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年轻人越来越不爱走亲戚了?
为什么我们年轻人越来
越不爱走亲虚了?
很多人说什么年轻人遗失了传统,很多时候他们没有想明白,传统到底是怎么来的。
以前,一切都没那么发达的时候,社会体系是宗族社会。
宗族社会里,某种意义上哈,走亲戚是生存的基本技能。
关系最近的一家都在一个村子,直系三代以外的亲戚,也都分布在十里八乡,平时遇到点事守望相助像经常会遇到的红白喜事,谁家结个婚,那时候并没有条件去馆子,你把关系不错的人请来,难不成靠自己家那两三个闲人做上百人的饭吗?而且闲人难道只做饭不张罗招呼来客?这全是靠关系好的亲戚来助阵。
我读大学前十多年,还有那种全家一起凑钱交学费的,那个时候大学生跟金子一样罕见,绝大多数人家都没想过自己家能出大学生,更没有独立交学费的能力。
城镇化没那么普及时,大多数人家都需要务农,农忙能和亲戚互助的效用有多大,这点不在农村的人可能很难体会。(不是单纯A种A家的地,B种B家的地就可以,比如引水灌溉的问题,宗族力量在这里就会有重要体现)可以说,在那个年代,不只是亲戚,连同村交好的人家,都是你逢年过节需要记挂一下,因为他们构成了你日常生活的重要保障基础。
现在呢,社会发展了,经济发达了,走亲戚这件事的意义,年轻人无法领会。
是否去维系这些感情的羁绊,对自己的生活没丝毫影响。
感知上就是,过年了要遇到一堆平日里根本没见过的大爷大娘,堆起笑脸给人问好,要是碰上乡下的穷亲戚,更是会觉得自己去另一个世界体验疾苦。说白了,年轻人反感走亲戚,无外乎是只享受义务不享受回报。
两者没什么对错可言,随着时代变迁,宗族关系终将逐步被取代(尤其在城市),反感走亲戚的年轻人,与逢年比走亲戚的老一辈人,只是处于时代的更替罢了。
对此,我倒是没有很悲观。
情感依托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要素,所以我相信,年轻人一定有年轻人自己的方式,把这种寄托抒发出去。
依托亲戚的情感少了一些,那可能是因为关系更好的,是日常生活里志同道合的朋友。
科技发展的一大便利,是给了人们选择的权利。以前我们没得选,仅仅因为我们在血缘上是亲戚,就被迫融洽成为“共同体”。
现在,我们只是有了更多自由选择的机会罢了。
而新的传统,新的模式,也终将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