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对皇后的称呼
娘娘的称呼有多种种意思,主要是表达一种敬意。例如:古代后宫的尊称,对女神的尊称,方言中对婶娘的称呼等。
对皇后或宫妃的敬称。宋代宫廷内侍奉于皇帝身边的侍者们对皇后的称谓,含有尊敬和亲切感。
宋代以后,作为宫廷用语固定了下来。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一折:“兀那弹琵琶的是那位娘娘,圣驾到来,急忙迎接者。”清洪升《长生殿.复召》:“娘娘说道:自恨愚昧,上忤圣心,罪应万死。”《红楼梦》第八三回:“前日这里贵妃娘娘有些欠安,昨日奉过旨意,宣召亲丁四人,进里头探问。”
扩展资料
皇后还有一些别的称谓,就像“妈妈”有别的称谓“娘”、“母亲”是一样的模式。
这些别称是:
1、椒房
据说,汉朝皇后的宫殿多以椒涂壁,用以取暖避邪,也有“多子”之意,因此椒房可别称皇后、或用以代称皇后寝宫。比如,汉哀帝宠爱美男子董贤,将董贤之妹册封为董昭仪,并将她称之为“次皇后”,又在宫中赐董昭仪宫室名为“椒风舍”,和皇后所居之椒房相似。
于是,有人用“椒房”暗指“皇后”,成为一个代称。
2、中宫
3、正宫
古代皇后所居的寝宫多位于后宫正中央,因此皇后寝宫可称为正宫或中宫。
4、元后
5、元嫡
对于皇后,一种是皇帝的元配皇后,即结发夫妻,可称元后、元嫡,可与后续的区别。
“元”,有“正”、“首”之意,也有“原配”的含义。
6、继后
皇帝的第二个皇后(或者第三等),旁边人说起的时候,可用此词,以区别元后。
这当然也不是面对面的称谓,而是第三者在叙述中的书面词句。
7、梓童
皇帝在喊皇后的时候,不会像民间这样喊“老婆”、“妻”、“娘子”,也不会如同电视剧中喊“娘娘”。皇后在皇帝跟前,也绝不敢自称“我”、“奴家”、“贱婢”、“小女子”之类。这些全是戏说。
那么,皇帝两口子,面对面时,相互间怎么称呼呢?
简单的说,就两个字:“梓童”。
这是皇帝对皇后的单独称呼,等同于现代语中民间所说的“老婆”。
“老婆,老公我要上朝了!”
皇帝绝不会这么对皇后说话。
他会说:
“梓童,朕上朝去也!”
【皇帝喊皇后的昵称:梓童】
当然,这个词也可以作为皇后的自称。这在书面语言中是有记载的。
不过,更早的时候,不叫“梓童”,而叫“子童”。
所记载处:
1、《全相平话五种·武王伐纣平话》:“妲己乃问天子曰:‘大王前者行文字天下人进宝,近日进得何宝?将来与子童随喜看之。’”
2、《前汉书平话》:“吕后:‘子童领旨,九月二十一日未央宫下,斩讫韩信也’。”《三国志平话》:“高祖圣旨言:‘..寡人去游云梦,交子童权为皇帝,把三人赚人宫中,害其性命’。”
后来,在明代小说中,“子童”遂被“梓童”所替,用于皇帝或国王对皇后的称呼。如《西游记》:“那国王急睁眼睛,见皇后的头光,他连忙爬来道:‘梓童,你如何这等?’”)
举例的都是“平话”中的应用。平话是一种非官方的地方语言,也是民间语言形式。
那么说来,难道只是一种民间猜测皇宫而形成的书面语言,与实际的称谓有没有差异呢?
考察一下来源便可知道。原来,梓童源于“子童”;而子童的根源是“小童”衍化而来。“小童”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正配夫人的自称。《论语·季氏》记载:“君称之曰夫人,夫人自称曰小童。邦人称之曰君夫人,称诸异邦曰寡小君。”
在这儿“君夫人”是诸侯的正配夫人,比如秦国、齐国等大国国君的夫人,他们在国君跟前都是自谦地自称“小童”,级别低点的诸侯国的夫人称“君夫人”,更低的自谦称“寡小君”。比如,在《史记﹡孔子世家》中有记载:“(卫)灵公夫人有南子者,使人谓孔子曰:“四方之君子不辱欲与寡君为兄弟者,必见寡小君。
寡小君愿见。”卫灵公的夫人南子,对外自称“寡小君”,在她与国君的对话中,则可以自称“寡小君”或者“小童”。
秦始皇灭六国后,不愿称“王”,而称“皇帝”,以示尊贵。照此推理,皇帝的正配夫人,也不能再沿称过去“君夫人”(寡小君、小童)的各种称谓,虽然在名号(对外)上与皇帝相适应,庄严的外称“皇后”,但在皇帝两口子说话的时候,不会很正式说“皇后怎么怎么的”,皇后对皇帝说话,说到“我”的时候,也不会自称“皇后”,这样的自称有悖于礼仪。
于是,流传下来的带有亲昵性的称谓,在内宫之中保存了下来,皇后在皇帝跟前,仍然沿袭旧称。如《后汉书·皇后纪第十上·邓皇后》记载,有“小君”之称:“至各立为皇后。辞让者三,然后即位,手书表谢,深陈德薄,不足以充小君之选。”
这里的“小君”显然是皇后在皇帝跟前对自己的谦称,其称谓与春秋战国的传统称谓“寡小君”相一致。除此外,有“小童”等称谓沿用。
所以,皇后在私下自称“小童”等,成为皇后与皇帝在现实之中实用的称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娘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