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血液凝固密切相关的成分是
与血液凝固密切相关的成分是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
纤维蛋白原是血浆中的蛋白质,是血液凝固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在凝固过程中,纤维蛋白原会被激活为纤维蛋白,这是一种非常稳定的蛋白质结构,可以在凝血过程中形成血凝块,保护身体免受流血的伤害。
血小板是一种形似盘子的小型细胞,它们在血液凝固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血小板可以在血管受损处聚集起来,形成血小板血栓,阻止血液继续丢失。
在正常情况下,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是保持在血管内部,不参与血液凝固。当血管受到损伤时,这两种成分会被激活,迅速地聚集在受损的血管内部,形成血凝块,阻止血液流失。
凝血(Blood Coagulation),即:血液凝固,是指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成不能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是生理性止血的重要环节。血液凝固的实质就是血浆中的可溶性纤维蛋白原变成不可溶的纤维蛋白的过程。
纤维蛋白原作用原理:
血小板破裂时,会释出凝血致活酶,在钙离子的作用下催化凝血酶原变成凝血酶,凝血酶将血浆中原本可水溶的纤维蛋白原凝固成为变成不溶于水的纤维蛋白,纤维蛋白扭结其他血细胞成团,凝固成为血块。纤维蛋白原(因子I)是脊椎动物在血液中循环的糖蛋白。
在组织和血管损伤期间,它通过凝血酶酶促转化为纤维蛋白,随后转化为基于纤维蛋白的血凝块。纤维蛋白原主要起到阻塞血管的作用,从而阻止过度出血。然而,纤维蛋白原的产物纤维蛋白结合并降低凝血酶的活性。
这种活动,有时称为抗凝血酶I,用于限制血液凝固。由于纤维蛋白原基因或低纤维蛋白原条件的突变导致的这种抗凝血酶1活性的丧失或减少可导致过度的血液凝固和血栓形成。纤维蛋白还介导血小板和内皮细胞扩散,组织成纤维细胞增殖,毛细管形成和血管生成,从而起到促进组织血运重建,伤口愈合和组织修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