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是干什么的?
经济学之道,就是经济规律之道,创造社会财富之道,发现经济问题,分析经济现象,找到经济规律,然后利用它来造福人类。
从一定意义上说,经济学是关于有限资源合理配置的选择科学。从现实看,其功用无外乎解释经济现象、预测经济形势、提出政策建议。 曾经有一种趋向,似乎经济学可以只讨论既定投入下的产出最大化,而人只是投入之一。现在看来,这不仅在现实中是过度简单化的、有害的。
在学理上也是不成立的。如果人们认定所谓的财富最大化状态与其自身的福利背道而驰,即使有再好的监督、激励,也未必能实现既定要素投入下的最大产出。忽略了生产要素中最积极最活跃、有思想有意识有情感的要素——人。资源有效配置和利用的解释只能是纸上谈兵、花拳绣腿,或者隔靴搔痒。
因此,经济学的“术”和“道”是相辅相成的,经济学的致用离不开对经济学“道”的关注。强调经济学的价值取向,不仅不会降低、而且能提高经济学的有用性。 “术”有助于对经济现象的解释和经济过程的认识, “道”则有助于把握经济规律,建立经济学共识,形成共同价值,促进科学决策,节约交易成本,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道”从经济学角度形成人们的世界观。这种世界观的改变,当然不仅具有意识形态意义,也具有现实经济功能。譬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离不开经济学者对经济学经年累月的深入研究和深入浅出的广泛传播。当前,对“好的市场经济”的追求和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化,更需要经济学者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行深入研究和倡导,使之深入人心。
1. 资源分配与配置:经济学研究如何高效地分配和配置有限的资源,以满足社会的需求和欲望。
2. 价格与市场:经济学分析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价格在市场中的形成和调节机制。
3. 经济增长与发展:经济学研究促进经济的长期增长和发展的因素,包括技术创新、资本积累、劳动力市场等。
4. 政府角色与政策:经济学探讨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包括制定货币政策、税收政策、财政政策等。
5. 个体决策与行为:经济学关注个体对经济环境做出的决策和行为,包括消费、储蓄、投资等。
经济学不仅帮助人们理解经济现象和问题,还提供了分析工具和理论框架,可以指导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促进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