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温度变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海水温度变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如下:
1. 影响海洋生物的分布,影响人类的渔业活动。
海洋表层是海洋生物的主要聚集地。海洋是地球上真正的生命的摇篮。海洋是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能的主要接受者和蓄积者,借助自己与大气的物质和能量交换过程间接影响气候和受气候影响的各种自然现象。
2. 影响海洋运输。
纬度较高的海域,海水有结冰期,通航时间较短,在冰封海域航行需要装备破冰设施。
3. 对大气温度有调节作用。
沿海地区气温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均比内陆地区小。海水的热容量是空气热容量的3100倍,密度是空气密度的797倍,因此海洋可以成为气温的调节者。
洋流与气候的关系非常密切。从地球低纬区输送到高纬区的热量,约有一半是由洋流完成。洋流还影响降水的地理分布。暖流影响区发育气旋,降水多;寒流影响区则往往发育反气旋,降水较少,甚至成为荒漠。
分布规律:
1. 表层海水温度的水平分布规律。
(1)海水表面平均温度的纬度分布规律:从低纬向高纬递减。这是因为地球表面所获得的太阳辐射热量受地球形状的影响,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2)海水表面温度的变化特点:海水表面温度受季节影响、纬度制约以及洋流性质的影响。
2. 海水温度的垂直变化。
海水温度的垂直分布规律是:随深度增加而递减。表层海水到1000米,水温随深度增加而迅速递减,1000米以下,水温下降变慢。其原因主要是海洋表层受太阳辐射影响大,在海洋深处受太阳辐射和表层热量的传导、对流影响较小。
世界海洋的水温变化一般在-2℃—30℃之间,其中年平均水温超过20℃的区域占整个海洋面积的一半以上。经直接观测表明:海水温度日变化很小,变化水深范围从0—30米处,而年变化可到达水深350米左右处。在水深350米左右处,有一恒温层。但随深度增加,水温逐渐下降(每深1000米,约下降1°—2℃),在水深3000—4000米处,温度达到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