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入门教材

 我来答
正香教育
2022-10-06 · TA获得超过5576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4883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241万
展开全部

1. 初中古文基础知识总汇

通假字

例字含义例句出处

说“说”通“悦”,愉快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

女“女”“汝”,人称代词诲女知之乎《论语十则》

知“知”通“智”,聪明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十则》

乌“乌”通“无”,没有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山市》

裁“裁”通“才”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山市》

不“不”通“否”尊君在不《陈太丘与友期行》

阙“阙”通“缺”,两岸连山,略无阙出《三峡》

止“止”通“只”,只是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狼》

扳“扳”通“攀”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伤仲永》

帖“帖”通“贴”,粘贴对镜帖花黄《木兰诗》

火“火”通“伙”,伙伴出门看火伴《木兰诗》

邪“邪”通“耶”,语气词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孙权劝学》

坐“坐”通“座”,座位满坐寂然《口技》

知“知”通“智”,聪明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

见“见”通“现”路转溪头忽现《西江月》

强“强”通“僵”,僵硬项为之强《童趣》

要“要”通“邀”,邀请便要还家《桃花源记》

藩“藩”通“繁”,繁多可爱者甚藩《爱莲说》

诎“诎”通“屈”,弯曲卧右膝,诎右臂支船《核舟记》

衡“衡”通“横”,横放左手倚一衡木《核舟记》

简“简”通“拣”,挑选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

攀“攀”通“扳”,往里拉右手攀右指《核舟记》

有“有”通“又”舟首尾长八分有奇《核舟记》

与“与”通“举”,选举选贤与能《大道之行也》

矜“矜”通“鳏”,老无妻矜,寡,孤,独,废疾者《大道之行也》

2. 适合初中生学习文言文的书

1.市面上有很多文言文翻译全解的那种书,建议你根据【教材版本】【注释的详细程度以及是否与、课、下、注、释、相、符】【是否需要相关链接和习题选讲】来选择适合自己的,我没办法具体推荐哪一本书~

2.《语文基础知识手册》是一本非常经典的书,建议购买(注意该书时常修订,请买最新版)

3.一本《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是必不可少的

4.现下专门讲古汉语入门的书也不少,但是针对初中和考试的话不必选读,若是文言文爱好者,可以尝试在相应的书店选购

3. 初中全部文言文有哪些

一、七年级上册文言文

1、童趣(沈复)2、《论语》十则3、山市 蒲松龄4、《世说新语》两则 刘义庆5、咏雪6、陈太丘与友期7、寓言四则8、智子疑邻9、塞翁失马

二、七年级下册文言文

1、伤仲永 王安石2、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3、口技 林嗣环4、短文两篇5、夸父逐日6、共工怒触不周山7、狼 蒲松龄

三、八年级上册文言文

1、桃花源记 陶渊明2、短文两篇3、陋室铭(刘禹锡)4、爱莲说(周敦颐)5、核舟记 (魏学洢)6、大道之行也 (《礼记》)7、三峡(郦道元)8、短文两篇9、答谢中书书(陶弘景)10、记承天寺夜游(苏轼)11、观潮 (周密)12、湖心亭看雪(张岱)

四、八年级下册文言文

1 、与朱元思书 吴均2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3 、马说 韩愈4、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5、小石潭记 柳宗元6、岳阳楼记 范仲淹7、醉翁亭记 欧阳修8、满井游记 袁宏道

五、九年级上册文言文

1、陈涉世家 司马迁2、唐雎不辱使命 《战国策》3 、隆中对 陈寿4、出师表 诸葛亮

六、九年级下册文言文

1、公输 《墨子》2、《孟子》两章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5、鱼我所欲也 《孟子》6、《庄子》故事两则7、惠子相梁8、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9、曹刿论战 《左传》10、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11、愚公移山 《列子》

扩展资料:

文言文是以古汉语口语为基础的书面语,在远古时代文言文与口语的差异微乎其微。现今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

随着历史变迁,口语的演变,文言文和口语的差别逐渐扩大,“文言文”成了读书人的专用。文言文是相对现今新文化运动之后白话文来讲的,古代并无文言文这一说法。其特征是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等多种文体。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文言文

4. 谁有文言文入门书籍

首推《论语》,先不论其道理几何,最主要的是简洁易懂。

其次《三国志》《三国演义》,因为是《三国》一类的书,对内容本来就差不多再加上是半白话文的很好懂。

接下来就差不多了……

《古文观止》,所选文章语言凝练、短小精悍、乃千古传诵之佳作,从中不难看出编者细致和周到的眼光。

记得有人说过《史记》《诗经》,我却并不甚喜欢。因为不太喜欢历史所以不喜前者,后者有些过于浅显有些过于内涵,所以并不是经常阅读。不过要从提高古文阅读方面讲,这两本书确实不错。

《世说新语》这本书因为是初中老师推荐的,所以还可以。是我国南朝宋时期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其文短小精悍,适于阅读。而老师当时还说中考有这本书方面的趋势……

《东坡文集》个人比较欣赏苏东坡。

《永州八记》、《马说》、《满井游记》、《岳阳楼记》……这些小文章或是写景或是议论,都很优美,值得一看。

5. 初中语文教师如何引领学生学习文言文入门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初中阶段的文言文教学,要帮助学生了解认识我们祖国古代优秀的文学艺术遗产,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那么,对于我们初中语文教师来说让学生达到《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这一要求,是我们的教学任务,同时也是我们的责任。初一学生刚刚由小学升入初中,对初中的教学方法一时不会适应,特别是对学习文言文更觉得难上加难。

这时我们老师的引导作用就显得重要了,我们语文老师这时一定要发挥好“导游”的作用。如何才能发挥好这一作用,下面我来谈一谈我们多年来教学的一点经验。

初一学生在小学已经学过四十八首古诗,已经不算少了,我们初中语文教师要抓住这一点,利用好这一点。开学初利用自习课,引领学生复习小学学过的古诗,在小学的基础上,进行中学的文言文教学。

特别是针对古诗中的文言字词的教学,要给学生讲清文言字词与现代文的字词的异同点。例如词的教学,要注意辨别古今的差异。

如“家书抵万金”(《春望》)中的“书”当“信”解。古代“信”字的意思是“信使”,就是送信的人,或当“消息”讲。

“信”字当“书信”讲,还是稍后的事。“快走踏清秋”(《马》)中的“走”和“儿童急走追黄蝶”(《宿新市徐公店》)中的“走”,都是“跑(p o)”。

其如的意思。古人表达“走”的意思用“行”字的,如“小溪泛尽却山行”(《三衢道中》)的“行”才等于现在的“走”的意义。

古代人用“跑”字表达兽蹄刨地,等于现在的“刨”或“跑(p o)”又如“死去元知万事空”中的“元”‘“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中的“无”,“元”通“原”,“无”通“毋”又是属于通假字。这些词的意义,必须一一辨析清楚,不能含糊。

至于有些字过去常用而现在却不大用,如:欲、君、乃、喑等,亦应注意点明。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了一些文言字词得用法,为学习初中教材上的古诗文打下基础,从而使学生能够顺利地从小学文言文学习过度到初中的学习。

我认为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很重要。现如今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古诗文的出现和运用已经很少了。

在书籍中、报刊杂志上、广播电视中运用的也很有限。因此在这样的现实社会环境里初中学生学习古诗文,老师很有必要激发他们的学习趣味。

从而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作用,对古诗文的产生浓厚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能够让人更多的接触该领域的内容,让人积极主动的寻找答案,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复习或重温。兴趣还能激活思考。

在很多时候,兴趣就是学习的方向,梦想的来源。因此,在初一学生刚刚在学习古诗文时,教师一定要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一可用有趣的小故事导入:如相传宋朝有个富家子弟,自以为很有学问,总想和欧阳修比试高低。一天夹了几本唐诗上路,见路边大树就即兴赋诗“路边一古树,两朵大丫杈。”

偏巧欧阳修也路过,见他没下文,就替他续上“未结黄金果,先开白玉花。”自命不凡的秀才点头称好。

为板回面子,又见物而吟:“远看一群鹅,一棒打下河。”可又没词了,欧阳修续曰:“白翼分清水,红掌踏绿波。”

这秀才拱手说:“想不到你也会诗,我们一同去与欧阳修比试吧!”到渡口,上了船,秀才又自作聪明吟道:“诗人同登舟,去访欧阳修。”欧阳修听罢大笑,随口说:“修已知道你,你还不知羞。”

这里欧阳修利用谐音巧作双关续诗联,嘲讽了酸秀才自以为是。这样导入,学生对作者机智、幽默的印象颇深,也就会饶有趣味地去研读起欧阳修的作品。

二是教师教授古诗词时,可以采用多种手段,利用多媒体如配上与诗词相衬的音乐、图画,营造氛围与情境,使学生初步进入情境。教《木兰诗》,可播放古典音乐《十面埋伏》,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用优美的语言再现头脑中浮现的画面。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境教学是沟通教材和教育对象的桥梁,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是拨动学生情感的琴弦。

学生在受到情境感染后再去学习古诗文,就会兴趣大发,就会积极主动的去探究了。 我认为一定要强化读与背的作用不容忽视。

入选初中古诗文的都是经过精心挑选,具有代表性的古文化精品,那些诗文含义隽永,言简意赅,韵律和谐,读起来琅琅上口。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多种方式的诵读,如:范读、个别读、小组读、自由读等。

从形式各异的多种阅读中去领会作者深邃的思想,领悟作品所要表达的感情,感受其诗文中的意境,从而激发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增进语言感受能力,企盼学生在“读书百遍”的基础上加深理解。在读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文言词句的理解和对文言文义的欣赏感悟能力。

只有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读出情味,才算是真正达到了新课标的要求:古诗词教学的重点在于考查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以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背诵,人对背诵过的东西的理解会随时间推移、阅历增加而更加深刻,古诗文的语感,包括古诗文词语的理解,应该也是这样。

可见,读和背各有各的功能和效用,因此,初中语文教师最好要从一开头起,就要坚定不移地强化读和背。 在。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