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c理论在人际交往中的应用
pac理论在人际交往中的应用如下:
1.父母自我状态。
父母自我状态的一般表现是:当一个人处于自我状态时,其行为、思想和情感都复制了其父母或其他重要他人。而父母自我状态又分为营养性父母自我状态和控制型父母自我状态。
营养性父母自我状态表现为像妈妈一样的温暖、关心、爱护、照顾别人,给人无条件的关爱,但别人遇到困难就会站出来保护别人,给别人安抚,有深刻的同情心和包容精神。
控制型父母自我状态表现为总是试图要别人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做,喜欢教育、批评、教训和控制别人,喜欢替别人做主,强调责任感、良心,有严格的价值观和道德感。
2. 成人自我状态。
成人自我状态是自我状态中的第二种自我状态,其特点是:关心事实和数据,理性,注重选择,做决定时较为理性。
当一个人处于成人自我状态时,其思想、行为和情感都是针对此时此地的事情的反应,并能够利用现有的资源去思考、评估、选择和做决定,总之,人在处于成人自我状态是会表现出理性、精于算计、尊重事实和非感性的行为。
总是试图客观搜集并存储各种资料,通过寻找事实、处理数据、估计可能性和展开针对事实的讨论。
然后按照逻辑方式对信息进行加工、归类,并最终作出决策。因此,人处于成人自我状态时,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潜能更容易成为显能。
3.儿童自我状态。
适应型儿童自我状态指人年幼时为了使自己生存环境足够好,便以某种方式适应和顺从外界权威所规定的种种规则,以达到存活的目的,同时多方渴求别人的赞同以减少对外在世界的畏惧和焦虑感。
自由型儿童自我状态会表现出活泼、天真、好动、贪玩、爱憎分明等,会像婴儿一样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也会像婴儿一样以自我为中心的追求快感。
2018-06-11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