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多彩的物质世界》复习提纲
一、宇宙和微观世界
1.宇宙由物质组成。
2.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任何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组成的,这些粒子保持了物质原来的性质。
3.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固态物质中,分子与分子的排列十分紧密有规则,粒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将分子凝聚在一起。分子来回振动,但位置相对稳定。因此,固体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液态物质中,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比较自由,粒子间的作用力比固体小。因此,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气态物质中,分子间距很大,并以高速向四面八方运动,粒子之间的作用力很小,易被压缩。因此,气体具有很强的流动性。
4.原子结构。
5.纳米科学技术。
二、质量
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kg,常用单位:t g mg
对质量的感性认识:一枚大头针约80mg;一个苹果约150g;一头大象约6t;一只鸡约2kg。
3.质量的理解:固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态、状态、位置、温度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4.测量:
⑴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测量工具:案秤、台秤、杆秤,实验室常用的测量工具托盘天平,也可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重,再通过公式m=G/g计算出物体质量。
⑵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二十四个字:水平台上,游码归零,横梁平衡,左物右砝,先大后小,横梁平衡。具体如下:
①“看”:观察天平的称量以及游码在标尺上的分度值。
②“放”: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③“调”:调节天平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④“称”: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⑤“记”:被测物体的质量=盘中砝码总质量+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
⑥注意事项:A、不能超过天平的称量;B、保持天平干燥、清洁。
⑶方法:A、直接测量:固体的质量;B、特殊测量:液体的质量、微小质量。
二、密度
1.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公式: ; 变形 ;
3.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kg/m3,常用单位g/cm3。这两个单位比较:g/cm3单位大。单位换算关系:1g/cm3=103kg/m3;1kg/m3=10-3g/cm3。水的密度为1.0×103kg/m3,读作1.0×103千克每立方米,它表示物理意义是:1立方米的水的质量为1.0×103千克。
4.理解密度公式 。
⑴同种材料,同种物质, 不变,m与V成正比;物体的密度 与物体的质量、体积、形状无关,但与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有关;密度随温度、压强、状态等改变而改变,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所以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⑵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 与体积成反比;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ρ与质量成正比。
5.图象:如图所示: 甲> 乙。
6.测体积——量筒(量杯)
⑴用途:测量液体体积(间接地可测固体体积)。
⑵使用方法:
“看”:单位:毫升(ml)=厘米3 (cm3)量程、分度值。
“放”:放在水平台上。
“读”:量筒里地水面是凹形的,读数时,视线要和凹面的底部相平。
7.测固体的密度:
说明:在测不规则固体体积时,采用排液法测量,这里采用了一种科学方法等效代替法。
8.测液体密度:
⑴原理:
⑵方法:①用天平测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m1 ;②把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读出量筒内液体的体积V;③称出烧杯和杯中剩余液体的质量m2 ;④得出液体的密度 =(m1-m2)/V
9.密度的应用:
⑴鉴别物质: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之一,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可用密度鉴别物质。
⑵求质量:由于条件限制,有些物体体积容易测量但不便测量质量用公式 算出它的质量。
⑶求体积:由于条件限制,有些物体质量容易测量但不便测量体积用公式 算出它的体积。
⑷判断空心实心。
《运动和力》复习提纲
一、参照物
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练习:
☆诗句“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船和山。
☆坐在向东行驶的甲汽车里的乘客,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去,同时又看到乙汽车也从甲汽车旁向后退去,试说明乙汽车的运动情况。
分三种情况:①乙汽车没动;②乙汽车向东运动,但速度没甲快;③乙汽车向西运动。
☆解释毛泽东《送瘟神》中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第一句:以地心为参照物,地面绕地心转八万里。第二句:以月亮或其他天体为参照物在那可看到地球上许多河流。
二、机械运动
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⑴比较同时启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的快慢采用: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
⑵比较百米运动员快慢采用: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
⑶百米赛跑运动员同万米运动员比较快慢,采用: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实际问题中多用这种方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物理学中也采用这种方法描述运动快慢。
练习:体育课上,甲、乙、丙三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他们的成绩分别是14.2S,13.7S,13.9S,则获得第一名的是 同学,这里比较三人赛跑快慢最简便的方法是路程相同时间短运动的快。
分类:(根据运动路线)⑴曲线运动;⑵直线运动。
Ⅰ 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计算公式: 变形 , 。
速度单位:国际单位制中m/s;运输中单位km/h;两单位中m/s单位大。
换算:1m/s=3.6km/h。人步行速度约1.1m/s。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人匀速步行时1秒中运动1.1m。
直接测量工具:速度计。
速度图象:
Ⅱ 变速运动:
定义: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求某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必须找出该路程及对应的时间)。
物理意义:表示变速运动的平均快慢。
平均速度的测量:原理 。
方法:用刻度尺测路程,用停表测时间。从斜面上加速滑下的小车。设上半段,下半段,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1.v2.v 则v2>v>v1。
常识:人步行速度1.1m/s;自行车速度5m/s;大型喷气客机速度900km/h;客运火车速度140km/h;高速小汽车速度108km/h;光速和无线电波3×108m/s。
Ⅲ 实验中数据的记录:
设计数据记录表格是初中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设计表格时,要先弄清实验中直接测量的量和计算的量有哪些,然后再弄清需要记录的数据的组数,分别作为表格的行和列。根据需要就可设计出合理的表格。
练习:
某次中长跑测验中,小明同学跑1000m,小红同学跑800m,测出他两跑完全程所用的时间分别是4分10秒和三分20秒,请设计记录表格,并将他们跑步的路程、时间和平均速度记录在表格中。
解:表格设计如下
跑步路程 时间 平均速度
小明 1000m 4分10秒 4m/s
小红 800m 3分20秒 4m/s
三、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是物理学最基本的测量,也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m,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3.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
1km=103m;1m=10dm;1dm=10cm;1cm=10mm;1mm=103μm;1m=106μm;1m=109nm;1μm=103nm。
单位换算的过程:口诀:“系数不变,等量代换”。
4.长度估测:黑板的长度2.5m;课桌高0.7m;篮球直径24cm;指甲宽度1cm;铅笔芯的直径1mm;一只新铅笔长度1.75dm;手掌宽度1dm;墨水瓶高度6cm。
5.特殊的测量方法:
A、测量细铜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微小量常用累积法(当被测长度较小,测量工具精度不够时可将较小的物体累积起来,用刻度尺测量之后再求得单一长度)
☆如何测物理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
答:数出物理课本若干张纸,记下总张数n,用毫米刻度尺测出n张纸的厚度L,则一张纸的厚度为L/n。
☆如何测细铜丝的直径?
答:把细铜丝在铅笔杆上紧密排绕n圈成螺线管,用刻度尺测出螺线管的长度L,则细铜丝直径为L/n。
☆两卷细铜丝,其中一卷上有直径为0.3mm,而另一卷上标签已脱落,如果只给你两只相同的新铅笔,你能较为准确地弄清它的直径吗?写出操作过程及细铜丝直径的数学表达式。
答:将已知直径和未知直径两卷细铜丝分别紧密排绕在两只相同的新铅笔上,且使线圈长度相等,记下排绕圈数N1和N2,则可计算出未知铜丝的直径D2=0.3N1/N2mm
B、测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圆柱的周长等常用化曲为直法(把不易拉长的软线重合待测曲线上标出起点终点,然后拉直测量)
☆给你一段软铜线和一把刻度尺,你能利用地图册估测出北京到广州的铁路长吗?
答:用细铜线去重合地图册上北京到广州的铁路线,再将细铜线拉直,用刻度尺测出长度L查出比例尺,计算出铁路线的长度。
C、测操场跑道的长度等常用轮滚法(用已知周长的滚轮沿着待测曲线滚动,记下轮子圈数,可算出曲线长度)
D、测硬币、球、圆柱的直径圆锥的高等常用辅助法(对于用刻度尺不能直接测出的物体长度可将刻度尺三角板等组合起来进行测量)
你能想出几种方法测硬币的直径?(简述)
①直尺三角板辅助法;②贴折硬币边缘用笔画一圈剪下后对折量出折痕长;③硬币在纸上滚动一周测周长求直径;④将硬币平放直尺上,读取和硬币左右相切的两刻度线之间的长度。
6.刻度尺的使用规则:
A、“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
B、“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C、“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沿着所测直线(紧贴物体且不歪斜)。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用零刻线磨损的刻度尺测物体时,要从整刻度开始)
D、“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E、“读”: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F、“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也可表达为: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练习:有两位同学测同一只钢笔的长度,甲测得结果12.82cm,乙测得结果为12.8cm。如果这两位同学测量时都没有错误,那么结果不同的原因是:两次刻度尺的分度值不同。如果这两位同学所用的刻度尺分度值都是mm,则乙同学的结果错误。原因是:没有估读值。
7.误差:
(1)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的差异叫误差。
(2)产生原因:测量工具 测量环境 人为因素。
(3)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用更精密的仪器。
(4)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避免,而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和主观粗心造成的,是能够避免的。
四、时间的测量
1.单位:秒(S)。
2.测量工具:古代:日晷、沙漏、滴漏、脉搏等。
现代:机械钟、石英钟、电子表等。
五、力的作用效果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3.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4.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5.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6.力的测量:
⑴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⑵分类:弹簧测力计、握力计。
⑶弹簧测力计:
A、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B、使用方法:“看”: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零;“调”:调零;“读”:读数=挂钩受力。
C、注意事项: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许超过它的最大量程。
D、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观察的,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却容易观察,用容易观察的量显示不宜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这种科学方法称做“转换法”。利用这种方法制作的仪器:温度计、弹簧测力计、压强计等。
7.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8.力的表示法: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六、惯性和惯性定律
1.伽利略斜面实验:
⑴三次实验小车都从斜面顶端滑下的目的是:保证小车开始沿着平面运动的速度相同。
⑵实验得出得结论:在同样条件下,平面越光滑,小车前进地越远。
⑶伽利略的推论是:在理想情况下,如果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⑷伽利略斜面实验的卓越之处不是实验本身,而是实验所使用的独特方法——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理想化推理。(也称作理想化实验)它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2.牛顿第一定律:
⑴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笛卡儿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⑵说明:
A、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出来的,且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所以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但是,我们周围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
B、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物体不受力,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不管原来做什么运动,物体都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C、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不需要力,即力与运动状态无关,所以力不是产生或维持运动的原因。
3.惯性:
⑴定义: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⑵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皆无关。
4.惯性与惯性定律的区别:
A、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而惯性定律是物体不受力时遵循的运动规律。
B、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即不管物体受不受力、受平衡力还是非平衡力),物体受非平衡力时,惯性表现为“阻碍”运动状态的变化;惯性定律成立是有条件的。
☆人们有时要利用惯性,有时要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请就以上两点各举两例(不要求解释)。答:利用:跳远运动员的助跑;用力可以将石头甩出很远;骑自行车蹬几下后可以让它滑行。防止:小型客车前排乘客要系安全带;车辆行使要保持距离;包装玻璃制品要垫上很厚的泡沫塑料。
七、二力平衡
1.定义: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二力平衡。
2.二力平衡条件: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个力在一条直线上。
概括:二力平衡条件用四字概括“一、等、反、一”。
3.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比较:
相同点:①大小相等;②方向相反;③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不同点: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相互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是相同性质的力。
4.力和运动状态的关系:
物体受力条件 物体运动状态 说明
力不是产生(维持)运动的原因
受非平衡力
合力不为0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5.应用:应用二力平衡条件解题要画出物体受力示意图。
画图时注意:①先画重力然后看物体与那些物体接触,就可能受到这些物体的作用力;②画图时还要考虑物体运动状态。
一、宇宙和微观世界
1.宇宙由物质组成。
2.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任何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组成的,这些粒子保持了物质原来的性质。
3.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固态物质中,分子与分子的排列十分紧密有规则,粒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将分子凝聚在一起。分子来回振动,但位置相对稳定。因此,固体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液态物质中,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比较自由,粒子间的作用力比固体小。因此,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气态物质中,分子间距很大,并以高速向四面八方运动,粒子之间的作用力很小,易被压缩。因此,气体具有很强的流动性。
4.原子结构。
5.纳米科学技术。
二、质量
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kg,常用单位:t g mg
对质量的感性认识:一枚大头针约80mg;一个苹果约150g;一头大象约6t;一只鸡约2kg。
3.质量的理解:固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态、状态、位置、温度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4.测量:
⑴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测量工具:案秤、台秤、杆秤,实验室常用的测量工具托盘天平,也可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重,再通过公式m=G/g计算出物体质量。
⑵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二十四个字:水平台上,游码归零,横梁平衡,左物右砝,先大后小,横梁平衡。具体如下:
①“看”:观察天平的称量以及游码在标尺上的分度值。
②“放”: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③“调”:调节天平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④“称”: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⑤“记”:被测物体的质量=盘中砝码总质量+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
⑥注意事项:A、不能超过天平的称量;B、保持天平干燥、清洁。
⑶方法:A、直接测量:固体的质量;B、特殊测量:液体的质量、微小质量。
二、密度
1.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公式: ; 变形 ;
3.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kg/m3,常用单位g/cm3。这两个单位比较:g/cm3单位大。单位换算关系:1g/cm3=103kg/m3;1kg/m3=10-3g/cm3。水的密度为1.0×103kg/m3,读作1.0×103千克每立方米,它表示物理意义是:1立方米的水的质量为1.0×103千克。
4.理解密度公式 。
⑴同种材料,同种物质, 不变,m与V成正比;物体的密度 与物体的质量、体积、形状无关,但与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有关;密度随温度、压强、状态等改变而改变,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所以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⑵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 与体积成反比;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ρ与质量成正比。
5.图象:如图所示: 甲> 乙。
6.测体积——量筒(量杯)
⑴用途:测量液体体积(间接地可测固体体积)。
⑵使用方法:
“看”:单位:毫升(ml)=厘米3 (cm3)量程、分度值。
“放”:放在水平台上。
“读”:量筒里地水面是凹形的,读数时,视线要和凹面的底部相平。
7.测固体的密度:
说明:在测不规则固体体积时,采用排液法测量,这里采用了一种科学方法等效代替法。
8.测液体密度:
⑴原理:
⑵方法:①用天平测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m1 ;②把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读出量筒内液体的体积V;③称出烧杯和杯中剩余液体的质量m2 ;④得出液体的密度 =(m1-m2)/V
9.密度的应用:
⑴鉴别物质: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之一,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可用密度鉴别物质。
⑵求质量:由于条件限制,有些物体体积容易测量但不便测量质量用公式 算出它的质量。
⑶求体积:由于条件限制,有些物体质量容易测量但不便测量体积用公式 算出它的体积。
⑷判断空心实心。
《运动和力》复习提纲
一、参照物
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练习:
☆诗句“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船和山。
☆坐在向东行驶的甲汽车里的乘客,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去,同时又看到乙汽车也从甲汽车旁向后退去,试说明乙汽车的运动情况。
分三种情况:①乙汽车没动;②乙汽车向东运动,但速度没甲快;③乙汽车向西运动。
☆解释毛泽东《送瘟神》中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第一句:以地心为参照物,地面绕地心转八万里。第二句:以月亮或其他天体为参照物在那可看到地球上许多河流。
二、机械运动
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⑴比较同时启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的快慢采用: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
⑵比较百米运动员快慢采用: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
⑶百米赛跑运动员同万米运动员比较快慢,采用: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实际问题中多用这种方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物理学中也采用这种方法描述运动快慢。
练习:体育课上,甲、乙、丙三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他们的成绩分别是14.2S,13.7S,13.9S,则获得第一名的是 同学,这里比较三人赛跑快慢最简便的方法是路程相同时间短运动的快。
分类:(根据运动路线)⑴曲线运动;⑵直线运动。
Ⅰ 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计算公式: 变形 , 。
速度单位:国际单位制中m/s;运输中单位km/h;两单位中m/s单位大。
换算:1m/s=3.6km/h。人步行速度约1.1m/s。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人匀速步行时1秒中运动1.1m。
直接测量工具:速度计。
速度图象:
Ⅱ 变速运动:
定义: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求某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必须找出该路程及对应的时间)。
物理意义:表示变速运动的平均快慢。
平均速度的测量:原理 。
方法:用刻度尺测路程,用停表测时间。从斜面上加速滑下的小车。设上半段,下半段,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1.v2.v 则v2>v>v1。
常识:人步行速度1.1m/s;自行车速度5m/s;大型喷气客机速度900km/h;客运火车速度140km/h;高速小汽车速度108km/h;光速和无线电波3×108m/s。
Ⅲ 实验中数据的记录:
设计数据记录表格是初中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设计表格时,要先弄清实验中直接测量的量和计算的量有哪些,然后再弄清需要记录的数据的组数,分别作为表格的行和列。根据需要就可设计出合理的表格。
练习:
某次中长跑测验中,小明同学跑1000m,小红同学跑800m,测出他两跑完全程所用的时间分别是4分10秒和三分20秒,请设计记录表格,并将他们跑步的路程、时间和平均速度记录在表格中。
解:表格设计如下
跑步路程 时间 平均速度
小明 1000m 4分10秒 4m/s
小红 800m 3分20秒 4m/s
三、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是物理学最基本的测量,也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m,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3.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
1km=103m;1m=10dm;1dm=10cm;1cm=10mm;1mm=103μm;1m=106μm;1m=109nm;1μm=103nm。
单位换算的过程:口诀:“系数不变,等量代换”。
4.长度估测:黑板的长度2.5m;课桌高0.7m;篮球直径24cm;指甲宽度1cm;铅笔芯的直径1mm;一只新铅笔长度1.75dm;手掌宽度1dm;墨水瓶高度6cm。
5.特殊的测量方法:
A、测量细铜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微小量常用累积法(当被测长度较小,测量工具精度不够时可将较小的物体累积起来,用刻度尺测量之后再求得单一长度)
☆如何测物理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
答:数出物理课本若干张纸,记下总张数n,用毫米刻度尺测出n张纸的厚度L,则一张纸的厚度为L/n。
☆如何测细铜丝的直径?
答:把细铜丝在铅笔杆上紧密排绕n圈成螺线管,用刻度尺测出螺线管的长度L,则细铜丝直径为L/n。
☆两卷细铜丝,其中一卷上有直径为0.3mm,而另一卷上标签已脱落,如果只给你两只相同的新铅笔,你能较为准确地弄清它的直径吗?写出操作过程及细铜丝直径的数学表达式。
答:将已知直径和未知直径两卷细铜丝分别紧密排绕在两只相同的新铅笔上,且使线圈长度相等,记下排绕圈数N1和N2,则可计算出未知铜丝的直径D2=0.3N1/N2mm
B、测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圆柱的周长等常用化曲为直法(把不易拉长的软线重合待测曲线上标出起点终点,然后拉直测量)
☆给你一段软铜线和一把刻度尺,你能利用地图册估测出北京到广州的铁路长吗?
答:用细铜线去重合地图册上北京到广州的铁路线,再将细铜线拉直,用刻度尺测出长度L查出比例尺,计算出铁路线的长度。
C、测操场跑道的长度等常用轮滚法(用已知周长的滚轮沿着待测曲线滚动,记下轮子圈数,可算出曲线长度)
D、测硬币、球、圆柱的直径圆锥的高等常用辅助法(对于用刻度尺不能直接测出的物体长度可将刻度尺三角板等组合起来进行测量)
你能想出几种方法测硬币的直径?(简述)
①直尺三角板辅助法;②贴折硬币边缘用笔画一圈剪下后对折量出折痕长;③硬币在纸上滚动一周测周长求直径;④将硬币平放直尺上,读取和硬币左右相切的两刻度线之间的长度。
6.刻度尺的使用规则:
A、“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
B、“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C、“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沿着所测直线(紧贴物体且不歪斜)。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用零刻线磨损的刻度尺测物体时,要从整刻度开始)
D、“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E、“读”: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F、“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也可表达为: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练习:有两位同学测同一只钢笔的长度,甲测得结果12.82cm,乙测得结果为12.8cm。如果这两位同学测量时都没有错误,那么结果不同的原因是:两次刻度尺的分度值不同。如果这两位同学所用的刻度尺分度值都是mm,则乙同学的结果错误。原因是:没有估读值。
7.误差:
(1)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的差异叫误差。
(2)产生原因:测量工具 测量环境 人为因素。
(3)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用更精密的仪器。
(4)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避免,而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和主观粗心造成的,是能够避免的。
四、时间的测量
1.单位:秒(S)。
2.测量工具:古代:日晷、沙漏、滴漏、脉搏等。
现代:机械钟、石英钟、电子表等。
五、力的作用效果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3.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4.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5.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6.力的测量:
⑴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⑵分类:弹簧测力计、握力计。
⑶弹簧测力计:
A、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B、使用方法:“看”: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零;“调”:调零;“读”:读数=挂钩受力。
C、注意事项: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许超过它的最大量程。
D、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观察的,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却容易观察,用容易观察的量显示不宜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这种科学方法称做“转换法”。利用这种方法制作的仪器:温度计、弹簧测力计、压强计等。
7.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8.力的表示法: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六、惯性和惯性定律
1.伽利略斜面实验:
⑴三次实验小车都从斜面顶端滑下的目的是:保证小车开始沿着平面运动的速度相同。
⑵实验得出得结论:在同样条件下,平面越光滑,小车前进地越远。
⑶伽利略的推论是:在理想情况下,如果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⑷伽利略斜面实验的卓越之处不是实验本身,而是实验所使用的独特方法——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理想化推理。(也称作理想化实验)它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2.牛顿第一定律:
⑴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笛卡儿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⑵说明:
A、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出来的,且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所以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但是,我们周围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
B、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物体不受力,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不管原来做什么运动,物体都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C、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不需要力,即力与运动状态无关,所以力不是产生或维持运动的原因。
3.惯性:
⑴定义: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⑵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皆无关。
4.惯性与惯性定律的区别:
A、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而惯性定律是物体不受力时遵循的运动规律。
B、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即不管物体受不受力、受平衡力还是非平衡力),物体受非平衡力时,惯性表现为“阻碍”运动状态的变化;惯性定律成立是有条件的。
☆人们有时要利用惯性,有时要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请就以上两点各举两例(不要求解释)。答:利用:跳远运动员的助跑;用力可以将石头甩出很远;骑自行车蹬几下后可以让它滑行。防止:小型客车前排乘客要系安全带;车辆行使要保持距离;包装玻璃制品要垫上很厚的泡沫塑料。
七、二力平衡
1.定义: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二力平衡。
2.二力平衡条件: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个力在一条直线上。
概括:二力平衡条件用四字概括“一、等、反、一”。
3.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比较:
相同点:①大小相等;②方向相反;③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不同点: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相互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是相同性质的力。
4.力和运动状态的关系:
物体受力条件 物体运动状态 说明
力不是产生(维持)运动的原因
受非平衡力
合力不为0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5.应用:应用二力平衡条件解题要画出物体受力示意图。
画图时注意:①先画重力然后看物体与那些物体接触,就可能受到这些物体的作用力;②画图时还要考虑物体运动状态。
展开全部
百度知道 > 教育/科学 > 学习帮助分享到i贴吧 添加到搜藏已解决
九年级(人教版)政治、历史、物理、化学全一册复习提纲
悬赏分:0 - 解决时间:2009-7-21 21:29
我是新初三的学生,想在这个暑假简单学习一下副科,如果不是很全也没有关系,(比较好的提纲啊,垃圾的不要)
谢谢
问题补充:有政治么?来个政治 政治提纲要好点啊 (中考政治开卷要用的 )
还有化学,如果不全的也没关系
拜托啊,同志们,我急用
提问者: 永远爱庚饭 - 二级最佳答案第十一章 多彩的物质世界
一、宇宙和微观世界
1.宇宙---各星系团-----银河系----太阳系----地球
地球及其它一切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发展之中.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是保持物质原来性质的粒子. 一般大小只有百亿分之几米(0.3-0.4nm)。
2: 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是分子的排列方式发生了变化.
项目
状态
分子间的
距离
分子间作
用力
分子的运动
情况
特征
形状
体积
流动性
固态
很小
很大
规则振动
有确定的形状
有确定的体积
没有
液态
较大
较小
比较自由
没有确定的形状
有确定的体积
有
气态
很大
很小
极度散乱
没有确定的形状
没有确定体积
有
3:物质—分子—原子—原子核(质子,中子—夸克),核外电子
原子的结构与太阳系十分相似,它的中心是原子核.
4:长度单位:光年; 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微米; 纳米;
二:质量
1:质量: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形状,状态,位置,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质量的 符号:m
单位:千克(kg) 克(g) 毫克(mg) 吨(t)
1t=103kg, 1kg=103 g 1g=103mg.
2:质量的测量:
工具:天平.
原理:杠杆原理。
注意事项:被测物体不要超过天平的称量;向盘中加减砝码要用镊子,不能把砝码弄脏、弄湿;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的盘中
3:托盘天平的使用:(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2)拔动游码,使游码位于标尺的最左端的零刻度处;(3)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或左右摆动的幅度相等.使天平的横梁平衡.(4)测物体的质量(左物右码,砝码用镊子夹从大到小,必要时拔动游码使天平平衡).(5)读数:左盘=右盘+游码.(6)整理好器材
注:失重时不能用天平称量质量
4:体积的单位:m3 dm3 cm3 mm3 L mL
1m3=1000dm3 1 dm3=1000 cm3 1cm3 =1000 mm3
1L=1 dm3 1 mL=1 cm3
三、密度
1 密度: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殊属性;同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成正比,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定值。
密度大小与物质的种类、状态有关,受到温度的影响,与质量、体积无关。
公式:ρ=m/V
单位:kg/m3 g/cm3 1g/cm3=1×103kg/m3
四、测量物质的密度
1:实验原理:ρ=m/v
2:实验器材:天平、量筒、烧杯、细线 水,石块;
3:量筒:测量液体体积(可间接测量固体体积),读数是以凹液面的最低处为准。
4:测固体(密度比水大)的密度:步骤:
(1)、调节天平横梁平衡用天平称出固体的质量m;
(2)、在量筒里倒入适量(能浸没物体,又不超过最大刻度)的水,读出水的体积V1;
(3)、用细线拴好物体,放入量筒中,读出总体积V2。 注:若固体的密度比水小,可采用针压法和重物下坠法。
(4)、求出被测物体的密度:ρ=m/(V2-V1)
5:测量液体的密度步骤:
(1) 在烧杯里倒入适量的液体;
(1)、调节天平横梁平衡,用天平称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1;
(2)、把烧杯里的液体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读出液体的体积V;
(3)、用天平称出剩余的液体和烧杯的质量m2;
(4)、求出被测液体的密度:ρ=(m2-m1)/V
五、密度与社会生活
1:密度是物质的基本属性(特性),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密度。
2:密度与温度:温度能够改变物质的密度;气体热膨胀最显著,它的密度受温度影响最大;
3:固体和液体受温度影响比较小。
4:水的反常膨胀:4℃密度最大;水结冰体积变大。
5:密度应用:(1)、鉴别物质(测密度)(2)、求质量(3)、求体积。
第十二章 运动和力
一、运动的描述
1:运动是宇宙中普遍的现象。
2: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3: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
4: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二、运动的快慢
1: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
公式: V=s/t
速度的单位是:m/s; km/h 1 m/s =3.6km/h
2: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这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变速运动:物体运动速度是变化的运动。
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用总路程除以所用的时间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这就是平均速度。
三、时间和长度的测量
1:时间的测量工具:钟表.秒表(实验室用)
单位:s min h
2:长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
长度单位:m km dm cm mm um nm
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分度值; (2).用刻度尺测量时,厚的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在被测物体上.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4).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5). 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3: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四、力
1: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接触的物体不一定产生力的的作用,不接触的物体可以产生力的作用;
2: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3:力的单位是:牛顿(N),1N大约是你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4: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都表示出来就叫力的示意图,用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表示力的大小.
五、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牛顿第一定律是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因而不能用实验来证明这一定律)。
2: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
3: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质量的大小有关。
六、二力平衡
1:平衡状态: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说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2:二力平衡:物体受到两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两个力平衡。
3: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4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平衡状态.
第十三章 力和机械
一、弹力 弹簧测力计
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弹性。
塑性:物体受力后不能自动恢复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塑性。
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弹力产生的重要条件:发生弹性形变;两物体相互接触;
影响弹力大小的因素: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的程度有关;
生活中的弹力:拉力,支持力,压力,推力;
2:弹簧测力计:
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就越长。(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种类:平板测力计;圆筒测力计,条形盒测力计;
平板测力计的结构:挂勾,吊环,指针,刻度,弹簧;
3: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使用前(1)认清分度值和量程;(2)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 (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看指针与刻度盘摩擦是否过大;
使用时(1); 测量时力要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使拉力与测力计外壳平行;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秤的量程; 读数时视线与刻度盘垂直;
二、重力
1:万有引力: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大到天体,小到灰尘之间,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
2: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1、重力的大小叫重量,物体受到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G=mg.
2、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指向地心)。
3、重力的作用点(重心):地球吸引物体的每一个部分,但是,对于整个物体,重力的作用好像作用在一个点,这个点叫重心。(形状规则、质地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
4:应用重垂线:检验墙是否直;检验台面是否水平;
三、摩擦力
1:摩擦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
2:摩擦力的方向:和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摩擦力的作用点在接触面上;
3:决定摩擦力(滑动摩擦)大小的因素:【实验原理:二力平衡】(1)、压力(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2)、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4:摩擦的分类:1、静摩擦: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没有发生相对的运动。2、动摩擦:(1)滑动摩擦: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上滑动时产生的摩擦;(2)滚动摩擦:轮状或球状物体滚动时产生的摩擦,通常情况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
5: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加大物体所受的压力,加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同时加大物体所受的压力和加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使物体表面分离(加润滑油、形成气垫)。,使接触面光滑;减小压力;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
摩擦力的大小与速度无关
四、杠杆
1:杠杆: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叫杠杆。
2:杠杆的五要素:(1)、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2)、动力:作用在杠杆上,使杠杆转动的力;(3)、阻力:作用在杠杆上,阻碍杠杆转动的力;(4)、动力臂: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5)、阻力臂: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3:杠杆的平衡状态:杠杆在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F1l1=F2l2.
4:杠杆的种类:
(1)省力杠杆:L1>L2,平衡时F1<F2。特点是省力,但费距离。(如剪铁剪刀,铡刀,起子)(2)费力杠杆:L1<L2,平衡时F1>F2。特点是费力,但省距离。(如钓鱼杠,理发剪刀等)
(3)等臂杠杆:L1=L2,平衡时F1=F2。特点是既不省力,也不费力。(如:天平)
五、其他简单机械
1:定滑轮特点:(轴固定不动)不省力,但能改变动力的方向。(实质是个等臂杠杆)
动滑轮特点:省一半力(忽略摩擦和动滑轮重),但不能改变动力方向,要费距离 (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
滑轮组:
(1)、规律: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即F=G/n(G为总重,n为承担重物绳子断数)S=nh(n同上,h 为重物被提升的高度)。
(2)、绕法:n为奇数时从动(滑轮)开始绕、n为偶数时从定(滑轮)开始绕。
2:轮轴:由一个轴和一个大轮组成,能绕共同轴线旋转的简单机械;动力作用在轮上省力,作用在轴上费力。
3:斜面:(为了省力)斜面粗糙程度一定,坡度越小,越省力。
应用:盘山公路、螺旋千斤顶等。
第十四章 压强和浮力
一、压强
1:压力:垂直压在物体表面的力叫压力;
压力产生的条件:两物体相互接触且相互挤压;
压力产生的方向:与接触面垂直且指向受力物体;
压力的作用效果:(实验采用控制变量法)跟压力、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2:压强: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压强公式: P=F/S 式中p单位是:pa,压力F单位是:N;受力面积S单位是:m2。
增大压强方法:(1)S不变,F增大;;(2)F不变,S减小; (3)同时把F增大,S减小。
减小压强方法则相反。
二、液体的压强
1: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液体受到重力,液体具有流动性。
2:液体压强特点:(1)液体对容器底和壁都有压强,(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3)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4)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密度有关系。
3:液体压强计算:P=ρhg ,(ρ是液体密度,单位是kg/m3;g=9.8N/kg;h是深度,指液体自由液面到液体内部某点的竖直距离,单位是m)据液体压强公式:P=ρhg ,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体积和质量等无关。
4:连通器: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
连通器原理:连通器如果只装一种液体,在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总保持相平。
应用:船闸、、锅炉水位计、茶壶、下水管道。
5:对于形状不规则的容器,计算容器底部所受的压力时先计算压强,再计算压力.
6:形状规则的容器底所受的压力等于液体的重力
三、大气压强
1: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是马德堡半球实验。
2: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空气受到重力作用,具有流动性而产生的,
3:测定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是:1、托里拆利实验(最先测出):实验中玻璃管上方是真空,管外水银面的上方是大气,是大气压支持管内这段水银柱不落下,大气压的数值等于这段水银柱产生的压强。2、课堂实验:用吸盘测大气压:4: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是:气压计。常见气压计有水银气压计和无液(金属盒)气压计。
5: 1标准大气压:等于760毫米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1标准大气压=760毫米汞柱产生的压强=1.013×105pa。
大气压的变化:和高度、天气等有关;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在海拔3000m以内,大约每升高10m,大气压减小100pa。
(沸点与气压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抽水机是利用大气压把水从低处抽到高处的。在1标准大气压下,能支持水柱的高度约 10.3m高。
四、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飞机的升力:飞机前进时,由于机翼上下不对称上凸下平,机翼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较小,下方流速小,压强较大,机翼上下表面存在压强差,这就产生了向上的升力。
五、浮力
1:浮力:一切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这个力叫浮力。
浮力产生的原因: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的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浮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2:物体沉浮条件:(开始是浸没在液体中)
法一:(比浮力与物体重力大小)
(1)F浮 < G (下沉);
(2)F浮 > G (上浮)(最后漂浮,此时F浮=G)
(3)F浮 = G (悬浮或漂浮)
法二:(比物体与液体的密度大小)
(1) ρ物>ρ液(下沉);(2) ρ物<ρ液(上浮); (3) ρ物=ρ液(悬浮)
3: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浸没在气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气体受到的重力)
阿基米德原理公式:F浮=G排=m排g= ρ液V排g
4:计算浮力方法有:
(1)称量法:F浮=G-F ,(G是物体受到重力,F 是物体浸入液体中弹簧秤的读数)
(2)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
(3)阿基米德原理:
(4)平衡法:F浮=G物 (适合漂浮、悬浮)
六、浮力利用
(1)轮船:用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做成空心,使它能排开更多的水。这就是制成轮船的道理。
排水量:排水量=轮船和载满货物的总质量
(2)潜水艇:通过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沉浮。
(3)气球和飞艇:充入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
(4)密度计:测量液体密度的仪器,利用物体漂浮在液面的条件工作(F浮=G),刻度值上小下大。
第十五章 功和机械能
一、功
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功的计算:力与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W=FS。
单位:焦耳(J) 1J=1Nm
2: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不用机械时所做的功。即: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二、机械效率
1:有用功:为实现人们的目的,对人们有用,无论采用什么办法都必须做的功。
额外功:对人们没用,不得不做的功(通常克服机械的重力和机件之间的摩擦做的功)。
总功:有用功和额外功的总和。
2:计算公式:η=W有用/W总
机械效率小于1;因为有用功总小于总功。
三、功率;
1:物理意义:表示做功的快慢
功率的符号:P 单位:瓦特(w)
定义:单位时间(t)里完成的功(W),叫功率。
2:计算公式:P=W/t
推导公式:P=FS/ t =Fv。(速度的单位要用m/S)
四、动能和势能
1:能量:一个物体能够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能量)。能做的功越多,能量就越大。
2: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影响因素: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它的动能就越大;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它的动能就越大;其中,速度对物体的动能影响较大。
注:对车速限制,目的是防止动能太大。
3:势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统称为势能。
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
影响因素:质量相同的物体,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高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重力势能越大。
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的能。
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五、机械能及其转化
1: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统称。
(机械能=动能+势能)单位是:J
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互相转化的。方式有:动能和重力势能之间可相互转化;动能和弹性势能之间可相互转化。
2:机械能守恒:只有动能和势能的相互住转化,机械能的总和保持不变。
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转动,机械能守恒;近地点动能最大,重力势能最小;远地点重力势能最大,动能最小。近地点向远地点运动,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第十六章 热和能
一、分子热运动
1:分子运动论的内容是:(1)物质由分子组成;(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扩散:不同物质相互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现象。
扩散的影响因素: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二:内能
1: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内能的影响因素:同一物体在相同物态下温度越高内能越大;相同物态相同温度的情况下质量越大内能越大;内能的大小还与物态和物体的种类有关。
注: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速度和被举高的高度无关。
2:物体内能的改变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三:比热容
1:比执容: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单位:焦每千克摄氏度(J/(㎏·℃)
符号:C
热量的计算公式:Q吸=Cm(t-t0)
四:热机
1:汽油机工作的四个冲程: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
汽油机的一个工作循环中曲轴转动两周对外做功一次
在压缩冲程和做功冲程中发生了能量转化,压缩冲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在做功冲程中燃料燃烧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内能又转化为机械能。
2:燃料的热值:1㎏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单位是焦每千克(J/㎏)
Q放=mq
五:能量的转化和守恒:能量既不会凭空消灭,也不会凭空产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它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这就是能量守恒定律。
十七: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一:能源家族
1:能源:凡是能为人类提供能量的物质资源,都可以叫做能源。
A:能源的分类:一次能源:可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取的能源主要包括煤,石油,天然气,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核能等;二次能源:无法从自然界直接获取,必须通过一次能源的消耗才能得到的能源,如电能等。
B:可再生能源,不可再生能源
C:生物能源:由生命物质提供的能量称为生物质能。
化石能源:在地下的动植物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形成的如煤,天然气等。
二:核能
1:核能:当原子核在某种条件下分裂或聚合时就可能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这就是核能
分类:裂变,聚变
核电站发电的过程中能量转化过程为:核能—内能---机械能---电能,
三:太阳能
太阳能:太阳能的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轻核聚变。
太阳能的利用:直接利用:用集热器和太阳能电池利用太阳能
间接利用:利用化石燃料
四:能源革命
1人工取火---人类最早的技术革命
2:蒸汽机的发明---人类进入工业化社会
五: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1:未来的理想能源:必须足够丰富,可以保证长期使用,必须足够便宜可以保证多数人用的起,相关的技术必须成熟,可以保证大规模使用,必须足够安全清洁,可以保证不会严重影响环境。
九年级(人教版)政治、历史、物理、化学全一册复习提纲
悬赏分:0 - 解决时间:2009-7-21 21:29
我是新初三的学生,想在这个暑假简单学习一下副科,如果不是很全也没有关系,(比较好的提纲啊,垃圾的不要)
谢谢
问题补充:有政治么?来个政治 政治提纲要好点啊 (中考政治开卷要用的 )
还有化学,如果不全的也没关系
拜托啊,同志们,我急用
提问者: 永远爱庚饭 - 二级最佳答案第十一章 多彩的物质世界
一、宇宙和微观世界
1.宇宙---各星系团-----银河系----太阳系----地球
地球及其它一切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发展之中.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是保持物质原来性质的粒子. 一般大小只有百亿分之几米(0.3-0.4nm)。
2: 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是分子的排列方式发生了变化.
项目
状态
分子间的
距离
分子间作
用力
分子的运动
情况
特征
形状
体积
流动性
固态
很小
很大
规则振动
有确定的形状
有确定的体积
没有
液态
较大
较小
比较自由
没有确定的形状
有确定的体积
有
气态
很大
很小
极度散乱
没有确定的形状
没有确定体积
有
3:物质—分子—原子—原子核(质子,中子—夸克),核外电子
原子的结构与太阳系十分相似,它的中心是原子核.
4:长度单位:光年; 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微米; 纳米;
二:质量
1:质量: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形状,状态,位置,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质量的 符号:m
单位:千克(kg) 克(g) 毫克(mg) 吨(t)
1t=103kg, 1kg=103 g 1g=103mg.
2:质量的测量:
工具:天平.
原理:杠杆原理。
注意事项:被测物体不要超过天平的称量;向盘中加减砝码要用镊子,不能把砝码弄脏、弄湿;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的盘中
3:托盘天平的使用:(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2)拔动游码,使游码位于标尺的最左端的零刻度处;(3)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或左右摆动的幅度相等.使天平的横梁平衡.(4)测物体的质量(左物右码,砝码用镊子夹从大到小,必要时拔动游码使天平平衡).(5)读数:左盘=右盘+游码.(6)整理好器材
注:失重时不能用天平称量质量
4:体积的单位:m3 dm3 cm3 mm3 L mL
1m3=1000dm3 1 dm3=1000 cm3 1cm3 =1000 mm3
1L=1 dm3 1 mL=1 cm3
三、密度
1 密度: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殊属性;同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成正比,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定值。
密度大小与物质的种类、状态有关,受到温度的影响,与质量、体积无关。
公式:ρ=m/V
单位:kg/m3 g/cm3 1g/cm3=1×103kg/m3
四、测量物质的密度
1:实验原理:ρ=m/v
2:实验器材:天平、量筒、烧杯、细线 水,石块;
3:量筒:测量液体体积(可间接测量固体体积),读数是以凹液面的最低处为准。
4:测固体(密度比水大)的密度:步骤:
(1)、调节天平横梁平衡用天平称出固体的质量m;
(2)、在量筒里倒入适量(能浸没物体,又不超过最大刻度)的水,读出水的体积V1;
(3)、用细线拴好物体,放入量筒中,读出总体积V2。 注:若固体的密度比水小,可采用针压法和重物下坠法。
(4)、求出被测物体的密度:ρ=m/(V2-V1)
5:测量液体的密度步骤:
(1) 在烧杯里倒入适量的液体;
(1)、调节天平横梁平衡,用天平称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1;
(2)、把烧杯里的液体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读出液体的体积V;
(3)、用天平称出剩余的液体和烧杯的质量m2;
(4)、求出被测液体的密度:ρ=(m2-m1)/V
五、密度与社会生活
1:密度是物质的基本属性(特性),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密度。
2:密度与温度:温度能够改变物质的密度;气体热膨胀最显著,它的密度受温度影响最大;
3:固体和液体受温度影响比较小。
4:水的反常膨胀:4℃密度最大;水结冰体积变大。
5:密度应用:(1)、鉴别物质(测密度)(2)、求质量(3)、求体积。
第十二章 运动和力
一、运动的描述
1:运动是宇宙中普遍的现象。
2: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3: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
4: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二、运动的快慢
1: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
公式: V=s/t
速度的单位是:m/s; km/h 1 m/s =3.6km/h
2: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这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变速运动:物体运动速度是变化的运动。
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用总路程除以所用的时间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这就是平均速度。
三、时间和长度的测量
1:时间的测量工具:钟表.秒表(实验室用)
单位:s min h
2:长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
长度单位:m km dm cm mm um nm
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分度值; (2).用刻度尺测量时,厚的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在被测物体上.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4).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5). 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3: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四、力
1: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接触的物体不一定产生力的的作用,不接触的物体可以产生力的作用;
2: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3:力的单位是:牛顿(N),1N大约是你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4: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都表示出来就叫力的示意图,用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表示力的大小.
五、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牛顿第一定律是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因而不能用实验来证明这一定律)。
2: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
3: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质量的大小有关。
六、二力平衡
1:平衡状态: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说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2:二力平衡:物体受到两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两个力平衡。
3: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4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平衡状态.
第十三章 力和机械
一、弹力 弹簧测力计
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弹性。
塑性:物体受力后不能自动恢复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塑性。
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弹力产生的重要条件:发生弹性形变;两物体相互接触;
影响弹力大小的因素: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的程度有关;
生活中的弹力:拉力,支持力,压力,推力;
2:弹簧测力计:
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就越长。(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种类:平板测力计;圆筒测力计,条形盒测力计;
平板测力计的结构:挂勾,吊环,指针,刻度,弹簧;
3: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使用前(1)认清分度值和量程;(2)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 (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看指针与刻度盘摩擦是否过大;
使用时(1); 测量时力要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使拉力与测力计外壳平行;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秤的量程; 读数时视线与刻度盘垂直;
二、重力
1:万有引力: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大到天体,小到灰尘之间,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
2: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1、重力的大小叫重量,物体受到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G=mg.
2、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指向地心)。
3、重力的作用点(重心):地球吸引物体的每一个部分,但是,对于整个物体,重力的作用好像作用在一个点,这个点叫重心。(形状规则、质地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
4:应用重垂线:检验墙是否直;检验台面是否水平;
三、摩擦力
1:摩擦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
2:摩擦力的方向:和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摩擦力的作用点在接触面上;
3:决定摩擦力(滑动摩擦)大小的因素:【实验原理:二力平衡】(1)、压力(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2)、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4:摩擦的分类:1、静摩擦: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没有发生相对的运动。2、动摩擦:(1)滑动摩擦: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上滑动时产生的摩擦;(2)滚动摩擦:轮状或球状物体滚动时产生的摩擦,通常情况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
5: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加大物体所受的压力,加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同时加大物体所受的压力和加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使物体表面分离(加润滑油、形成气垫)。,使接触面光滑;减小压力;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
摩擦力的大小与速度无关
四、杠杆
1:杠杆: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叫杠杆。
2:杠杆的五要素:(1)、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2)、动力:作用在杠杆上,使杠杆转动的力;(3)、阻力:作用在杠杆上,阻碍杠杆转动的力;(4)、动力臂: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5)、阻力臂: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3:杠杆的平衡状态:杠杆在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F1l1=F2l2.
4:杠杆的种类:
(1)省力杠杆:L1>L2,平衡时F1<F2。特点是省力,但费距离。(如剪铁剪刀,铡刀,起子)(2)费力杠杆:L1<L2,平衡时F1>F2。特点是费力,但省距离。(如钓鱼杠,理发剪刀等)
(3)等臂杠杆:L1=L2,平衡时F1=F2。特点是既不省力,也不费力。(如:天平)
五、其他简单机械
1:定滑轮特点:(轴固定不动)不省力,但能改变动力的方向。(实质是个等臂杠杆)
动滑轮特点:省一半力(忽略摩擦和动滑轮重),但不能改变动力方向,要费距离 (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
滑轮组:
(1)、规律: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即F=G/n(G为总重,n为承担重物绳子断数)S=nh(n同上,h 为重物被提升的高度)。
(2)、绕法:n为奇数时从动(滑轮)开始绕、n为偶数时从定(滑轮)开始绕。
2:轮轴:由一个轴和一个大轮组成,能绕共同轴线旋转的简单机械;动力作用在轮上省力,作用在轴上费力。
3:斜面:(为了省力)斜面粗糙程度一定,坡度越小,越省力。
应用:盘山公路、螺旋千斤顶等。
第十四章 压强和浮力
一、压强
1:压力:垂直压在物体表面的力叫压力;
压力产生的条件:两物体相互接触且相互挤压;
压力产生的方向:与接触面垂直且指向受力物体;
压力的作用效果:(实验采用控制变量法)跟压力、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2:压强: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压强公式: P=F/S 式中p单位是:pa,压力F单位是:N;受力面积S单位是:m2。
增大压强方法:(1)S不变,F增大;;(2)F不变,S减小; (3)同时把F增大,S减小。
减小压强方法则相反。
二、液体的压强
1: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液体受到重力,液体具有流动性。
2:液体压强特点:(1)液体对容器底和壁都有压强,(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3)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4)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密度有关系。
3:液体压强计算:P=ρhg ,(ρ是液体密度,单位是kg/m3;g=9.8N/kg;h是深度,指液体自由液面到液体内部某点的竖直距离,单位是m)据液体压强公式:P=ρhg ,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体积和质量等无关。
4:连通器: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
连通器原理:连通器如果只装一种液体,在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总保持相平。
应用:船闸、、锅炉水位计、茶壶、下水管道。
5:对于形状不规则的容器,计算容器底部所受的压力时先计算压强,再计算压力.
6:形状规则的容器底所受的压力等于液体的重力
三、大气压强
1: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是马德堡半球实验。
2: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空气受到重力作用,具有流动性而产生的,
3:测定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是:1、托里拆利实验(最先测出):实验中玻璃管上方是真空,管外水银面的上方是大气,是大气压支持管内这段水银柱不落下,大气压的数值等于这段水银柱产生的压强。2、课堂实验:用吸盘测大气压:4: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是:气压计。常见气压计有水银气压计和无液(金属盒)气压计。
5: 1标准大气压:等于760毫米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1标准大气压=760毫米汞柱产生的压强=1.013×105pa。
大气压的变化:和高度、天气等有关;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在海拔3000m以内,大约每升高10m,大气压减小100pa。
(沸点与气压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抽水机是利用大气压把水从低处抽到高处的。在1标准大气压下,能支持水柱的高度约 10.3m高。
四、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飞机的升力:飞机前进时,由于机翼上下不对称上凸下平,机翼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较小,下方流速小,压强较大,机翼上下表面存在压强差,这就产生了向上的升力。
五、浮力
1:浮力:一切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这个力叫浮力。
浮力产生的原因: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的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浮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2:物体沉浮条件:(开始是浸没在液体中)
法一:(比浮力与物体重力大小)
(1)F浮 < G (下沉);
(2)F浮 > G (上浮)(最后漂浮,此时F浮=G)
(3)F浮 = G (悬浮或漂浮)
法二:(比物体与液体的密度大小)
(1) ρ物>ρ液(下沉);(2) ρ物<ρ液(上浮); (3) ρ物=ρ液(悬浮)
3: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浸没在气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气体受到的重力)
阿基米德原理公式:F浮=G排=m排g= ρ液V排g
4:计算浮力方法有:
(1)称量法:F浮=G-F ,(G是物体受到重力,F 是物体浸入液体中弹簧秤的读数)
(2)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
(3)阿基米德原理:
(4)平衡法:F浮=G物 (适合漂浮、悬浮)
六、浮力利用
(1)轮船:用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做成空心,使它能排开更多的水。这就是制成轮船的道理。
排水量:排水量=轮船和载满货物的总质量
(2)潜水艇:通过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沉浮。
(3)气球和飞艇:充入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
(4)密度计:测量液体密度的仪器,利用物体漂浮在液面的条件工作(F浮=G),刻度值上小下大。
第十五章 功和机械能
一、功
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功的计算:力与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W=FS。
单位:焦耳(J) 1J=1Nm
2: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不用机械时所做的功。即: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二、机械效率
1:有用功:为实现人们的目的,对人们有用,无论采用什么办法都必须做的功。
额外功:对人们没用,不得不做的功(通常克服机械的重力和机件之间的摩擦做的功)。
总功:有用功和额外功的总和。
2:计算公式:η=W有用/W总
机械效率小于1;因为有用功总小于总功。
三、功率;
1:物理意义:表示做功的快慢
功率的符号:P 单位:瓦特(w)
定义:单位时间(t)里完成的功(W),叫功率。
2:计算公式:P=W/t
推导公式:P=FS/ t =Fv。(速度的单位要用m/S)
四、动能和势能
1:能量:一个物体能够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能量)。能做的功越多,能量就越大。
2: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影响因素: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它的动能就越大;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它的动能就越大;其中,速度对物体的动能影响较大。
注:对车速限制,目的是防止动能太大。
3:势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统称为势能。
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
影响因素:质量相同的物体,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高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重力势能越大。
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的能。
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五、机械能及其转化
1: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统称。
(机械能=动能+势能)单位是:J
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互相转化的。方式有:动能和重力势能之间可相互转化;动能和弹性势能之间可相互转化。
2:机械能守恒:只有动能和势能的相互住转化,机械能的总和保持不变。
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转动,机械能守恒;近地点动能最大,重力势能最小;远地点重力势能最大,动能最小。近地点向远地点运动,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第十六章 热和能
一、分子热运动
1:分子运动论的内容是:(1)物质由分子组成;(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扩散:不同物质相互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现象。
扩散的影响因素: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二:内能
1: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内能的影响因素:同一物体在相同物态下温度越高内能越大;相同物态相同温度的情况下质量越大内能越大;内能的大小还与物态和物体的种类有关。
注: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速度和被举高的高度无关。
2:物体内能的改变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三:比热容
1:比执容: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单位:焦每千克摄氏度(J/(㎏·℃)
符号:C
热量的计算公式:Q吸=Cm(t-t0)
四:热机
1:汽油机工作的四个冲程: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
汽油机的一个工作循环中曲轴转动两周对外做功一次
在压缩冲程和做功冲程中发生了能量转化,压缩冲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在做功冲程中燃料燃烧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内能又转化为机械能。
2:燃料的热值:1㎏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单位是焦每千克(J/㎏)
Q放=mq
五:能量的转化和守恒:能量既不会凭空消灭,也不会凭空产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它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这就是能量守恒定律。
十七: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一:能源家族
1:能源:凡是能为人类提供能量的物质资源,都可以叫做能源。
A:能源的分类:一次能源:可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取的能源主要包括煤,石油,天然气,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核能等;二次能源:无法从自然界直接获取,必须通过一次能源的消耗才能得到的能源,如电能等。
B:可再生能源,不可再生能源
C:生物能源:由生命物质提供的能量称为生物质能。
化石能源:在地下的动植物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形成的如煤,天然气等。
二:核能
1:核能:当原子核在某种条件下分裂或聚合时就可能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这就是核能
分类:裂变,聚变
核电站发电的过程中能量转化过程为:核能—内能---机械能---电能,
三:太阳能
太阳能:太阳能的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轻核聚变。
太阳能的利用:直接利用:用集热器和太阳能电池利用太阳能
间接利用:利用化石燃料
四:能源革命
1人工取火---人类最早的技术革命
2:蒸汽机的发明---人类进入工业化社会
五: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1:未来的理想能源:必须足够丰富,可以保证长期使用,必须足够便宜可以保证多数人用的起,相关的技术必须成熟,可以保证大规模使用,必须足够安全清洁,可以保证不会严重影响环境。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我这里是人教版的,可以吗?
抱歉,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的没有啊.
参考资料:http://hi.baidu.com/%B3%F5%D6%D0%CE%EF%C0%ED%CE%CA%CC%E2/blog/item/fecaa1ef905b1435acafd5da.html
抱歉,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的没有啊.
参考资料:http://hi.baidu.com/%B3%F5%D6%D0%CE%EF%C0%ED%CE%CA%CC%E2/blog/item/fecaa1ef905b1435acafd5da.html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课件可以吗?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老师会发的吧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