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道蛔虫症简介

 我来答
健康小马甲17
2022-11-11 · TA获得超过2361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88
采纳率:0%
帮助的人:66.4万
展开全部

目录

  • 1 拼音
  • 2 英文参考
  • 3 疾病别名
  • 4 疾病代码
  • 5 疾病分类
  • 6 疾病概述
  • 7 疾病描述
  • 8 症状体征
  • 9 疾病病因
  • 10 病理生理
  • 11 诊断检查
  • 12 诊断要点
  • 13 鉴别诊断
  • 14 治疗方案
  • 15 并发症
  • 16 预后及预防
  • 17 流行病学
  • 18 特别提示
  • 19 参考资料
  • 附:
    • 1 治疗胆道蛔虫症的穴位
    • 2 治疗胆道蛔虫症的方剂
    • 3 治疗胆道蛔虫症的中成药
    • 4 胆道蛔虫症相关药物
    • 5 古籍中的胆道蛔虫症

1 拼音

dǎn dào huí chóng zhèng

2 英文参考

ascariasis of biliary tract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疾病别名

ascariasis of biliary tract

4 疾病代码

ICD:K83.8

5 疾病分类

儿科

6 疾病概述

胆道蛔虫症为病症名。指蛔虫因直接遭受强烈 *** (如驱虫不当),或因高热、腹泻等造成胃肠道功能紊乱时,从空肠回窜到十二指肠,进入胆总管而导致的急腹症。属祖国医学“蚘(蛔)厥”或“虫心痛”范畴。[1]

胆道蛔虫症(biliary ascariasis)由于蛔虫进入胆道引起胆道及胆道开口奥狄(Oddi)括约肌痉挛而发生腹部阵发性剧疼。多发生在学龄儿童,农村发病率高于城市。蛔虫病是最常见的蠕虫病。

7 疾病描述

胆道蛔虫症(biliary ascariasis)由于蛔虫进入胆道引起胆道及胆道开口奥狄(Oddi)括约肌痉挛而发生腹部阵发性剧疼。多发生在学龄儿童,近年来发病率明显下降。

8 症状体征

有蛔虫感染史,主要症状有:

1.腹痛呕吐 起病急骤,突感右上腹剧烈疼痛,不能安卧,弯腰翻滚,哭闹出汗,面色苍白或涨红,精神不好,食欲不振,有时呕吐,偶吐蛔虫。间歇期疼痛基本消失,或只有上腹部微痛,短时间后再次发作剧烈疼痛,发作与间歇无规律,与蛔虫活动有直接关系。蛔虫死在胆道内或退出胆道则疼痛渐消失。

2.体征 主要在右上腹剑突旁有小范围压痛区,不发作时压痛点仍存在。并发症发生后,压痛范围增大且出现腹肌紧张,伴有发热。极少病人出现黄疸。

9 疾病病因

列因素可诱发胆道蛔虫症:①肠功能紊乱:如发热腹泻,肠腔内环境发生改变,促使蛔虫活动增强。②驱虫药不足,激惹蛔虫活动增强。③药物或饮食改变了肠腔内酸堿度,蛔虫厌酸喜堿,低酸可促使蛔虫逆行向上。

小儿肠道内常有蛔虫寄生,但一般不出现症状,当饥饿、高热、胃肠道术后或服用驱虫药剂量不当后,改变了机体的正常环境。胃肠道功能紊乱,内在环境改变,加上蛔虫有鉆孔的习性,蛔虫就可以窜到十二指肠。当胆道下端Oddi 括约肌松弛、功能不全、胆道扩张、嗜堿性的蛔虫容易鉆入胆道。蛔虫进入胆道后的机械性 *** 使胆道口括约肌痉挛,也带来了胆道感染。

10 病理生理

当空肠、回肠内蛔虫受到 *** ,可逆行向上至胃和十二指肠;蛔虫有鉆孔的习性,当Oddi 括约肌放松时,蛔虫即进入胆总管、肝管,甚至进入肝内,蛔虫进入胆道后因虫体的活动引起平滑肌痉挛发生剧烈上腹疼痛,并可因虫体带入细菌(主要是大肠埃希菌)发生胆道感染,引起肝脓肿,可严重地威胁患儿生命。一般小儿胆道蛔虫症多为一条蛔虫的前半部进入胆道,但也曾见过数十条蛔虫进入一个4 岁小儿胆总管内的报道。

蛔虫进入胆道后,可自动或被动排出。胆道内蛔虫退出有3 种形式:①部分虫体在胆管内,尾部仍在十二指肠,因头部受到胆管痉挛的压迫,尾部强烈卷曲使虫体退出胆道,这种形式最多见;②虫体全部进入胆管,以后虫头调转,渐渐鉆出。③虫体死亡或麻痹后,部分腐烂,随胆汁排出,然而数量较多的蛔虫进入胆道或肝内,则不易退出。

11 诊断检查

诊断:

1.临床特点 有便虫或吐虫史,有服驱虫药史,阵发性剧烈上腹疼痛及剑突右侧压痛点。

2.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查结果 做十二指肠引流,叁部分引流液都可有蛔虫卵。

根据以上可做出诊断。

实验室检查:

1.大便检查 可发现虫卵、大便潜血可阳性。

2.外周血象 并发感染时,有感染性血象,白血病计数增高和中性粒细胞增高。

3.血生化检查 引起肝炎时转氨酶可增高。

4.十二指肠引流检查 十二指肠引流液可见虫卵。

其他辅助检查:

1.钡餐或十二指肠注钡造影 可见十二指肠内有蛔虫影。

2.口服或静脉胆道造影 可于胆道各部查出虫影。

3.十二指肠镜逆行胆道造影 最可靠的诊断方法为纤维十二指肠镜逆行胆道造影或取虫。

4.B 超检查 可显示胆总管扩张及蛔虫影。

12 诊断要点

本病诊断要点:①有肠道蛔虫病史。②突然阵发性上腹剧烈绞痛,有向上鉆顶感,而在间歇期,似如常人。伴有炎症时,腹痛为持续性,伴阵发性加剧。③多有恶心、呕吐。吐出蛔虫有助于诊断。④腹部检查,剑突下偏右有局限性压痛,无肌紧张。严重腹痛与不相称的轻微体征是本症的特点。⑤如继发胆道感染时可有发热、黄疸、肝大、胆囊肿大、局部压痛明显、肌紧张及反跳痛等表现。[1]

13 鉴别诊断

与胆囊炎,胆石症和胰腺炎相鉴别,但本症可引起前述并发症,依靠病史和辅助检查协助鉴别诊断。

14 治疗方案

单纯胆道蛔虫症用非手术疗法,大多在1 周内痊愈。疑有多数蛔虫进入胆道和有严重并发症时需手术治疗。

1.非手术疗法 主要措施是解痉止痛,促使蛔虫排出及预防或治疗感染。

(1)中药疗法:以安蛔祛虫为目的。

(2)针刺疗法:迎香透四白,用捻转法。人中用震颤法。

针灸治疗:取阳陵泉,用强 *** 泻法,视病情留针30~60分钟,每5分钟行针1次,同时口服APC2片或食醋适量,每日3~4次。进高脂餐。疼痛缓解24小时后服驱蛔灵每日3.5克,连服2日[1]。

(3)解痉止痛剂:学龄儿童用哌替啶(杜冷丁)1~2mg/kg 加阿托品0.3~0.5mg 肌注。口服阿司匹林有止痛解痉作用,高酸性物也有驱虫作用。

(4)抗生素:庆大霉素、甲硝唑(灭滴灵)及红霉素等用以预防和控制感染。

(5)驱虫药:参阅蛔虫病节或用氧驱虫。

2.手术疗法 胆道蛔虫症的手术指征为:

(1)长期(1 周以上)严重的剧痛,非手术疗法不能控制,剑突下肌紧张范围扩大或有黄疸者。

(2)肝肿大有压痛,经超声波检查疑有肝脓肿。

(3)胆道造影证明胆道内死虫长期不能排出者。手术方法为切开胆总管取虫,并作胆总管引流。

15 并发症

胆道蛔虫症的并发症主要有下列几种:

1.胆道感染 多为大肠埃希菌感染。患儿发热,右上腹压痛紧张范围扩大,且持续存在,有时于右季肋下能摸到肿大疼痛胆囊。末梢血象白细胞增高。

2.胆道坏死 原来的阵发性剧痛减轻,但剑突及右季肋下压痛区扩大,并出现腹肌紧张。如有坏死穿孔,则肌紧张范围更扩大至左上腹或右下腹,发生胆汁性腹膜炎时,出现全腹膨胀,肌紧张,并有时出现休克。

3.肝炎和肝脓肿 蛔虫引起的肝炎表现为肝大并有压痛、高热、白细胞增高以及转氨酶上升。脓肿形成时,原有的阵发性剧痛消失,而以高热、肝大及压痛为主要症状。肝脏超声波检查可测知单一或多发脓肿。有时肝脓肿破入膈下或胸腔,出现膈下脓肿或脓胸。

4.胰腺炎 由于胆道出口括约肌痉挛及蛔虫堵塞胆道出口,使胰液反流而发生急性胰腺炎,左上腹有压痛和腹肌紧张。血及尿淀粉酶增高。

5.肝脏、胆道出血 蛔虫上行入肝内小胆管,因严重感染可导致肝或胆道出血,经消化道排出,表现为大量血便,呕吐咖啡样物或呕血。

6.胆石症 胆道内蛔虫卵或蛔虫残体都可成为核心,形成结石,是胆道蛔虫的后遗症。在儿童期很少见。

16 预后及预防

预后:及时诊断治疗,防止发生并发症,多数预后良好。

预防: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2 岁以上小儿应定期服用驱虫药;增强体质,加强营养,增强抵抗力。

17 流行病学

本病在我国常见,多发生在学龄儿童,农村发病率高于城市。蛔虫病是最常见的蠕虫病。病人是惟一传染源,虫卵经口进入人体,污染的土壤、蔬菜和瓜果是主要媒介,人群普遍易感,儿童更易感染。

18 特别提示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2 岁以上小儿应定期服用驱虫药;增强体质,加强营养,增强抵抗力。

19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