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鼎记》中为何要反清复明

 我来答
泡影水边花1461
2018-05-25 · TA获得超过290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67
采纳率:97%
帮助的人:68.9万
展开全部
《鹿鼎记》中反清复明只是一个口号,并无实际意义。
《鹿鼎记》的创作背景:
《鹿鼎记》小说名字的含义为:“逐鹿中原、问鼎中原”、“人为鼎镬,我为麋鹿”。另有一说法是:小说中有“鹿鼎山”一名。小说以清代康熙年间的社会历史为背景,描写了一个出身于社会最底层的少年韦小宝的传奇经历。
作品鉴赏:
1、《笑傲江湖》之后,金庸创作了《鹿鼎记》。《鹿鼎记》是金庸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在《鹿鼎记》之后,饮宴闲谈之间,常有熟捻或陌生的人问金庸:“你为什么不写了?”在金庸未及回答之前,总不厌冒昧,抢着回答:“因为他写不出来了!”如是数十次之后,金庸也感叹:“真的写不出来了!”
2、任何事物,皆有一个尽头,理论上来说,甚至宇宙也有尽头。小说创作也不能例外到了尽头,再想前进,实在非不为也,是不能也。再写出来,还是在尽头边徘徊,何如不写?所以金庸在《鹿鼎记》之后,就停止了武侠小说的创作,大抵以后也不会再写了。所以,《鹿鼎记》可以视为金庸创作的最高峰、最顶点。
3、先引进金庸小说中的话,见于《神雕侠侣》。杨过在独孤求败的故居之中,所发现的留言:凌厉刚猛,无坚不摧,弱冠前以之与河朔群雄争锋。
4、紫薇软剑,三十岁以前所用。重剑无锋,大巧不工,四十岁以前持之横行天下。四十岁后,不滞于物,草木竹石均可为剑。自此精修,渐进于无剑胜有剑之境。独孤求败的留言,写的是武功渐进之道,也是小说创作上的渐进之道。
5、金庸以前的作品,是凌厉刚猛之剑,是软剑,是重剑,是草木竹石皆可为剑,虽然已足以横行天下,但到了《鹿鼎记》,才是真正到达“无剑胜有剑”的境地。
6、只要有剑,就一定有招,就一定有破绽。金庸在《笑傲江湖》中已一再强调这一点说的虽然是武学上的道理,但也是任何艺术创作上的道理。这番道理,是“独孤九式”中的要旨--“独孤”,金庸在小说创作上没有敌手,想来心里很寂寞没有了“敌强我欲强”的刺激,如果有,在《鹿鼎记》之后,可以有另一个高峰出现。
7、《鹿鼎记》已经完全是“无剑胜有剑”的境地。《鹿鼎记》甚至不是武侠小说,不是武侠小说的武侠小说,才是武侠小说的最高境界。所有武侠小说,全写英雄,但《鹿鼎记》的主角,不是英雄,只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和你我一样,和普天下人一样。所有武侠小说的主角,都是武功超群,都有一个从武功低微到武功高超的过程,但是,《鹿鼎记》的主角却一直不会武功。
8、金庸在创作《鹿鼎记》之初,可能还未曾准备这样写,韦小宝遇到不少高手,有不少际遇,只要笔锋一转,就可以是韦小宝成为武林高手。但金庸终于进入了“无剑胜有剑”的境界,韦小宝只学会了一门逃跑的功夫,一直不会武功,创自有武侠小说以来未有之奇。
9、《鹿鼎记》中,金庸将虚构和历史人物混为一体,历史在金庸的笔下,要圆就圆,要方就方,随心所欲,无不如意。可以一本正经叙述史实,也可以随便开历史玩笑可以史实俱在,不容置辩;也可以子虚乌有,纯属游戏。
10、《鹿鼎记》写一个一无所长的人,因缘附会,一直向上攀升的过程。但仔细看下来这个人又决不是一无所长,而是全身皆是本领。他的本领,人人皆有,与生俱来,只不过有的人不敢做,不屑做,不会做,不能做,而韦小宝都做了,无所顾忌,不以为错,所以他成功了。
11、从撒石灰迷人眼,遭茅十八痛打开始,韦小宝没有认过错,他坚决照他自己认为该做的去做。这是金庸在《鹿鼎记》中表现的新观念,突破了一切清规戒律,将人性彻底解放,个体得到了肯定。甚至在男女关系的观念上,也释放得彻底之极,韦小宝一共娶了七个妻子之多。
12、反英雄,反传统,反束缚,《鹿鼎记》可以说是一部“反书”。宣人性,宣自我,宣独立,宣快乐,《鹿鼎记》又不折不扣,是一部“正书”。《鹿鼎记》开尽了历史的玩笑,但绝不胡闹。康熙大帝在《鹿鼎记》中突出了这个中国历史上三个最英明的君主之一(柏杨《中国人史纲》中的结论),在书中可见他的英明之处。康熙在书中,是一个上上人物。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