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菩萨是佛祖的第几个弟子?

 我来答
新科技17
2022-10-26 · TA获得超过5907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355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75.3万
展开全部
分类: 社会民生 >> 宗教
解析:

观音

观音全称“观世音”,又称“观自在”、“观世自在”、“光世音”。梵语是“阿缚卢多伊伐罗(Avalokitesvara)”,意为观照世间众生痛苦中称念观音名号的悲苦之声。“观”为观照之意,但它不同于一般的观察,而是以佛教的无漏(无烦恼)圆通大智来观照。“世音”是菩萨观照的对象、境界。这里的“世”并不单指人世,还包括六道,即:人、天、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音”是六道众生遇难时念诵观音名号的悲切之声音。一言以蔽之,“观世音”三字名号就是菩萨以无漏圆通大智观照六道众生因痛苦而念诵其名号的声音。如果菩萨听到有人念其名号,就会立即去寻声解救。观世音三字名号的含意在佛经里多处有解释。《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称:“观世音以何因缘名‘观世音’?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无量百千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正法华经·光世音普门品》也有记载:“若有众生遭百千亿困厄、患难,苦毒无量,适闻光世音菩萨名者,辄有解脱,无有众恼。”可见,观世音这个名号实际蕴含了菩萨大悲济世的思想和功德。 观音以寻声救苦为度化众生的法门,但是世间众生无量,众生痛苦又无限,观音何以去面对、接引这芸芸众生的悲苦之声呢?显然,这不是一般凡夫俗子所能做到的。依大乘佛教的说法,这是菩萨因地修得的慈悲和智慧两种功德的作用。慈悲是一切菩萨的本怀,是佛教大乘思想的根本。菩萨为梵语音译,意为“觉有情”,就是帮助一切众生觉悟之意。觉有情是菩萨的任务,也是菩萨慈悲精神的具体表现。当然,必须说明一点,佛教讲的慈悲并不是世俗理解的意义。《大智度论》卷二十七解释说:“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菩萨正因为具备了这种精神,所以才能积极主动地去化度众生,利益众生;如果没有这种精神,纵有大智也难实践“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崇高伟业。 在佛教诸大菩萨中,观音菩萨更是以慈悲著称,他的慈悲心愿最伟大、突出。他以观照众生音声为方便,号召众生危难之时称念他的名号,他听到后,即时寻声解救。观音这一快速、方便的救苦方法完全体现了他慈悲济世的迫切心愿。正因为如此,观音成了佛教大慈大悲的象征,被佛教徒誉以“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大悲观音”、“救世观音”等种种美称。慈悲是观音济世的根本动力,而观音济世的功用则主要依赖于他宿世修得的渊深的智慧。据《楞严经》卷6说,观音在无量恒河沙数劫前即已修成“六根大圆通智”。六根大圆通智是佛教一个很深奥的名词。六根指众生眼、耳、鼻、舌、身、意六种感觉器官。佛教认为,一个凡夫修行达到圆满的境地,他的六种感官功能便会大大增强,变为“六根互用”。也就是眼不仅能见色,还能闻声、嗅香、尝味、感触、知法。耳鼻舌身意亦然,都各具其它感官的作用。六根互摄互容、圆融无碍。《涅盘经》载说:“如来一根,则能见色、闻声、嗅香、别味、知法。一根现尔,余根亦然。”《法华经》亦称:“六根清净者,于六根中,悉能具足见色、闻声、辨香、别味、觉触、知法等,诸根互用。”《楞严经》说得更具体、清楚,所谓“无目而见”、“无耳而听”、“非鼻而闻声”、“无身觉触”、“圆明了知不因心念”。观音正是具备了这种神通力量,所以能于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遍观十方之音,接应无边众生。 观音来历 观音是佛教里的大菩萨,可是在佛典里他也没有一个具体、真实的身世。关于他的来历,诸经也是众说纷纭。有的说他在过去无量劫前就已成佛,名叫“正法明如来”(《千手千眼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有的说他是转轮圣王无诤念的大太子,他与其弟尼摩共同发愿修行,修成正果后,成为阿弥陀佛的左右二胁侍。有的说他是莲花化生的,所以有“莲花之王”的称号。有的说他是公元前6世纪时古印度释迦牟尼佛的大弟子、大菩萨,如此等等。对以上说法,用佛教“三世”(过去、现在、未来)的观点来看都是可信的,因为观音久远以前便已成佛,他为度众生而活动于三界,随类化现,自然要现不同身份,有不同身世。但是符合现在菩萨身份的身世则只有一种,那就是释迦佛门下的观音菩萨。 作为释尊的弟子,观音菩萨还有其专门的弘法道场。《华严经·入法界品》对观音道场有一段生动而详细的描述:“瑟胝罗居士告善财言,善男子!此去南方有山名补怛洛迦。彼有菩萨名观自在,汝诣彼问。……尔时善财童子,渐次南行,至于彼山,处处寻觅此大菩萨。见其西面岩谷之中,泉流萦映,树林芬郁,香草柔软,右旋布地。观自在菩萨于金刚石上,结跏趺坐,无量菩萨皆坐宝石,恭敬围绕,而为宣说大慈悲法,令其摄受一切众生。” 观音道场名叫补怛洛迦。补怛洛迦是梵语Potalaka的译音,又作“普陀洛迦”、“布达拉”,意为“光明山”、“海岛山”、“小花树山”等。据史料记载,唐朝时我国高僧玄奘, *** 优婆塞(居士)寂光、月宫等人先后游历过此山。玄奘大师在《大唐西域记》里还对此山的地形特点作了详细的描述。据奘师记录,它的位置在今印度提纳弗利县境内,位于西高止山南段,秣剌耶山以东的巴波那桑山(Papanasam),即北纬8.43度,东经77.22度的位置。观音道场的位置虽然确定了,但昔时佛教的盛观已不复存在。 普陀山与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合称四大佛山,也是四大菩萨观世音、文殊、普贤和地藏的四大道场。 观音信仰始于东晋。据史料记载,东晋义熙四年(408年),太原郭宣被关在狱中,心念观世音,遂被恩赦,出狱后乃为观音菩萨造像。这是观音信仰及观音造像见于文献的最早记载。 相传唐朝大中年间,有一位印度僧侣来到我国浙江舟山群岛的梅岑山(普陀山),在潮音洞前焚烧十指,礼拜观音。他的虔诚举动感动了菩萨,观音为他现身说法,并授以七色宝石。此后,后梁贞明二年(916年),日本僧人慧锷来华求法,学成归国前,到五台山请得一尊观音像,准备带回日本供奉。当他取道宁波,航行至梅岑山新罗礁时,顿时狂风大作,巨浪涛天,海面上忽然涌现出许多铁莲花,拦住了他的去路。被困三日三夜后,他跪拜在观音圣像前祷告祈求,祷告之时,铁莲花逐渐消失,他从中悟到观音不肯去日本的灵示。于是捧像登陆,在当地一位张姓渔民帮助下,在梅岑山潮音洞前建起了一所“不肯去观音院”,供奉观音圣像。观音道场从此开基。 观音道场定基后,历代帝王为求延生永祚,纷纷赐予资财,扶持普陀山佛教寺院建设。宋太祖乾德五年(967年),赵匡胤派太监朝山进香。神宗时敕令为观音建寺,并亲赐寺名曰“宝陀观音寺”。南宋绍兴元年(1131年),朝廷下令迁出山中所有渔民,并将岛上原有佛教各派统归于禅宗门下,名为“佛地净土”。明清时统治阶级热心佛教,普陀山佛寺得到大规模增建。民国初,普陀山形成了3大寺、88个庵院、128处茅蓬和数千僧众的宏大规模。 今天,普陀山寺庙棋布,大小数十座。其中以普济寺(前寺)、法雨寺(后寺)和慧济寺三大古刹最为著名。朝山进香的善男信女比肩接踵,终年不绝。 观音是男还是女? 在佛教寺院殿堂里,我们看到的观音大都是女性形象,他面目清秀,头戴花冠,衣着华丽,宛如我国古代的贵妇人。可是,在印度佛经里,他却被称为“善男子”,印度和中国的早期造像艺术中,他的形象也都是长有胡须的男子像。因此经常有人会问,观音究竟是男的还是女的呢?根据佛教的教理,菩萨是无漏(断除了烦恼,证得菩提)圣人,是法身大土,无所谓男性女性,亦无男女之别。

圣观音,又称正观音,是观音最基本、最常见的形象。圣者意为端正、庄严、妙好。《无量寿经》描述圣观音相好说:“此菩萨身长80万亿那由旬,身紫金色,项有圆光,面各百千由旬。……其余身相,众好具足,与佛无异。唯顶无肉髻及无见顶相,不及世尊。”他常见的形象是头戴宝冠,上身 *** 或披天衣,肌肤白皙,项佩璎珞,腕臂戴钏,腰束罗裙,全身装饰华丽,雍荣华贵。他左手持未敷莲花,表示一切本来自性清净;右手作出要打开莲花的姿势,表示众生本来清净的自性一时被无明覆盖,而不得显现。一般有两种姿势:一为站势,一为坐势。坐势一般是一腿盘起,一腿下垂,示现自在庄严之相。圣观音通常供奉于佛寺大雄宝殿后的圆通殿中。“圆通”是“大圆通智”的简称,是指观音所具备的智慧。所以圆通殿内的观音又称为“圆通大士”。同时,他还作为胁侍菩萨与大势至菩萨一起侍奉于阿弥陀佛左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