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障碍的表现有什么
展开全部
孩子由于心理不成熟,常常会因为一些无法理解的事情而出现心理障碍,此时父母需要及时引导,以防宝宝患上心理疾病。那么儿童心理障碍有何表现呢?下面由我为大家介绍儿童心理障碍的表现,希望能帮到你。
儿童心理障碍的表现
1、多动症。又叫轻微脑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小动作频繁,情绪波动大,自我控制能力差,学习受到严重影响。
2、抽动症。主要表现是身体某些部分经常出现不自主的、无目的的、重复的快速肌肉痉挛现象,而在性格上则表现为紧张、胆怯、自卑。
3、焦虑症。指突如其来的没有明显身体原因的恐惧状态。具体表现为缺乏自信、过于敏感、食欲低落、无端哭闹。
4、恐怖症。对某些事物或情景产生惧怕和逃离的心情,如怕打雷闪电,极度紧张,抱头乱窜。
5、失眠症。孩子入睡困难,睡中不时惊醒、大声哭闹,甚至梦游四方,但白天回忆不起来,只觉得精力不足,情绪不稳。
6、攻击症。这类孩子整日东奔西跑,经常搞恶作剧,喜欢讽刺挖苦别人。对美好的物品毫不爱惜,摔打成为癖好。
7、嫉妒症。对别人的优点和成绩难以容忍,看到他人成功比看到自己失败还要难受,常常诋毁别人。
8、贪婪症。极端自私,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物质占有欲望强烈,根本不管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
9、懦弱症。心理水平低下。对外界 *** 反应迟缓,遇事缺乏主见,甚至受到他人欺负也不会自卫。
10、性过敏症。常被原始的 *** 所左右,沉缅于性幻想之中,要么不敢与异 *** 往,要么无端袭击、戏弄异性,甚至强行发生性行为。
应对心理障碍
1、孩子首先要有爱心和耐心,针对孩子的具体问题要做具体分析,他这样做想达到什么目的,一是可能要引起别人对他的关注,另外是纯属调皮,老师要做具体的分析,如果孩子是要引起别人的关注就要引导孩子采取一些正性强化的办法,引导孩子多做有意义的事情,做对了要强化鼓励,使孩子得到快乐和满足,这时问题行为就会减少。
2、要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要等问题出现了再去责怪孩子,二是要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引导孩子做事善始善终,还要培养孩子有时间观念,家长是孩子的镜子首先要作榜样,然后去帮助和引导孩子,逐渐克服不良习惯。
儿童期是孩子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家长要及时察觉他们的压力,呵护幼小的心灵。
应对孩子心理障碍的对策
1、乱扔东西爱打人
5岁的小威是个让人“头痛”的孩子:在幼儿园总是抢小朋友的玩具;做游戏只能赢不能输,否则就会耍赖;想要什么就大哭大闹,从不会好好说……小威妈妈深感无奈,只好带他到医院儿童心理科咨询。医生发现,小威的父母由于工作忙,很少带他出去玩,以致小威缺乏与人交流和相处的机会,父母的冷落也让他的心灵受到伤害,从而导致了“不合群”等表现。
一般而言,孩子的攻击性在2-3岁左右开始体现,比如没轻没重地随手把东西扔在地上,或莫名其妙地推别的孩子。这是因为,幼儿是不会约束自己的。对孩子的这些行为,有的家长觉得好玩而放任不管,反而会固化其攻击行为。据研究,攻击行为有一定程度的遗传倾向,但后天的养育也很重要,如果父母或家人过于粗暴,对孩子的关爱不够,更有可能固化其先天的攻击倾向。
对策:家长不要急着教训孩子,首先要了解导致攻击行为的事件始末和孩子内心的想法,弄清楚后再思考从何入手来教育孩子。切忌不分青红皁白就打孩子,以暴制暴只会强化攻击行为。对于只是偶然出现攻击行为的孩子,只需给予适当的教育和引导,等孩子大一些,心理成长了,攻击行为自然就会消失。对于常表现出攻击性行为的孩子,家长可以安排一些简单、需要耐心的游戏,以确保他有足够的时间完成。
2、总是不愿意睡觉
上5年级的小洋晚上不愿意睡觉,整天无精打采,还常常无故乱发脾气。医生检查发现他并无躯体原因,经心理医生询问得知,小洋在学校目睹没写作业的同学被老师惩罚,这让他总担心作业做不完,会受到同样的惩罚,所以睡不着觉。
目睹同学被老师责罚,或许被责罚的人心里没当回事,可看到的孩子却被吓坏了。这其实与孩子天生的气质型别不同有关。有的孩子天生忧郁、敏感,情绪易受影响,容易受到创伤性事件的影响。有的孩子区分不开想象与现实的世界,会被想象中的怪物吓到,会因白天看到的动画片、听到的故事中有一个吓人的怪物,而认为怪物就在身边。还有的孩子对公平和温暖的要求很高,一旦老师和家长冷落了他们,或对他们有所不公,就会内心受伤。因此,家长一定要读懂孩子的心,关注孩子对这些问题的看法。有时候,许多困难在家长眼里不值一提,但却会让孩子受到伤害。
对策:睡觉前和孩子聊聊天,给他们关爱和安全感,也给他们机会说出心里话。如果是因为什么吓人的东西,可以通过一些小故事引导他们克服恐惧,同时要让孩子看积极快乐的动画片和图书。如果在学校出了问题,家长应该与老师沟通,并与老师达成共识,善待孩子,多给他们一些鼓励。
3、经常性地说谎
说谎是孩子心理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在成长中,孩子发现自己的某些行为能引起父母的重视,有时会靠撒谎来吸引父母注意。成人常会使用善意的谎言来处理人际关系,可许多家长不注意回避孩子,会被他们模仿。因为某些愿望无法实现,类似吹牛、说大话这样的谎言,在孩子成长经历中也屡见不鲜。
如果家庭环境过于严苛,孩子的撒谎行为就会被固化。不少家长常常责备孩子,却从不思考自己有没有错,有没有对孩子关心不够。这种粗暴的教育方式,使孩子下意识地逃避惩罚,而撒谎就是最便捷的方法。谎言被识破,家长会更生气,打骂得更狠;如果说谎成功了,就会加强孩子的侥幸心理,更加习惯撒谎。久而久之,甚至会发展到品行障碍的程度。
对策:父母要因势利导,鼓励孩子说实话,这对于孩子心理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父母还需要给予孩子足够的支援,要告诉他们:“不要怕,跟爸爸妈妈说实话,把你的遭遇和困难都与我们分享,我们和你共同面对一切。”有了父母的支援,孩子才不会选择用撒谎来逃避。此外,父母千万不要轻易地将谎言与孩子的品质联络在一起,以为孩子不学好,这些想法会影响孩子对自己的评价,把自己定位成坏孩子。需要提醒的是,如果说谎已经成了孩子的一种习惯,你就应该带他看心理医生了。
4、哭哭啼啼招关注
孩子的有些哭泣是有心理需求的,表现一般是,偷偷抹泪,哭声较小,哭泣中穿插一些行为来吸引大人的注意,比如发出声响或做小动作等。出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家长一般不鼓励孩子哭出来,导致他们的情绪无法释放和表达。不少家长在孩子哭泣时,会采取3种错误的处理方式。
责怪与评判:诸如“走路怎么不小心”、“这点小事也哭,太懦弱了”之类的话,使孩子得不到家长情绪上的认同和安慰,让他们不敢再在家长身上寻找依靠和支援,损害亲子关系;同时,孩子会将“懦弱”之类的负面词语接纳到潜意识中,降低自我价值感,容易导致他们缺乏自信。
错误转移:很多家长在孩子遇到挫折时,会给他们食物来转移注意力,这导致孩子成年后会将食物或购物与解除痛苦的情绪联络起来,形成错误的压力应对方式。转移注意力也是对孩子情绪的变相压抑,剥夺了孩子表达情绪的机会。
推卸责任:“都怪桌子不好,弄疼宝宝”,许多家长说过这样的话,殊不知这会让孩子养成推卸责任的习惯,导致孩子长大后遇到挫折时,不会从自己的身上找原因,而总是把责任推卸到别人身上。这也会让孩子不愿意面对自己的负面情绪,不知如何从挫折中总结出经验和教训。
对策:孩子哭的时候,父母首先要接纳哭的情绪,明白孩子有这个情绪需求,需要经历哭的过程。家长还要对此情绪持认同、支援的态度,比如可以告诉孩子:“妈妈知道你摔跤了很痛,妈妈也很心疼,别害怕,妈妈和你在一起。”这是家长增进亲子感情的一个契机,让孩子感受到“在我伤心的时候,还有人在支援我”。
5、上学就喊肚子疼
有些孩子一提上学就喊肚子疼、头晕,甚至呕吐、晕厥,可到了医院又查不出原因。这就是孩子的躯体障碍。焦虑时,人常常会呈现出一些躯体性症状,如肚子疼、发烧、腹泻、出虚汗等。比如有的孩子害怕上学,就会每到周日晚上开始肚子疼,这并不是装出来的,而是一种躯体障碍的表现。还有的孩子心理压力很大,不但会压抑他们的发展能力,扼杀创造性,还会降低自尊和自信,造成心理上的不平衡,导致身体上的障碍。
对策:家长需要先带孩子去医院,排除器质性疾病。如果查不出问题,那说明很可能是孩子心理有问题了。家长需要详细询问,让孩子觉得父母可以信赖,以便找出他们焦虑的原因,并想办法解决。父母如果发现孩子过度自责,就应该及时调整对他们的期望和要求,中止各种偏激的、有悖情理的“高标准、严要求”。父母应该学会通过评价孩子努力的过程来肯定孩子,充分肯定他们所付出的艰辛和取得的进步。对处在发展过程中的孩子来说,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儿童心理障碍的表现
1、多动症。又叫轻微脑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小动作频繁,情绪波动大,自我控制能力差,学习受到严重影响。
2、抽动症。主要表现是身体某些部分经常出现不自主的、无目的的、重复的快速肌肉痉挛现象,而在性格上则表现为紧张、胆怯、自卑。
3、焦虑症。指突如其来的没有明显身体原因的恐惧状态。具体表现为缺乏自信、过于敏感、食欲低落、无端哭闹。
4、恐怖症。对某些事物或情景产生惧怕和逃离的心情,如怕打雷闪电,极度紧张,抱头乱窜。
5、失眠症。孩子入睡困难,睡中不时惊醒、大声哭闹,甚至梦游四方,但白天回忆不起来,只觉得精力不足,情绪不稳。
6、攻击症。这类孩子整日东奔西跑,经常搞恶作剧,喜欢讽刺挖苦别人。对美好的物品毫不爱惜,摔打成为癖好。
7、嫉妒症。对别人的优点和成绩难以容忍,看到他人成功比看到自己失败还要难受,常常诋毁别人。
8、贪婪症。极端自私,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物质占有欲望强烈,根本不管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
9、懦弱症。心理水平低下。对外界 *** 反应迟缓,遇事缺乏主见,甚至受到他人欺负也不会自卫。
10、性过敏症。常被原始的 *** 所左右,沉缅于性幻想之中,要么不敢与异 *** 往,要么无端袭击、戏弄异性,甚至强行发生性行为。
应对心理障碍
1、孩子首先要有爱心和耐心,针对孩子的具体问题要做具体分析,他这样做想达到什么目的,一是可能要引起别人对他的关注,另外是纯属调皮,老师要做具体的分析,如果孩子是要引起别人的关注就要引导孩子采取一些正性强化的办法,引导孩子多做有意义的事情,做对了要强化鼓励,使孩子得到快乐和满足,这时问题行为就会减少。
2、要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要等问题出现了再去责怪孩子,二是要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引导孩子做事善始善终,还要培养孩子有时间观念,家长是孩子的镜子首先要作榜样,然后去帮助和引导孩子,逐渐克服不良习惯。
儿童期是孩子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家长要及时察觉他们的压力,呵护幼小的心灵。
应对孩子心理障碍的对策
1、乱扔东西爱打人
5岁的小威是个让人“头痛”的孩子:在幼儿园总是抢小朋友的玩具;做游戏只能赢不能输,否则就会耍赖;想要什么就大哭大闹,从不会好好说……小威妈妈深感无奈,只好带他到医院儿童心理科咨询。医生发现,小威的父母由于工作忙,很少带他出去玩,以致小威缺乏与人交流和相处的机会,父母的冷落也让他的心灵受到伤害,从而导致了“不合群”等表现。
一般而言,孩子的攻击性在2-3岁左右开始体现,比如没轻没重地随手把东西扔在地上,或莫名其妙地推别的孩子。这是因为,幼儿是不会约束自己的。对孩子的这些行为,有的家长觉得好玩而放任不管,反而会固化其攻击行为。据研究,攻击行为有一定程度的遗传倾向,但后天的养育也很重要,如果父母或家人过于粗暴,对孩子的关爱不够,更有可能固化其先天的攻击倾向。
对策:家长不要急着教训孩子,首先要了解导致攻击行为的事件始末和孩子内心的想法,弄清楚后再思考从何入手来教育孩子。切忌不分青红皁白就打孩子,以暴制暴只会强化攻击行为。对于只是偶然出现攻击行为的孩子,只需给予适当的教育和引导,等孩子大一些,心理成长了,攻击行为自然就会消失。对于常表现出攻击性行为的孩子,家长可以安排一些简单、需要耐心的游戏,以确保他有足够的时间完成。
2、总是不愿意睡觉
上5年级的小洋晚上不愿意睡觉,整天无精打采,还常常无故乱发脾气。医生检查发现他并无躯体原因,经心理医生询问得知,小洋在学校目睹没写作业的同学被老师惩罚,这让他总担心作业做不完,会受到同样的惩罚,所以睡不着觉。
目睹同学被老师责罚,或许被责罚的人心里没当回事,可看到的孩子却被吓坏了。这其实与孩子天生的气质型别不同有关。有的孩子天生忧郁、敏感,情绪易受影响,容易受到创伤性事件的影响。有的孩子区分不开想象与现实的世界,会被想象中的怪物吓到,会因白天看到的动画片、听到的故事中有一个吓人的怪物,而认为怪物就在身边。还有的孩子对公平和温暖的要求很高,一旦老师和家长冷落了他们,或对他们有所不公,就会内心受伤。因此,家长一定要读懂孩子的心,关注孩子对这些问题的看法。有时候,许多困难在家长眼里不值一提,但却会让孩子受到伤害。
对策:睡觉前和孩子聊聊天,给他们关爱和安全感,也给他们机会说出心里话。如果是因为什么吓人的东西,可以通过一些小故事引导他们克服恐惧,同时要让孩子看积极快乐的动画片和图书。如果在学校出了问题,家长应该与老师沟通,并与老师达成共识,善待孩子,多给他们一些鼓励。
3、经常性地说谎
说谎是孩子心理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在成长中,孩子发现自己的某些行为能引起父母的重视,有时会靠撒谎来吸引父母注意。成人常会使用善意的谎言来处理人际关系,可许多家长不注意回避孩子,会被他们模仿。因为某些愿望无法实现,类似吹牛、说大话这样的谎言,在孩子成长经历中也屡见不鲜。
如果家庭环境过于严苛,孩子的撒谎行为就会被固化。不少家长常常责备孩子,却从不思考自己有没有错,有没有对孩子关心不够。这种粗暴的教育方式,使孩子下意识地逃避惩罚,而撒谎就是最便捷的方法。谎言被识破,家长会更生气,打骂得更狠;如果说谎成功了,就会加强孩子的侥幸心理,更加习惯撒谎。久而久之,甚至会发展到品行障碍的程度。
对策:父母要因势利导,鼓励孩子说实话,这对于孩子心理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父母还需要给予孩子足够的支援,要告诉他们:“不要怕,跟爸爸妈妈说实话,把你的遭遇和困难都与我们分享,我们和你共同面对一切。”有了父母的支援,孩子才不会选择用撒谎来逃避。此外,父母千万不要轻易地将谎言与孩子的品质联络在一起,以为孩子不学好,这些想法会影响孩子对自己的评价,把自己定位成坏孩子。需要提醒的是,如果说谎已经成了孩子的一种习惯,你就应该带他看心理医生了。
4、哭哭啼啼招关注
孩子的有些哭泣是有心理需求的,表现一般是,偷偷抹泪,哭声较小,哭泣中穿插一些行为来吸引大人的注意,比如发出声响或做小动作等。出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家长一般不鼓励孩子哭出来,导致他们的情绪无法释放和表达。不少家长在孩子哭泣时,会采取3种错误的处理方式。
责怪与评判:诸如“走路怎么不小心”、“这点小事也哭,太懦弱了”之类的话,使孩子得不到家长情绪上的认同和安慰,让他们不敢再在家长身上寻找依靠和支援,损害亲子关系;同时,孩子会将“懦弱”之类的负面词语接纳到潜意识中,降低自我价值感,容易导致他们缺乏自信。
错误转移:很多家长在孩子遇到挫折时,会给他们食物来转移注意力,这导致孩子成年后会将食物或购物与解除痛苦的情绪联络起来,形成错误的压力应对方式。转移注意力也是对孩子情绪的变相压抑,剥夺了孩子表达情绪的机会。
推卸责任:“都怪桌子不好,弄疼宝宝”,许多家长说过这样的话,殊不知这会让孩子养成推卸责任的习惯,导致孩子长大后遇到挫折时,不会从自己的身上找原因,而总是把责任推卸到别人身上。这也会让孩子不愿意面对自己的负面情绪,不知如何从挫折中总结出经验和教训。
对策:孩子哭的时候,父母首先要接纳哭的情绪,明白孩子有这个情绪需求,需要经历哭的过程。家长还要对此情绪持认同、支援的态度,比如可以告诉孩子:“妈妈知道你摔跤了很痛,妈妈也很心疼,别害怕,妈妈和你在一起。”这是家长增进亲子感情的一个契机,让孩子感受到“在我伤心的时候,还有人在支援我”。
5、上学就喊肚子疼
有些孩子一提上学就喊肚子疼、头晕,甚至呕吐、晕厥,可到了医院又查不出原因。这就是孩子的躯体障碍。焦虑时,人常常会呈现出一些躯体性症状,如肚子疼、发烧、腹泻、出虚汗等。比如有的孩子害怕上学,就会每到周日晚上开始肚子疼,这并不是装出来的,而是一种躯体障碍的表现。还有的孩子心理压力很大,不但会压抑他们的发展能力,扼杀创造性,还会降低自尊和自信,造成心理上的不平衡,导致身体上的障碍。
对策:家长需要先带孩子去医院,排除器质性疾病。如果查不出问题,那说明很可能是孩子心理有问题了。家长需要详细询问,让孩子觉得父母可以信赖,以便找出他们焦虑的原因,并想办法解决。父母如果发现孩子过度自责,就应该及时调整对他们的期望和要求,中止各种偏激的、有悖情理的“高标准、严要求”。父母应该学会通过评价孩子努力的过程来肯定孩子,充分肯定他们所付出的艰辛和取得的进步。对处在发展过程中的孩子来说,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