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核心是什么?
根据马克思的理论,剩余价值是指:在剥削制度下,被统治阶级剥削的,劳动者所生产的新价值中,劳动创造的价值和劳动报酬之间的差额,即“由劳动者创造的被资产阶级无偿占有的劳动”。
剩余价值考察的是劳动过程当中的“价值增殖”,这种“增殖”决定了经济现象领域中的价格和利润增长运动。
剩余价值理论的核心有两条:
(1)资本家主要通过强迫工人延长劳动时间的方法来赚取利润;
(2)只有产业工人的活劳动才能创造新价值,其他生产要素以及商业服务业等非生产性行业的职工都不能创造新价值。这在19世纪基本上符合事实,也正因为如此,剩余价值理论才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普遍的认同。
剩余价值的地位作用:
剩余价值在社会生活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的多少是衡量社会生产力水平高低,人生价值大小及国家财力强弱的重要标尺。
扩展资料:
关于剩余价值的补充观点:
恩格斯指出,“资本家所雇佣的每一工人都在做两种劳动。他的工作时间一部分用来偿还资本家所预付给他的工资,这一部分劳动,马克思称为必要劳动。但在此之后,他必须继续工作,而在这段时间内,他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
1.剩余价值的生产
(1)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工人的劳动日是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总和。必要劳动时间不变,通过延长工作日,从而剩余劳动时间增加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就是绝对剩余价值。
(2)相对剩余价值生产。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经历了简单协作,工场手工业和机器大工业,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扩大了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马克思指出,“像其它一切发展劳动生产力的方式一样,机器是要使商品便宜,是要缩短工人为自己所费的工作日部分,以便延长他无偿地给予资本家的工作日部分。机器是生产剩余价值的手段。”
2.剩余价值的实现
剩余价值要在生产中创造出来,还要在流通过程中才能实现。经过资本的循环和周转,实现剩余价值。剩余的一部分转为投资,成为资本积累,实现扩大再生产。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剩余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