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美学基本理论·文艺社会学
文艺美学基本理论·文艺社会学
从社会和历史的角度研究文艺的各种现象,从而阐明其发生发展、变化更新的基本规律的理论体系。在当代文艺学的研究中,有人把文艺研究分为文艺内部规律和文艺外部规律,外部规律的研究是研究文艺与各种社会形态的关系,文艺社会学即属于文艺与各社会形态的关系的理论体系。文艺社会学包括文学社会学、戏剧社会学、电影社会学、舞蹈社会学、音乐社会学、美术社会学等。
十九世纪三十年代社会学的问世使文艺社会学得以萌发。比利时的文艺批评家米凯尔在1847年提出艺术社会学的概念。十九世纪后半叶,法国著名文艺批评家丹纳的《艺术哲学》中提出的“种族、环境、时代”说,就是运用文艺社会学的观点得出的结论。十月革命前,俄国普列汉诺夫在《没有地址的信》中运用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用社会生活、经济结构去研究文艺,形成广泛的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文艺社会学逐渐从社会学、美学和文艺学等学科中独立出来。
文艺社会学可分为文艺社会学理论、文艺的社会批评和文艺的社会发展史三个部分。文艺社会学理论是研究文艺的社会本质、特征,文艺的社会起源,文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规律,文艺的社会职能等。文艺的社会批评指从社会生活的角度,对文艺创作、文艺作品、文艺思潮、文艺运动所做的评论和判断。文艺的社会发展史主要是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研究文艺的发展历史。
文艺社会学流派众多,但基本上可分为欧美和苏联、东欧两大派别。在欧美主要的有西德的豪塞、法国的戈尔德曼等人,认为文艺社会学就是文艺的社会历史和社会理论,侧重从社会经济、社会规范和社会结构去研究文艺与社会的关系。美国的一些学者认为文艺社会学是文化生活学的一部分,侧重从社会传播、社会消费去研究文艺与社会的关系。苏联《大百科全书》(1976年版)中“文艺社会学”条目规定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文艺社会学研究文艺与社会整体的关系;狭义的文艺社会学是社会学的一个部门,考察文艺对观众的影响,文艺作品传播的社会机制和手段,观众的趣味等。
在中国文艺社会学还没有形成独立的研究学科。虽然从社会的角度对文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还局限在美学和文艺学的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