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满族,清朝都是满族的吗?

 我来答
得书文化
2022-11-21 · TA获得超过1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386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38万
展开全部

清朝都是满族的吗?

清朝是一个多民族统一的国家,包括汉族、蒙古族、 *** 尔族、满族等等。清朝(1636年—1912年)是中国历史最后一个大一统封建王朝。

满族人口总数为1068.2万人(2000年),在中国55个少数民族中居第二位。满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东北地区的“白山黑水”是满族的故乡,清顺治元年(1644年),清军入关,逐步统一全国,从此开始了满族贵族对全国的统治,辛亥革命之后,清廷覆亡。

扩展资料

东北地区的“白山黑水”是满族的故乡。满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肃慎以及后来的挹娄、勿吉、靺鞨和女真。

清顺治元年(1644年),清军入关,逐步统一全国,从此开始了满族贵族对全国的统治。清初,在汉族封建制度的影响下,满族在关外既有的奴隶制和农奴制加速向封建地主经济转化。这个转变过程,充满了激烈的阶级斗争,也包括了自上而下的改革。

满、汉统治阶级逐步结合,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趋于缓和,社会经济也渐次恢复并走向繁荣。康乾盛世,国内安定,疆域空前辽阔,封建经济发展,人口激增,民族关系融洽。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清朝

清朝满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哪?

满族人在清朝前基本是在内蒙古及东北地区,清军入关后定都北京从此统治中国的疆土。清 *** 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任用了大批的满族人去全国各地任职分散了满人。

目前满族人口主要集中分布在东北三省及北京,内蒙古,新疆一带。居住在以上地区的满族人口占中国满族人口总数的97.10%,居住在其他地区的仅占2.9%。分布面很广,主要分布在河南、山东、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成都等11个省(市,自治区)。

清朝自从顺治帝迁都北京后,满人就开始逐渐地同化 *** 同时也逐渐学习 *** 文化,在宣统帝宣布退位时华北地区的满人基本上已经完全汉化。只有在辽宁北部和吉林南部有一些比较'纯'的满人,现在在华北的清朝的满人后代连满文都不认识。

扩展资料

满族,全称满洲族,是通古斯民族中最大的一个支系,人口10,708,464人(2000年),主要分布于中国东北地区,以散居为主,其中居住在辽宁省的人口最多(550万)。历史上,除了奠定了全国的政治中心外,满族人民对祖国的贡献可谓不胜枚举。 

一、开拓了祖国的东北边疆。

满族人古称肃慎,女真,发祥于东北地区的白山(长白山)黑水(黑龙江),早在周朝时就以“楛矢石弩”向中原王朝纳贡,唐朝时就建立了北抵松花江下游,东滨大海,南接朝鲜半岛北部,西南边及开原至丹东一线的渤海国地方政权,宋朝时又建立了金代奴隶主政权。

二、使北京成为全国的政治中心。

公元1153年,女真人建立的金朝把远在黑龙江上京会宁府的都城迁到长城以里,定前朝辽国的陪都燕京为国都,改名叫中都。著名的卢沟桥,就是金代的建筑物,至今仍显示着当年金中都的科技文化水平。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满族

为什么清朝时满族统治?

因为是努尔哈赤开创的清朝。

明朝初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建州女真部首领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并建立了后金,完成了女真的统一大业。1635年,皇太极废除女真旧称定族名为满洲,至此满洲族作为一个民族共同体正式形成。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

1644年李自成率大顺军攻占明朝国都北京。从此清朝取代明朝成为全国统治者。自满族入关统一全国后,作为第二个在全中国范围内建立统一王朝的少数民族政权,满族也就和清代变得密不可分,至民国初年,由于满洲族大都定居于关内,于是满洲族就简称为了满族。

扩展资料:

满族统治阶级建立的清朝,代表中国封建地主阶级持续统治了中国二百六十多年。其间,康熙、雍正、乾隆三位帝王都是很有历史贡献的杰出人物。

满族主要从事农业。散居城市的满族人大多从事工业和文化科学事业。满族重视教育,崇尚理学,善于学习,文人辈出。对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的自然科学和文学艺术,都有突出的贡献。

清朝灭亡后,在北京的和全国各地相当一部分满族人隐姓埋名,变成了 *** ,原因是怕革命对他们进行报复。没有改民族的满族人。他们和 *** 百姓一样,过着普通人的生活。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满族历史是什么?

满族的由来:满族的历史是很悠久的。据文献记载,满族的祖先肃慎人于公元前一千余年即遣使向周天子进贡“楛矢石砮”。

到了汉代,肃慎被称为挹娄,南北朝时称勿吉,隋代称为靺鞨。粟末靺鞨首领大祚荣受唐封为渤海郡王,建立渤海国,这是满族历史上的第一个地方政权。

公元12世纪,黑水靺鞨的后人完颜部落兴起,公元1115年建立金国,这是满族先人建立的第二个地方政权。到公元16世纪后期,建州女真的杰出领袖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以女真人为核心,吸收了其他族人,如鄂温克人、鄂伦春人、锡伯人、赫哲人、达斡尔人等,形成了一个以满族先人为主体的民族共同体。

早期八旗满洲包括建州女真、海西女真、东海女真和黑龙江女真。女真人在氏族制时期“凡出兵围猎……各随族党屯寨而行。”

这里说的族党就是血缘关系,一个有血缘关系的家族;屯寨讲的就是地缘关系,说白了就是一个寨子、一个屯子、一个村子或更大一些范围的地方的族群。其基层组织叫牛录,管理人叫牛录章京,译成汉语就是佐领。女真人编入旗藉后,工作生活永远要归佐领管理。

族党、屯寨是自然形成的,而旗藉佐领是依 *** 法令编制而成的,带有极大的强制性和约束力。清代满族人严格固定在佐领之下。

住,则居于一处;行,则统一行动;打猎、出兵作战都由佐领管理,调到新地仍聚居一处。公家的事听佐领的,家庭的事婚丧嫁要听族长的,哪支、哪辈、老姓是什么都由族长管,生男育女都到族长处登记,不会近亲结婚,也不会 *** 。

辛亥革命以后,废弃了八旗制度。佐领和族长(满语叫穆昆达)相继逝去,典籍记载大多丢失烧掉,所以现在许多满族人难以知道自己的老姓了。

努尔哈赤去世后,其第九子皇太极于1635年登基称帝,将农历10月13日定为颁金节,改后金为大清,把女真族改为满珠或满洲族,但满族一词仍未出现。辛亥革命前,孙中山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口号为号召推翻清朝。

民国建立后,孙中山改定五族共和制:汉满蒙回藏,始有满族一说,但仍为较含糊的说法,社会大多称为旗族或旗人。人们聊天谈话,问您在旗吗?回答在或不在,并不问是满、是蒙、是汉。至1949年新中国诞生,才开始正式称为满族。

清末民国初年时有过一次统计,北京作为满族的第二故乡有人口60余万人。张勋复辟时,一些上层亲贵到摄政王府,动员载沣支持复辟,再度出山。遭到载沣严辞拒绝,说复辟是不得民心的,其结果或是人头落地,或是60多万人被驱逐回东北老家。

清朝的满族人是现在哪个地方的人

东北地区的“白山黑水”是满族的故乡,清顺治元年(1644年),清军入关,逐步统一全国,从此开始了满族贵族对全国的统治,辛亥革命之后,清廷覆亡。

满族人口分布于全国各地,以辽宁、河北、黑龙江、吉林和内蒙古自治区、北京等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多,其他散居于新疆、甘肃、宁夏、山东、湖北、贵州等省区及西安、成都、广州、福州等大中城市。

满族是个勤劳、勇敢、智慧的民族.也是一个善于博收外来文化并融汇创新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富有民族特色的风俗文化,满族岁时风俗,多与汉族相近,但又保持着不少满族特色。

扩展资料

满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满语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满语支。宋、金时代,女真人曾有过自己的文字,早期女真文字是从汉字脱胎出来的表词音节文字,但久已失传。16世纪末,努尔哈赤统一东北各部后,以蒙古字母拼写满语读音,形成一种新的文字,称为“老满文”。

到20世纪80年代,除了东北个别边远地区和新疆的锡伯族少数老人尚能使用满语外,满语已经消失了。但是,作为曾经广泛使用的语言,满语在许多地方的汉语方言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今天东北各地和北京等地的汉语中,还保留有大量的满语语音和词汇。

满族称姓氏为哈拉(hala),丰富而复杂,极富民族文化特色。最初,一个哈拉就是一个穆昆(家族)。后来随着人口繁衍、家族分支与随任驻防调往别处,原来的穆昆又分化出数个新穆昆。一般一个穆昆只有一个哈拉,但也有数个穆昆属于同一哈拉的情况。

历史记载,满族姓氏有600多个,在中国各民族的姓氏中,仅次于汉族。与其他历史悠久的民族一样,满族姓氏的起源可追溯到远古的图腾崇拜,但就后来的发展看,主要有以居住地为氏和以部族为氏两种。

满族食品也极富特色,历来有“满点汉菜”之说。最能代表满、汉族饮食文化交融的莫过于“满汉全席”。其菜肴选料、制作和吃法上都保持着满族特色,其中山珍如猴头菌、熊掌、人参、鹿茸等大都是来自东北地区。

它是满点与汉菜融合的精品,在清乾隆时期就已成型,流传了二百余年,乾隆间《扬州画舫录》所载,扬州地方的“满汉席”,已有菜点100余道了。日常生活中,满族民间还有许多风味小吃和种类繁多的点心。

喜欢吃小米、黄米干饭与黄米饽饽(豆包),每逢过节时吃“哎吉格饽”(饺子)。每当阴历除夕,晚饭吃满族独有的风味食品白煮猪肉,炙猪肉及糕点中至今犹存的“萨其玛”等。今天中国北方的饺子、火锅、酸菜、京味糕点等均与满族饮食文化有着渊源关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满族

清朝满族的八旗中上三旗和下五旗各是什么

上三旗是正黄旗、镶黄旗、正白旗。

下五旗是正红旗、镶红旗、镶白旗、正蓝旗、镶蓝旗。

一、上三旗

1、正黄旗

以旗色纯黄而得名。建于明万历二十九年,由皇帝亲自统领,是上三旗之一。兵丁人口最多,至清末,下辖92个整佐领又2个半分佐领,约3万兵丁,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5万人。

2、镶黄旗

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因旗色为黄色镶红边而得名,镶黄旗是上三旗之首,旗内无王,由皇帝所亲统,兵为皇帝亲兵,侍卫皇室的成员也从上三旗中选。

3、正白旗

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努尔哈赤初定,以旗色纯白而得名。正白旗是多尔衮死后,顺治皇帝将其纳入皇帝亲统八旗中的上三旗之一。

二、下五旗

1、正红旗

建於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因旗色为红纯红而得名,正红旗是下五旗,为下五旗之首。分为满洲、蒙古、汉军三部分,由诸王,贝勒和贝子分统。至清末,是八旗中人口最少的一个旗。

规模为下辖74个整佐领,兵丁2.3万,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1.5万人,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原隶正红旗;清乾隆年间的大贪官和珅也是正红旗人,由蒙古族组成,在清朝属于自治部落。

2、镶红旗

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因旗为红色镶白而得名,镶红旗是下五旗之一,由诸王、贝勒,和贝子分统,清末时规模达到下辖86个整佐领,兵丁2.6万,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万,清光绪帝的宠妃珍妃就是镶红旗人。

3、镶白旗

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因旗色为白色镶红而得名,镶白旗属于下五旗之一,不是由皇帝所亲统,而由诸王,贝勒和贝子分统。清末时规模是84个整佐领,兵丁2.6万丁,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万人。

4、正蓝旗

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努尔哈赤整顿编制,分别以牛录额真、甲喇额真、固山额真为首领,初置黄、白、红、蓝4色旗,编成四旗。正蓝旗建于此时,因旗色纯蓝而得名。

正蓝旗在顺治前与正黄、镶黄列为上三旗,顺治初,被多尔衮降入下五旗,不再由皇帝所亲而由诸王,贝勒和贝子分统。

5、镶蓝旗

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因旗为蓝色镶红而得名,镶蓝旗是下五旗,由诸王、贝勒和贝子分统。清末时规模达到了下辖八十七个整佐领又一个半分领,兵丁2.7万,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5万人。

扩展资料

旗人是明万历十九年努尔哈赤统一了建州诸部,后建立八旗制度,八旗中的人对自己的简称。八旗打破了原来分裂的局面,使得努尔哈赤直接掌管八旗,当时的旗人拥有一定的地位。八旗制度是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的过程中创造的满族社会制度。正黄旗、镶黄旗、正白旗、镶白旗、正红旗、镶红旗、正蓝旗、镶蓝旗,合起来称为八旗。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旗人

清朝时满族人都是"旗人"吗?当时有不是“旗人”的满族人吗?

清朝时满族人不都是"旗人",有不是“旗人”的满族人。

旗人是明万历十九年努尔哈赤统一了建州诸部,后建立八旗制度,八旗中的人对自己的简称。

清代满族的军队组织和户口编制制度,以旗为号,分正黄、正白、正红、正蓝、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八旗。

各旗当中因族源不同分为八旗满洲、八旗蒙古和八旗汉军。满洲、蒙古、汉军同属一旗,旗色亦相同,惟从军、入仕待遇略有不同。八旗军人数最多时有27万人。八旗人的后代称八旗子弟,又称“旗人”。

扩展资料:

清代八旗子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是由不同民族共同组成的,除了满族、汉族和蒙古族外,还有鄂温克、达斡尔、锡伯等。

清兵入关以前,17世纪初,努尔哈赤(清太祖)把满洲军队分成了四旗,每一旗,起初是七千五百人(以满人为主,也包括少量汉、蒙等族人)。后因人数一天天增加,又由四旗扩充为八旗。

八旗旗色的分别,是除了原来的正黄、正红、正白、正蓝之外,再加上镶黄、镶红、镶白、镶蓝。这些旗的编制,是合军政、民政于一体的。

满洲的贵、贱,军、民,都编了进去,受旗制的约束。后来,随着军事的发展,又增编了“汉军旗”和“蒙古旗”。三类军旗各有八旗,实际上共为二十四旗。这三旗所属部众统称旗人,后来的满族。原来的本部,由于区别上的需要就专称“满洲旗”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八旗子弟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