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小说里反映复仇思想的是什么

说几个里面的人物... 说几个里面的人物 展开
 我来答
十八徽猫
2010-01-13 · TA获得超过2177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454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28万
展开全部
在整个中学阶段,我们学习的鲁迅先生的作品可谓多矣,仔细分析其作品中的人物,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个规律:其作品中的死亡事件特别多。《孔乙己》中的孔乙己的穷愁而死;《狂人日记》中的狼子村的人被“恶人”打死;《药》中的夏瑜被害;《祝福》中祥林嫂的死以及《阿Q正传》中的阿Q的被枪毙;《记念刘和珍君》中被虐杀的刘和珍与杨德群以及《范爱农》中徐锡林的心脏被恩铭的卫兵炒食等等 。可以说“各种形式的死亡的阴影爬满他的著作”,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像鲁迅先生这样如此多地表现死亡事件的恐怕不多见,那么鲁迅先生为什么在他的作品中如此多地表现死亡,这些人的死亡又有什么意义呢?我们中学生应如何看待这些人物的死呢?思索这些问题,不仅有助于我们正确地理解课文,而且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当时社会的腐朽与黑暗。

鲁迅先生之所以三番五次地写到死亡,我想这首先与他自身的经历有很大的关系。

“我从四五岁起,常常——几乎是每天出入于药店和当铺里”,因为父亲有病,作为长子,鲁迅一直陪伴着得了“水肿病”的父亲,亲眼目睹了生命饱受病魔摧残的痛苦。在散文《父亲的病》中,鲁迅对父亲死亡之前的痛苦作了描写“父亲终于躺在床上喘气了。······药就煎好,灌下去,却从口角上回了出来”,痛苦可想而知。直到中年,鲁迅仍难以忘却父亲的喘气声和他死亡的痛苦表情。另外,作家的不少朋友或学生就死在了敌人的枪口之下,这无疑给作家的思想以沉重的打击,因而也就愤怒,也就引起了作家的思索:这种死亡有没有意义?有多大的意义?他们是不是死得其所?这种思索过多地萦绕于作家的头脑中,自然就会过多地表现在他的作品中。
的6749
2010-01-16 · TA获得超过123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3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7415523.html

个人认为: 鲁迅要传达的思想不是复仇而是觉醒,他要人们认识到自己的需求而不是麻木不仁的活着,至于复仇的思想,从来没看出来过.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fang_fwt
2010-01-11 · TA获得超过1723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69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36万
展开全部
眉尺间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0-01-12
展开全部
哈哈 似的 撒感到哈感到哈感啊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1条折叠回答
收起 更多回答(2)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