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复极综合症
母亲生病了,照心电图回家后她告诉我说得了什么早期综合症。我翻阅了一些资料,找到这个学名叫早期复极综合症和母亲的病比较相似。。也不知道我说的对不对,假如是的话怎么治疗,会有...
母亲生病了,照心电图回家后她告诉我说得了什么早期综合症。
我翻阅了一些资料,找到这个学名叫早期复极综合症和母亲的病比较相似。。
也不知道我说的对不对,假如是的话怎么治疗,会有什么异常,有什么危险吗?(日常保健什么的。。。 这部分望详细些)
不是的话还可能是什么病。。 ?
怎么办。。。。。。 我汗 我快晕了。。 高分求专业的,别答非所问给我写一大堆 挑重点的答,我真的不行了。。。 在线等, 给我解答清楚的我在加400分 展开
我翻阅了一些资料,找到这个学名叫早期复极综合症和母亲的病比较相似。。
也不知道我说的对不对,假如是的话怎么治疗,会有什么异常,有什么危险吗?(日常保健什么的。。。 这部分望详细些)
不是的话还可能是什么病。。 ?
怎么办。。。。。。 我汗 我快晕了。。 高分求专业的,别答非所问给我写一大堆 挑重点的答,我真的不行了。。。 在线等, 给我解答清楚的我在加400分 展开
2010-01-11
展开全部
“早期复极综合症”
近年发现,在特发性室速或猝死中,部分患者心电图可表现为右束支传导阻滞和V1-V3导联ST段抬高,但其临床检查均末发现有器质性心脏病,西班牙著名学者Brugada认为这是一种新的特殊类型特发性室速,它不但是中青年患者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且是许多过去认为原因不明的特发性室速或室颤的又一重要病因。
一,发生率与分子病理学
本病于1992年Brugada P和Brugada J两兄弟首先提出而引起临床注意???。1996年日本Miyazaki???等将此独特的临床电生理病症命名为Brugada综合症。此后,世界各地报道陆续增多,国内最近亦有零星报道。准确发病率尚不清楚,文献认为占特发性室颤中的40-60%。主要分部亚州,尤以东南亚国家发生率最高,故有东南亚夜猝死综合症(SUNDS)之称。发病年龄资料报道不一,但以32-40岁为高峰,大多为男性,男女之比约为10:1。在泰国该Brugada综合症年病死率达40/10万人口,仅次于第1位交通事故死亡率。本病常有晕厥、室颤及可疑心源性猝死家族史。
&
nbsp; Brugada等认为该综合症的异常心电图及多形性室速的发生与心脏器质性疾病无关。“M细胞”的功能异常、缺如或数目减少可能促使心肌去极、复极的异常,从而产生异常心电图。但Martini?3?在尸检发现,Brugada综合症虽然没有器质性心脏病的存在,但可能会有隐匿的右室心肌病的存在。故所谓正常心脏性猝死者,其实心脏并不正常,只要有更好的检测手段或方法终究会发现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
晚近分子生物学研究指出:Brugada综合症的发生与心脏钠离子信道基因突变有关???,其发生部位在LQTS3型SCN5A基因的位置上。由于基因缺陷而引起钠离子信道恢复加速或钠离子信道功能丧失。但与长QT间期致尖端扭转性室速的基因缺陷不同,在R/WT/W信道没有观察到持续的抗失活电流,这说明特发性室颤(IVF)伴有RBBB和ST段抬高是由于一个不同于以延长QT间期为特征的心脏复极异常和尖端扭转性室速的基因缺陷所引起的。因此,Brugada综合症与长QT间期诱发的室速具有不同的分子生物学基础。基因分析研究发现,Brugada综合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因此认为染色体遗传性家族心肌病(主要累及右室及传导系统)可能是本综合症的病因。
在这些患者的心肌组织中,同时存在正常和突变的钠离子信道,钠离子信道电流抑制引起动作电位平台丢失均质性,将导致不应期的离散而形成折返性心律失常。研究指出:不同患者基因突变类型可能不同,一些患者的基因突变导致SCN5A功能改变,而另一些患者的基因改变引起功能丧失。但目前尚不清楚对钠离子信道功能产生不同影响的两种突变怎样导致相同的IVF综合症,两种类型基因突变在正常心脏引起折返的结果,心电图ST段抬高伴RBBB也表现不一致。另据推测,除SCN5A外,还可能存在有其它基因突变,导致动作电位早期一过性外向电流(Ito)活动增加或L型钙离子流(ICa)活性降低,从而引起这种特异的心电图改变和心律失常发生,可见,Brugada综合症的基因具有多态性。
二,心电图变化与心律失常机制
Brugada综合症是一个可致心脏性猝死的一个独立临床病症,其恶性心律失常发作多呈快速性多形性室速而无尖端扭转现象,亦无QT间期延长,室速均发生于短联律间期室性早搏诱发。故Brugada认为室速系心室内功能性折返所致,而不是心室内异常兴奋灶增高伴单个折返环形成诱发。
Brugada综合症ST段抬高及诱发室速/室颤的原因尚不清楚,可能与右室心外膜一过性外向电流(Ito),2相平台期丢失(或缩短)及2相折返有关???。
在动作电位形成过程中一过性外向电流(Ito)产生动作电位1相,反映为动作电位尖峰和平台之间的切迹。细胞电生理研究表明:心内膜和心外膜动作电位形态截然不同,心外膜存在一过性外向电流而心内膜则无,这种差异从而引起心肌不同部位之间电位差,反映在心电图上呈J波和J点升高。研究发现,在心外膜动作电位切迹加重之前常出现动作电位平台缺如,这种心外膜动作电位的平台消失,可导致动作电位明显缩短(40-70%),造成心内膜向心外膜方向形成垮壁电流,反映在心电图上则为ST段抬高。但在心肌其它部位平台仍存在,而出现复极的明显离散。由于平台丢失和平台存在的心肌之间形成电位差,较强的电紧张性扩布从平台存在区向平台消失区心肌传播,引起局部的再兴奋,产生2相折返性心律失常。这些说明一过性外向电流可使J波出现和J点抬高,2相平台丢失是ST段抬高的基础,2相折返为Brugada综合症患者室速和室颤发作的发生机制和触发因素。
由于右心室壁较薄,右心室心外膜动作电位对心电图的影响较左心室明显,故在右胸导联(V1、V2)出现ST段的改变。有作者指出,右室流出道处心室前壁与间隔区域存在传导延搁,迷走神经兴奋时这种延搁更为明显,这可能与Brugada综合症患者易于在夜间出现室颤有关。
除此之外,Brugada综合症还与植物性神经张力不平衡有关???。心电图呈间歇性正常形式,可能受着植物性神经调节之故。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时出现ST段抬高。?受体激动剂(异丙肾上腺素)和α受体阻滞剂(酚妥拉明)可使抬高的ST段降低;?受体阻滞剂(心得安)和α受体激动剂(甲氧胺)可使ST段抬高。
三,临床特征
1,临床表现:患者平素无心绞痛、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往往以晕厥或猝死为首发表现。发作前无先兆症状,多发生在夜间睡眠状态(10PM至8AM)???,伴有呻吟、呼吸浅慢而困难。有时心脏病突发或晕厥,发作时心电监测几乎均为室颤。患者经体检、实验室检查、心肌酶谱、X线胸片、心脏彩超、心脏运动试验、核素显影、心肌活检、心血管造影等均无异常,病理检查未发现冠状动脉病变,无右室发育不良,大多患者有轻度左室肥厚。但心脏电生理检查大部分可诱发多形性室速或室颤,故有人称为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性心律失常或心脏电疾病。Brugada综合临床表现一般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无症状性,即具有典型心电图表现,而无任何自觉症状;另一种临床表现为间歇性形式,即具有典型心电图表现,有晕厥或猝死发作,心电图可呈现异常→正常→再异常变化过程。
2,心电图特点:(1)完全或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合并V1-V3导联ST段抬高(0.1mm以上)。然而左胸导联S波不宽,故右束支阻滞不典型。大多数患者电轴左偏,常合并左前分支阻滞。至于右束支阻滞为何与V1-V3导联ST段抬高并存,目前尚不清楚这两种现象是一种疾病的不同时期表现还是两种不同的类型。(2)ST段抬高有呈下斜型及马鞍型2两种形态,一般V1、V2导联呈下斜型抬高为主,而V3导联呈马鞍状,偶而V4导联ST段亦呈马鞍型抬高,但不明显,且T波不倒置。一个病人可以同时出现这两种ST段改变。有认为下斜型ST段抬高患者最易发生心律失常。(3)QT间期正常。(4)常规与动态心电图有多源性室早、短阵室速,晕厥发作时心电图记录为持续性多形性室速、但不出现尖端扭转现象,这也是所有病人心脏猝死的原因。室速的周长极短(170ms及230ms),有些室速仅有几个周长变化而自行终止,另外一些需直流电除颤。(5)异常的心电图可以持续数十年,但随访研究发现,心电图有短暂的正常化,正常的心电图可以维持2-4月,然后又变异常。心电图的这种变化与心率和电极位置无关。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要点??? (1)V1-V3导联ST段呈尖峰样抬高(>0.1mm)并迅速降到等电位下方。(2)右束支阻滞。(3)心源性晕厥或心脏猝死由多形性室速或室颤引起,但室速不同于尖端扭转室速。(4)PR及QT间期正常。(5)除外其它心脏疾患或无器质性心脏病。
2,鉴别诊断
(1)急性前间壁心肌梗塞:心梗时V1-V3导联ST段与T波上升支融合一起呈单向曲线弓背上抬,对应导联ST段压低,且随着病情发展呈典型ST-T演变过程,患者多有冠心病病史或胸痛和心肌酶谱升高可资鉴别。
(2)急性心包炎:急性心包炎除V1的和aVR导联外呈普遍导联ST段凹面向上抬高,有发热、心前区疼痛及心包填塞症,二维超声可探及积液。
(3)原发性室颤:无明显器质性心脏病,发作室颤时常呈扭转型同时伴有QT间期的延长,无右束支传导阻滞及V1-V3导联ST段抬高的特点。
(4)特发性J波:特发性J波与Brugada综合临的共同临床特征是:患者均无明显器质性心脏病,都有心室颤动史及猝死的危险。不同点为:前者呈特征性J波,12导联均可出现,以下壁导联及左侧胸导联最为明显不伴有ST段抬高,V1、V2导联J波极性常向下,后者V1-V3导联ST段抬高或不伴右束支传导阻滞。
(5)早期复极综合症:早复极常发生于男青年,但ST段抬高属于正常心电图变异,不出现心律失常。V2-V4导联呈凹面向上抬高、T波正向,常伴有J点上抬,活动后ST段及J点可恢复至正常,这些表现与Brugada综合症治疗不同。
五,治疗与预后
Brugada综合症治疗目的在于防止室颤的发生,减少这部分患者的猝死率。药物治疗有主张使用胺碘酮、β受体阻滞剂和苯妥英钠等,但有人指出,IA类及IC类抗心律失常药只能阻滞钠离子内向电位(INa),不改善一过性外向电流(Ito)离子,使隐匿型心电图得以显露,甚至诱发室颤,应避免使用。IB类如利多卡因对本症治疗无效。β受体阻滞剂或胺碘酮也有可能是反指征药物。文献认为奎尼丁由于具有抑制迷走神经的作用,应能阻滞一过性外向电流的发生,纠正心电图异常,防止室颤出现,但临床价值尚待研究。心脏特异性一过性外向电流(Ito)阻滞剂治疗Brugada综合症是最理想的,但目前尚未研制出来。介入射频消融用于治疗特发性室速长期效果良好,但消融不能阻止室颤发作,反而可促进室颤发生。故不宜采用。Brugada综合症预后较差,30病人发生猝死,接受安装心脏除颤起搏器(AICD)者预后较好。
总之,Brugada综合症临床表现属心脏急诊,预后比较严重,虽具有心电图的特征改变,但缺乏器质性心脏病依据,复发率高达40,属心源性猝死的高危人群。因此,在临床工作中需要及时识别它,以免误诊为心肌梗塞。值得注意的是,当缺乏症状的患者如心电图也正常,可以做诱发试验,即用普鲁卡因,缓脉灵或氟卡因常规量口服,如V1、V2导联ST段抬高达0.1mv则为阳性,如能做电生理程序刺激,而且诱发出室颤,则诊断成立,立即植入AICD是防止Brugada综合症患者猝死的唯一有效的办法。
近年发现,在特发性室速或猝死中,部分患者心电图可表现为右束支传导阻滞和V1-V3导联ST段抬高,但其临床检查均末发现有器质性心脏病,西班牙著名学者Brugada认为这是一种新的特殊类型特发性室速,它不但是中青年患者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且是许多过去认为原因不明的特发性室速或室颤的又一重要病因。
一,发生率与分子病理学
本病于1992年Brugada P和Brugada J两兄弟首先提出而引起临床注意???。1996年日本Miyazaki???等将此独特的临床电生理病症命名为Brugada综合症。此后,世界各地报道陆续增多,国内最近亦有零星报道。准确发病率尚不清楚,文献认为占特发性室颤中的40-60%。主要分部亚州,尤以东南亚国家发生率最高,故有东南亚夜猝死综合症(SUNDS)之称。发病年龄资料报道不一,但以32-40岁为高峰,大多为男性,男女之比约为10:1。在泰国该Brugada综合症年病死率达40/10万人口,仅次于第1位交通事故死亡率。本病常有晕厥、室颤及可疑心源性猝死家族史。
&
nbsp; Brugada等认为该综合症的异常心电图及多形性室速的发生与心脏器质性疾病无关。“M细胞”的功能异常、缺如或数目减少可能促使心肌去极、复极的异常,从而产生异常心电图。但Martini?3?在尸检发现,Brugada综合症虽然没有器质性心脏病的存在,但可能会有隐匿的右室心肌病的存在。故所谓正常心脏性猝死者,其实心脏并不正常,只要有更好的检测手段或方法终究会发现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
晚近分子生物学研究指出:Brugada综合症的发生与心脏钠离子信道基因突变有关???,其发生部位在LQTS3型SCN5A基因的位置上。由于基因缺陷而引起钠离子信道恢复加速或钠离子信道功能丧失。但与长QT间期致尖端扭转性室速的基因缺陷不同,在R/WT/W信道没有观察到持续的抗失活电流,这说明特发性室颤(IVF)伴有RBBB和ST段抬高是由于一个不同于以延长QT间期为特征的心脏复极异常和尖端扭转性室速的基因缺陷所引起的。因此,Brugada综合症与长QT间期诱发的室速具有不同的分子生物学基础。基因分析研究发现,Brugada综合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因此认为染色体遗传性家族心肌病(主要累及右室及传导系统)可能是本综合症的病因。
在这些患者的心肌组织中,同时存在正常和突变的钠离子信道,钠离子信道电流抑制引起动作电位平台丢失均质性,将导致不应期的离散而形成折返性心律失常。研究指出:不同患者基因突变类型可能不同,一些患者的基因突变导致SCN5A功能改变,而另一些患者的基因改变引起功能丧失。但目前尚不清楚对钠离子信道功能产生不同影响的两种突变怎样导致相同的IVF综合症,两种类型基因突变在正常心脏引起折返的结果,心电图ST段抬高伴RBBB也表现不一致。另据推测,除SCN5A外,还可能存在有其它基因突变,导致动作电位早期一过性外向电流(Ito)活动增加或L型钙离子流(ICa)活性降低,从而引起这种特异的心电图改变和心律失常发生,可见,Brugada综合症的基因具有多态性。
二,心电图变化与心律失常机制
Brugada综合症是一个可致心脏性猝死的一个独立临床病症,其恶性心律失常发作多呈快速性多形性室速而无尖端扭转现象,亦无QT间期延长,室速均发生于短联律间期室性早搏诱发。故Brugada认为室速系心室内功能性折返所致,而不是心室内异常兴奋灶增高伴单个折返环形成诱发。
Brugada综合症ST段抬高及诱发室速/室颤的原因尚不清楚,可能与右室心外膜一过性外向电流(Ito),2相平台期丢失(或缩短)及2相折返有关???。
在动作电位形成过程中一过性外向电流(Ito)产生动作电位1相,反映为动作电位尖峰和平台之间的切迹。细胞电生理研究表明:心内膜和心外膜动作电位形态截然不同,心外膜存在一过性外向电流而心内膜则无,这种差异从而引起心肌不同部位之间电位差,反映在心电图上呈J波和J点升高。研究发现,在心外膜动作电位切迹加重之前常出现动作电位平台缺如,这种心外膜动作电位的平台消失,可导致动作电位明显缩短(40-70%),造成心内膜向心外膜方向形成垮壁电流,反映在心电图上则为ST段抬高。但在心肌其它部位平台仍存在,而出现复极的明显离散。由于平台丢失和平台存在的心肌之间形成电位差,较强的电紧张性扩布从平台存在区向平台消失区心肌传播,引起局部的再兴奋,产生2相折返性心律失常。这些说明一过性外向电流可使J波出现和J点抬高,2相平台丢失是ST段抬高的基础,2相折返为Brugada综合症患者室速和室颤发作的发生机制和触发因素。
由于右心室壁较薄,右心室心外膜动作电位对心电图的影响较左心室明显,故在右胸导联(V1、V2)出现ST段的改变。有作者指出,右室流出道处心室前壁与间隔区域存在传导延搁,迷走神经兴奋时这种延搁更为明显,这可能与Brugada综合症患者易于在夜间出现室颤有关。
除此之外,Brugada综合症还与植物性神经张力不平衡有关???。心电图呈间歇性正常形式,可能受着植物性神经调节之故。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时出现ST段抬高。?受体激动剂(异丙肾上腺素)和α受体阻滞剂(酚妥拉明)可使抬高的ST段降低;?受体阻滞剂(心得安)和α受体激动剂(甲氧胺)可使ST段抬高。
三,临床特征
1,临床表现:患者平素无心绞痛、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往往以晕厥或猝死为首发表现。发作前无先兆症状,多发生在夜间睡眠状态(10PM至8AM)???,伴有呻吟、呼吸浅慢而困难。有时心脏病突发或晕厥,发作时心电监测几乎均为室颤。患者经体检、实验室检查、心肌酶谱、X线胸片、心脏彩超、心脏运动试验、核素显影、心肌活检、心血管造影等均无异常,病理检查未发现冠状动脉病变,无右室发育不良,大多患者有轻度左室肥厚。但心脏电生理检查大部分可诱发多形性室速或室颤,故有人称为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性心律失常或心脏电疾病。Brugada综合临床表现一般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无症状性,即具有典型心电图表现,而无任何自觉症状;另一种临床表现为间歇性形式,即具有典型心电图表现,有晕厥或猝死发作,心电图可呈现异常→正常→再异常变化过程。
2,心电图特点:(1)完全或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合并V1-V3导联ST段抬高(0.1mm以上)。然而左胸导联S波不宽,故右束支阻滞不典型。大多数患者电轴左偏,常合并左前分支阻滞。至于右束支阻滞为何与V1-V3导联ST段抬高并存,目前尚不清楚这两种现象是一种疾病的不同时期表现还是两种不同的类型。(2)ST段抬高有呈下斜型及马鞍型2两种形态,一般V1、V2导联呈下斜型抬高为主,而V3导联呈马鞍状,偶而V4导联ST段亦呈马鞍型抬高,但不明显,且T波不倒置。一个病人可以同时出现这两种ST段改变。有认为下斜型ST段抬高患者最易发生心律失常。(3)QT间期正常。(4)常规与动态心电图有多源性室早、短阵室速,晕厥发作时心电图记录为持续性多形性室速、但不出现尖端扭转现象,这也是所有病人心脏猝死的原因。室速的周长极短(170ms及230ms),有些室速仅有几个周长变化而自行终止,另外一些需直流电除颤。(5)异常的心电图可以持续数十年,但随访研究发现,心电图有短暂的正常化,正常的心电图可以维持2-4月,然后又变异常。心电图的这种变化与心率和电极位置无关。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要点??? (1)V1-V3导联ST段呈尖峰样抬高(>0.1mm)并迅速降到等电位下方。(2)右束支阻滞。(3)心源性晕厥或心脏猝死由多形性室速或室颤引起,但室速不同于尖端扭转室速。(4)PR及QT间期正常。(5)除外其它心脏疾患或无器质性心脏病。
2,鉴别诊断
(1)急性前间壁心肌梗塞:心梗时V1-V3导联ST段与T波上升支融合一起呈单向曲线弓背上抬,对应导联ST段压低,且随着病情发展呈典型ST-T演变过程,患者多有冠心病病史或胸痛和心肌酶谱升高可资鉴别。
(2)急性心包炎:急性心包炎除V1的和aVR导联外呈普遍导联ST段凹面向上抬高,有发热、心前区疼痛及心包填塞症,二维超声可探及积液。
(3)原发性室颤:无明显器质性心脏病,发作室颤时常呈扭转型同时伴有QT间期的延长,无右束支传导阻滞及V1-V3导联ST段抬高的特点。
(4)特发性J波:特发性J波与Brugada综合临的共同临床特征是:患者均无明显器质性心脏病,都有心室颤动史及猝死的危险。不同点为:前者呈特征性J波,12导联均可出现,以下壁导联及左侧胸导联最为明显不伴有ST段抬高,V1、V2导联J波极性常向下,后者V1-V3导联ST段抬高或不伴右束支传导阻滞。
(5)早期复极综合症:早复极常发生于男青年,但ST段抬高属于正常心电图变异,不出现心律失常。V2-V4导联呈凹面向上抬高、T波正向,常伴有J点上抬,活动后ST段及J点可恢复至正常,这些表现与Brugada综合症治疗不同。
五,治疗与预后
Brugada综合症治疗目的在于防止室颤的发生,减少这部分患者的猝死率。药物治疗有主张使用胺碘酮、β受体阻滞剂和苯妥英钠等,但有人指出,IA类及IC类抗心律失常药只能阻滞钠离子内向电位(INa),不改善一过性外向电流(Ito)离子,使隐匿型心电图得以显露,甚至诱发室颤,应避免使用。IB类如利多卡因对本症治疗无效。β受体阻滞剂或胺碘酮也有可能是反指征药物。文献认为奎尼丁由于具有抑制迷走神经的作用,应能阻滞一过性外向电流的发生,纠正心电图异常,防止室颤出现,但临床价值尚待研究。心脏特异性一过性外向电流(Ito)阻滞剂治疗Brugada综合症是最理想的,但目前尚未研制出来。介入射频消融用于治疗特发性室速长期效果良好,但消融不能阻止室颤发作,反而可促进室颤发生。故不宜采用。Brugada综合症预后较差,30病人发生猝死,接受安装心脏除颤起搏器(AICD)者预后较好。
总之,Brugada综合症临床表现属心脏急诊,预后比较严重,虽具有心电图的特征改变,但缺乏器质性心脏病依据,复发率高达40,属心源性猝死的高危人群。因此,在临床工作中需要及时识别它,以免误诊为心肌梗塞。值得注意的是,当缺乏症状的患者如心电图也正常,可以做诱发试验,即用普鲁卡因,缓脉灵或氟卡因常规量口服,如V1、V2导联ST段抬高达0.1mv则为阳性,如能做电生理程序刺激,而且诱发出室颤,则诊断成立,立即植入AICD是防止Brugada综合症患者猝死的唯一有效的办法。
展开全部
1,早期复极综合症是吗?----表现为T波高尖?----可以在百度百科中的词条中搜索“早期复极综合症”
有时可以直接诊断,有时需要检查心肌酶,复查心电图。
2,如果是。没有什么危险。
有时可以直接诊断,有时需要检查心肌酶,复查心电图。
2,如果是。没有什么危险。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建议:依据您描述的情况
一、如果您的心电图只是单纯的早期复极综合征,并且您家族里面是没有出现在45岁左右发生心脏猝死的家族史,并且您没有黑蒙,晕倒(常发生在安静状态下)等病史,建议您不用担心,很多正常人都可以出现。
二、如果您有上述的症状,建议您立即到医院进行系统治疗,比如安装起搏器等
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身体健康。
一、如果您的心电图只是单纯的早期复极综合征,并且您家族里面是没有出现在45岁左右发生心脏猝死的家族史,并且您没有黑蒙,晕倒(常发生在安静状态下)等病史,建议您不用担心,很多正常人都可以出现。
二、如果您有上述的症状,建议您立即到医院进行系统治疗,比如安装起搏器等
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身体健康。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