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材料题问题(关于宋朝的)
1 岁币,指朝廷每年向外族输纳的钱物。
始于“澶渊之盟”
2宋真宗赵恒,北朝指辽
3盟约《澶渊之盟》公元1004年,辽朝萧太后、辽圣宗亲自率领二十万大军南下,前锋已经到了澶州,宋真宗在主战派宰相寇准的主张下御驾亲征,士气大振的宋军射死辽军主将扭转战局。
于是宋辽双方达成了和议,签订了盟约。
评述: 对辽来说,澶渊之盟不仅使辽兵安然脱险,还得到了岁币;对于北宋来说,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的和约,岁币成为北宋人民的沉重负担。
但是,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史看,澶渊之盟的订立有其积极的一面:它结束了辽宋之间几十年的战争,使此后的辽宋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不仅双方边境地区的生产得到发展,而且还彼此进行贸易。
从长远看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
4北宋,战国(六国企图贿赂秦而抵其攻势,但最终秦灭六国而一统天下)
5苏洵的写作目的不在于总结六国灭亡的教训,而是借古讽今,警告宋朝统治者勿蹈六国灭亡的覆辙。
他的意图是点明赂秦是六国灭亡的原因,以此警告宋朝统治者,不要用贿赂的方法对待契丹和西夏,要用武力,要抵抗。
联系: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辽大兵压境,直逼澶州城下(今河南濮阳),威胁汴京开封。
于是,宋与辽签定了“澶渊之盟”,答应向辽输岁币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即材料一所提到的盟约。
到了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辽再次要挟,宋只得增加币银十万两,绢十万匹。
第二年(1043年),西夏也来要,又是赐岁币银十万两,绢十万匹,茶三万斤。
人民的血汗就在这种纳赐之中,付之东流。
苏洵对此痛心疾首,他借古喻今,纵横恣肆,痛陈利弊,对当权者进行规劝,希望其改弦易辙,增强国力,与敌斗争。
这就是材料二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