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题研究成果_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教学手段现代化是当今历史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先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给传统历史课教学模式带来巨大冲击。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更是当前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有效途径。通过教学尝试,笔者充分认识到现代化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的巨大作用。笔者就信息技术在历史课教学中的应用及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丰富教学内容,谈一下自己的感受和认识。
1 信息技术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新知的动力。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如果对学习对象产生兴趣,他就可能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而历史学科一直被学生认为是一门较为枯燥乏味的学科,在历史教学中如果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那么教学效果自然就会提高。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是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之一。利用信息技术课件进行动态演示,就能将知识形象直观地展现出来。这样既活跃课堂气氛,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因为这些素材以具体、形象、生动的画面展现在学生面前,就会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受,从而激发兴趣,这对于初中学生在学习历史方面尤其明显。
例如,“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课是非常抽象的一课,如按照常规上课,学生将没有任何兴趣。在讲授这一课时,课前笔者先在教室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烘托课前的气氛,然后提出问题:“‘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中的‘老人’是谁?‘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是指什么事件?‘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又指的是什么事件?为什么对这位‘老人’有如此高的评价?”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自学课文,然后再来回答这些问题。这样,抽象生涩的知识变得形象活泼,学生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师生在双边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紧密结合在一起。
作为辅助教学手段的信息技术,由于其综合了以前其他媒体的功能,如投影、录音、录像等,使教学信息在传递知识的过程中更加显得丰富多彩。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把收集到的大量教学资料(包括资料数据、声音、录像等)呈现在学生面前,教师可以在课堂有限的时空内,使学生增加接受知识的信息量,开阔视野,拓展思维的空间,为学生分析问题插上想象的翅膀。学生在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下,增强学习历史的兴趣,加深自己对历史的理解和掌握,也能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探索问题,培养学生的能力。
2 运用信息技术教学,丰富教学内容
尽管信息技术课件是教学中突破重点、解决难点的一种十分重要、有效的手段,但它只能是一种辅助手段。信息技术的使用要适度,并非越多越好。一节课也没有必要从头至尾,不管什么内容都用,更不应该将所有有关素材简单地堆在一起,要根据简化辅助素材的选择原则合理安排,教学密度适合。否则,信息技术课件的使用效果就会适得其反。它的制作和使用都要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选择使用。它不应该是教育的主要方面,更不应该取代教师。信息技术教学具有形象、直观、生动、声色兼备、静动结合、图文并茂等诸多优点,可把抽象变为具体,把隐形化为显形,拓宽教学时空难度,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从而有效地解决教师语言难以讲清、讲透的重点和难点。
如在学习“秦王扫六合”一课时,用Flash动画制作一幅秦、韩、赵、魏、楚、燕、齐七国割据称雄的动态地图,七国分别用不同的颜色表示,通过变色的方式动态模拟秦陆续灭六国,统一天下的过程,配上雄壮的背景音乐,很好地解决了用语言和挂图难以解决的大规模统一战争的问题。然后再插入一张秦始皇的画像,形象地展现“秦皇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的神韵和气势。这就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受。教师再不失时机地提出问题:秦国为什么能够统一天下?统一的意义何在?催发出学生积极探索的情感,学史的兴趣被调动起来,课堂教学效果大大优化。
3 信息技术教学可以使历史教学更生动形象,而
且可加强情感教学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组合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笔者讲到“南京***”时,单单说“屠杀我同胞30万”,很难在学生心灵上产生强烈震撼,再加上学生对这段时期的历史认识含混不清,就会使他们对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华民族的蹂躏没有深刻的印象,而达不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如果在讲课中利用信息技术课件效果则会好得多。授课时,放一组日本士兵屠杀中国同胞的图片,或者播放一段参观南京***纪念馆的纪录片,再配以低沉的音乐和悲愤的解说,就会使学生清楚地看到日本侵略者那狞笑的嘴脸、挥刀砍向我同胞的动作,还有我死难同胞的颗颗头颅和万人坑等,短短几分钟就会在学生的心灵上产生强烈的震撼。
4 信息技术可以增加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
现行的初中历史教材普遍内容较多,按传统教学方式来讲,难以完成。开放型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不仅提供了教学的新思路,而且代以媒体应用于教学,既使知识信息传递快,又可以有效调控教学。实验证明,单靠听觉可获知识的60%,单靠视觉可获知识的10%,而视听并用可达到86.3%以上;就保持3天左右的记忆率来看,单用听觉是15%,单用视觉是40%,视听觉并用是75%。可见,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不仅大大节省授课时间,而且学生可以利用节省下来的时间进行深入的分析、综合、比较,加深对教材的理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5 历史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需注意的问题
5.1 明确信息技术的辅助功能,传统教学的主导功能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经过长期的实践和研究所总结出来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当前的教学模式仍不可能脱离传统的教学手段,信息技术教学只能作为辅助的作用,而不能完全替代传统教学模式。所以,在教学中要坚持信息技术的辅助性原则,要与常规的、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根据教材的特点加以灵活运用。
5.2 重视教学内容的选择,避免盲目追求课堂的大容量、制作课件的华而不实
信息技术教学相对于传统教学来说,教学内容传输速度快,因而在课堂上可以腾出一些时间来补充信息和资料,使得课堂容量大为扩张。但那种将所有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材料一网打尽,不加筛选和编辑就展示给学生看的做法显然不可取。否则,一是课讲不完,二是学生只顾看课件来不及记笔记,三是学生理不清重难点。同时,使用信息技术课件时,尽量不使用过多的声音、动漫等特效手段,以免喧宾夺主。在使用信息技术之前,教师必须先对所教的课程内容进行全面的了解,把握好课程的重点和难点,然后根据重、难点选择材料。
5.3 运用信息技术应融入日常的历史教学
许多历史教师为了一节观摩课,要花费几天的时间才能制作出一个课件,而在平时的历史教学中对课件敬而远之。这种做法不能发挥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势,也不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只有将信息技术和日常的历史教学真正融合在一起,才能够实现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意义。
综上所述,要发挥传统教法和信息技术教法的优势互补,正确处理好信息技术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把现代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合理地利用各种教学媒体,扬长避短,从教育学和心理学出发,在充分掌握教学资料的基础上做好 教学设计 ,根据课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认真地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这样才可以把知识传播得更快、更全面、更到位。在历史课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和教材的实际,在各教学环节中恰当地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加深记忆,还能对学生起到必要的思想教育,使历史课教学产生良好的效果,以最终达到历史课的教学目的。
(作者单位:河北省内丘县第四中学)
1 信息技术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新知的动力。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如果对学习对象产生兴趣,他就可能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而历史学科一直被学生认为是一门较为枯燥乏味的学科,在历史教学中如果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那么教学效果自然就会提高。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是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之一。利用信息技术课件进行动态演示,就能将知识形象直观地展现出来。这样既活跃课堂气氛,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因为这些素材以具体、形象、生动的画面展现在学生面前,就会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受,从而激发兴趣,这对于初中学生在学习历史方面尤其明显。
例如,“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课是非常抽象的一课,如按照常规上课,学生将没有任何兴趣。在讲授这一课时,课前笔者先在教室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烘托课前的气氛,然后提出问题:“‘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中的‘老人’是谁?‘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是指什么事件?‘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又指的是什么事件?为什么对这位‘老人’有如此高的评价?”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自学课文,然后再来回答这些问题。这样,抽象生涩的知识变得形象活泼,学生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师生在双边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紧密结合在一起。
作为辅助教学手段的信息技术,由于其综合了以前其他媒体的功能,如投影、录音、录像等,使教学信息在传递知识的过程中更加显得丰富多彩。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把收集到的大量教学资料(包括资料数据、声音、录像等)呈现在学生面前,教师可以在课堂有限的时空内,使学生增加接受知识的信息量,开阔视野,拓展思维的空间,为学生分析问题插上想象的翅膀。学生在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下,增强学习历史的兴趣,加深自己对历史的理解和掌握,也能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探索问题,培养学生的能力。
2 运用信息技术教学,丰富教学内容
尽管信息技术课件是教学中突破重点、解决难点的一种十分重要、有效的手段,但它只能是一种辅助手段。信息技术的使用要适度,并非越多越好。一节课也没有必要从头至尾,不管什么内容都用,更不应该将所有有关素材简单地堆在一起,要根据简化辅助素材的选择原则合理安排,教学密度适合。否则,信息技术课件的使用效果就会适得其反。它的制作和使用都要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选择使用。它不应该是教育的主要方面,更不应该取代教师。信息技术教学具有形象、直观、生动、声色兼备、静动结合、图文并茂等诸多优点,可把抽象变为具体,把隐形化为显形,拓宽教学时空难度,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从而有效地解决教师语言难以讲清、讲透的重点和难点。
如在学习“秦王扫六合”一课时,用Flash动画制作一幅秦、韩、赵、魏、楚、燕、齐七国割据称雄的动态地图,七国分别用不同的颜色表示,通过变色的方式动态模拟秦陆续灭六国,统一天下的过程,配上雄壮的背景音乐,很好地解决了用语言和挂图难以解决的大规模统一战争的问题。然后再插入一张秦始皇的画像,形象地展现“秦皇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的神韵和气势。这就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受。教师再不失时机地提出问题:秦国为什么能够统一天下?统一的意义何在?催发出学生积极探索的情感,学史的兴趣被调动起来,课堂教学效果大大优化。
3 信息技术教学可以使历史教学更生动形象,而
且可加强情感教学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组合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笔者讲到“南京***”时,单单说“屠杀我同胞30万”,很难在学生心灵上产生强烈震撼,再加上学生对这段时期的历史认识含混不清,就会使他们对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华民族的蹂躏没有深刻的印象,而达不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如果在讲课中利用信息技术课件效果则会好得多。授课时,放一组日本士兵屠杀中国同胞的图片,或者播放一段参观南京***纪念馆的纪录片,再配以低沉的音乐和悲愤的解说,就会使学生清楚地看到日本侵略者那狞笑的嘴脸、挥刀砍向我同胞的动作,还有我死难同胞的颗颗头颅和万人坑等,短短几分钟就会在学生的心灵上产生强烈的震撼。
4 信息技术可以增加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
现行的初中历史教材普遍内容较多,按传统教学方式来讲,难以完成。开放型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不仅提供了教学的新思路,而且代以媒体应用于教学,既使知识信息传递快,又可以有效调控教学。实验证明,单靠听觉可获知识的60%,单靠视觉可获知识的10%,而视听并用可达到86.3%以上;就保持3天左右的记忆率来看,单用听觉是15%,单用视觉是40%,视听觉并用是75%。可见,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不仅大大节省授课时间,而且学生可以利用节省下来的时间进行深入的分析、综合、比较,加深对教材的理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5 历史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需注意的问题
5.1 明确信息技术的辅助功能,传统教学的主导功能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经过长期的实践和研究所总结出来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当前的教学模式仍不可能脱离传统的教学手段,信息技术教学只能作为辅助的作用,而不能完全替代传统教学模式。所以,在教学中要坚持信息技术的辅助性原则,要与常规的、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根据教材的特点加以灵活运用。
5.2 重视教学内容的选择,避免盲目追求课堂的大容量、制作课件的华而不实
信息技术教学相对于传统教学来说,教学内容传输速度快,因而在课堂上可以腾出一些时间来补充信息和资料,使得课堂容量大为扩张。但那种将所有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材料一网打尽,不加筛选和编辑就展示给学生看的做法显然不可取。否则,一是课讲不完,二是学生只顾看课件来不及记笔记,三是学生理不清重难点。同时,使用信息技术课件时,尽量不使用过多的声音、动漫等特效手段,以免喧宾夺主。在使用信息技术之前,教师必须先对所教的课程内容进行全面的了解,把握好课程的重点和难点,然后根据重、难点选择材料。
5.3 运用信息技术应融入日常的历史教学
许多历史教师为了一节观摩课,要花费几天的时间才能制作出一个课件,而在平时的历史教学中对课件敬而远之。这种做法不能发挥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势,也不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只有将信息技术和日常的历史教学真正融合在一起,才能够实现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意义。
综上所述,要发挥传统教法和信息技术教法的优势互补,正确处理好信息技术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把现代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合理地利用各种教学媒体,扬长避短,从教育学和心理学出发,在充分掌握教学资料的基础上做好 教学设计 ,根据课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认真地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这样才可以把知识传播得更快、更全面、更到位。在历史课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和教材的实际,在各教学环节中恰当地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加深记忆,还能对学生起到必要的思想教育,使历史课教学产生良好的效果,以最终达到历史课的教学目的。
(作者单位:河北省内丘县第四中学)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