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五代史卷六十五文言文
1. 旧五代史原文
《旧五代史•晋书•张希崇传》
希崇素朴厚,尤嗜书,莅事之余,手不释卷,不好酒乐,不蓄姬仆,祁寒盛暑,必俨其衣冠,厮养之辈,未尝闻亵慢之言。事母至谨,每食必侍立,俟盥漱毕方退,物议高之。性虽仁恕,或遇奸恶,则嫉之若仇。在 州日,有民与郭氏为义子,自孩提以至成人,因乖戾不受训,遣之。郭氏夫妇相次俱死。郭氏有嫡子,已长,时郭氏诸亲与义子相约,云是亲子,欲分其财物,助而讼之,前后数政不能理,遂成疑狱。希崇览其诉,判云:“父在已离,母死不至。止称假子,孤二十年抚养之恩;倘曰亲儿,犯三千条悖逆之罪。颇为伤害名教,安敢理认田园!其生涯并付亲子,所讼人与朋奸者,委法官以律定刑。闻者服其明。
2. 《旧五代史 赵光逢传》译文
《旧五代史 赵光逢传
赵光逢,字延吉。父亲赵隐任右仆射。赵光逢与弟弟赵光胤,都以文学德行知名。
赵光逢年幼时爱读经典书籍,一举一动都很守规矩,当时的人把他看作象“玉界尺”那样正直温和的人。唐僖宗时,进士及第。过了一个月,任为度支巡官,历任台省官职,在朝廷内外都有能干的名声,转任尚书左丞、翰林承旨。
昭宗巡幸石门,赵光逢不随从前往,昭宗派戴知权带诏书命他前往石门,他称病辞职。皇帝到华州,拜为御史中丞。这时有道士许岩士、盲人马道殷进出宫廷,很快当上卿相大官,因此借旁门左道求进的人很多,赵光逢依靠宪纪治理此事,那些人都受到法纪制服,从此这类人渐渐少了。后改任礼部侍郎、主管贡举。光化年中,王道衰退,南北司结党,赵光逢一贯谨慎宁静,担心灾祸殃及自己,因而辞官到伊洛隐居,断绝交往,前后有五六年之久。他的门人柳璨受重用,任吏部侍郎、太常卿。到梁朝时赵光逢任中书侍郎、平章事,转任左仆射兼租庸使,上奏章请求退职,以太子太保身份退休。梁末帝爱他的才能,征召为司空、平章事。没过多久因病辞职,授司徒退休。
同光初年,他的弟弟赵光胤为平章事,时常到家中拜访,曾经谈到政事,有一天,赵光逢在门上题字道:“请不要谈论中书省的事。”他就是这样清净寡欲,端正沉默。曾经有个女道士寄放二十两黄金在他家里,碰上乱世,女道士死在别处。二十年后,金子不好还给谁,便交给河南尹张全义,请转送给道观,金子上的旧封条还在。他在两个朝代任官,四次退休,遵行伦常,不暗中作坏事,官员绅士都敬仰地把他当作名教主。天成初年,迁太保退休,封齐国公,死在洛阳。皇上下诏赠为太傅。
3. 《旧五代史*冯道传》译文
冯道,字可道,瀛州景城人。他家先祖曾务农或为儒,没有一定职业。冯道年少时,性情纯朴厚道,好学能文,不以衣食粗陋为耻,除奉养父母外,只是读书吟诗,即使大雪封门、尘垢满席,也依旧兴致盎然。张承业不久举荐他做了霸府从事,稍后又任太原掌书记其时庄宗据有河北,文牍事务繁忙,统由冯道掌管。
庄宗军队与梁军隔黄河相对峙。一天,郭宗韬以诸将校会餐人数过多,主管人供应不起,请稍减员,庄宗发怒说:“我想给那些为我效力的人管几顿饭,自己都做不得主,那么河北三镇就请三军另外选择一人任主帅,我请求回太原,以避贤让路。”随即命冯道当面草拟文书,以向部下宣告。冯道持笔呆了很久,庄宗严厉催促他,他缓缓起身答道:“我的职责就是掌管笔墨文书岂敢不奉命从事。如今大王您屡建大功,刚刚平定南方寇乱,崇韬所谏,未必失当,拒绝他可以却不可用刚才那番话挑起众议。敌人若是得知,便会说大王您这里君臣不和了。希望再三考虑那便是天下的万幸。”不久郭崇韬入朝致谢,因为冯道替他解了围。人们开始敬重冯道的胆识。
明宗入主洛阳后,立刻问近臣安重诲说:“先帝在位时的冯道郎中在什么地方?”安重诲回答:“不久前授翰林学士。”明宗说:“此人我久已熟知,是好宰相。”很快便拜冯道为端明殿学士“端明”之号就是从冯道开始设立的。不久冯道迁中书侍郎、刑部尚书平章事。凡贫困微贱无所依恃却有才干、有抱负、又与他素来相知的士人,他一律拔用;唐朝末年世族中行为浮躁的人他必定贬抑不用。有位工部侍郎名叫任赞,退朝时,和同僚在后面嘲笑冯道说:“他若快走,一定会掉下《免园册》。”冯道听说此事,召来任赞对他说:“《免园册》的文章都是名儒编集的,我可以背诵。旧朝廷一些士子,不过读了些考场上的华丽辞藻,就去应试,都是窃取公卿的名位,真是何等浅薄、狭隘。”任赞十分惭愧。
天成、长兴年间,天下连年丰收,朝廷无事。明宗坐朝延英殿,留冯道向他询问朝廷外面的事。冯道说:“陛下以至上的道德承受天命,上天以丰年昭示祥瑞,陛下更要日日谨慎,以酬答上天之心。臣常忆起在先帝霸府任职时,曾奉命出使中山,过井陉险地时,唯恐马匹失蹄,不敢放松缰绳,等到平地,便不再控制,结果被马摔下,几乎致残。臣所说的这件事虽小,却可以比喻大事。陛下不要因为天下清明安定,连年丰收,便无节制地享乐。兢兢业业,是臣对陛下的希望。”明宗非常赞同。
4. 旧五代史卷九十三、晋书十九、列传第八怎样翻译
崔棁,字子文,博陵安平人。家里几代都是做官显贵的人家。曾祖父崔元受,考中进士,掌管史馆工作。祖父崔铢,做过安州、濮州的刺史。他的父亲崔涿,做过刑部郎中。崔棁小的时候很好学,梁代贞明三年,考中甲科进士,做了开封府尹王瓒的从事。崔棁生来很孝顺,他的父亲生了病,他父亲对亲友们说:“人的生死是有定数的,不要医治我。”崔棁服侍父亲很尽心,衣服都没脱过,有客人来,就会在门外向客人哭着请求,请客人劝他父亲喝药,他的父亲最终没有听从。等到为他父亲守孝,很是悲伤。到了后唐明宗的时候,授给他监察御史的官职,崔棁没有接受,过了一年任命诏书再次下达,才述职。做过都官郎中、翰林学士等官。天福初年,因为户部侍郎的身份做了学士承旨。一次草拟诏书,被宰相桑维翰改动,崔棁因为有后唐学士草拟诏书被人改动的,应当罢职的先例,于是据理力争,桑维翰不能责难,让崔棁代理执掌两年的贡举。当时有个叫孔英的进士,平时多有不好的行为,受当时人们厌恶,崔棁寿命去见桑维翰,桑维翰平时说话很简洁,对崔棁说:“孔英来了。”崔棁不了解他的意思,以为是桑维翰替孔英说话,于是判孔英考取了,当时大都数人认为崔棁做错了,于是被罢免了学士的官职,后来官拜尚书左丞,升官到太常卿。后来因为得了风湿之类的病改做了太子宾客,分管西京。卒年六十八。
崔棁平生写了很多文章、碑诔、制诏,有人来借原稿传抄的,就说:“有前代贤人写的好的,后来人也会有更好的,要我传抄这个干什么呢。”凡是受别人所托写的文章,一定自己给别人,之后就把草稿烧了,害怕流传出去是别人假他之手写的。崔棁笑的时候不露牙齿,生气的时候不谩骂,对待后学,没有不教诲的。朝会等场合时端坐很少说话,曾经说非议别人会招致别人的憎恨,而且有时会换来别人对祖宗的诋毁。对待仆从时,也很礼貌,大热天和冬天,都不会让他们辛苦。曾经跟知交好友说:“我年轻时,梦见两人在前面带路,一个人在计算路程,说道:‘三十里了,可以停下了。’另外一个说:‘这人应该再前进三十八里。’又像所说的走了三十八里,两人都停了下来,一会儿就惊醒了。”崔棁经常想起这个梦,认为这个是规定了他的寿命长短,所以六十七岁时请求退休,第二年果然去世了
5. 柴成务宋史列传第六十五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文言文《柴成务,字宝臣》阅读答案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1915 更新时间:2015-5-8 7:08:10
4.D(代还:指朝臣出任外官者重新被调回朝廷任职)
5.B
6.C(“诬告”错误;“辞官归去”不符合文意,原文是说“叹”“求解职”)
7.(1)柴成务又与魏庠共同主管给事中事,凡是皇帝的诏令中有不妥当之处,可以封还驳正上报。(知1分;制敕1分;封驳1分;句意2分)
(2)后来皇帝在汾阴祭祀,果然驻留河中,街道宽敞,都认为十分方便。(“祀汾阴”状语后置1分;“留跸河中”译为“驻留河中”或“把出行的车驾驻留河中”1分;咸1分)
【参考译文】
柴成务字宝臣,曹州济阴人。父亲柴自牧,考中进士,擅长作诗,宫做到兵部员外郎。柴成务在乾德年间被京府直接选送参加科举,太宗向来知晓他的名声,首先推荐他,结果考中进士甲科,初次任职为峡州军事推宫。改任曹、单观察推官,升大理寺丞。太平兴国五年,转为太常丞,充任陕西转运副使,赏赐绯衣,再升殿中侍御史。太平兴国八年,与供奉官葛彦恭出使河南,巡视长堤。历任果、豫二州知州,就地任两浙转运使,改户部员外郎、直史馆,赏赐金紫。入朝为户部判官,升本曹郎中。太宗选郎官为少卿监,任命柴成务为光禄少卿。
不久奉命出使高丽,高丽习俗讲究拘忌,以月日不利接待为由,稽留使者。柴成务派人送信给他们,反复开导,他们信服了,此事记在《高丽传》中。淳化二年,任京东转运使。恰逢宋州黄河决口,柴成务上书说:“河水冲过的土地比较肥沃,希望免掉租税,劝民耕种。”朝廷采纳。召入京中任司封郎中、知制诰,赐钱三十万。当时吕蒙正任宰相,曾和他结为姻亲,因此柴成务避嫌辞职,皇帝没有批准。不久与魏庠共同负责任京朝官的政务考核。淳化四年,柴成务又与魏庠共同主管给事中事,凡是皇帝的诏令中有不妥当之处,可以封还驳正上报。
蜀地强盗被讨平,柴成务出使峡路安抚,改任左谏议大夫、河中府知府。常时银、夏还不安宁,蒲津是运送给养到西部前线的咽喉要道,柴成务将所有的工作都筹办好,还招募了八百家民户来此落户。府城中街道相当狭窄,柴成务说:“国家太平已久,如果皇帝来到,怎么能驻扎下干车万马呢?”就上奏拆除民房拓宽道路。后来皇帝在汾阴祭祀,果然驻留河中,街道宽敞,都认为十分方便。
真宗即位后,升任给事中、梓州知州。不久任满回朝,又派他担任青州知州,他上表请求等永熙陵完工后再赴任。不久接受诏命与钱若水等同修《太宗实录》,书编成后,任扬州知州。入朝判尚书刑部,本司低层官员傲慢无礼,柴成务恼怒命人笞之,这名官员击登闻鼓诉冤,皇帝下诏查问。柴成务叹道:“作为一个长官,杖责一名小吏也要查问.有什么脸面在大堂上处理事务!”就请求辞职。景德初年,去世,享年七十一岁。
柴成务有文学才能,博闻考古,善于谈论,爱开玩笑,士人推重他的文雅。但在任地方官时缺少廉洁的美誉,人们感到惋惜。有文集二十卷。柴成务六十六岁才有儿子,他死的时候,儿子才六岁,朝廷任命为奉礼郎,取名贻范,后来成为国子博士。
6. 史记卷六十五 孙子吴起列传 第五白话文翻译
[故事原文]
忌数与齐诸公子驰逐重射。孙子见其马足不甚相远,马有上、中、下辈。于是孙子谓田忌曰:“君弟重射,臣能令君胜。”田忌信然之,与王及诸公子逐射千金。及临质。孙子曰:“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骝与彼下驷。”既驰三辈毕,而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卒得王千金。 (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译文
田忌常与齐国的贵族子弟赛马赌办输赢。孙子发现他们的这些马脚力相差不大,但有上、中、下三等。于是孙子对田忌说:“您只管押重金赌输赢,我能让您获胜。”田忌相信了孙子的话,与齐王及贵族子弟以千金赌赛马。临比赛,孙子对田忌蜕:“用您的下等马对他们的上等马,用您的上等马对他们的中等马,用您的中等马对他们的下等马。”三个回合下来,田忌输一场而胜两场,结果赢得了齐王的千两全。
7. 《旧五代史卷九十一 .列传六》康福, 翻译
翻译如下:康福(884年—942年),唐、五代时期蔚州(今张家口蔚县)人,《旧五代史》、《新五代史》有传。
康福祖上世代为本州军校。祖父康嗣,蕃汉都知兵马使,死后被追赠为太子太师。
父亲康公政,官至平塞军使,死后被追赠为太傅。康福擅长骑射,年轻时追随后唐武皇李克用,多次升迁军职,充任承天军都监。
后唐庄宗即位之后,曾经对身边的人说道:“我本来是蕃人,以羊马为生计。康福体貌丰厚,适合管理财货,可以让他总辖马牧之事。”
于是任命康福为马坊使,康福颇有蕃族的风范。在后唐明宗被乱兵所逼迫,将要离开魏县时,正赶上康福在相州牧养几千匹小坊马,于是康福就驱赶着这些马跟随明宗而去。
明宗即位后,授任康福为飞龙使,不久康福又转任磁州刺史和襄州兵马都监。康福擅长诸蕃语言,明宗理政的闲暇之余,常常召他入便殿,咨询当时朝政的利弊之处,康福就用蕃语加以奏对。
枢密使安重诲因此而嫉恨他,曾经当面告诫他:“康福你要是敢胡乱奏事,总有一天我会斩了你!”康福十分害怕。正好当时,灵武兵马留后韩浔因为同人相处不融洽,忧虑被手下所谋杀替代,上表后唐朝廷请求派遣主帅,于是,朝廷就加封康福为光禄大夫、检校司空,担任凉州刺史,充任朔方、河西等军节度。
对康福的这一任命,是因为安重诲嫉恨他,而要把他调离朝廷,康福含泪拜辞明宗。明宗对他说:“我会派兵援助你,不要过于忧虑。”
明宗命令将军牛知柔领兵护送康福前去赴任。队伍到了青岗峡,遇上大雪,康福命人登山观望察看,见山川下边有烟火,原来是吐蕃数千帐部队驻扎在那里,幸亏敌军没有觉察。
于是康福分军三路掩杀过去。蕃众惊慌之下,丢弃帐幕逃走,结果被追杀殆尽,康福与部下获得很多玉璞、羊马。
康福到任之后一年多,西域诸国纷纷前来归附,后唐朝廷改赐康福为耀忠匡定保节功臣,多次加官进爵。康福镇守灵武三年内,每年都大丰收,仓储充盈,马匹千驷,因此又遭到安重诲的嫉妒。
安重诲便上奏道:“臣经常听使臣说,康福兵精粮足,必定背负朝廷。”明宗秘密派人对康福说:“我何曾负于你,而你却居然怀有异心!”康福上奏道:“臣受国重恩,甘愿以死报国,岂敢有反叛之心,这必定是有人向您进了谗言。”
因此上表请求朝廷让他入朝觐见,明宗不允许。等到他再次上表请求,朝廷就转任他为彰义军节度使,后又转任邠州,任检校太傅。
后唐清泰年间,康福镇守秦州,被加封为特进、开国侯,充任西面都部署。后晋高祖石敬瑭称帝后,加封康福为检校太尉、开国公。
不久,又加封他同平章事。等到石敬瑭攻取河中地区,又加任他为兼侍中。
后来,康福以天和节的身份入朝觐见,后晋朝廷改赐他为输忠守正翊亮功臣,封他为开府仪同三司,增加食邑到5000户,实封500户。后晋天福七年(942年)秋,康福在京师去世,终年58岁。
后晋朝廷追赠他为太师,谥号武安。康 福 1947年12月生,内蒙古丰镇人,大专文化, *** 党员,内蒙古丰镇市卫生局副局长,乌兰察布盟丰镇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68年10月~1973年7月在丰镇县三义泉中学教书;1973年7月-1980年1月在三义泉公社任党委秘书;1980年l月~1983年9月在三义泉公社任党委副书记;1983年9月-1985年7月在内蒙古农牧学院念书;1985年7月一1987年4月在市委组织部任组织员;1987年4月~1991年9月在市委调研室任副主任,同时兼农村工作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主任等职;1991年9月至今在市卫生局任副局长。 不知是否为LZ所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