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粮食存在哪些问题?
(一)耕地数量逐渐减少,影响粮食安全。耕地是发展粮食生产的基本条件之一。近年来由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非农建设占用耕地,耕地开垦后备资源有限,导致耕地数量不断减少。产业结构调整是农民提高经济收入的一条新途径,很多农民将耕地改种经济作物,挖塘养鱼,发展畜禽养殖。农民的收入得到了提高,但是严重减少粮食生产面积,保护耕地和粮食安全生产、农民增收之间成为新的矛盾,同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的进度逐年加大,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再者受环境土质等多方面的影响,能开垦为耕地的荒地极为有限,开垦的耕地受土质环境的影响,很难达到被占耕地的同等质量。
(二)农业生态环境恶化,水涝灾害发生,加大了发展粮食生产的难度。受2020年特大暴雨影响,我镇农作物受损严重;损毁耕地约10亩,道路垮塌近万方对农业生产的威胁较为严重。特别是近年来,各类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呈增加趋势,干旱缺水将是今后一段时期内制约粮食生产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种粮收益低,严重制约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影响粮食安全。粮食是一项社会效益大,经济效益差的产品,与种其他经济作物相比有较大的差距。近些年来,由于粮食价格的持续走低,农民种粮的纯收益大幅度降低甚至出现亏本现象,严重影响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导致许多农民弃农经商或外出打工,出现了粮田被撂荒的情况。1994-1996年国家连续三年提高粮食收购价格,提价幅度高达40%。粮食收购价格的上涨,极大地刺激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1997年以后,受粮食市场供大于求的影响,粮食价格持续下跌。到2000年,粮食定购价格已降至1994年的水平,而粮食市场价格已低于1994年水平,农民种粮已基本无利可图。农民对粮价下跌的直接反应就是减少粮食种植面积,而改种经济效益较高的其它作物。
(四)政府支持粮食生产的政策体系不完善,影响粮食安全。长期以来,当粮食等农产品供不应求时,就采取一定的政策来提高农民种粮收入,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而当粮食等农产品供给情况好转时,政策就会有所改变,导致农民收入减少,种粮积极性下降,粮食产量也随之下滑甚至大幅度下降。2004年以来,由于减免了农业税、对种粮农民进行补贴,出台粮食收购最低保护价、农机补贴、良种补贴等一系列有助于促进农民种粮积极性的政策,粮食产量大幅提高,但有些政策在落实中都打了折扣,农民没有得到应有的补偿。
(五)粮食消费需求呈刚性增长,消费结构矛盾日益突出。进入21世纪以来,受人口增长,人均消费水平的提高,城乡人口结构变化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粮食消费需求呈刚性增长态势。从趋势来看,口粮消费多年来一直比较平稳,饲料和工业用粮增长较快。特别是近年来,随着能源价格的上涨,生物燃料产业的崛起,工业用粮增长加剧。
“民以食为天”。粮食是宝中之宝,世界上任何国家都注重粮食生产,我们中国也不例外。粮食安全,始终是关系国家稳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事。它不仅要求数量充实,而且要求价格稳定。如果粮食的价格出现了上涨,它将成为中国政府在2012年里面临的大问题之一。伴随着经济的高速成长,粮食的问题并没有因此而弱化,相反,因为人口的骤增,耕地质量的下降,粮食生产的主力军素质降低,以及跨国粮商对我国粮食市场冲击等因素,粮食安全引起了更高的关注。而且,在粮食收获的季节,许多粮食收储企业看价上涨而抢购,许多农民待价惜售,以致粮食收储和市场粮食价均发生震荡,危机国家粮食安全。据此,我们应该认真研究粮食储备及价格调控问题,真正建立起完善的粮食储备和价格调控体系,以保证国家粮食安全。
在今天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社会主义社会,纵然我国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是,我国粮食连依然是续增产,粮食安全也能得到可靠的保障。然而从中长期看,耕地数量日趋减少,水资源短缺加剧,气候恶化影响加深,国际粮食市场供求动荡,我国粮食供给增长面临的资源环境压力逐步加大,粮食供求总体趋向偏紧。据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和其他资料表明,我国还存在着粮食供需现状、流通与贸易格局等问题,并预测到我国粮食中长期生产潜力和需求会出现某些变动。
首先其一,就目前的情况而视,我国的粮食现状并非是不容乐观:
(一)粮食生产能力总体上稳步提高,增产潜力可观
(二)粮食需求平稳增长,主要粮食品种能够基本自给
(三)粮食支持保护政策不断完善,农民种粮积极性明显提高
(四)粮食储备充足,国家粮食市场调控能力显著增强
不过另一方面,我国的粮食问题仍然存在着某些安全隐患:
(一) 资源约束因素增多,限制粮食增产
(二)种粮成本快速增长,农民种粮比较收益不高
(三)粮食净调出地区不断减少,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不健全
(四)粮食现代物流体系建设滞后,缺乏有竞争力的国有大粮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