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期末试卷

有题就是,谢谢合作!!!!... 有题就是,谢谢合作!!!! 展开
 我来答
卡哇伊瑾瑾
2010-01-14 · TA获得超过2924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9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79.3万
展开全部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 共计8分。
  1、下列画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差使(chāi) 愧怍(zhà) 衰草连天(shuāi)
  B.孕育(yùn) 匀称(chèn) 草长莺飞(zhǎng)
  C.绥靖(tuǒ) 仄歪(zè) 销声匿迹(nì)
  D.寒噤(jīn) 蹒跚(shān) 风雪载途(zǎi)
  []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弧形 推崇 因地制宜 重峦叠嶂
  B.致密 警惕 在劫难逃 五彩斑斓
  C.顷刻 两栖 无动于衷 物竞天择
  D.油漆 造形 冲耳不闻 巧妙绝伦
  []

  3、画线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触目伤怀 怀:感情
  B.锐不可当 当:当作
  C.变卖典质 质:当
  D.不能自已 已:停止,控制
  []
  
  4、下列画线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北国的冬天渐渐逼近,似乎昨天还活跃着的生命一下子销声匿迹,没有了踪影。
  B.这个新型计算机程序只有几处小小的瑕疵,真是天衣无缝啊!
  C.一年四季,周而复始,是谁也无法改变的自然规律。
  D.这幅画的作者善于观察和描摹,把儿童活泼有趣的神态画得惟妙惟肖。
  []

  二、阅读题:本大题共3小题, 共计30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东坡画扇
  先生职临钱塘日①,有陈诉②负③绫绢钱二万不偿者。公呼至询之,云:“某④家以制扇为业,适父死,而又自今春已来,连雨天寒,所制不售,非故负之也。”公熟视久之,曰:“姑⑤取汝所制扇来,吾当为汝发市⑥也。”须臾扇至,公取白团夹绢二十扇,就判笔⑦作行书草圣及枯木竹石,顷刻而尽。即以付之曰:“出外速偿所负也。”其人抱扇泣谢而出。始逾⑧府门,而好事者争以千钱取一扇,所持立尽,后至而不得者,至懊悔不胜而去。遂尽偿所逋⑨。
  注:①先生职临钱塘日:苏东坡到杭州任职时。②陈诉:状告。③负:这里是拖欠的意思。④某:我。⑤姑:暂且。⑥发市:开张。⑦就判笔:顺手拿起判笔。判笔,判案用的笔。⑧逾:走出。⑨逋(bū):拖欠。
  (1).解释下列句中画线的词。
  某家以制扇为业( )
  适父死( )
  至懊悔不胜而去( )
  (2).对下列句中加线的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公呼至询之(指代制扇者) B.非故负之也(故意)
  C.其人抱扇泣谢而出(其中) D.即以付之曰(把)
  (3).借助文后注释,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姑取汝所制扇来,吾当为汝发市也。
  (4).从文中看,制扇者欠债的原因是什么?苏东坡是怎样帮助制扇者的?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新核舟记
  牛德源
  读过《核舟记》的人,都会为文中所描述的那艘核舟的精巧而诧异不止。一颗小小的桃核,竟然刻出苏轼泛游赤壁的古舟,舱杆篷楫一应俱全,苏子等五人须眉了了。四百年来,这一核舟被誉为“绝世珍品”,似乎无有再出其右的了。
  但是,不久前,一位艺人却雕刻出一艘更为复杂精巧的核舟——鉴真东渡古海船。
  船身如弓,双帆似箭,重楼叠宇,芝麻大小的人物星星点点①,首尾长三十八毫米,高十六毫米②。这艘用一枚广东橄榄核镂的古舟③,径寸之间,巨舟巍然之势尽展④。
  如果要对核舟细观详瞩,那就得借助高倍放大镜,透过镜片,你将会看到,在小小的核舟上竟是如此复杂生动的画面:船首甲板上的“芝麻”似乎都活起来了,有的眺望天际风云,有的俯视海中潮流,有的正解缆起锚,有的在合十祈祷……哦!这些原来都是水手,正在作启航前的准备。细细一点,竟有十一人!
  核舟中间是三进二层的船舱,格局造型与船无异,甚至弧形舱顶上覆盖着如针孔大小的瓦片,都历历可数。舱楼周围设有走廊花栏,船舱两旁各有五扇小窗,高二毫米,阔三毫米,窗格细如蚊足。更使人惊异的是,用绣花针轻轻一拨,窗户竟豁然而开,窥视舱内,居然还有十一名和尚,或站或坐,谈笑风生。而舟中的主要人物——鉴真大师,则端坐正中舱楼中央,表情从容慈祥,两旁各有弟子侍坐。
  船艄上却是另一番闲情逸致。一名小僧在炉前执扇鼓风,煮茗烧茶;两位长者在一边对弈下棋,一人正蹙眉凝思,棋盘中几颗残子,看来搏杀已到了最后阶段;又有两人俯身观战,兴趣盎然。
  核舟四周舷边皆围以栏杆,五名僧侣在一旁凭栏闲望。核舟的船身、舱壁刻着精美的水潮变形图案。两边樯帆另用核片雕出,薄如蝉翼,高帆鼓风,气势倍增。
  这艘设计精巧、奏力精工的核舟的作者,名叫董兰生,是苏州工艺美术研究所一位年仅二十六岁的微雕新秀。微雕艺术我国古已有之,但核雕艺术则到明清时才登峰造极。明代常熟人王叔远的《苏轼泛游赤壁》核舟,已令人叹为观止,而董兰生的作品更是巧夺天工,光人物就达三十五个,为王叔远的七倍!
  董兰生的从艺生涯已有十年。他的作品如胡桃雕《红楼梦》、核雕《龙凤》等多次被送往国外展销。这艘核舟的设计制作,他花了两个月的时间,真是个“艺海无涯苦作舟”。
  (1).《核舟记》雕刻品的主题是“_________”;《新核舟记》雕刻品的主题是_____________”。
  (2).与第四段末“细细一点”的“点”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星星点点 B.点头哈腰
  C.画龙点睛 D.清点货物
  (3).第三段四句话的次序已被打乱,下面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②③④① D.④①③②
  (4).“光人物就达三十五个,为王叔远的七倍!”一句所表达的内容有错误,结合课文内容,指出错在何处。(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凌晨2时15分。
  当班的见习消防队员拉斯马森拿起突然铃声大作的电话,一阵微弱的喘息声传来:“我摔倒了,救命啊……”声音像一位老夫人,在确定不是恶作剧后,拉斯马森询问道:“请把您公寓的地址告诉我!”
  “我……想不起来了。”
  “那请把您的名字告诉我!”
  “我记不得了。”
  “请您不要把电话挂断,我们好通过电信局找到您的住处!”拉斯马森想到了电信局,他马上与电信局取得了联系。可值班人员却表示,现在人员不齐,要查清电话是从哪里打来的,根本做不到……无计可施的拉斯马森叫醒了中尉,中尉拿起了电话:“夫人!……夫人!能告诉我床前地毯旁边是什么吗?”“是镶木地板,老式的打蜡地板。”“天花板高吗?”“高……我觉得很高……”“这么说,您住的是老式房子!百叶窗关着没有?”“没关。”中尉兴奋地对拉斯马森说道:“寻找一幢窗户狭长的老式房子,房子的窗口有灯光,大约在二三层……”中尉又对着话筒问道:“夫人,能告诉我,您住的街道的名称吗?”
  然而,话筒里再没有人搭腔了。中尉知道,老太太大概昏过去了,没有把电话挂上。
  时间在一分一秒地流逝着,每一秒钟每一分钟都变得漫长起来,室内挂钟的滴答声越来越响,每一次的滴答声都像小锤子般敲在几个人的心上。
  一个小时过去了,老夫人仍无反应。焦灼和冷汗悄悄地爬上了几个人的面孔、心头……拉斯马森对中尉说道:“我有个主意……”他的主意立即被采纳。
  清晨3时30分,14辆轻便消防车同时出动,开往依然沉睡着的城市的各个街区,警笛的尖啸声撕碎了夜的宁静。指挥部里拉斯马森把电话听筒紧紧地贴在一只耳朵上,把耳机扣在另一只耳朵上。整个哥本哈根城都被惊动了,家家户户灯火通明……拉斯马森突然叫道:“中尉,我听见了!我听见警笛声了!消防车大概就在离老夫人不远的街上!”中尉用手中的对讲机命令道:“1号车,停止鸣笛!”拉斯马森对中尉说道:“我还听得见。”“2号车,停止鸣笛!3号车,停止鸣笛!……6号车,停止鸣笛!……12号车,停止鸣笛!”拉斯马森惊叫道:“就是这里!”
  “12号车,我是指挥部,就在你们那个地段,用扩音器说明一下理由,让这条街上所有的灯光都熄灭,最后亮着灯的一定是老夫人的家!”
  5分钟后,12号车所在街区的窗口都黑了下来,只剩下一扇窗口还亮着。稍后,拉斯马森在电话里听到了撞破房门的声响,继而是一位消防队员的声音:“喂!指挥部吗?我们已到现场,老夫人昏迷了,颅骨有伤,大概是床头磕的,脉搏有轻微跳动……”
  太阳升起来的时候,消防队不断有电话打进来询问老夫人的情况。当获悉这位72岁的老人因为救助及时,已经在医院苏醒过来时,人们纷纷表示,那个凌晨,响彻哥本哈根的消防车的尖啸声,是他们听过的所有声音中最动听的声音。
  (1).本文所写的故事发生于凌晨2时15分的哥本哈根,起因是_________,经过_________是,结果是老夫人顺利获救。(每处不得超过16字)
  (2).请为本文拟一个恰当的题目。(8个字以内)
  (3).从拉斯马森、中尉与老夫人的通话中,可以看出消防队员_________的品质。
  (4).下面两句话写得很好,任选一句,说说好在哪里。
  每一次的滴答声都像小锤子般敲在几个人的心上。
  警笛的尖啸声撕碎了夜的宁静。
  (5).对于本文叙述的故事,你有什么感受?请写在下面。(含标点60字以内)
  三、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计0分
  1、
  猪向牛抱怨它不受人们的欢迎:“人们经常提及你的善良和你那仁慈的目光。确实,你给予了人们牛奶和奶油。但我给予人类的更多,我奉献给人类熏肉和火腿。但是,人们还是不喜欢我。为什么?”牛想了想说:“也许是因为我是在生前奉献的。”
  请以“奉献”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多角度地分析问题,只要与话题相关即为符合题意。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编述故事、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想像等。题目自拟。不少于500字。
  []

  四、其它:本大题共4小题, 共计22分。
  1、.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予独爱莲之_________,_________。
  (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_________,_________。
  (4)“乡土情结”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现象,请默写出体现游子怀恋故土、思念家乡的两个古诗文名句,并注明作者。(课内外均可)
  2、请以最简洁的语言,概括下面这段文字所叙述的主要事实。(不超过26字)
  哈尔滨一位老人历时几个月,行程数千里,骑着三轮车来到天津。他的三轮车上挂满了写着日军罪行的条幅。他的外公和外叔公都是抗日地下工作者,均被日军残忍地杀害了。当年日军对中国的侵略,给他留下了痛苦的回忆,最近日本教科书篡改历史的事件更激起了他对日本的义愤,于是踏上了声讨“日军的罪行”之路。
  []
  3、下列一段话中画线部分有语病,请在原文上改正。
  旅游卫视5月4日播出的一期节目遭到众多动物保护者的抗议。在这期节目中,①一只猫当作实验品从四楼抛下,以证实猫从高处摔下是否仍安然无恙。据相关资料显示,②即使猫在下坠过程中能声速调整体位,变为四足向下着地,但这只能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③仍不能完全避免不骨折和内脏破裂。动物保护者对这种虐待动物的节目表示愤怒。今天,旅游卫视节目中心负责人表示,④今后将不再播出动物活体实验的节目,并向观众表示致歉。
  4、幽默是一种智慧,看似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幽默是一项语言能力,让人捧腹后品味到语言的独特魅力。请在以下短文的横线处为书店老板设计一句幽默答话,让盛气凌人的名作家听后羞愧不已。
  一个很有名的作家要来某书店参观。书店老板受宠若惊,连忙把所有的书撤下,全部换上该作家的书。作家来到书店后,心里非常高兴,问道:“贵店只售本人的书吗?”
  “当然不是。”书店老板回答后继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百度网友5a6f1aa0e
2010-01-14 · TA获得超过2.4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722
采纳率:57%
帮助的人:2030万
展开全部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终质量自查试卷
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其中卷面占3分)
卷面 积累运用 阅读
阅读(一) 阅读(二) 阅读(三) 文言文 作文 总分
3分 14分 12分 12分 11分 8分 40分 100分

一、积累和运用(14分)

1、看拼音写汉字.( 2分)

shān zào dì miù

蹒( ) 烦( ) 取( ) 荒( )

2、找出错别字并改正。 (2分)

张皇失错 ( )改为( ) 长途拨涉 ( )改为( )

3、填空补缺。(5分)

(1)、 ,万物生光辉。(《长歌行》)

(2)、《野望》诗中写诗人在秋天傍晚时分遥望山野,看到一派秋意颇浓有山野景色的诗句是: , 。

(3)、乡泪客中尽, 。《早寒江上有怀》

(4)、日暮乡关何处是? 。《黄鹤楼》

4、发挥想象,进行仿写。(2分)

老师的厚嘴唇里连连迸出了话语,像一台永不生锈的播种机,不断在学生心田播下知识的种子。

老师的厚嘴唇里连连迸出了话语,像



5、有人说,战争有如一枚硬币的两面,一面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又阻碍了社会的进步。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谈谈你的意见。(3分)

二、 阅读理解(35分)

(一)阅读《背影》片段,回答下面的问题。(12分)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群,再也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6、文中,写父亲的语言不多,只有两句,简要分析这两句话表达了父亲怎样的心情。(3分)

(1)“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2)、“进去吧,里边没人。”

7、者为什么详细描摹父亲爬月台的艰难动作呢?(2分)

8、橘子回来,父亲“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这“轻松”的原因是: 。(2分)

9、“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群里”句中的“混入”换成“进入”好不好?为什么?(2分)

10、对于朱自清先生,坐在车上看着父亲艰难地爬月台,而不自己去买橘子,你认为他这样做对吗?谈谈你的看法。(3分)

( 二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12分)

祭 奠

“咚——”老人离开河不久,身后传来什么东西落入水中的声音。老人回头看去——

一个青年肃立在河边。太阳已落山,老人看不清他的脸。

许久,他们都没有语言,身后不时传来汽车声,这儿离公路不到百米远。

不知站了多久,风乍起,老人感到有些冷。“小伙子,该回去了。”老人说。

“恩。”青年答应着,没有动身,却看了老人一眼。“你是怕我想不开?”青年低声问。

“我?”老人的喉结动了动,“我来祭奠我的孙子,两年前的今天,他在这里去了,为救一个比他小两岁的学生。”

青年的眼里突然闪出了光,但很快又暗淡了。

“明天是端午节,他喜欢吃粽子,我已提前带给他了。”

“我也祭奠一个人。”青年的眼睛盯着水中的晚霞,一个字一个字的回答。

又是沉默不语。老人像一尊雕像般立在那儿。继而轻声问:“那个人是谁?”

“我自己……”青年的眼睛仍盯着水中的晚霞,一字一板地回答。他突然转过脸来,满脸的疤痕拧在一起,眼中噙着泪水:“两年前的今天,我骑车从河岸路过,听到这里的呼救声,我没理会,后来从报纸上得知这里发生的一切……”

老人哆哆嗦嗦地掏出手帕。

“从那天起,我的灵魂就像死去了一样。我回游泳,得过金牌。今天我来向我失去的灵魂忏悔。”他接过老人递过来的手帕。“两个月前,我们仓库起火,烧到发电机的油箱,火焰被扑灭了,我被烧伤了,住了一个月医院,为这,厂里发给了我一枚奖章,今天,我把它扔到河里,给……”

老人一动不动,青年默默伫立在河边,两人像是在聆听河水的诉说。“我们回去吧”。终于,老人伸出手,拉起青年布满伤痕的手。

青年随同老人,迈开沉重而坚实的步伐,身后是五月奔流不息的河水在为他们——这些并非平凡的人,唱着深沉的歌。

11、说开头第一句话相照应的句子是:(2分)

12、“青年人的眼里突然闪出了光,但很快又黯淡了”这一细节描写含蓄的表现了青年人怎样的心理活动?(2分)

13、 “我会游泳,得过金牌”一句话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3分)

14、 “失去灵魂”在文中指的是:

(2分)

15、“这些并非平凡的人”是指什么人?他们的“非平凡”之处分别是:

(3分)

(三)阅读《智斗》,回答后面的问题。(11分)

聂耳生来性格开朗,幽默乐观,机智勇敢。

1929年,他在昆明参加共青团活动时,就以机智勇敢而闻名。

有一次,共青团员出去贴标语,别人都找僻静的街巷去贴,聂耳却专门往熙熙攘攘的人群里钻。他看见一个大个子警察在人群中耀武扬威地走来走去,就分开人群走上前去,在警察背上拍了一下,笑着说:“老总,辛苦了!”不一会儿,许多人都注视着大个子警察的背后。愚蠢的警察感到莫名其妙,往背后一摸,发现贴着一张标语,这才恍然大悟,知道是聂耳的“杰作”。可是聂耳早巳无影无踪了。

聂耳智斗特务的故事,就更有趣了。

那是1935年春,3月15日是我国著名戏剧家田汉(1898—1968)的36岁生日。田汉的好友夏衍、阳翰笙等人秘密集会庆祝,聂耳也带着小提琴来了。不知何故,却引起了特务的注意。正当他们开怀畅谈之际,突然响起了一阵急促的敲门声,紧接着闯进两个陌生人。大家用眼神互相打了个招呼,各自意会。这时,只见聂耳操起小提琴,对着两个陌生人反复演奏下面的音调:

35—3—15—36

聂耳围着这两个陌生人绕圈子,边拉边唱,大家也随着唱起了这个莫名其妙的音调。两个陌生人以为这是一帮醉鬼,转身走了。

聂耳赶紧把门关上,冲着大家做了个鬼脸。这时,大家问道:“聂耳,你刚才演奏的是什么?”聂耳神秘地笑了笑,说:“这是鄙人的即兴创作。‘35—3—15—36’就是‘35年3月15日36岁’的意思。”

大家一听哈哈大笑,原来是聂耳与特务面对面地庆祝田汉的生日,真是令人开心!

16、本文开头概括地交代“聂耳生来性格开朗,幽默乐观,机智勇敢”,而文中所选取的两件事则重在表现聂耳的 和 。(2分)

17、本文围绕中心写了两件事,其中 写得较略; 写得较详(分别用6个字概括写出)。(2分)

18、第3段中加线的句子通过对聂耳的 、 、 的描写,表现了聂耳的机智勇敢。(3分)

19、简析第5段中加点的“突然”“紧接着”“闯进”这些词语在文中的作用。

答: (2分)

20、第8段中加线的句子不仅表现了聂耳的机智勇敢,也写出了他的 。(2分)

三、 文言文阅读(8分)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21、解释句中加点字词的意思。(2分)

(1)、有仙则名

名:

(2)、无丝竹之乱耳

乱:

22、翻译下列句子。(2分)

(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答: 。

23、文章刻画了一个怎能样的陋室主人形象?(2分)

24、面对当今社会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现实,你如何看待作者所表达的“惟吾德馨”的道德情操?(2分)

四、 作文

题目:《渴望得到 》

要求:1、先在横线上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2、文体不限,写出真情实感,字数500字以上

附:八年级语文期终考试答案

一、1、跚、燥、缔、谬2、错改措、拨改跋3、(1)阳春布德泽(2)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3)孤帆无际看(4)烟波江上使人愁4、(略)5只要言之有理就行了。

二、(一)6、(1)依依不舍的心情(2) 关心儿子、难舍难分 7、从父亲艰难的动作中更能显现出父亲那深厚的父爱8、终于为远行的儿子做完一件事而心里觉得欣慰9、产好,“混入”一词更能体现出当时的人多10、(略)只要学生言之有理即可

(二)11、“为这,厂里……我把他扔到河里,给……”12、从为自己找到可以忏悔的人而惊喜、安慰,到为以前自己没有去救人而觉得内疚13、不行,这里说明了年青人有能力去救人却没有去救,也是年青人忏悔的原因14、曾经没有伸出见义勇为之手去救落水儿童15、“非平凡的人”指像年青人和老人的孙子这些人。他们的“非平凡”之处分别在(1)为自己的“不义”而内疚,为集体财产而不惜爱伤的精神(2)为挽救他人而不惜牺牲自己生命。

(三)16、机智勇敢和幽默乐观17、捉弄警察、智斗特务18、动作、语言、神态19、说明事情发生的突然,更显出聂耳的机智勇敢20、幽默乐观

三、21(1)出名(2)扰乱22、没有宫廷的音乐来扰乱自己的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来劳累身心。23、一个安贫乐道、志趣高洁,超然物外,体静心闲的高人雅士形象。24、(略)

四、略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披上小马甲……
2010-01-14 · TA获得超过1500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2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 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 (2分)
A. 匿(nì)名 牟(móu)取 朔(sú)方 颔(hàn)首低眉
B. 禁锢(gù) 招徕(lái) 诘(jié)责 众目睽睽(kuí)
C. 稽(jǐ)首 眷(juàn)念 门楣(méi) 即物起兴(xīng)
D. 哂(xī)笑 彷(páng)徨 惟(jiāo)悴 广袤(mào)无垠
2. 下列各组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 (2分)
A. 落弟 奥秘 相形见绌 翻来覆去
C. 狼藉 咫尺 粗制滥造 沧海桑田
C. 挑畔 和煦 莫衷一是 冥思瑕想
D. 侏儒 踌躇 慷概大方 不容值疑
3. 默写下列诗句(6分)
(1)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3)人生自古谁无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天祥《过零丁洋》)
(4)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安石《登飞来峰》)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6)忽如一夜春风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 请将下面陆游《岳池农家》里的两句诗写在后面的空格内. (2分)
小姑画得城中眉,一双素手无人识。

5. 请你写出一句有日月山水或花鸟虫鱼的古诗词名句,填在下面的空格内。(2分)

6. 下面画横线的句子都是病句, 请任选2个修改. (4分)
从2003年5月21日开始,①省人大在全省范围内召开了声势浩大的义务教育执法检查,②历时大约整整6个月。依据有关义务教育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此次检查的主要内容有七个方面,③即政府执行义务教育法律法规及履行义务教育职责,落实基础教育管理体制的情况,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情况,义务教育普及情况,④中小学布局调整,增加办学条件情况,教育违规收费情况,⑤教师队伍建设与教师利益保障情况等。
第_____,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_____,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以“爱心”为陈述对象,仿照下面的句式造句,使之与前后句子构成一组排比句。(2分)
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天的阳光,使贫病交加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爱心是沙漠中的一泓清泉,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
三、阅读题(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段, 分别回答问题. (10分)
有一天,本级的学生会干事到我寓里来了,要借我的讲义看。我检出来交给他们,却只翻检了一通,并没有带走。但他们一走,邮差就送到一封很厚的信,拆开看时,第一句是:
“你改悔罢!”
……其次的话,大略是说上年解剖学试验的题目,是藤野先生在讲义上做了记号,我预先知道的,所以能有这样的成绩。末尾是匿名。
我这才回忆到前几天的一件事。因为要开同级会,干事便在黑板上写广告,末一句是“请全数到会勿漏为要”,而且在“漏”宇旁边加了一个圈。我当时虽然觉到圈得可笑,但是毫不介意,这回才悟出那宇也在讥刺我了,犹言我得了教员漏泄出来的题目。
……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60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到第二学年的终结,我便去寻藤野先生,告诉他我将不学医学,并且离开这仙台。
8.简要概括上文所写的主要的两件事。(4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怎样理解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答:

10.文中“呜呼,无法可想”的感慨,表现了“我”怎样的思想认识?(2分)
答:

11.文中“我”经历的事情和“弃医从文”的选择,对你有哪些启示? (写对两点可得4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 完成12—17题. (14分)
诗中有科学 (节选)
叶永烈
①俗话说:三句话不离本行,这话不假。
②记得一位电影导演读唐诗,对杜牧的《山行》一诗进行分镜头:“远上寒山石径斜”是 (1) ,“白云生处有人家”是 (2) ,“停车坐爱枫林晚”是 (3) ,而“霜叶红于二月花”则是 (4) 。他还认为李白的名作《静夜思》后两句属“主观镜头”——“举头望明月”是仰视镜头,“低头思故乡”是俯视镜头。
③一位画家读古诗,则喜欢分析诗中的色彩,她以为“万绿丛中一点红”、“一枝红杏出墙来”,是强调了暖色调,而用冷色调为衬托。“白毛浮绿水,红掌拨青波”,把鹅在水中那鲜明的色彩写得多么逼真,而苏轼的“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则是一幅水墨国画。
④我很喜欢李贺那首充满幻想色彩的《梦天》。诗人做起南柯之梦,翩翩然在太空中遨游,他“回头下望尘寰处”,看到什么景色呢?呵,“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原来,他看到中国九州就像九个烟点子似的,而大海仿佛杯中的一汪清水。此景此情,犹如宇航员在太空中所见到的那样真切。然而,李贺生活在唐朝,终生未离开过地球,也从未听说过什么“宇宙航行”,况且他只活了二十七岁。我反复吟诵《梦天》,深深佩服这位青年诗人那丰富的科学想象力!
⑤我以为王之焕的名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严格符合几何定律的。确实,“望远必须登高,登高方能望远”。观察点越高,可见范围越大、越广,即所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望岳》)。古时候,人们修造高高的烽火台,后来人们打仗首先抢占制高点,直到如今人们利用飞机、人造卫星那“高度优势”进行侦察、勘查、摄影,其中的科学原理,岂不与王之焕的诗句属于“同理”!
⑥辛弃疾在农村闲居了二十多年,他的词中富有农业知识,《西江月》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揭示了“蛙声”与“丰年”之间的有机联系。青蛙俗称“护谷虫”,是一员捕虫大将。蛙声不息,除虫去害,便使稻花飘香,五谷丰登。在《鹧鸪天》中,辛弃疾写下了“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这样清新的句子,表明宋朝已经深知养蚕技艺,很善于掌握孵蚕、养蚕的季节。他在《菩萨蛮》中的名句“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则是符合现代热力学定律,说明任何物体都有自动降低自身能量的趋势,即使是“青山”也无法遮住!
⑦杜甫在《赠卫八处士》一诗中,有一句并不引人注目的诗——“夜雨剪春韭”。我觉得,从这五个字中,可以考证出许多关于唐朝种植韭菜的知识:一、韭菜俗称“懒人菜”。种一次,割多次。唐朝种韭菜,已懂得韭菜是多年生草本,可以剪了长,长了剪,而不是连根拔掉收下来;二、唐朝时已知春天的韭菜鲜嫩好吃,而且懂得在春雨绵绵的夜间去剪,那时剪下的韭菜水灵灵的,可作佳肴。
⑧有趣的是,我还常发现,有的诗句从文学上讲是难得的佳句,从科学上考证则不尽然。如李白《将进酒》一诗开头两句,曾为多少人所传诵——“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其实,“奔流到海”变为水蒸气后,还是“复回”了,依旧从“天上来”,落进黄河,再“奔流到海”,如此循环不已。
⑨中国是诗的国度。多少年来,多少诗人“各领风骚数百年”,写下多少长诗短句。然而,人们习惯地只从文学的角度审诗、选诗、注诗、评诗。其实,诗中也有科学,我们不妨换个角度,用科学的眼光来审诗、选诗、注诗、评诗。
12. 请根据你对杜牧《山行》一诗的理解,将“特写”、“全景”、“中景、“远景”这几个分镜头名词分别正确填入第②段中的(1)、(2)、(3)、(4)处。(4分)
13. 作者遣词用句非常准确。比较第②、③段首句中加点的词语,你认为这两个词语能互换位置吗?为什么?(2分)
答:

14. 请在第⑤段横线处填入杜甫诗中的两句名句。(2分)
15. 请在第⑥段横线处填入辛弃疾词中的两句名句。(2分)
16. “我也读古诗词,不过,我常常从科学的角度品诗、评诗,分析诗中的科学。”一句是从原文中抽出来的,你认为应该放在哪两个段落之间,才能使文章通畅?(2分)
答:
17. 不仅诗中有科学,成语中也有科学。如“回光返照”,指太阳落下地平线时,由于光的反射,又有短时光亮,用来比喻事物灭亡前的短暂兴旺,十分形象。请你也试举一个这样的成语,并作简略说明。(2分)
答:

(三)文学名著名阅读(3分)
18. 请你写出一部中外文名著的篇名及作者. (1分)
答: 篇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
19. 你对上述作品中哪一个方面感受最深刻? 为什么? (2分)
答:

(四)阅读下面文言文, 然后完成2024题. (13分)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观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了,不敢销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苦此。
20. 下列句子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 (2分)
A.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B.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C. 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D.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
21.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2分)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日再食 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2分)
无从致书以观 益慕圣贤之道
当余之从师也 孤常读书, 自以为大有所益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故余虽愚, 卒获有所闻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卒之为众人, 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23. 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译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译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 请用简短的话归纳出这段文字的中心意思. (60字以内) (3分)
答:

三、作文(40分)
25.2004年年初,云南大学的学生马加爵在一次与同学玩牌的过程中,因与同学发生了纠纷,受到了同学的侮辱,便怀恨在心。在经过准备后,他残忍地将4位同学杀害了。马加爵残忍的行为,应该受到法律的严惩,但反思这起悲剧事件,如果当初那几位同学不对他进行侮辱,伤害他的自尊,又怎么会发生这样的悲剧呢?
所以,我们应该学会尊重。尊重他人,就会在阴霾的天气里给别人投洒一缕阳光,在干渴的日子里给别人带来一丝雨露,在寒冷的季节里给别人送来一片温暖,学会尊重真的太重要了!请以“学会尊重”这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材料,在文章中可用可不用。(2)题目自拟。(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4)不少于600字。(5)要有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不得抄袭;文中也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