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做这件事,有什么意义?

 我来答
青柠姑娘17
2022-07-15 · TA获得超过1.2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6313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35万
展开全部


我从小就喜欢看书,从小学三四年级到现在,基本没有超过三天不看书的经历。可是用世俗的尺度来衡量的话,我看的绝大部分的书都属于“无意义”一类。

去年寒假在家的时候,我除了看专业课书就是在读三岛由纪夫和卡尔维诺。今年暑假待在家的那一周多时间里,读的是刘瑜和阿瑟▪克拉克。看书的时候家人总会凑过来瞄一眼,继而感叹:“你应该多读点‘有意义’的书啦,像理财啊、社交礼仪啊这种的……”

我嘴上不争辩,心里却气鼓鼓地想:怎么就“没意义”啦!那是不是对计算机专业的人来说,学摄影没意义啊?对物理专业的人来说,学画画没意义啊?对于绝大部分的人来说,旅游也没意义啊?

再说了,人生在世几十年,能找到一件自己真正热爱的事情是多么难得又幸运啊。

到这个时候,我对“有意义”这个概念有了一些初步的判定—— 做自己喜欢的事,能从中获得愉悦,于我而言它就是有意义的。

可是写论文、做研究的时候就不是这样了。因为你不能只说服自己,还得说服他人。



最近在准备毕业论文的开题,有两个问题前段时间让我很头疼:

一是如何圈定研究对象,即为什么该媒介形态/平台/节目/应用/群体等可以作为你研究对象的典型代表?取多大的样本能够接近总体的真相?

当然,样本越大越好,但作为学生毕竟人力物力有限,所以经过一番纠结与权衡,最终你总能在理想结果和有限资源之间找到那么一个差强人意的平衡点。

可是第二个问题就没那么容易了——你这个研究的意义在哪里?

这个时候,我陷入了深深的苦恼。

我所在的是一个工科学校,上学期又和计算机专业的老师同学们有过几个月的深入接触,于是我渐渐也习得了一些工科的思维方式——你这个研究的“有用性”和“转化率”如何?如果都没有,你这个研究有什么意义?

确实啊,你看人家工科做的什么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那些研究成果是真的能推动科技进步、改善人类生活啊。可是反观大部分的文科专业,即便我了解儒道释三家的内涵差异与共性,能分析《人民日报》、《南方周末》的报道倾向,又能怎么样呢?对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会带来什么帮助吗?

这样看来,大部分的文科专业所研究的诗词歌赋和传播现象等,则显得多么无用且无力啊。



改变我这一看法的是最近读的两本书,一本是社会心理学的,一本是传播学的。在社会心理学那本书中我读到了一些有意思的理论,举个例子:

小明担心自己明天的考试成绩会不理想,于是考前说自己最近身体不好啦休息不好啦,这样如果最后成绩真的不理想,大家会考虑到他是事出有因。但如果依然考得好,则更说明他能力强。

这种行为可以用自我障碍理论(self-handicapping)来诠释:人们提前准备用来解释自己预期失败的一系列行为。

对于学心理学的人来说,这一定是陈词滥调了,但于我却是有振聋发聩之效。因为——

就像小明不知道自己此种行为背后的认知机制一样,这也是 我第一次真正意识到作为人类个体的无知——不仅对浩瀚的宇宙无知,就连对自己身处的环境,乃至对自己的思想、行为都是如此的无知。 就像书中所说:

在传播学的那本书中,我还读到了一些有趣的研究课题,例如:

此时我才明白,以上所有种种研究的意义,都是跨越数千年的历史长河,对刻在阿波罗神庙门楣上那句箴言的追问与呼应—— “人啊,认识你自己!”



昨晚睡前看了一点《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史话》,书中说早在古希腊时期人类就开始了对“光”的探索:

在看这一节的时候我就在想,作为这漫长历程起点的恩培多克勒可曾想过“研究光有什么意义,还不如想想怎么让老婆孩子吃饱穿暖”的问题呢?

还有,几千年前的诸位先驱们在探索光的奥秘时,真的是以“光能的转换价值”为研究初衷吗?还是说, 他们更希望弄清的是人类自己以及所处的这个世界呢? ——这个千姿百态的世界是如何将它的模样投射到我们眼中的原理。

如果是基于这样的出发点,你觉得它“有意义”吗?

最后,分享一段李海鹏在《跟拿葱的大婶谈文学》中的一段话,我的功力无法企及,因此就借花献佛了:

现在我明白了: 我仅存的志向就是认识自己与所处的世界,对这件事的探索永远有意义且无止尽。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