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一文中哪些句子用词特别准确?
一、代词
1、择师而教之:代词,指代人。
2、郯子之徒:代词。
3、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代词,代指前面的“六艺经传”,译为它们。
4、士大夫之族:代词,指这些人。
5、吾从而师之:代词,指“他”。
6、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代指为“这些”。
二、结构助词
1、古之学者:结构助词,表示修饰或领属关系,译为“的”。
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结构助词,用在定语和名词性的中心语之间,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
3、古之圣人:结构助词“的”。
三、宾语前置
1、句读之不知:宾语前置标志。
四、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1、师道之不复: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义。
扩展资料:
《师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创作的一篇议论文。文章阐说从师求学的道理,讽刺耻于相师的世态,教育了青年,起到转变风气的作用。
文中列举正反面的事例层层对比,反复论证,论述了从师表学习的必要性和原则,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表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斗争精神,也表现出作者不顾世俗独抒己见的精神。
《师说》是作者于贞元十七年至十八年(801—802),在京任国子监四门博士时所作。
贞元十七年(801),辞退徐州官职,闲居洛阳传道授徒的作者,经过两次赴京调选,方于当年十月授予国子监四门博士之职。此时的作者决心借助国子监这个平台来振兴儒教、改革文坛,以实现其报国之志。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