛或技术上的原因导致溺水。溺水时水经过口鼻进入肺内,造成呼吸道阻塞,或者因吸水的刺激,引起喉部肌肉痉挛,使气体不能进出,导致窒息和昏迷。如果时间稍长,则因缺氧而危及生命。
窒息后,脸色苍白而肿胀,眼睛充血,口鼻充满泡沫,四肢冰冷,神志昏迷,胃腹吸满水而鼓起,甚至呼吸、心跳停止。
(2)急救步骤:立即将溺水者救上岸后,清除口腔中的分泌物和其他异物,并迅速进行倒水,但不要过分强调倒水而延误了宝贵的抢救时间,立即进行人工呼吸,若心跳停止,应同时施行心脏胸外挤压法。人工呼吸和心脏胸外挤压法按1"4的频率进行,急救者应密切配合,进行积极而耐心的抢救,直至自主呼吸为止。
溺水者苏醒后,应立即送医院,做进一步检查和治疗。在运送途中,必要时继续进行人工呼吸。
对溺水者,常常需要对真死和假死进行判断。真死一般具有以下四个特征:
其一,呼吸停止。既看不见又摸不到呼吸运动,即使将细毛或发丝放在鼻腔前,也不见飘动。
其二,心脏停跳。脉搏消失,将耳朵贴在患者胸壁或用听诊器也听不到心音。
其三,瞳孑L对光反射消失。亮光不能使瞳孔缩小,在黑暗处瞳孔也不见扩大。
其四,角膜反射消失。用手指或细毛触及角膜,不出现眨眼反应。
若溺水者只出现其中1---2个症象时,则并非为真死,称为假死;若四个症象都存在,且用手指从两侧挤压眼球时,瞳孔变椭圆形,则可判断为真死。必须记住,急救者切不可轻易判断为真死,在尚未完全出现真死症象之前,要刻不容缓地坚持抢救。
第四部分 体育锻炼常见的生理反应与处理
一、低血糖症
(1)原因:由于长时间剧烈运动,体内血糖大量消耗和减少,大脑皮层调节糖代谢创机制暂时紊乱所造成的运动前饥饿或情绪过分紧张,病后初愈即参加较长时间的运动。
(2)症象:正常状态下人体内每100毫升血液中血糖应维持在80~120毫克。当血粳 低于50~60毫克时,人体会出现饥饿感,极度疲乏、头晕、面色苍白、出冷汗,重者神志模糊语言不清、四肢发抖、骚动不安或精神暂时错乱(如在长距离赛跑中,出现返身向相反方向跑,甚至昏迷。这一系列症状称为低血糖。此症多发生于长跑、超长跑和长时间的剧烈运动中。
(3)处理:低血糖症发生时,首先要平躺保暖,神志清醒者可给予喝浓糖水或吃少量食品,一般即可恢复。若出现昏迷,应先抗休克,即按人中、百合、涌泉、合谷等穴,并迅速送医院救治。
(4)预防:应注意患病未愈、空腹饥饿时或体质较差时,不宜参加长时间的剧烈运动,在长时间运动中,可准备和补充一些含糖的饮料。
二、肌肉酸痛
(1)原因:运动后的肌肉酸痛,原因是运动时肌肉活动量大进而引起局部肌纤维及纠缔组织的细微损伤,以及部分肌纤维的痉挛所致。
(2)症象:肌肉酸痛一般不是运动结束后立即发生的,大多是发生在运动结束1~: 天以后,因此,也被称为延迟性疼痛。由于这种酸痛现象只是局部肌纤维损伤和痉挛,才影响整块肌肉内部对细微损伤的修复,肌肉组织会变得更加强壮,以后同样负荷将不易使肌肉再发生酸痛。
(3)处理:当已经出现肌肉酸痛后,可采用以下方法处理。
●热敷。对酸痛的局部肌肉进行热敷,促进血液循环及代谢过程,有助于损伤的缍 织能修复及痉挛的缓解。
●伸展练习。对酸痛局部进行静力牵张练习,保持伸展状态2分钟,休息1分钟,重复进行,有助于缓解痉挛。
●按摩能使肌肉放松,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和促使损伤修复。
●口服维生素C。维生素C能促进结缔组织中的胶元合成,有助于损伤的结缔组爹 的修复。
●针灸、电疗等也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4)预防:在参加体育锻炼时,应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安排运动量,尽量避免局部肌肉负担过重;同时注意在锻炼时,应充分做好运动前的准备活动和运动后的整理活动。 三、运动中腹痛
(1)原因:多数在中长跑、马拉松跑,竞走运动中容易产生。主要因准备活动不充开始运动时过于剧烈,或者跑得过快,内脏器官功能尚没达到竞赛状态,致使脏腑功能失调,引起腹痛;也有的因运动前吃得过饱,饮水过多,以及腹部受冷,引起胃肠痉挛;少数因运动时间过长或过于剧烈,使下腔静脉压力上升,引起血液回流受阻,或者因肝脾淤血,膈肌运动异常,致使两肋部胀痛;患有肝炎、慢性胃病或阑尾炎等。
(2)症象:一般情况下,胃痉挛的疼痛部位在上腹部;肠痉挛部位多在左下腹部;肝脾淤血引起的疼痛,肝疼在右侧肋部;脾痛在左侧肋部,疼痛症状为胀痛或牵引痛,各种疾病引起的疼痛部位,同病变部位一致。
(3)处理:如果没有器质性病变迹象,一般可采用减慢跑速,加深呼吸,按摩疼痛部位或弯腰跑一段距离等方法处理,疼痛常可减轻或消失。如疼痛仍不减轻,甚至加重,就应停止运动,并口服十滴水或普鲁苯辛(每次一片),或揉按内关、足三里、大肠俞等穴位。如仍不见效,应送医院做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4)预防:切记饭后1小时才可进行运动;做好准备活动,运动负荷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同时在运动中要注意呼吸节奏;夏季运动要适当补充盐分;对于各种慢性病引起的腹痛应就医检查,病愈之前;应在医生和体育教师指导下进行体育锻炼。
四、运动性昏厥
(1)原因:在运动中,由于脑部突然血液供给不足而发生的一时性知觉丧失现象,叫运动性昏厥。原因是由于剧烈运动或长时间运动,使大量血液积聚在下肢,回心血量减少所致。也和剧烈运动后引起的低血糖有关。
(2)症象:运动性昏厥主要表现为全身无力、头昏耳鸣、眼前发黑、面色苍白、失去知觉、突然昏倒、手脚发凉、脉搏慢而弱、血压降低、呼吸缓慢等。
(3)处理:应立即让患者平卧,足略高于头部,并进行由小腿向大腿心脏方向推摩或拍击。同时用手指点在人中、合谷等穴位,必要时给氨水闻嗅。如有呕吐,应将患者头偏向一侧。如停止呼吸,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轻度休克者,应由同伴搀扶慢慢走一段时间,帮助进行深呼吸,症状即可消失。
(4)预防:平时要经常坚持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久蹲切忌突然起立;切忌带病参加剧烈运动;疾跑后切忌立即停下来;切忌饥饿情况下参加剧烈运动。只要遵循上述要求,完全可以避免运动性昏厥的发生。
五、肌肉痉挛
(1)原因:体育锻炼时,肌肉受到寒冷的强烈刺激时,即可发生肌肉痉挛。此症常在游泳或冬季室外锻炼时发生;也有的因运动前准备活动不够,或肌肉猛力收缩,或收缩与放松不协调时,均可能发生肌肉痉挛;也有的人是因为情绪过分紧张所致,运动中最易发生痉挛的肌肉为小腿腓肠肌,其次是屈拇肌和屈趾肌。
(2)症象:局部肌肉剧烈挛缩发硬,疼痛难忍而且一时不能缓解。痉挛缓解后仍有不适感。
(3)处理:对发生痉挛部位的肌肉做牵引。例如腓肠肌痉挛时,即伸直膝关节,并配合按摩、揉捏、叩及点压委中、承山、涌泉等穴位,以促使痉挛缓解和消失。
(4)预防:运动前要做好准备活动,对容易发生痉挛的部位,运动前应作适当按摩。夏季长时间运动时,要注意补充盐分;冬季锻炼时,要注意保暖。游泳下水前,应先用冷水淋浴;游泳时,不要在水中停留时间过长;疲劳和饥饿时,不要进行剧烈运动。
六、运动中暑
(1)原因:多是在高温环境中,长时间参加体育锻炼易发生中暑,尤其在温度高,通归不良,头部缺乏保护,被烈日直接照射的情况下,最容易发生中暑。
(2)症象:中暑早期可有头晕、头痛、呕吐现象,逐步发展为体温升高,皮肤灼热干燥严重者可出现精神失常、虚脱、抽搐、心率失常、血压下降,甚至昏迷危及生命。
(3)处理:首先将中暑者扶送到阴凉通风处休息,同时采取降温消暑措施,如解开刁领,额部冷敷做头部降温,喝些清凉饮料、十滴水,并补充生理盐水或葡萄糖等。
严重患者,经临时处理后,应迅速送往医院做进一步治疗。
(4)预防:在高温炎热季节锻炼时,应适当减少运动量和锻炼时间;避免在烈日下.长时间锻炼;夏天在室外锻炼时,最好戴白色凉帽,穿宽松薄衣;在室内锻炼时,应保持良好通风,并备有低糖含盐的饮料。
七、极点和第二次呼吸
(1)极点:在剧烈运动时,特别在中长跑时,能量消耗大,下肢回流血量减少,氧债不断积累,并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出现呼吸急促、胸闷难忍、下肢沉重、动作不协调,甚至有恶心现象,这在运动生理学上称之为“极点”。
(2)第二次呼吸:“极点”出现后,适当减慢运动速度,并注意加深呼吸,坚持下去,一述生理反应将逐步缓解与消失。随后机能重新得到改善,氧供应量增加,运动能力又4提高,动作变得协调和有力。这种现象标志着“极点”已经有所克服,生理过程出现新的平衡。此种现象,运动生理学上称之为“第二次呼吸”。“第二次呼吸”出现后,循环机能将稳定在新的较高的水平上。
“极点”与“第二次呼吸”是长跑运动中常见的生理现象,无需疑虑和恐惧,只要坚持经常锻炼和处理得当,“极点”现象是可以延缓和减轻的。
2024-01-29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