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为什么叫盐城

 我来答
温屿17
2022-10-21 · TA获得超过1.2万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82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94.7万
展开全部
问题一:江苏盐城为什么叫盐城 盐城市在古代是盐商的交汇地,两淮盐商富甲天下嘛。
盐城从西汉武帝元狩4年(公元前119年)建立盐渎县,当时这里遍地皆为煮盐亭场,到处是盐河,“渎”就是运盐之河的意思。东晋安帝义熙7年(公元411年)时更名为盐城县,以“环城皆盐场”而得名。盐城历经了两千多年的历史沉淀,处处散发着浓郁的海盐文化。古代以盛产“淮盐”而享誉华夏,古称“淮夷地”。早在战国时期即“煮海为盐”,《史记》载“东海有海盐之饶”。秦汉时则“煮海兴利、穿渠通运”,已成为渔盐兴旺之地。唐时,“甲东南之富、边饷半出于兹”的淮南盐场,仅盐城就有“盐亭一百二十三所”。唐宝应年间,境内设有海陵监、盐城监,每岁煮盐百余万石,其时盐城已成为东南沿海重要的盐业生产中心。

问题二:江苏有个城市为什么叫盐城?是不是因为有很多盐? 盐城从西汉武帝元狩4年(公元前119年)建立盐渎县,当时这里遍地皆为煮盐亭场,到处是盐河,“渎”就是运盐之河的意思。东晋安帝义熙7年(公元411年)时更名为盐城县,以“环城皆盐场”而得名。盐城历经了两千多年的历史沉淀,处处散发着浓郁的海盐文化。古代以盛产“淮盐”而享誉华夏,古称“淮夷地”。早在战国时期即“煮海为盐”,《史记》载“东海有海盐之饶”。秦汉时则“煮海兴利、穿渠通运”,已成为渔盐兴旺之地。唐时,“甲东南之富、边饷半出于兹”的淮南盐场,仅盐城就有“盐亭一百二十三所”。唐宝应年间,境内设有海陵监、盐城监,每岁煮盐百余万石,其时盐城已成为东南沿海重要的盐业生产中心。
盐城是名副其实的“盐”城。在各地地名当中,至今仍保留着“团”、“灶”、“总”、“丿”“仓”等与盐业生产管理相关的名称。“团”,是盐区生产组织,灶户“聚团共煎”的生产形式。每个盐场设几个团,每团设若干灶户,旧时以“团”为地名的,多分布在古淮南盐区的东台、大丰,如南团、西团、卞团等。目前,仍保留大丰的西团镇,全市还有18个村、48个自然村组的地名与“团”有关。“灶”,是灶民煎盐的重要设施,境内因“灶”称名的有头灶、三灶、四灶等6个乡镇,另有85个村及368个自然村组也是因“灶”而得名。“总”,是盐场灶民聚居的单位。明初大规模的“洪武赶散”,移民来到荒漠的海滨烧盐,为了对散居在沿海的灶民实施管理,各场设总若干,以次为序。清嘉庆时,东台富安盐场就设有30个总。今天沿海乡镇地名中仍保留有一总、二总、三总等地名,境内还有7个村和37个自然村组以“总”命名。“仓”,即盐仓,以枯枝牡丹名扬天下的亭湖区便仓镇当年就是伍佑盐场的便仓所在地。境内还有东台三仓镇以及11个村和18个自然村组因“仓”设名。“丿”是明后期及清代灶民煮盐的主要生产工具之一,其形同铁锅,略比锅浅,径园三尺,深3-4寸。境内以“丿”命名的乡镇,有东台的曹丿镇、大丰的潘丿镇,市内还有6个村和13个自然村组亦是以“丿”为地名的。

问题三:盐城为什么又叫“登”? 盐城名叫登瀛,是因为登瀛桥的存在。
过了登瀛桥就到了盐城,所以就叫盐城为登瀛。
这和保加利亚首都索非亚相似,索非亚原名是俄语命名的,后来因为这座城市的边上有一座索菲亚教堂,人们走过索菲亚教堂就快到索菲亚这座城市了,所以保加利亚首都的名字渐渐就变成索菲亚了,还是很有趣的吧。
登瀛桥的传说
登瀛桥,是盐城八景之一,叫“登瀛晚眺”。这座桥为什么叫“登瀛”?这里边有一个故事。
古时,盐城有两个叫“登瀛”的人,一个叫李登瀛,一个叫陈登瀛。这两个人是同年、同月、同日、同时生。说起来除了姓,别的样样同,可就是家境不同。李登瀛是万贯家财,家内应有尽有,丫环、小厮一呼百应;陈登瀛一贫如洗,就夫妻两个,吃了早饭愁晚饭,破屋愁雨天,破衣愁寒天,一句话,日夜愁穷。
那时候,盐城有城隍庙,当地人有个“宿斋”的风俗。
一天,陈登瀛的娘子就跟陈登瀛说了:“你呀,同人家李登瀛是同年同月同日同时生,总叫登瀛,为什么你就这么穷,人家那么发财呀!”陈登瀛听在心里,想想也不服,就准备去“宿斋”。
这天,陈登瀛就跟人家大船上借了一条大铁锚链子,到了城隍庙内,把大菩萨、小菩萨一个个绕起来,到晚上就往大殿上一睡,睡着了等城隍回来,这就叫“宿斋”。
到了半夜,城隍老爷回来了,看见他的部下都被铁锚链子链了起来,知道有人来“宿斋”。一望,陈登瀛睡在大殿上,就与他梦中谈起话来了。问他为什么睡在庙内?陈登瀛就跟城隍说了:“我是来找你讲理的。”
城隍问他讲什么理,他说:“我和李登瀛同年同月同日同时生,为什么他那么发财,我这么穷?”
城隍老爷回答他:“李登瀛发财归发财,他没得大寿,又无子孙后代,你现在虽穷,将来寿大,要过到八十岁,还落个儿孙满堂。你是要发财,还是要大寿呢?”
陈登瀛想了一刻,说:“我要发财,不要大寿,我穷够啦!”
城隍老爷点点头说:“那好,我就叫你发财。”这下,把个陈登瀛高兴死了,他呀,一笑就笑醒了,眼一睁天已蒙蒙亮,就高高兴兴回家了。
到家一看哪,不好了,还发财呢,妻子倒生病睡在床上不省人事了。陈登瀛急得直转,他身无分文,哪有钱请医生抓药啊,只好眼睁睁地望船沉。
就在这时,忽听门外“笃笃笃”的声响,陈登瀛向门外望去,只见一个老和尚,背着一个大包袱,敲着木鱼,在他家门前化缘。
陈登瀛说:“你这老和尚,我家吃中饭没晚饭,现在病人睡在床上,连抓药的钱都没有,你还来化缘!”
老和尚笑笑说:“你家娘子有病,你要请我的话,我可以治好她的病不要钱。”
陈登瀛一听此话,高兴了,忙把老和尚请到家里,老和尚进屋后,放下包袱和木鱼,就叫陈登瀛烧口热茶,还说:“我这儿有几个药丸子,你娘子只要和茶吞下肚,病就会好的!”
陈登瀛看看锅边,连一把草都没有,没办法烧茶,只好舀了碗凉水。
老和尚接过水碗,走进房里,去替病人看病。才进房,只听“轰”的一声响,老和尚往地上一倒,娘子一惊,往起一拗,一点病也没得了。
老和尚倒在地上,夫妻两个急忙去拉,哪里拉得动啊,用手摸摸老和尚的身子,浑身冰凉,没一点儿热气,老和尚死了。夫妻两个想把老和尚动个身,可两个人不管怎么用力,就是拉不动,再把衣服解下来一看,“啊!是个金和尚。”夫妻俩傻了眼,再到堂屋把包袱解开来一看哪,里头全是金银财宝,珍珠玛瑙,连那个大木鱼都是金的,当时陈登瀛想,可能是城隍老爷夜内跟我讲的显灵了,送财给我了。
陈登瀛真的发财了,而且是陡发万金,富甲一方。
日子是好了,陈登瀛总不曾忘记“宿斋”那晚上城隍老爷讲的话,说他有了财,寿就不大啦,到了三十六岁那年的某天某日就要死的。想到这里,陈登瀛跑到李登瀛家去,想听......>>

问题四:盐城舰为什么叫盐城舰 舰艇名的具体命名规定是:
巡洋舰以上:国务院特别命名
巡洋舰(或巡洋舰以上):以行政省(区)或直辖市命名。例如:建国初的重庆号巡洋舰,辽宁号航空母舰;
驱逐舰:以“大中城市”命名。例如:武汉号驱逐舰;
护卫舰:以“中小城市”命名。例如:衡阳号护卫舰;
补给舰:以“湖泊”命名。例如:微山湖号补给舰;
核潜艇:以“长征”加序号命名。例如:长征4号攻击核潜艇;
常规导弹潜艇:以“远征”加序号命名;
常规鱼雷潜艇:以“长城”加序号命名;
扫布雷舰:以“州”命名;
猎潜艇:以“县”命名;
船坞登陆舰、坦克登陆舰:均以“山”命名。例如:昆仑山号登陆舰;
步兵登陆舰:以“河”命名;
训练舰:以人名命名。例如:郑和号远洋训练舰。
辅助船艇以所在海区和性质的名称(如南运、东拖、东油、北标、海捞)再加序号命名。

问题五:自贡为什么叫盐城 自贡叫盐都,不叫盐城。自贡是因盐建市,因盐兴市。历史上,明朝嘉靖年间,釜溪河边有一口自然流出卤水的盐泉,后开凿成盐井名自流井。北周武帝时,釜溪河支流旭水河畔有口盐井叫大公井,因盐质特好,为向朝廷进贡的盐,该井又叫贡井。自流井属富顺管辖,贡井属荣县管辖,昔时合称富荣盐场,1939年,因盐设市,因自流井和贡井的缘故即合称自贡。自贡有纵横几百里的盐场,历史上境内天车林立、枧道阡陌纵横,井灶星罗棋布,人称“咸自贡”被誉为中国的盐都。
据汉代画像砖和文献资料,早在汉代,四川即有井盐生产。自贡盐业肇始应在东汉章帝时期。北宋庆历以来,四川盐业在总结大口井盐开凿技术的基础上,发明了冲击式顿钻凿井技术,凿出了一种新型的小口径盐井――一卓简井。这种盐井,在世界上率先使用钻头(即圜刃),竹制套管和安装了单向阀门装置的汲卤筒,宋代卓筒井出现,使钻井技术发生了新突破。明清时期,四川井盐生产工艺突飞猛进,自贡盐场随之日渐兴盛。被列为国家级文物的世界第一口超千米深井―一龊2“水火两旺”,其景观令古今叹止。
盐乃百味之首,与人类结下了不解之缘。古往今来,人们称盐为“国之大宝”。自贡这片古老而又充满生机的土地,有着丰富的盐卤资源,就威西等五个岩盐矿体分布600多平万公里,现己初步探明储量200亿吨以上。
1892年首次在自贡的自流井北斜构造发现了盐岩,揭开了中国开采深层岩盐的历史,不久即在世界上率先实现岩盐井下自然连通开采。旧日开凿盐井投资大“井上工具,或数万金”,“少亦万余金”、“而且花费时间长”,“常程可四五年,或十余年”。经营盐业颇担风险还要有雄厚资本,因此开采自贡盐井投资者,最初大多数是腰缠万惯的陕西商人。后来四川的一些商人及高利贷者见此有厚利可图,也纷纷投资。持有钱财并欲投资于盐,气井开采者谓“客伙”,拥有开办井场基址者称“地主”。客伙及地主常合伙办井,签立契约,称“出山约”,井打成后双方按一定比例分成。这是盐业史上成功的股份制经营。
盐井开凿并非一帆风顺,有人凿井多,资金告馨,仍不见一滴卤水。一些人更乘机顶井开凿,一旦成功便可独占其成或分享,是谓“做下节”。做下节并非都能成功,有的也是耗尽钱财,仍不见卤水,故剧重演。只得再招来新投资者自己从大节变成了中节,甚至“有数十年更数姓而见功者”。如果自己费尽财力,又无人顶井开凿,最后就只有洒泪放弃了。这里一些盐井取名为“磨子井”、“挖耳井”、“金钗井”。便是主人资金馨尽,把仅剩的一根银挖耳或一根金钗拿去换些酒肉来招待工人,感谢工人几年来的辛劳,工人在饭后感谢主人的好意,又再去打几下井,恰好就打成了,人们便取了诸如“挖耳井”之类的名字以为纪念。
井盐生产耗资巨大,经营者一般不能掌握全部生产过程,仅仅能控制其中某一环或一环中的部分股份,故有“井户”、“灶户”和“枧户”之分,井户在凿井成功后,往往将盐卤出售给枧户和灶户,枧户主要负责运输卤水卖与灶户,灶户则煎熬卤水制盐。还有卖牛只,代井立推井卤和打捞井内器物的“牛推户”。
井场的发展,井灶规模巨大,促进了内部分工日趋细密,盐场生产己由简单的协作过渡到明确的技术分工为基础的协作。首先在其全生产过程中存在着井、笕、灶各部门的分工,而各部门之间又有复杂的技术分工。旧盐场不仅有大量以制盐为业的工人,还有不丁季节性的盐工以及小商小贩等。李四友堂在清道光年间便雇有各类工人2000余人,曾有人对过去盐场作过生动描绘“其人,有司井、司牛,司篾、司梆、司漕、司涧、司锅、司火、司饭、司草;又有医工、井工、铁匠、木匠。其声,有人声、牛声、车声、......>>

问题六:盐城市为什么叫盐城呢是不是那里产盐呢? 因盐得名,历史悠久
盐城从西汉武帝元狩4年(公元前119年)建立盐渎县,当时这里遍地皆为煮盐亭
场,到处是盐河,“渎”就是运盐之河的意思。东晋安帝义熙7年(公元411年)时更名为盐城县,以“环城皆盐场”而得名。盐城历经了两千多年的历史沉淀,处处散发着浓郁的海盐文化。古代以盛产“淮盐”而享誉华夏,古称“淮夷地”。早在战国时期即“煮海为盐”,《史记》载“东海有海盐之饶”。秦汉时则“煮海兴利、穿渠通运”,已成为渔盐兴旺之地。唐时,“甲东南之富、边饷半出于兹”的淮南盐场,仅盐城就有“盐亭一百二十三所”。唐宝应年间,境内设有海陵监、盐城监,每岁煮盐百余万石,其时盐城已成为东南沿海重要的盐业生产中心。
盐城是名副其实的“盐”城。在各地地名当中,至今仍保留着“团”、“灶”、“总”、“丿”“仓”等与盐业生产管理相关的名称。“团”,是盐区生产组织,灶户“聚团共煎”的生产形式。每个盐场设几个团,每团设若干灶户,旧时以“团”为地名的,多分布在古淮南盐区的东台、大丰,如戚家团、南团、西团、新团、北团、卞团等。目前,仍保留大丰的西团镇,全市还有18个村、48个自然村组的地名与“团”有关。“灶”,是灶民煎盐的重要设施,境内因“灶”称名的有头灶、三灶、四灶、六灶、沈 灶、南沈灶等6个乡镇,另外还有85个村及368个自然村组也是因“灶”而得名。“总”,是盐场灶民聚居的单位。明初大规模的“洪武赶散”,移民来到荒漠的海滨烧盐,为了对散居在沿海的灶民实施管理,各场设总若干,以次为序。清嘉庆时,东台富安盐场就设有30个总。今天沿海乡镇地名中仍保留有一总、二总、三总等地名,境内还有7个村和37个自然村组以“总”命名。“仓”,即盐仓,以枯枝牡丹名扬天下的亭湖区便仓镇当年就是伍佑盐场的便仓所在地。境内还有东台三仓镇以及11个村和18个自然村组因“仓”设名。“丿”是明后期及清代灶民煮盐的主要生产工具之一,其形同铁锅,略比锅浅,径园三尺,深3-4寸。境内以“丿”命名的乡镇,有东台的曹丿镇、大丰的潘丿镇,市内还有6个村和13个自然村组亦是以“丿”为地名的。另外,煎盐用的盘铁,点卤成盐用的皂角等均在地名中有所反映,如滨海县有自然村铁盘洋、天盘,响水县有自然村皂角树、皂角等。
资源丰富,生态独特
盐城是江苏省面积最大的市。全市总面积1.5万平方公里,其中可耕地面积7737平方公里,河湖水面1300多平方公里。
海洋和滩涂资源十分丰富。沿海滩涂总面积4550平方公里(含辐射沙洲),其中潮上带1677平方公里,潮间带1610平方公里,分别占全省的75%、64.6%、60.8%。隶属于东台、大丰、射阳、滨海、响水等县(市)的沿海滩涂,近期可供开发利用的面积达1300平方公里。目前,射阳河口以南沿海地段还以每年10多平方公里的速度向大海延伸,被称之为“黄金海岸”,是江苏最大、最具潜力的土地后备资源。
岸线港口资源得天独厚。盐城市海域位于江苏沿海中部,海岸线总长582公里,占江苏省的56%。海域面积18897平方公里,其中内水面积12144平方公里,领海面积6753平方公里,沿海海域是中国唯一无赤潮的内海水域。沿海陈家港距连云港27海里、日照港59海里,集、疏、运条件比较优越,为二级航道,国家二类开放口岸。大丰港北距青岛港210海里、连云港120海里,东距日本长崎港460海里、韩国釜山港465海里,南距台湾基隆港620海里、上海港280海里,已被国家规划为对外开放一类口岸。滨海港地处江苏沿海中部、连云港与长江口之内,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10米等深线离岸最近处为1.215海里,深水直通大......>>

问题七:盐城为什么叫盐城 盐城从西汉武帝元狩4年(公元前119年)建立盐渎县,当时这里遍地皆为煮盐亭场,到处是盐河,“渎”就是运盐之河的意思。东晋安帝义熙7年(公元411年)时更名为盐城县,以“环城皆盐场”而得名。盐城历经了两千多年的历史沉淀,处处散发着浓郁的海盐文化。古代以盛产“淮盐”而享誉华夏,古称“淮夷地”。早在战国时期即“煮海为盐”,《史记》载“东海有海盐之饶”。秦汉时则“煮海兴利、穿渠通运”,已成为渔盐兴旺之地。唐时,“甲东南之富、边饷半出于兹”的淮南盐场,仅盐城就有“盐亭一百二十三所”。唐宝应年间,境内设有海陵监、盐城监,每岁煮盐百余万石,其时盐城已成为东南沿海重要的盐业生产中心。 盐城是名副其实的“盐”城。在各地地名当中,至今仍保留着“团”、“灶”、“总”、“丿”“仓”等与盐业生产管理相关的名称。“团”,是盐区生产组织,灶户“聚团共煎”的生产形式。每个盐场设几个团,每团设若干灶户,旧时以“团”为地名的,多分布在古淮南盐区的东台、大丰,如戚家团、南团、西团、新团、北团、卞团等。目前,仍保留大丰的西团镇,全市还有18个村、48个自然村组的地名与“团”有关。“灶”,是灶民煎盐的重要设施,境内因“灶”称名的有头灶、三灶、四灶、六灶、沈灶、南沈灶等6个乡镇,另外还有85个村及368个自然村组也是因“灶”而得名。“总”,是盐场灶民聚居的单位。明初大规模的“洪武赶散”,移民来到荒漠的海滨烧盐,为了对散居在沿海的灶民实施管理,各场设总若干,以次为序。清嘉庆时,东台富安盐场就设有30个总。今天沿海乡镇地名中仍保留有一总、二总、三总等地名,境内还有7个村和37个自然村组以“总”命名。“仓”,即盐仓,以枯枝牡丹名扬天下的亭湖区便仓镇当年就是伍佑盐场的便仓所在地。境内还有东台三仓镇以及11个村和18个自然村组因“仓”设名。“丿”是明后期及清代灶民煮盐的主要生产工具之一,其形同铁锅,略比锅浅,径园三尺,深3-4寸。境内以“丿”命名的乡镇,有东台的曹丿镇、大丰的潘丿镇,市内还有6个村和13个自然村组亦是以“丿”为地名的。另外,煎盐用的盘铁,点卤成盐用的皂角等均在地名中有所反映,如滨海县有自然村铁盘洋、天盘,响水县有自然村皂角树、皂角等。

问题八:盐城为何被称为盐城 因盐得名,历史悠久
盐城从西汉武帝元狩4年(公元前119年)建立盐渎县,当时这里遍地皆为煮盐亭场,到处是盐河,“渎”就是运盐之河的意思。东晋安帝义熙7年(公元411年)时更名为盐城县,以“环城皆盐场”而得名。盐城历经了两千多年的历史沉淀,处处散发着浓郁的海盐文化。古代以盛产“淮盐”而享誉华夏,古称“淮夷地”。早在战国时期即“煮海为盐”,《史记》载“东海有海盐之饶”。秦汉时则“煮海兴利、穿渠通运”,已成为渔盐兴旺之地。唐时,“甲东南之富、边饷半出于兹”的淮南盐场,仅盐城就有“盐亭一百二十三所”。唐宝应年间,境内设有海陵监、盐城监,每岁煮盐百余万石,其时盐城已成为东南沿海重要的盐业生产中心。
盐城是名副其实的“盐”城。在各地地名当中,至今仍保留着“团”、“灶”、“总”、“丿”“仓”等与盐业生产管理相关的名称。“团”,是盐区生产组织,灶户“聚团共煎”的生产形式。每个盐场设几个团,每团设若干灶户,旧时以“团”为地名的,多分布在古淮南盐区的东台、大丰,如南团、西团、卞团等。目前,仍保留大丰的西团镇,全市还有18个村、48个自然村组的地名与“团”有关。“灶”,是灶民煎盐的重要设施,境内因“灶”称名的有头灶、三灶、四灶等6个乡镇,另有85个村及368个自然村组也是因“灶”而得名。“总”,是盐场灶民聚居的单位。明初大规模的“洪武赶散”,移民来到荒漠的海滨烧盐,为了对散居在沿海的灶民实施管理,各场设总若干,以次为序。清嘉庆时,东台富安盐场就设有30个总。今天沿海乡镇地名中仍保留有一总、二总、三总等地名,境内还有7个村和37个自然村组以“总”命名。“仓”,即盐仓,以枯枝牡丹名扬天下的亭湖区便仓镇当年就是伍佑盐场的便仓所在地。境内还有东台三仓镇以及11个村和18个自然村组因“仓”设名。“丿”是明后期及清代灶民煮盐的主要生产工具之一,其形同铁锅,略比锅浅,径园三尺,深3-4寸。境内以“丿”命名的乡镇,有东台的曹丿镇、大丰的潘丿镇,市内还有6个村和13个自然村组亦是以“丿”为地名的。

问题九:盐城叫什么城,为什么? 瓢城
因为盐城的地势形状像一个瓢(葫芦切一半的形状)

问题十:盐城为什么叫瓢城? 盐城历史有记载的最早的名字叫“盐渎”,“渎”就是沟渠、水道的意思。所谓“盐渎”,指专门用来运输食盐的河道。盐渎因此成为盐城最早的地名。
公元411年以前,盐渎尽管有县治,但是有治无城。东晋义熙七年(411),盐渎始筑土城,虽然仅仅是土城,但在地名史上却意义非常,正是在这一年,盐渎县更名为盐城县,而更名的直接原因正是筑城。其次,筑城给盐城还带来了另外一个别称――“瓢城”,义熙七年这次所筑的土城形状很是独特,其形西狭东阔,状如葫瓢,“瓢城”的别名一方面取其形状如瓢,另一方面则是希望该城能像葫瓢飘浮于水,不被淹没。尽管后来土城改成了砖城,但城池仍然维持了原来的走向,不是那种方方正正的样子,直到20世纪30年代末城墙被拆前,这种奇特的形状依然可见。旧《盐城县志》上有一幅清光绪二十一年的盐城城池图,其城池的平面图的确与葫芦瓢酷似。古人有《盐渎感事》诗云:“盐渎不堪问,萧萧风苇间。绕城惟见水,临海故无山。”说的也是盐城四周环水有漂浮于水之感。
自改名盐城后,“盐城”的名称一直沿用延续至今。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