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初一上学期复习提纲,有悬赏,急急急!! 10
要精炼的,鄙视一大堆复制的,再好也不给分,复制也行要删减,谢谢合作!!!!要速度急急急!!提纲!!!不是作业,背的!!...
要精炼的,鄙视一大堆复制的,再好也不给分,复制也行要删减,谢谢合作!!!!
要速度急急急!!
提纲!!!不是作业,背的!! 展开
要速度急急急!!
提纲!!!不是作业,背的!! 展开
提示该问答中所提及的号码未经验证,请注意甄别。
3个回答
展开全部
第一章 中华文明的起源(1-12)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元谋人,距今170万年P2
2、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P2
3、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生活的时间和地点 P1.3.4
4、从猿到人的演变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作用。P2
5、北京人使用天然火,山顶洞人懂得人工取火并已经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P4—5
6、北京人过群居生活,山顶洞人过氏族生活 P5
7、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都已经使用磨制石器P7—8
8、河姆渡人栽培水稻,半坡人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P7—8
9、大汶口文化晚期中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P7—P8
10、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炎帝、黄帝被尊奉为华夏族的祖先。P12
11、被称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黄帝。 P13
12、尧舜禹的“禅让”: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 P14
第二章 夏商西周春秋战国(13-40)
14、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P15
15、汤灭夏,建立商朝,盘庚迁殷后,商朝统治稳定。P21
16、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经牧野之战灭商,建立周朝,定都镐 。P23
17、西周实行分封制,加强了对各地的统治。 P23—24
18、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P24
19、商朝的司母戊鼎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湖南宁乡出土了造型奇特的四羊方尊 P26
20、“三星堆”文化遗址出土的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引起了中外人士的瞩目。 P27
21、 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形成了我国夏、商西周灿烂的青铜文明。P27
22、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P30
23、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夫差、越王勾践。 P30—32
24、齐桓公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P31
25、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役是城濮之战。P32
26、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 《战国形势图》 P33
27、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发生了长平之战,赵军大败,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P34
28、春秋时期,我国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P36—37
29、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P37
30、春秋后期,我国发明生铁冶炼技术,比欧洲早1900多年,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早在商朝就有制造。P27、P36
31、战国时期,李冰主持修筑了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P37
32、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P38—39
33、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P41
34、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 P41
35、商周的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做“金文”,也称“铭文”。P41
36、对日食,月食的记载及二十四节气 P43
37、扁鹊是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他总结出中医望、闻、问、切 “四诊法”。 P43
38、屈原生活在战国末期的楚国,代表作《离骚》 P43
39、战国时期的“整套编钟”出土于湖北随州。P44
40、孔子在思想教育和文化方面的重要贡献 P46—P47
41、道家学派创始人春秋晚期的老子,他的学说记录在《道德经》里;战国时期,墨家的创始人是墨子,
他主张“兼爱”“非攻”;儒家的代表人物是孟子,他要求统治者用“仁政”治国;道家代表人物是庄子,他提出“无为而治”;法家的代表人物是韩非,他主张改革;兵家的代表人物是孙武,他著有《孙子兵法》,“知己知彼者,百战不殆”的军事格言,就出于此书。
P47—P49
第三章 秦、西汉、东汉(41-67)
42、秦从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陆续灭掉六国,完成统一,定都咸阳。《秦朝疆域图》 P60
43、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焚书坑儒”
44、秦始皇命大将蒙恬大举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地区。
45、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灵渠的修建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 P59
46、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在大泽乡发动起义,在陈建立了政权 P63
47、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了汉朝,定都长安,历史上称为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 P64
48、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 P67
49、文景时期,重视“以德化民”,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起来。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
50、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下令削弱诸侯国势力。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P68—69
51、公元25年,西汉皇族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P69
52、东汉明帝令水利专家王景主持治理黄河。P73
53、汉朝时用耧车播种,纺织业中也有了提花机 P73
54、东汉杜诗发明水排,利用水力鼓风冶铁,比欧洲早一千多年。 P74
55、 秦汉之际,匈奴的杰出首领冒顿单于统一蒙古草原。 P77
56、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P78—79
57、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向汉朝称臣,汉元帝时王昭君出塞嫁给呼韩邪单于。P79
58、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公元前60年西汉设西域都护,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管辖。P83
59、东汉班超经营西域。班超曾派部下甘英出使大秦。166年大秦派使者访问洛阳,这是欧洲国家同我国的首次直接交往。P84—85
60、
丝绸之路: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出发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
P83
61、 我国使用纸作为书写材料开始于西汉,东汉时蔡伦改进造纸术。 P87
62、 成书于东汉时期的《九章算术》,是一部数学名著。P88
63、 东汉张衡制造的地动仪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 P88
64、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写了《伤寒杂病论》一书,华佗创制麻醉剂“麻沸散”,编写了医疗体操“五禽戏” P89
65、西汉末年,佛教传入中国中原地区,东汉时期,道教在民间兴起,创始人之一叫张陵,尊老子为教主。P92—91
66、东汉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写了《论衡》一书。 P93
67、司马迁生活在汉武帝时代,编写了《史记》一书,这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P94
68、秦陵兵马俑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出土的最大艺术宝库P95
第四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68-84)
70、 200年,曹操对袁绍的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P102
71、208年,曹操对孙刘联军的赤壁之战 ,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 P103—104
72、220年,曹丕称帝,国号魏,定都洛阳;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后定都建业,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
P105
73、孙权派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今台湾省),加强了夷洲与大陆的联系 P106
74、266年,司马炎建立晋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280年,西晋灭掉吴国,结束了分裂局面。 P108
75、从东汉末年以来,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陆续内迁。P109
76、316年西晋灭亡,317年皇族司马睿重建晋朝,都城在建康,史称“东晋” P109
77、383年,前秦与东晋的淝水之战,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 。 P11O
78、420年,东晋大将刘裕建立宋,此后南方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总称为“南朝”
79、北魏分裂后,北方先后出现了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四个王朝。北魏和四个王朝统称为北朝。P116
80、 南朝的祖冲之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7位。P118
81、北朝的贾思勰著有《齐民要术》一书,这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P119
82、北魏的郦道元写的《水经注》,是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专著。P119
83、东晋的王羲之有代表作《兰亭序》,称后人称为“书圣” P122、
84、东晋的顾恺之代表作有《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P123
85、南朝的思想家范缜,他撰写了《神灭论》。P124
86、南北朝时期的著名石窟: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 P124
问答题:
1、商鞅变法的内容和意义?
答: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P38—39
内容: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君主直接派官吏治理。
意义:使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2、孔子在思想和教育方面的成就有哪些?P46—47
答:思想上: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教育上:他创办私学,不问出身贵贱和家境贫富,广收门徒,先后培养的学生有三千人。注意“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要求学生时常复习学过的知识,以便“温故而知新”。
3、评价秦始皇。 P57、P62
答:秦始皇对我国历史作出过巨大的贡献:他顺民心,完成统一,他自称皇帝,总揽大权;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修长城开发南疆,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同时,他又是一个残暴的封建皇帝,他广修宫殿陵墓,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影响了人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他还制订残酷的刑法,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总之他是一个有大功也有大过的皇帝。
3、汉武帝为实现大一统采取了哪此措施?P68、P74、P78
答:汉武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
①接受主父偃的建议,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土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
②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兴办太学,推行儒学教育。
③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实现经济上的大一统。
④军事上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夺取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
使西汉王朝在政治、思想、经济和军事上实现了大一统,进入了鼎盛时期。
5、东晋南朝时,江南地区的开发的原因有哪些?P111
答:①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
②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耐旱耐寒作物。
③南方社会相对安定
④民族融合加强,各族人民的辛勤劳动
⑤统治者重视发展经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6、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有哪些,有何历史意义?
答: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以后,进一步实行了改革
内容: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将鲜卑族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
意义:1、促进了民族融合.2、传统汉文化得到发展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元谋人,距今170万年P2
2、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P2
3、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生活的时间和地点 P1.3.4
4、从猿到人的演变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作用。P2
5、北京人使用天然火,山顶洞人懂得人工取火并已经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P4—5
6、北京人过群居生活,山顶洞人过氏族生活 P5
7、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都已经使用磨制石器P7—8
8、河姆渡人栽培水稻,半坡人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P7—8
9、大汶口文化晚期中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P7—P8
10、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炎帝、黄帝被尊奉为华夏族的祖先。P12
11、被称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黄帝。 P13
12、尧舜禹的“禅让”: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 P14
第二章 夏商西周春秋战国(13-40)
14、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P15
15、汤灭夏,建立商朝,盘庚迁殷后,商朝统治稳定。P21
16、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经牧野之战灭商,建立周朝,定都镐 。P23
17、西周实行分封制,加强了对各地的统治。 P23—24
18、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P24
19、商朝的司母戊鼎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湖南宁乡出土了造型奇特的四羊方尊 P26
20、“三星堆”文化遗址出土的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引起了中外人士的瞩目。 P27
21、 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形成了我国夏、商西周灿烂的青铜文明。P27
22、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P30
23、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夫差、越王勾践。 P30—32
24、齐桓公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P31
25、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役是城濮之战。P32
26、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 《战国形势图》 P33
27、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发生了长平之战,赵军大败,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P34
28、春秋时期,我国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P36—37
29、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P37
30、春秋后期,我国发明生铁冶炼技术,比欧洲早1900多年,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早在商朝就有制造。P27、P36
31、战国时期,李冰主持修筑了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P37
32、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P38—39
33、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P41
34、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 P41
35、商周的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做“金文”,也称“铭文”。P41
36、对日食,月食的记载及二十四节气 P43
37、扁鹊是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他总结出中医望、闻、问、切 “四诊法”。 P43
38、屈原生活在战国末期的楚国,代表作《离骚》 P43
39、战国时期的“整套编钟”出土于湖北随州。P44
40、孔子在思想教育和文化方面的重要贡献 P46—P47
41、道家学派创始人春秋晚期的老子,他的学说记录在《道德经》里;战国时期,墨家的创始人是墨子,
他主张“兼爱”“非攻”;儒家的代表人物是孟子,他要求统治者用“仁政”治国;道家代表人物是庄子,他提出“无为而治”;法家的代表人物是韩非,他主张改革;兵家的代表人物是孙武,他著有《孙子兵法》,“知己知彼者,百战不殆”的军事格言,就出于此书。
P47—P49
第三章 秦、西汉、东汉(41-67)
42、秦从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陆续灭掉六国,完成统一,定都咸阳。《秦朝疆域图》 P60
43、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焚书坑儒”
44、秦始皇命大将蒙恬大举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地区。
45、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灵渠的修建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 P59
46、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在大泽乡发动起义,在陈建立了政权 P63
47、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了汉朝,定都长安,历史上称为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 P64
48、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 P67
49、文景时期,重视“以德化民”,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起来。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
50、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下令削弱诸侯国势力。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P68—69
51、公元25年,西汉皇族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P69
52、东汉明帝令水利专家王景主持治理黄河。P73
53、汉朝时用耧车播种,纺织业中也有了提花机 P73
54、东汉杜诗发明水排,利用水力鼓风冶铁,比欧洲早一千多年。 P74
55、 秦汉之际,匈奴的杰出首领冒顿单于统一蒙古草原。 P77
56、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P78—79
57、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向汉朝称臣,汉元帝时王昭君出塞嫁给呼韩邪单于。P79
58、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公元前60年西汉设西域都护,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管辖。P83
59、东汉班超经营西域。班超曾派部下甘英出使大秦。166年大秦派使者访问洛阳,这是欧洲国家同我国的首次直接交往。P84—85
60、
丝绸之路: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出发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
P83
61、 我国使用纸作为书写材料开始于西汉,东汉时蔡伦改进造纸术。 P87
62、 成书于东汉时期的《九章算术》,是一部数学名著。P88
63、 东汉张衡制造的地动仪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 P88
64、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写了《伤寒杂病论》一书,华佗创制麻醉剂“麻沸散”,编写了医疗体操“五禽戏” P89
65、西汉末年,佛教传入中国中原地区,东汉时期,道教在民间兴起,创始人之一叫张陵,尊老子为教主。P92—91
66、东汉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写了《论衡》一书。 P93
67、司马迁生活在汉武帝时代,编写了《史记》一书,这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P94
68、秦陵兵马俑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出土的最大艺术宝库P95
第四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68-84)
70、 200年,曹操对袁绍的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P102
71、208年,曹操对孙刘联军的赤壁之战 ,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 P103—104
72、220年,曹丕称帝,国号魏,定都洛阳;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后定都建业,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
P105
73、孙权派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今台湾省),加强了夷洲与大陆的联系 P106
74、266年,司马炎建立晋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280年,西晋灭掉吴国,结束了分裂局面。 P108
75、从东汉末年以来,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陆续内迁。P109
76、316年西晋灭亡,317年皇族司马睿重建晋朝,都城在建康,史称“东晋” P109
77、383年,前秦与东晋的淝水之战,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 。 P11O
78、420年,东晋大将刘裕建立宋,此后南方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总称为“南朝”
79、北魏分裂后,北方先后出现了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四个王朝。北魏和四个王朝统称为北朝。P116
80、 南朝的祖冲之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7位。P118
81、北朝的贾思勰著有《齐民要术》一书,这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P119
82、北魏的郦道元写的《水经注》,是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专著。P119
83、东晋的王羲之有代表作《兰亭序》,称后人称为“书圣” P122、
84、东晋的顾恺之代表作有《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P123
85、南朝的思想家范缜,他撰写了《神灭论》。P124
86、南北朝时期的著名石窟: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 P124
问答题:
1、商鞅变法的内容和意义?
答: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P38—39
内容: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君主直接派官吏治理。
意义:使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2、孔子在思想和教育方面的成就有哪些?P46—47
答:思想上: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教育上:他创办私学,不问出身贵贱和家境贫富,广收门徒,先后培养的学生有三千人。注意“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要求学生时常复习学过的知识,以便“温故而知新”。
3、评价秦始皇。 P57、P62
答:秦始皇对我国历史作出过巨大的贡献:他顺民心,完成统一,他自称皇帝,总揽大权;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修长城开发南疆,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同时,他又是一个残暴的封建皇帝,他广修宫殿陵墓,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影响了人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他还制订残酷的刑法,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总之他是一个有大功也有大过的皇帝。
3、汉武帝为实现大一统采取了哪此措施?P68、P74、P78
答:汉武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
①接受主父偃的建议,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土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
②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兴办太学,推行儒学教育。
③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实现经济上的大一统。
④军事上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夺取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
使西汉王朝在政治、思想、经济和军事上实现了大一统,进入了鼎盛时期。
5、东晋南朝时,江南地区的开发的原因有哪些?P111
答:①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
②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耐旱耐寒作物。
③南方社会相对安定
④民族融合加强,各族人民的辛勤劳动
⑤统治者重视发展经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6、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有哪些,有何历史意义?
答: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以后,进一步实行了改革
内容: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将鲜卑族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
意义:1、促进了民族融合.2、传统汉文化得到发展
2010-01-09
展开全部
我劝你去买完全解读,那个上面,很仔细地概括了。。。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七年级《中国历史》(上)期末达标检测(一)
一、选择题(40分)
1、香港歌星刘德华唱的《中国人》中有一句歌词说:“五千年的风和雨啊,藏了多少梦”,可见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你知道我国境内目前已知的最早人类吗?( )
A、元谋人 B、蓝田人 C、北京人 D、马坝人
2、考古发掘的遗址实物是研究历史的第一手资料,最能证明“中国是水稻的故乡”的遗址是( )
A、北京周口店遗址 B、河姆渡遗址 C、半坡遗址 D、大汶口遗址
3、“华夏子孙齐参拜,脉血胜于清水浓”。2005年5月,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到陕西省黄陵县祭拜了“天下第一陵”,你知道他祭拜的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是谁吗( )
A、黄帝 B、炎帝 C、尧 D、舜
4、“执政为民”这种思想,早在几千年前的奴隶制国家里有所体现,夏、商、周时期,要求大臣勤于政事,“有功于民”的国君是( )
A、禹 B、启 C、汤 D、盘庚
5、在夏、商、西周时期,出现了桀、纣、周厉王等三个有名的暴君,在他们统治期间的共同特点是( )
①贪图享乐 ②统治残暴 ③百姓怨声载道 ④治国有方
A、①②③ B、 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6、春秋时期,第一个当上霸主的是( )
A、齐桓公 B、宋襄公 C、晋文公 D、秦穆公
7、孔子曾说“中上之人,可以语上(深奥的学问)也,中下之人,不可以语上也。”这表明他提倡:( )
A、启发诱导 B、因材施教 C、温故而知新 D、有教无类
8、现在我们到中医那里看病的时候都给你切脉,你知道是谁总结出了望、闻、问、切的四种诊断方法吗?( )( )
A、 鹊 B、华佗 C、张仲景 D、李时珍
9、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系( )
①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 ②私学的兴盛 ③各国纷争的社会环境 ④社会的剧烈变革
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0、电影《英雄》中的刺客无名对秦王说“剑字有18种写法,互不相同”,秦王说“统一以后,这些杂七杂八的文字一律废除,只留下一种写法”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有
①秦始皇完成国家统一后,只是在局部地区统一了文字
②秦统一以后,把小篆作为通行全国的标准字体;③文字的统一促进了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④文字的统一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1、以下西汉时期四位皇帝按在位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汉高祖 ② 汉武帝 ③汉景帝 ④汉文帝
A、①④③② B、③④①②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①
12、第一次统一蒙古草原的匈奴族杰出领袖是( )
A、冒顿单于 B、呼韩邪单于 C、伊稚邪单于 D、宁胡阏氏
13、某人想从东向西沿“丝绸之路”考古,他会先后经过( )
A、长安 → 河西走廊→西亚→欧洲 B、河西走廊→西亚→新疆→欧洲
C、长安 →西亚→河西走廊→欧洲 D、河西走廊→长安→西亚→欧洲
14、假如你生活在西汉时期,你在当时可能经历到的事情是( )
A、在麻纸上写字 B、阅读《九章算术》,学习数学知识
C、与张衡交流有关预防地震的问题 D、请华佗做外科手术
15、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记述了我国古代( )
A、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B、从夏朝到唐朝时期的历史
C、从商朝到唐朝时期的历史 D、从战国到五代时期的历史
16、历史课上,同学们讲了许多关于三国时期的故事,下列哪个故事所反映的史实对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影响最大( )
A、官渡之战 B、赤壁之战 C、三顾茅庐 D、七擒孟获
17、东晋南朝时,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最主要因素是( )
A、江南有优越的自然条件 B、北人南迁带去先进生产技术和劳动力
C、南方战乱少,相对安定 D、政府重视
18、下列不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的是( )
A、迁都洛阳 B、采用汉姓 C、普及汉语 D、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
19、喜欢旅游的同学,如果要了解我国古代的山川河流情况,应该翻阅下列哪本书?( )
A、《齐民要术》 B、《水经注》 C、《三国演义》 D、《西游记》
20、一节历史复习课,教师请同学们判断具有以下特征的古代书法家是谁?( )
①东晋人 ②字的特点端秀清新 ③代表作是 《兰亭序》 ④后人称他为“书圣”
A、颜真卿 B、欧阳询 C、王羲之 D、钟鹞
二、读图题:(21题 7分,22题5分,共12分)
21、①右图的名称是什么?(1分)其用处是什么?(1分)
②什么时候由谁发明的?(3分)其历史地位如何?(2分)
22、看右图(1)这个故事的名称是什么?(1分)
里面含有一个什么成语?(1分)
(2)图中的两位主人分别是谁?(2分)
他们为争夺帝位进行了四年的战争,史称什么?(1分)
三、材料分析题(23题 15分,24题13分,共28分)
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张骞始开西域之迹” ------《汉书》
材料二 “武帝时,西域内属,有三十六国。汉为置使者较尉领户之。宣帝改曰都护。”
请回答:(1)张骞几次通西域?分别是什么时间出发? (6分)
(2)由张骞出使西域遇到的种种艰难险阻和挫折,你得到什么启示? (5分)
(3)“宣帝改曰都护”是哪一年的事?有何意义? (4分)
24、阅读下列材料“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请回答:(1)这是什么时候谁的名言?(3分)
(2)他写过什么书?该书是什么体裁?(4分)
(3)该书有何成就?(6分)
四、问答题(20分)
25、对秦始皇的评价,众说纷纭:有人认为他是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有人认为他是一个暴君。你怎样看?(表明观点并说明理由)
26、你如何评价曹操?(表明观点并说明理由)
七年级《中国历史》(上)期末达标检测参考答案/A
一、 沙里淘金(本大题有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B A C A A B A D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A A A A B C C B C
二、读图题:
21 、①水排。其用途是利用水利鼓风冶铁。②东汉的南阳太守杜诗发明。历史地位是水排的利用,节约了人力,提高了冶铁质量,比欧洲早一千多年。
22(1)、故事名称:鸿门宴。包含的成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2)两位主人:项羽和刘邦。他俩的战争史称“楚汉之争”。
三.材料分析题
23、①两次,第一次公元前138年,第二次前119年 ② 略 ③ 公元前60年,今新疆地区归属中央政权的开始
24、(1)这是西汉时司马迁的名言。 (2)《史记》 纪传体通史 (3)《史记》的成就:该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该书文笔简洁,语言生动,刻画人物栩栩如生,又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
四、问答题
25、表明观点。(只认为他是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得1分;只认为他是一个暴君得1分;认为他既是一个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又是一个暴君,功大于过者得2分。)
功:①完成国家统一,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2分)。②创立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影响深远(1分)。③统一车辆形制、文字、统一货币、度量衡(2
分)。
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初一历史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 共4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代码选出并填入第Ⅱ卷前的答案表中。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河姆渡人
2.右图中国古代某原始居民房屋复原图,居住在右图式房屋的原始居民是
A.北京人 B.长阳人 C.半坡人 姆渡人
3.海外华人常自称是“炎黄子孙”,其原因是
A.中国人善于想象 B.华夏族是由黄帝和炎帝部落融合而成
C.中华民族的锐意进取精神 D.中华民族的团结友爱传统下列文化遗址
4.下列内容中,标志着我国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是
A.禹让位给伯益 B.禹传子,家天下
C.舜传位给禹 D.启打败有扈氏
5.《左传》记载:“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西周时为巩固对周边的统治,实行了 “授民授疆土”的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度
6.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主要原因是
A.更多使用铁制农具 B.实行商鞅变法 C.重视水利工程建设 D.牛耕得到推广
7.秦朝的中央官员中,负责检查百官的是
A.丞相 B.太尉 C.御史大夫 D.郡守
8.秦统一后,规定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是
A B C D
9.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战争是
A.刘邦起义 B.项羽起义 C.陈胜吴广起义 D.楚汉战争
10.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建立年号的皇帝是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光武帝 D.汉明帝
11.丝绸之路是从中国通向
A.西亚和欧洲的著名商路 B.印度的著名商路
C.日本的著名商路 D.东南亚的著名商路
12.据新华网2005年12月6日,温家宝总理在法国巴黎综合理工大学发表了题为“尊重不同文明,共建和谐世界”的演讲中提到“丝绸之路上和平的使团、商队络绎不绝”,你知道下列人物中与丝绸之路有直接关系的是
A.李斯 B.刘邦 C.张骞 D.张仲景
13.今新疆地区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最早开始于
A.张骞出使西域 B.班超出使西域 C.西域都护府的设置 D.丝绸之路的开辟
14.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控制汉献帝,取得“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有利地位的是
A.袁绍 B.刘备 C.孙权 D.曹操
15.南北朝时,我国北方少数民族通过汉化推动社会进步影响最大的是
A.匈奴族 B.鲜卑族 C.羯族 D.羌族
16.学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后,有几位同学对这一时期的基本特征进行了概括,你认为其中最为准确的是
A.群雄并起与国家分裂 B.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C.民族交往与民族融合 D.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
17.某电视台要招聘一批栏目主持人,假如时光倒流到两千多年前,你认为最合适担当《法制空间》栏目主持人的是
A.孟子 B.墨子 C.老子 D.韩非子
18.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作品是
A.《离骚》 B.《史记》 C.《楚辞》 D.《兰亭序》
19.它在两千多年来一直造福于人民,是可持续发展的典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它的设计令无数水利专家惊叹,它是中国人民化害为利的典范,它应该是
A.战国时的都江堰 B.战国时的郑国渠C.秦朝时的灵渠 D.西汉时的白渠
20.被后人尊称为“医圣”,著有《伤寒杂病论》的医学家是
A.鲁班 B.华佗 C.扁鹊 D.张仲景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60分)
二、材料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4分。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初,“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车,齐民无盖藏……米至石万钱,马一匹则百金。”
材料二 “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庚(粮仓)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西汉初年的什么社会问题?当时的“天子”是谁?(2分)
(2)材料二中的“京师”是指当时的哪一城市?(1分)
(3)你认为材料二是对哪一盛世局面的描写?为什么会出现这一局面?(4分)
22.右图是《三国鼎立形势图》,图中A、B、C是当时的三个主要政权,D、E、F分别是其都城。依据该图回答问题。
(1)指出右图中A、B、C代表的政权名称和D、E、F代表的城市名称。(3分)
(2)这三个政权建立的时间、建立者分别是什么?(3分)
(3)说出与三国鼎立形成有关的以少胜多战役。(2分)
23.阅读下列材料
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黔。”——《资治通鉴》
请回答:
(1)这里的“魏主”指的是谁?“北俗”指的是什么?(2分)
(2)这段材料表明了魏主什么样的决心?(2分)
(3)魏主为了改变北俗实行了哪些改革?他是在什么样的历史趋势下进行的改革?(4分)
(4)改革之所以能够实施,是因为(1分)
①它适应了当时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力 ②得到了鲜卑贵族的广泛支持 ③改革者的态度坚决 ④广大北方人民支持政府改革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三、简答题:本题共有4个小题,第26、27小题为必做题,24、25题选做其中一个,若两题全做,以24题计分,共30分。
24.有人说秦始皇是千古一帝,为我国历史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也有人说秦始皇是暴君。请你根据所学的知识,试评价秦始皇的功与过。(12分)
25.“汉武雄图载史篇”, 这是现代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对汉武帝的评价,汉武帝的文治武功,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学们已经学过了这部分内容,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对汉武帝做出一番评价。(12分)
26.六朝时期南方经济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尤其是农业有了很大的发展。请你分析一下南方经济出现大发展的主要原因有哪些?(12分)
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初一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得分 A C B B C B C D C B
题号 11 12 13 14 14 16 17 18 19 20
得分 A C C D B B D B A D
二、材料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4分。
21.(1)国家贫穷,人民生活困苦。汉高祖刘邦(2分)
(2)长安(1分)
(3)“文景之治”。原因:休养生息政策的推行、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汉文帝和汉景帝轻徭薄赋等措施的实行。(4分)
22.(1)A:曹魏,B:蜀汉,C:东吴;D:洛阳,E:成都,F:建业。(3分)
(2)A:220年 曹丕 B:221年 刘备 C:222年 孙权(3分)
(3)官渡之战,赤壁之战。(2分)
23.(1)孝文帝 鲜卑族的风俗(2分)
(2)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2分)
(3)穿汉服,改汉姓,说汉话,与汉族人通婚;民族大融合。(4分)
(4)C(1分)
三、简答题:本题共有4个小题,第26、27小题为必做题,24、25题选做其中一个,若两题全做,以24题计分,共30分。
24.秦始皇作为一代帝王,既有功也有过。(2分)
秦始皇为我国历史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灭六国,统一天下,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建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采取了许多巩固统一的措施,如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北筑长城,抵挡匈等。这些措施的实施,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也促进了我国历史的发展。(6分)
但秦始皇为加强其思想统治,“焚书坑儒”,摧残了中国古代的文化。在他统治期间,还实行暴政,赋税、徭役繁重,制定严酷刑法等,经人民带来深重灾难。(4分)
(本题属开放题,答案仅供参考。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5.(1)民族政策:北击匈奴(卫青和霍去病大败匈奴),河西屯边,西南开边,东北拓展,西汉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3分)
(2)经济政策:废半两钱,改铸五铢钱。在关中开凿六辅渠和白渠。治理黄河。(3分)
(3)文化政策:“独尊儒术”,兴办太学。(3分)
(4)汉武帝也有好大喜功、穷兵黩武的一面,虽有巩固国防、开疆拓土之功,但耗用民力过度给社会带来危害,好在尚能悬崖勒马。(3分)
26.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劳动力;南方相对和平稳定的环境;统治者因为重视而采取了一系列有利措施;南北方人民共同的劳动;适合发展农业、手工业、商业的自然条件。(12分)
27.(1)成就:思想上:提倡“道之以得,齐之以理”,提出了“仁”和“礼”的学说。(3分)
教育上:兴办私学,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他有关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的许多讨论,成为后传诵的格言,如“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3分)
文化上:整理《诗经》、《尚书》、《春秋》等六部文化典籍,对中国古代文化的保存和传播做出了突出贡献;言论被弟子编成《论语》一书。(2分)
(2)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独尊儒术(4分)
过:①焚书坑儒,摧残文化(1分)。②徭役繁重,赋税沉重(1分)。③刑法严酷,生活腐化(1分)。(写出课本以外的条目可奖励1分。)
一、选择题(40分)
1、香港歌星刘德华唱的《中国人》中有一句歌词说:“五千年的风和雨啊,藏了多少梦”,可见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你知道我国境内目前已知的最早人类吗?( )
A、元谋人 B、蓝田人 C、北京人 D、马坝人
2、考古发掘的遗址实物是研究历史的第一手资料,最能证明“中国是水稻的故乡”的遗址是( )
A、北京周口店遗址 B、河姆渡遗址 C、半坡遗址 D、大汶口遗址
3、“华夏子孙齐参拜,脉血胜于清水浓”。2005年5月,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到陕西省黄陵县祭拜了“天下第一陵”,你知道他祭拜的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是谁吗( )
A、黄帝 B、炎帝 C、尧 D、舜
4、“执政为民”这种思想,早在几千年前的奴隶制国家里有所体现,夏、商、周时期,要求大臣勤于政事,“有功于民”的国君是( )
A、禹 B、启 C、汤 D、盘庚
5、在夏、商、西周时期,出现了桀、纣、周厉王等三个有名的暴君,在他们统治期间的共同特点是( )
①贪图享乐 ②统治残暴 ③百姓怨声载道 ④治国有方
A、①②③ B、 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6、春秋时期,第一个当上霸主的是( )
A、齐桓公 B、宋襄公 C、晋文公 D、秦穆公
7、孔子曾说“中上之人,可以语上(深奥的学问)也,中下之人,不可以语上也。”这表明他提倡:( )
A、启发诱导 B、因材施教 C、温故而知新 D、有教无类
8、现在我们到中医那里看病的时候都给你切脉,你知道是谁总结出了望、闻、问、切的四种诊断方法吗?( )( )
A、 鹊 B、华佗 C、张仲景 D、李时珍
9、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系( )
①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 ②私学的兴盛 ③各国纷争的社会环境 ④社会的剧烈变革
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0、电影《英雄》中的刺客无名对秦王说“剑字有18种写法,互不相同”,秦王说“统一以后,这些杂七杂八的文字一律废除,只留下一种写法”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有
①秦始皇完成国家统一后,只是在局部地区统一了文字
②秦统一以后,把小篆作为通行全国的标准字体;③文字的统一促进了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④文字的统一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1、以下西汉时期四位皇帝按在位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汉高祖 ② 汉武帝 ③汉景帝 ④汉文帝
A、①④③② B、③④①②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①
12、第一次统一蒙古草原的匈奴族杰出领袖是( )
A、冒顿单于 B、呼韩邪单于 C、伊稚邪单于 D、宁胡阏氏
13、某人想从东向西沿“丝绸之路”考古,他会先后经过( )
A、长安 → 河西走廊→西亚→欧洲 B、河西走廊→西亚→新疆→欧洲
C、长安 →西亚→河西走廊→欧洲 D、河西走廊→长安→西亚→欧洲
14、假如你生活在西汉时期,你在当时可能经历到的事情是( )
A、在麻纸上写字 B、阅读《九章算术》,学习数学知识
C、与张衡交流有关预防地震的问题 D、请华佗做外科手术
15、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记述了我国古代( )
A、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B、从夏朝到唐朝时期的历史
C、从商朝到唐朝时期的历史 D、从战国到五代时期的历史
16、历史课上,同学们讲了许多关于三国时期的故事,下列哪个故事所反映的史实对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影响最大( )
A、官渡之战 B、赤壁之战 C、三顾茅庐 D、七擒孟获
17、东晋南朝时,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最主要因素是( )
A、江南有优越的自然条件 B、北人南迁带去先进生产技术和劳动力
C、南方战乱少,相对安定 D、政府重视
18、下列不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的是( )
A、迁都洛阳 B、采用汉姓 C、普及汉语 D、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
19、喜欢旅游的同学,如果要了解我国古代的山川河流情况,应该翻阅下列哪本书?( )
A、《齐民要术》 B、《水经注》 C、《三国演义》 D、《西游记》
20、一节历史复习课,教师请同学们判断具有以下特征的古代书法家是谁?( )
①东晋人 ②字的特点端秀清新 ③代表作是 《兰亭序》 ④后人称他为“书圣”
A、颜真卿 B、欧阳询 C、王羲之 D、钟鹞
二、读图题:(21题 7分,22题5分,共12分)
21、①右图的名称是什么?(1分)其用处是什么?(1分)
②什么时候由谁发明的?(3分)其历史地位如何?(2分)
22、看右图(1)这个故事的名称是什么?(1分)
里面含有一个什么成语?(1分)
(2)图中的两位主人分别是谁?(2分)
他们为争夺帝位进行了四年的战争,史称什么?(1分)
三、材料分析题(23题 15分,24题13分,共28分)
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张骞始开西域之迹” ------《汉书》
材料二 “武帝时,西域内属,有三十六国。汉为置使者较尉领户之。宣帝改曰都护。”
请回答:(1)张骞几次通西域?分别是什么时间出发? (6分)
(2)由张骞出使西域遇到的种种艰难险阻和挫折,你得到什么启示? (5分)
(3)“宣帝改曰都护”是哪一年的事?有何意义? (4分)
24、阅读下列材料“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请回答:(1)这是什么时候谁的名言?(3分)
(2)他写过什么书?该书是什么体裁?(4分)
(3)该书有何成就?(6分)
四、问答题(20分)
25、对秦始皇的评价,众说纷纭:有人认为他是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有人认为他是一个暴君。你怎样看?(表明观点并说明理由)
26、你如何评价曹操?(表明观点并说明理由)
七年级《中国历史》(上)期末达标检测参考答案/A
一、 沙里淘金(本大题有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B A C A A B A D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A A A A B C C B C
二、读图题:
21 、①水排。其用途是利用水利鼓风冶铁。②东汉的南阳太守杜诗发明。历史地位是水排的利用,节约了人力,提高了冶铁质量,比欧洲早一千多年。
22(1)、故事名称:鸿门宴。包含的成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2)两位主人:项羽和刘邦。他俩的战争史称“楚汉之争”。
三.材料分析题
23、①两次,第一次公元前138年,第二次前119年 ② 略 ③ 公元前60年,今新疆地区归属中央政权的开始
24、(1)这是西汉时司马迁的名言。 (2)《史记》 纪传体通史 (3)《史记》的成就:该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该书文笔简洁,语言生动,刻画人物栩栩如生,又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
四、问答题
25、表明观点。(只认为他是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得1分;只认为他是一个暴君得1分;认为他既是一个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又是一个暴君,功大于过者得2分。)
功:①完成国家统一,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2分)。②创立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影响深远(1分)。③统一车辆形制、文字、统一货币、度量衡(2
分)。
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初一历史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 共4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代码选出并填入第Ⅱ卷前的答案表中。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河姆渡人
2.右图中国古代某原始居民房屋复原图,居住在右图式房屋的原始居民是
A.北京人 B.长阳人 C.半坡人 姆渡人
3.海外华人常自称是“炎黄子孙”,其原因是
A.中国人善于想象 B.华夏族是由黄帝和炎帝部落融合而成
C.中华民族的锐意进取精神 D.中华民族的团结友爱传统下列文化遗址
4.下列内容中,标志着我国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是
A.禹让位给伯益 B.禹传子,家天下
C.舜传位给禹 D.启打败有扈氏
5.《左传》记载:“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西周时为巩固对周边的统治,实行了 “授民授疆土”的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度
6.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主要原因是
A.更多使用铁制农具 B.实行商鞅变法 C.重视水利工程建设 D.牛耕得到推广
7.秦朝的中央官员中,负责检查百官的是
A.丞相 B.太尉 C.御史大夫 D.郡守
8.秦统一后,规定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是
A B C D
9.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战争是
A.刘邦起义 B.项羽起义 C.陈胜吴广起义 D.楚汉战争
10.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建立年号的皇帝是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光武帝 D.汉明帝
11.丝绸之路是从中国通向
A.西亚和欧洲的著名商路 B.印度的著名商路
C.日本的著名商路 D.东南亚的著名商路
12.据新华网2005年12月6日,温家宝总理在法国巴黎综合理工大学发表了题为“尊重不同文明,共建和谐世界”的演讲中提到“丝绸之路上和平的使团、商队络绎不绝”,你知道下列人物中与丝绸之路有直接关系的是
A.李斯 B.刘邦 C.张骞 D.张仲景
13.今新疆地区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最早开始于
A.张骞出使西域 B.班超出使西域 C.西域都护府的设置 D.丝绸之路的开辟
14.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控制汉献帝,取得“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有利地位的是
A.袁绍 B.刘备 C.孙权 D.曹操
15.南北朝时,我国北方少数民族通过汉化推动社会进步影响最大的是
A.匈奴族 B.鲜卑族 C.羯族 D.羌族
16.学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后,有几位同学对这一时期的基本特征进行了概括,你认为其中最为准确的是
A.群雄并起与国家分裂 B.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C.民族交往与民族融合 D.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
17.某电视台要招聘一批栏目主持人,假如时光倒流到两千多年前,你认为最合适担当《法制空间》栏目主持人的是
A.孟子 B.墨子 C.老子 D.韩非子
18.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作品是
A.《离骚》 B.《史记》 C.《楚辞》 D.《兰亭序》
19.它在两千多年来一直造福于人民,是可持续发展的典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它的设计令无数水利专家惊叹,它是中国人民化害为利的典范,它应该是
A.战国时的都江堰 B.战国时的郑国渠C.秦朝时的灵渠 D.西汉时的白渠
20.被后人尊称为“医圣”,著有《伤寒杂病论》的医学家是
A.鲁班 B.华佗 C.扁鹊 D.张仲景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60分)
二、材料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4分。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初,“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车,齐民无盖藏……米至石万钱,马一匹则百金。”
材料二 “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庚(粮仓)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西汉初年的什么社会问题?当时的“天子”是谁?(2分)
(2)材料二中的“京师”是指当时的哪一城市?(1分)
(3)你认为材料二是对哪一盛世局面的描写?为什么会出现这一局面?(4分)
22.右图是《三国鼎立形势图》,图中A、B、C是当时的三个主要政权,D、E、F分别是其都城。依据该图回答问题。
(1)指出右图中A、B、C代表的政权名称和D、E、F代表的城市名称。(3分)
(2)这三个政权建立的时间、建立者分别是什么?(3分)
(3)说出与三国鼎立形成有关的以少胜多战役。(2分)
23.阅读下列材料
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黔。”——《资治通鉴》
请回答:
(1)这里的“魏主”指的是谁?“北俗”指的是什么?(2分)
(2)这段材料表明了魏主什么样的决心?(2分)
(3)魏主为了改变北俗实行了哪些改革?他是在什么样的历史趋势下进行的改革?(4分)
(4)改革之所以能够实施,是因为(1分)
①它适应了当时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力 ②得到了鲜卑贵族的广泛支持 ③改革者的态度坚决 ④广大北方人民支持政府改革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三、简答题:本题共有4个小题,第26、27小题为必做题,24、25题选做其中一个,若两题全做,以24题计分,共30分。
24.有人说秦始皇是千古一帝,为我国历史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也有人说秦始皇是暴君。请你根据所学的知识,试评价秦始皇的功与过。(12分)
25.“汉武雄图载史篇”, 这是现代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对汉武帝的评价,汉武帝的文治武功,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学们已经学过了这部分内容,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对汉武帝做出一番评价。(12分)
26.六朝时期南方经济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尤其是农业有了很大的发展。请你分析一下南方经济出现大发展的主要原因有哪些?(12分)
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初一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得分 A C B B C B C D C B
题号 11 12 13 14 14 16 17 18 19 20
得分 A C C D B B D B A D
二、材料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4分。
21.(1)国家贫穷,人民生活困苦。汉高祖刘邦(2分)
(2)长安(1分)
(3)“文景之治”。原因:休养生息政策的推行、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汉文帝和汉景帝轻徭薄赋等措施的实行。(4分)
22.(1)A:曹魏,B:蜀汉,C:东吴;D:洛阳,E:成都,F:建业。(3分)
(2)A:220年 曹丕 B:221年 刘备 C:222年 孙权(3分)
(3)官渡之战,赤壁之战。(2分)
23.(1)孝文帝 鲜卑族的风俗(2分)
(2)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2分)
(3)穿汉服,改汉姓,说汉话,与汉族人通婚;民族大融合。(4分)
(4)C(1分)
三、简答题:本题共有4个小题,第26、27小题为必做题,24、25题选做其中一个,若两题全做,以24题计分,共30分。
24.秦始皇作为一代帝王,既有功也有过。(2分)
秦始皇为我国历史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灭六国,统一天下,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建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采取了许多巩固统一的措施,如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北筑长城,抵挡匈等。这些措施的实施,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也促进了我国历史的发展。(6分)
但秦始皇为加强其思想统治,“焚书坑儒”,摧残了中国古代的文化。在他统治期间,还实行暴政,赋税、徭役繁重,制定严酷刑法等,经人民带来深重灾难。(4分)
(本题属开放题,答案仅供参考。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5.(1)民族政策:北击匈奴(卫青和霍去病大败匈奴),河西屯边,西南开边,东北拓展,西汉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3分)
(2)经济政策:废半两钱,改铸五铢钱。在关中开凿六辅渠和白渠。治理黄河。(3分)
(3)文化政策:“独尊儒术”,兴办太学。(3分)
(4)汉武帝也有好大喜功、穷兵黩武的一面,虽有巩固国防、开疆拓土之功,但耗用民力过度给社会带来危害,好在尚能悬崖勒马。(3分)
26.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劳动力;南方相对和平稳定的环境;统治者因为重视而采取了一系列有利措施;南北方人民共同的劳动;适合发展农业、手工业、商业的自然条件。(12分)
27.(1)成就:思想上:提倡“道之以得,齐之以理”,提出了“仁”和“礼”的学说。(3分)
教育上:兴办私学,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他有关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的许多讨论,成为后传诵的格言,如“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3分)
文化上:整理《诗经》、《尚书》、《春秋》等六部文化典籍,对中国古代文化的保存和传播做出了突出贡献;言论被弟子编成《论语》一书。(2分)
(2)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独尊儒术(4分)
过:①焚书坑儒,摧残文化(1分)。②徭役繁重,赋税沉重(1分)。③刑法严酷,生活腐化(1分)。(写出课本以外的条目可奖励1分。)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