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二十世纪以来,出现了哪几次大的教学论流派的竞争?
展开全部
赫尔巴特主义教学论、发展主义教学论等。
拓展:
一、赫尔巴特主义教学论赫尔巴特主义教学理论是一种历史悠久、影响广泛的流派,常被人称为“传统教育”教学理论,创始人主要是赫尔巴特,发展者主要是他的学生齐勒(Ziller,J.,1817-1882)和赖因(Rein,W.,1847-1929),其主要内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关于教育目的他们坚持,教育的必要目的是培养道德人,教育的选择目的是培养儿童多方面的兴趣和一切能力的和谐发展。前者的实质是人对现存制度的服从和迎合传统,后者的实质则是为了使儿童的发展与现实和未来社会分工就业匹配起来。(二)关于教育目标他们认为,教育的最高目标是培养儿童的德性,较近的目标是培养儿童多方面的兴趣,包括经验的、思辨的、审美的、同情的、社会的和宗教的六种兴趣。这样就在教学层面上,把其提出的有着内在矛盾的教育目的观念统一了起来。(三)关于课程形态他们建构起来了规范化的“学科”课程与教学形态,追求古典人文学科与现代实科相结合。主要设置有自然(博物)、物理、化学、地理、数学、逻辑、文法、自然哲学、文学、音乐、绘画、雕刻、古典语、现代外语、本国语、历史、政治、法律、神学等19个科目。(四)关于课程横向结构面对分科导致的知识割裂问题,赫尔巴特主义提出并实践了科目主题中心整合法。赫尔巴特首先提出了统觉心理学的整合原理,齐勒继承了赫尔巴特的衣钵,建构起了以“历史、文学、宗教”为中心和以历史为核心的课程整合法。(五)关于教学方法赫尔巴特认为,儿童要扩大观念就得依靠经验的积累,并主要地在教学中获得知识。立足于统觉心理学的基础,他将教学分成了四个阶段,后经其弟子引申发展,形成著名的“五段教学法”,长期风行于欧美学校教育理论和实践之中。
二、发展主义教学论发展主义教学论,是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家赞可夫(Занков,Л.В.1901-1977),从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经过长达20年的大规模学校实验,总结升华形成的。赞可夫突出的主题是“教学与发展”,所以这一理论也突出地表现了赞可夫格外强调学生发展的特征。这一理论主要内涵包括:(一)作为理论基础的“文化——历史”理论和“最近发展区”学说维果茨基(Выготский,Л.С.,1896-1934)以实验为基础,天才地提出了心理学的历史原理和意义原理。进而在发现了儿童自生概念向科学概念的发展趋向后,他敏感到了儿童发展过程本身所具有的生长可能性。于是,他大胆地用以观照儿童的智力发展,提出,在儿童的发展中,存在着两种水平,第一种是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第二种水平则是指儿童能够做到、但不能独立地而只能是根据模仿来做到的那个区域,它是儿童在以后能独立完成的,所以应包括在儿童现有发展水平之中。这一区域,就被维果茨基命名为最近发展区。(二)教育教学的根本功能是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赞可夫所说的一般发展,基本涵义有三:一是指个性发展而不仅仅是智力发展,二是指心理一般发展而不是指身心的一般发展,三是包括动机、情感和意志的发展。但是,在他的实验中,能够操作并实际操作了的发展内容,主要仍然仅仅是智力发展。所以,这一理论实质上打上了深深的科学主义烙印。(三)教学创造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只是可能的,而不是必然的。在儿童的发展历程中,教学创造着最近发展区。(四)教学设计的五大基本原则赞可夫以发展为目的的教学论,提出了五大原则,即高难度原则,高速度原则,以理论知识为主的原则,使学生理解教学过程的原则和使全体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的原则。
拓展:
一、赫尔巴特主义教学论赫尔巴特主义教学理论是一种历史悠久、影响广泛的流派,常被人称为“传统教育”教学理论,创始人主要是赫尔巴特,发展者主要是他的学生齐勒(Ziller,J.,1817-1882)和赖因(Rein,W.,1847-1929),其主要内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关于教育目的他们坚持,教育的必要目的是培养道德人,教育的选择目的是培养儿童多方面的兴趣和一切能力的和谐发展。前者的实质是人对现存制度的服从和迎合传统,后者的实质则是为了使儿童的发展与现实和未来社会分工就业匹配起来。(二)关于教育目标他们认为,教育的最高目标是培养儿童的德性,较近的目标是培养儿童多方面的兴趣,包括经验的、思辨的、审美的、同情的、社会的和宗教的六种兴趣。这样就在教学层面上,把其提出的有着内在矛盾的教育目的观念统一了起来。(三)关于课程形态他们建构起来了规范化的“学科”课程与教学形态,追求古典人文学科与现代实科相结合。主要设置有自然(博物)、物理、化学、地理、数学、逻辑、文法、自然哲学、文学、音乐、绘画、雕刻、古典语、现代外语、本国语、历史、政治、法律、神学等19个科目。(四)关于课程横向结构面对分科导致的知识割裂问题,赫尔巴特主义提出并实践了科目主题中心整合法。赫尔巴特首先提出了统觉心理学的整合原理,齐勒继承了赫尔巴特的衣钵,建构起了以“历史、文学、宗教”为中心和以历史为核心的课程整合法。(五)关于教学方法赫尔巴特认为,儿童要扩大观念就得依靠经验的积累,并主要地在教学中获得知识。立足于统觉心理学的基础,他将教学分成了四个阶段,后经其弟子引申发展,形成著名的“五段教学法”,长期风行于欧美学校教育理论和实践之中。
二、发展主义教学论发展主义教学论,是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家赞可夫(Занков,Л.В.1901-1977),从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经过长达20年的大规模学校实验,总结升华形成的。赞可夫突出的主题是“教学与发展”,所以这一理论也突出地表现了赞可夫格外强调学生发展的特征。这一理论主要内涵包括:(一)作为理论基础的“文化——历史”理论和“最近发展区”学说维果茨基(Выготский,Л.С.,1896-1934)以实验为基础,天才地提出了心理学的历史原理和意义原理。进而在发现了儿童自生概念向科学概念的发展趋向后,他敏感到了儿童发展过程本身所具有的生长可能性。于是,他大胆地用以观照儿童的智力发展,提出,在儿童的发展中,存在着两种水平,第一种是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第二种水平则是指儿童能够做到、但不能独立地而只能是根据模仿来做到的那个区域,它是儿童在以后能独立完成的,所以应包括在儿童现有发展水平之中。这一区域,就被维果茨基命名为最近发展区。(二)教育教学的根本功能是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赞可夫所说的一般发展,基本涵义有三:一是指个性发展而不仅仅是智力发展,二是指心理一般发展而不是指身心的一般发展,三是包括动机、情感和意志的发展。但是,在他的实验中,能够操作并实际操作了的发展内容,主要仍然仅仅是智力发展。所以,这一理论实质上打上了深深的科学主义烙印。(三)教学创造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只是可能的,而不是必然的。在儿童的发展历程中,教学创造着最近发展区。(四)教学设计的五大基本原则赞可夫以发展为目的的教学论,提出了五大原则,即高难度原则,高速度原则,以理论知识为主的原则,使学生理解教学过程的原则和使全体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的原则。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