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三观?
三观一般是指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被大多数人所认知的三观,它们辩证统一,相互作用,崇高的真善美为三观的追求目标。
树立正确的三观是每个人成长成才过程当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和基本要求。只有具备正确的三观,今后才能在学习、生活、工作当中施展才华,为祖国和人民贡献力量,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智慧。
01 人的三观
世界观
世界观,也叫宇宙观,是哲学的朴素形态。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由于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观察问题的角度不同,形成不同的世界观。也叫宇宙观。哲学是其理论表现形式。世界观的基本问题是精神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根据对这两者关系的不同回答,划分为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基本类型,即唯心主义世界观和唯物主义世界观。
人生观
人生观是指对人生的看法,也就是对于人类生存的目的、价值和意义的看法。人生观是由世界观决定的。人生观是一定社会或阶级的意识形态,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的产物。人生观的形成是在人们实际生活过程中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受人们世界观的制约。不同社会或阶级的人们有着不同的人生观。
价值观
价值观是指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尺度和准则,成为人们判断价值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评价标准。一个人的价值观一旦确立,便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就社会和群体而言 ,由于人员更替和环境的变化,社会或群体的价值观念又是不断变化着的。传统价值观念会不断地受到新价值观的挑战。对诸事物的看法和评价在心目中的主次、轻重的排列次序,构成了价值观体系。价值观和价值观体系是决定人的行为的心理基础。
02 党的三观
党的三观是2009年中央纪委十七届三次全会上,胡锦涛同志又提出“新三观”: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以优良作风带领广大党员、群众迎难而上、锐意改革、共克时艰。“
事业观
江泽民同志指出:“一个人如果只为自己、为家庭而活着,那个意义是有限的。只有为国家为社会为民族为集体的利益,奋不顾身地工作着,毫不保留地贡献出自己的聪明才智,这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才是光荣的人生,闪光的人生。”由此可见,如何正确看待自己的工作,实质上是个人价值观的问题。因此,马克思主义事业观,就是不论从事何种职业,都会树立忠于党的事业的观点,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忘记团干部的身份,以优秀青年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站在党和人民的角度看待事业,从党的利益出发对待工作,以艰苦奋斗、敬业、勤业、创业、精业的精神,忠诚于党的事业,立足本职为人民谋利益、为社会做贡献和为国家而献身。
工作观
要勇于在服务大局中主动出击,把握好职业观与事业观的关系。团的工作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一代又一代的团干部在这个岗位上自觉奉献。
首先,我们要实现精神境界的定位。团的岗位不仅是一份职业,更是一种光荣、一种责任、一份事业。“心中有团火,共青团需要我”,这意味着我们对团工作要有火一般的热情和奋发向上的拼搏精神;意味着我们要超越眼前利益、个人利益和局部利益;意味着我们要淡化职业观、强化事业观,用诚心去干这份事业、用责任去干这份事业。给后人留下的是业绩,而不是包袱;留下的是希望,而不是隐患。
其次,我们要树立一种紧迫感。主动服务党政大局和党的中心工作。人推一下,我动一下,结果只能是坐失良机、一事无成。干事业,要有一种迎难而上、坚韧不拔的勇气;要有一种自我加压、争创一流的志气;要有一种全力以赴、奋发进取的士气。
再次,我们要绷紧围绕党政中心这根主线。党最需要共青团发挥作用的时候,也是最能考验共青团战斗力的时候。围绕这个中心,我们全部工作就有了准绳。
政绩观
所谓政绩观,是干部对如何履行职责去追求何种政绩的根本认识和态度,对干部如何从政、如何施政具有十分重要的导向作用,包括干部的政绩为谁,树立什么样的政绩和怎样树立政绩的认识,是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在领导干部中的根本体现。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强调: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