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毒素名词解释

 我来答
北域名医
2022-11-17 · 百度认证:长春市锐途文化传媒官方账号
北域名医
向TA提问
展开全部

细菌可产生内、外毒素及侵袭性酶,与细菌的致病性密切相关。细菌毒素可以区分为两种:放到菌体外的称为菌体外毒素;含在体内的,在菌体破坏后而放出的,称为菌体内毒素。

但是在菌体外毒素中,也有通过菌体的破坏而放出体外的,所以这种区分法并不是很严密的。菌体外毒素大多是蛋白质,其中有的起着酶的作用。白喉杆菌、破伤风杆菌、肉毒杆菌等的毒素均为菌体外毒素。

扩展资料:

内毒素不是蛋白质,因此非常耐热。在100℃的高温下加热1小时也不会被破坏,只有在160℃的温度下加热2到4个小时,或用强碱、强酸或强氧化剂加温煮沸30分钟才能破坏它的生物活性。

与外毒素不同之处在于:内毒素不能被稀甲醛溶液脱去毒性成为类毒素;把内毒素注射到机体内虽可产生一定量的特异免疫产物(称为抗体),但这种抗体抵消内毒素毒性的作用微弱。

内毒素血症是由于血中细菌或病灶内细菌释放出大量内毒素至血液,或输入大量内毒素污染的液体而引起的一种病理生理表现。内毒素血症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两大类。

外毒素的产生厌氧芽孢梭菌、A群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炭疽杆菌等均可产生外毒素;某些革兰阴性菌如霍乱弧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等亦能产生外毒素。大多数外毒素在菌细胞内合成后分泌至胞外,且分泌机制相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细菌毒素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