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考试语文文言文
1. 语文六年级必考课外文言文
1、扁鹊投石[注]
医扁鹊见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鹊请除。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已也,将使耳不聪,目不明。”君以告扁鹊。扁鹊怒而投其石曰:“君与知之者谋之,而与不知者败之。使此知秦国之政也,则君一举而亡国矣。” (《战国策•秦策》)
[注] 石:石针,古时治病用的工具。
2、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书林纪事》
3、鲁人有好钓者,以桂为饵,锻黄金之钩,错①以银碧,垂翡翠之纶②,其持竿处位即是③,然其得鱼不几矣。故曰:“钓之务不在芳饰,事之急不在辩言。”
【注释】① 错:镶嵌。 ② 纶:钓鱼绳。 ③ 是:正确。
4、进士不读《史记》 王士祯
宋荔裳方伯①在塾读书时,有岸然而来者,则一老甲榜②也。问:“小儿读何书?”以《史记》对。问:“何人所作?”曰:“太史公。”问:“太史公是何科进士?”曰:“汉太史,非今进士也。”递取书阅之,不数行,辄弃去,曰:“亦不见佳,读之何益?”乃昂然而出。
〔注释〕①宋荔裳:宋琬,号荔裳,清初散文家。方伯:明清时对布政使(官职)的称呼。②清朝科举制度中进士的别称。
5、夸父逐日 《山海经》 原文: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6、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扬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7、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8、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具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9、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0、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2. 六年级语文简单的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 简单 的 急需 谢谢
(一) 周公诫子成王封伯禽于鲁。
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
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
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守以卑者 ( )(2)博闻强记 (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
3. 周公要告诫儿子的是: (用原句回答)4. 读了本文,你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 【参考答案】1(1)谦卑(2)强大 2、不谦虚谨慎而失去天下,导致自己亡身,桀纣就是这样的下场3、子无以鲁国骄士 4、一个人,不管身份、地位如何,都要有一种谦虚的美德(二) 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1)食马者 ( )(2)力不足 ( )2.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3. 概括前两个段落的大意。
第一段: ;第二段: 4. 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参考答案】1、(1)同“饲”,喂养(2)充足 2、拿着马鞭面对它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呀!” 3、第一段: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第二段: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 4、世上不是没有人才,要害在于首先要有识才之人(三) 河中石兽“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账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傎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游。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逆流而上矣。”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1)阅十余岁 ( )(2)是非木柿 ( )2.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句。
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3.“以为顺流下矣”表现了僧人的什么特点?4.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参考答案】1、(1)经过(2)这 2、到河里去寻找那两个石兽,竟然没有找到 3、“据理臆断”,想当然 4、凡事不可只凭自己所知道的道理就主观地做出判定。
3. 六年级试卷:语文古诗文复习题答案
六下语文课文复习资料 第一课《文言文两则》 1、背诵课文,默写。
2、知识点: 《学弈》选自《孟子. 告子》,《学弈》这个故事,说明了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 汤问》,这个故事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以及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3、注释 (1)字、词: 弈:下棋。
通国:全国。 诲:教导。
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导)。 鸿鹄:天鹅。
援:引,拉。 俱:一起。
弗:不。 矣:了。
为:因为。 其:他的,指后一个人。
辩斗:辩论,争论。 以:认为。
去:离。 日中:正午。
及:到。 沧沧凉凉:形容清凉的感觉。
沧沧:寒冷的意思。 探汤:把手伸向热水里。
意思是天气很热。 汤:热水。
决:判断。 孰:谁。
汝:你。 文中几个“之”的意思 (2)句子: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译)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说:不是这样的。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译)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孰为汝多知乎? (译)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 (3)译文: 学弈 弈秋是全国的下棋高手。
他教导两个学生下棋,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学生虽然也在听弈秋讲课,心里却一直想着天上有天鹅要飞过来,想要拉弓引箭把它射下来。虽然他俩在一块儿学习,但是后一个学生不如前一个学得好。
难道是因为他的治理不如别人好吗?说:不是这样的。 两小儿辩日 有一天,孔子到东方游学,看到两个小孩为什么事情争辩不已,便问是什么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远些, 而中午时要近些。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却像个盘子,这不是远的时候看起来小而近的时候看起来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有清凉的感觉,到了中午却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进的时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的道理吗?” 孔子也不能判断是怎么回事。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 第二课《匆匆》(散文) 1、背诵课文。
2、知识点: 《匆匆》的作者是著名散文大师朱自清,他的散文名篇有《匆匆》、《背影》、《荷塘月色》等。本文紧扣“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3、理解句子: (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用排比的句式,表明大自然的枯荣是时间飞逝的痕迹。
“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看似在问,实际上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深深留念。 (2)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比喻句。把自己过去的八千多日子比喻成针尖上的水滴,把时间的流比喻成浩瀚的大海。
时间消逝得那么快,无声无息,无影无踪,表现出作者十分无奈的愁绪。 (3)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排比句。作者从人们日常生活的细节,展示了日子在生活的不经意中来去匆匆。
(4)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 比喻独特,联想新奇。日子就是如此稍纵即逝。
4、背诵《明日歌》。 5、有关珍惜时间的句子: (1)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2)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3)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第三课《桃花心木》(写作特点:借物喻人) 1、背诵第4、13、14自然段。 2、句子的理解: (1)奇怪的是,他来得并没有规律,有时隔三天,有时隔五天,有时十几天才来一次;浇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时浇得多,有时浇得少。
这句话写种树人的奇怪做法。有两点奇怪:一是来的时间不确定,隔三差五,或十几天来一次;二是浇水的量不确定,时多时少。
作者桔树苗的生长,来比喻人的成长,写一个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说明了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生活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成长的重要意义。 (2)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这里的“不确定”是指生活中不可预料的一些坎坷、曲折、磨难。只有经得起生活中风风雨雨的考验,才能成为坚强的人、有作为的人。
(3)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 因为种树人来的目的就是让树木适应环境,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经得起风吹雨打的锻炼,学会自己在土地里找水源,深深扎根,茁壮成长。
如种树人所愿,现在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说明他种树成功了。 《回顾. 拓展一》 1、日积月累:人生哲理的格言 (1)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师说》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左传》 (3)甘瓜苦蒂,天下物无全美。 《墨子》 (4)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传习录》 (5)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
4. 六年级的文言文试题
《涸辙之鲋》——文言文片段练习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
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
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吾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于枯鱼之肆!
一,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将贷子三百金 金 : 金属
B 周顾视车辙中 顾: 回头看
C 鲋鱼忿然作色曰 色: 颜色
D 君乃言此 乃: 于是
二、与例句加点词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A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B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C 既来之,则安之。
D 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三、与“我,东海之波臣也。” 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楚左君伯者,项羽季父也。
B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C 南冥者,天池也。
D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四、下列句子加点的虚词的用法,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①、庄周忿然作色曰 ③、故往贷粟于监河侯
②、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 ④、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A ①、②用法相同,③、④用法不同
B ①、②用法相同,③、④用法相同
C ①、②用法相同,③、④用法相同
D ①、②用法不同,③、④用法不同
五、翻译下列句子。
1、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辙中有鲋焉。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吾失吾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参考答案:
一、B 二、B 三、D 四、B
五、1译文:庄周昨天来时,从半道上传来呼救声。庄周回过头看见有一条鲋鱼在车辙印沟中。
2、译文:我将游说吴越之王,激荡起西江之水来救你,可以吗?
3、译文:我现缺失的就是我常常所需要的,没有我生存的地方。我只需要斗升 水就能使我活下来罢了。
画蛇添足 《战国策》
[原文]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练习]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解释错误的一项是______
A、引酒且饮之(将要) B、蛇固无足(本来)
C、子安能为之足(怎么) D、终亡其酒(同“无”,没有)
2、下列句子中“之”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两项是_____
A、数人饮之不足 B、吾能为之足
C、一人之蛇成 D、引酒且饮之
3、句子“为蛇足者,终亡其酒”中的哪一个词属于被活用的词并解释。
;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5、此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5. 六年级语文文言文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
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弈秋是全国最会下棋的人。
让他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人一心一意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即使在听,可心里却想着天上有天鹅飞过,拿弓箭去射它。即使两个人在一起学习,成绩却不如第一个人。
难道他的智力不如另一个人吗?回答说:不是这样的。 文言文 熟读成诵掌握重点字词会解说。
6. 人教版六年级上语文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伯牙绝弦 [原文](“/”是间隔)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释义] 鼓:弹。 志在高山:心里想到高山。
哉:表示感叹的语气。 峨峨:“高”的意思。
兮:相当于“啊”。 洋洋:广大。
知音: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 破琴:把琴摔破。
复:再;重新。 [译文] 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
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你弹得太好了!简直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听了(赞叹)道:“你弹得太好了!简直像水势浩荡的江河!”伯牙所想的,钟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他的心意。钟子期死后,伯牙觉得世界上再也找不到(比钟子期更了解他的)知音了,于是,他把心爱的琴摔碎,终身不在弹琴。
(人教版第25课《伯牙绝弦》)。
7. 小学六年级文言文题.
童趣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比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本文主旨是写作者儿时的“物外之趣”。“物外之趣”虽非物自身所有,却又与物有关,它是观物者的主观体验作用于物的结果,也可以说是因物而生成之意趣。
本文中所说的夏蚊及草间之虫皆极细小之物,可以诱发儿童的好奇心和想像力,意趣即由此生成。 开篇先说作者儿时视力极好,然后点明文章主旨。
“张目对日”,犹言两眼能经受强光 *** ;“明察秋毫”,言视力极佳,极细小之物也看得一清二楚。有如此好的视力,再加上“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的癖好,因而能发现“物外之趣”。
这是总提,仅用32字,行文简洁可见。以下分述。
夏蚊成雷,人不堪其苦,而年幼的作者异想天开,将它想像成“群鹤舞于空中”的动人图景,并且看得入了迷。随后他又联想到曾经见过的“鹤唳云端”的图景,于是“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结果是他真的见到了这样的图景。
这是一幅凭借想像而“放大”了的图景,它表现了一个孩子幼稚心灵中自发的审美意识。此其一。
其二,作者年幼时居城中,渴望见到大自然风光而不得,于是他用想像来实现自己的愿望。他把花园里土墙凹凸处和花台上的丛草想像成树林,把虫蚊想像成野兽,把高出的小土块想像成丘陵,把低陷的小土块想像成山沟,这使他有了一个自由而广阔的天地,可以饱览“大自然”的风光。
有一天,有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在年幼作者的想像中就成了两兽在树林里相斗,使他看得格外入神;不料一个“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一伸舌,便将两兽一齐吞入腹中。
年幼的作者被吓得六神无主;待到清醒过来,幻觉消失,才发现此前那个“庞然大物”不过是一只癞虾蟆。他恼恨之极,却并不想伤害它,仅以鞭打示惩——用什么做鞭子,文章未做交代,大概是小树枝吧?他惩罚癞虾蟆,可能含有为两小虫复仇的意思,但从“驱之别院”一举来看,主要原因是它破坏了自己的审美情趣。
作者用“物外之趣”一语来统摄以上二事,意在说明他幼年时已有自发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 二、问题研究 沈复《浮生六记》中“闲情记趣”一章,主要记作者长大后对花木的喜爱和婚后跟妻子一同美化居室及周围环境的琐事;记童年趣事的只有开头一小段,因而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在描写儿童观物的心理过程上颇具特色,值得研究。
年幼的作者由群蚊乱飞想到“群鹤舞于空中”,这是所谓类似联想;再想到“鹤唳云端”,则是接近联想。这后一种联想又促使他产生了模仿的意愿,于是“留蚊于素帐中,使之冲烟而飞鸣”,再经过凝神细观,“果如鹤唳云端”,这是年幼作者的错觉,但又是他所追求的目标——这是一个很美好的画面,很值得玩味。
观虫斗一节与上述过程大体相似,“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都属于类似联想,“庞然大物”的出现,也是错觉;所不同的是这种错觉产生的原因。此刻,年幼的作者已经完全陶醉在他联想的境界之中,他眼前的实物已经被放大了千万倍,而癞虾蟆又是突如其来,对比之下,自然就成为“庞然大物”了,这种错觉是在极短时间内经受强 *** 而突然产生的,跟“鹤唳云端”的有意而为不同。
我们应当注意培养学生的联想力和想像力,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阅读欣赏文艺作品的能力,对加强记忆力和促进创造性的思维能力也大大有益。 练习说明 一 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叙述“我”看到“鹤唳云端”的景象和遇到那个“庞然大物”的经过。
为什么作者说这两件事都有“物外之趣”?你认为要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情趣丰富的人? 设题意图是使学生感知课文整体内容,把文言文学活。凡记叙文都应当让学生能“用自己的话”来复述内容大意,这正是学活的办法之一;如果一开始学文言就句句搞文白对详,则无异于堵塞学活之路。
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对学生创造性的复述成分应予肯定,只纠正明显的错误。 第一问要放在学生基本成诵后作答(参考答案见“课文研讨”),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说出自己的体会。
第二问是开放性的,目的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唤起学生的审美意识。可以从学生的课余爱好入手,启发培养学生的情趣和联想、想像能力。
二 解释词语。 1.文言词的意思,有的可用加字的办法解释,如“必细(仔细)察(观察)其纹理”;有的要用换字的办法解释,如“昂(抬)首(头)观之”。
试选用一种方法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1)项为之强(2)果如鹤唳云端(3)以丛草为林(4)兴正浓(5)方出神(6)驱之别院 2.下面的词。
8. 六年级语文 古诗和文言文题目
名句填空
1.巴山楚水凄凉地, 。
2. ,后不见来者。
3. ,坐看云起时。
4.辛苦遭逢起一经, 。
5. , 病树前头万木春。
6. ,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7.望西都, 。
8.伤心秦汉经行处, 。
9. ;亡,百姓苦。
10.人有悲欢离合, ,此事古难全。
11.折戟沉沙铁未销, 。
12. , 暂凭杯酒长精神。
13.与君离别意, 。
14. ,终岁常端正。
15.城阙辅三秦, 。
16. ,儿女共沾巾!
17. ,松柏有本性
18.山河破碎风飘絮, 。
19. ,中间小谢又清发。
20.转朱阁 ,照无眠。
21. ,铜雀春深锁二乔。
22.长风万里送秋雁, 。
23. ,零丁洋里叹零丁。
24.中岁颇好道, 。
25.海内存知己, 。
26. ,胜事空自知。
27.抽刀断水水更流, 。
28. ,谈笑无还期。
29.人生自古谁无死, 。
30. 、今夕是何年?
31.起舞弄清影, ?
32.不应有恨、?
33.但愿人长久, 。
34. ,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35.俱怀逸兴壮思飞, 。36. ,明朝散发弄扁舟。
37.亭亭山上松, 。
38.怀旧空吟闻笛赋, 。
39. ,独怆然而涕下。
40.明月几时有? 。
41. ,松枝一何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