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回答
展开全部
巴黎和会签订的《凡尔赛和约》、《国联盟约》以及会后对其他战败国的和约,以条约法律形式,确立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政治、经济和军事的一般关系与制度,即所谓凡尔赛体系。其目的是想把第一次世界大战所完成的重新瓜分世界的成果巩固下来,组织对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的武装干涉、经济封锁和颠覆破坏活动。由于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矛盾,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该体系危机四伏,至20世纪30年代终于彻底崩溃。
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召开了以处置战败国德国为中心的巴黎和会,中国应邀参加。这次和会尽管充满了帝国主义的大国强权政治,但对具有战胜国身份的中国,却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一)由于是战胜国,中国便有了讨价还价的资本,有了胜者的心理、胜者的口吻。中国外交官在和会上争之急、辩之激,洋洋洒洒,有理有节,慷慨激昂,高声扬眉,充分展现了中国人的外交才能和水平,令人刮目相看,重塑了中国的国际形象。
二)由于是战胜国,《凡尔赛和约》中规定了一些有利于中国的条款,如废除德国在华领事裁判权,取消中国向德国的辛丑赔款,归还山东以外的租界地等;对奥和约,又使中国加入国联并被选入国联行政院。
三)由于是战胜国,中国的合理要求便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理解和同情。
四)由于是战胜国,中国的合理要求一经拒绝,便成为一种正常情感无法接受的现实,人民从希望的巅峰跌入失望的深谷,一种被出卖、被蔑视的民族愤怒于是爆发出来。五四运动,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五) 就意大利而言,她在一战时加入协约国是因为英,法,俄三国答应意大利在战後给予阜母及达尓马西亚,但在和会中没有提及。令她大为不满。令日後法西斯主义者墨索里尼兴起提供了口实,主张对外扩张。此外,和会中战胜国偏袒日本将中国山东给予日本,助长侵略野心,于1930年代在东北发动九一八事变.
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召开了以处置战败国德国为中心的巴黎和会,中国应邀参加。这次和会尽管充满了帝国主义的大国强权政治,但对具有战胜国身份的中国,却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一)由于是战胜国,中国便有了讨价还价的资本,有了胜者的心理、胜者的口吻。中国外交官在和会上争之急、辩之激,洋洋洒洒,有理有节,慷慨激昂,高声扬眉,充分展现了中国人的外交才能和水平,令人刮目相看,重塑了中国的国际形象。
二)由于是战胜国,《凡尔赛和约》中规定了一些有利于中国的条款,如废除德国在华领事裁判权,取消中国向德国的辛丑赔款,归还山东以外的租界地等;对奥和约,又使中国加入国联并被选入国联行政院。
三)由于是战胜国,中国的合理要求便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理解和同情。
四)由于是战胜国,中国的合理要求一经拒绝,便成为一种正常情感无法接受的现实,人民从希望的巅峰跌入失望的深谷,一种被出卖、被蔑视的民族愤怒于是爆发出来。五四运动,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五) 就意大利而言,她在一战时加入协约国是因为英,法,俄三国答应意大利在战後给予阜母及达尓马西亚,但在和会中没有提及。令她大为不满。令日後法西斯主义者墨索里尼兴起提供了口实,主张对外扩张。此外,和会中战胜国偏袒日本将中国山东给予日本,助长侵略野心,于1930年代在东北发动九一八事变.
展开全部
美、英、法、意、日等帝国主义大国的代表都是怀着各自的争霸野心和掠夺计划来参加巴黎和会的。为了实现各自的目的,他们唇枪舌剑,争吵不休,台前幕后充满了激烈斗争。
和会的第一天,法国总统普恩加莱利用致开幕辞的机会发表了长篇演说。他不仅以战胜者的口吻讥讽战败的德国“生于不义,自当死于耻辱”,同时还提出了制裁战争祸首、肢解德国的基本方案。但美国总统威尔逊却不理睬法国的建议,要求和会首先讨论建立国际联盟
问题。托马斯·伍德罗·威尔逊于1856年生于美国弗吉尼亚州斯汤顿镇的一个牧师家庭。早年在弗吉尼亚大学和霍普金斯大学攻读法律、政治和历史,曾获政治学博士学位。后来相继担任过大学教授、大学校长和州长。1912年和1916年在民主党支持下,先后当选为美国第28任总统。威尔逊仪表堂堂,意志坚强,是个极端自信的理想主义者。在他执政期间,美国发展迅速,成了世界首富。威尔逊认为,根据国际力量对比的变化,美国应当放弃传统的孤立主义政策,担当起领导世界的重任。为此,他在做出对德宣战的决定之后,又于1918年1月8日提出了以建立国际联盟和维护公海航行自由为基础的“十四点”争霸世界纲领。
威尔逊对于建立国际联盟的计划所以特别着迷,不仅因为这同他的政治声誉和历史地位息息相关,同时他还把此视为取代英法称霸世界的根本大计和必经之路。因此,他在巴黎和会首次发言时即提出要优先讨论国联盟约问题,强调国联盟约与对德和约应当成为统一的和不可分割的整体,对任何国家都有约束力。但英法两国对此不感兴趣。它们主张将二者分开,并优先讨论瓜分领土和战争赔款问题。对立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后来十人委员会经过4天争论,决定将国联问题交给以威尔逊为首的专门委员会研究,由该委员会负责制定国联盟约草案。英法的阴谋是想借此把美国的计划从议事日程里抹掉。为此,它们建议让所有中小国家的代表也都参加该委员会,把委员会搞得庞大臃肿,效率低下,以拖延时间。
专门委员会还没有开始工作,英法便提议讨论瓜分德国殖民地问题。威尔逊如梦初醒,对英法的伎俩大为不满,遂再次提议十人委员会讨论国联问题。他说:“我们不能让世界得出这样一个印象:各大国首先瓜分了世界上无力自卫的地区,然后才建立国际联盟。”于是,十人委员会再次展开交锋。会议开得很紧张,威尔逊很凶,英国的劳合·乔治和法国的克里孟梭也很凶。在此情况下,威尔逊气愤地表示,如不先确定国联盟约,他将退出会议。老练油滑的劳合·乔治反驳说:“只有上帝知道,制定国联盟约这个复杂程序什么时候才会完成。”威尔逊回答说:“只要无人故意捣乱,委员会的工作10天就可结束。”美国的威胁起了作用,英法只好让步。事实果如威尔逊所言,专门委员会经过一系列紧张磋商,终于在2月13日按期制定出了国联盟约草案。2月14日,威尔逊在庄严的气氛中向全体大会报告了草案内容,并获得一致通过,在第一回合的斗争中,威尔逊勉强占了上风。
法国总理克里孟梭是巴黎和会的另一主角。克里孟梭于1841年生在法国南特省。他是学医出身,在30岁时便当选为国会议员,开始步入政界。1906—1909年曾任政府总理。1917年再次受命组阁。在这次巴黎和会上,他以法国首席代表的身份当选为大会主席。克里孟梭对德国怀有强烈的复仇情绪。他出席巴黎和会的主要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削弱德国,以建立法国在欧洲大陆的霸权。为此,他在十人会议上提出,法国不仅要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还要将法国的边界东移到莱茵河,并主张将莱茵河左岸的德国各省合并成一个独立国家。但美英两国既想保持德法之间的力量平衡,又想利用德国对抗苏俄,因而都反对这种过分削弱德国的建议。它们提出,由美英两国来保障法国东部边界的安全,如果法国一旦遭到侵犯,美英将立即援助。克里孟梭虽然被迫放弃了建立莱茵国的要求,但作为交换条件,他又提出由协约国军队占领莱茵河左岸30年,并将萨尔矿区交给法国。威尔逊对法国这项新的要求非常恼火。他不耐烦地说,他从来没有听到还有个什么萨尔问题。对此,克里孟梭气得暴跳如雷,攻击威尔逊是个亲德分子,并强硬地宣称:任何一个法国总理都不会签署一项不把萨尔并入法国的条约。但威尔逊也不示弱,他冷冰冰地讥讽克里孟梭说:“你的意思是说,如果法国得不到它想要的东西,就会拒绝同我们合作?这样看来,你是希望我回家了。”克里孟梭回答说:“我并不希望你回家,我本人倒是想回去。”说着,便气冲冲地离开了办公室。因为美国的立场得到英国的支持,克里孟梭面对英美联合阵线,只得降低自己的要求,建议萨尔区先由法国委任统治15年,然后由公民投票决定其命运。同时扬言,这一要求如得不到满足,法国将退出会议。威尔逊最后也做出让步,派其代表豪斯上校通知克里孟梭,说美国准备重新考虑法国在萨尔和莱茵问题上的立场。克里孟梭得到这个消息后欣喜若狂,紧紧拥抱了豪斯上校。豪斯上校当即要求克里孟梭制止法国报刊对威尔逊的攻击。于是,第二天巴黎各报便登满了吹捧威尔逊的文章。
和会的第一天,法国总统普恩加莱利用致开幕辞的机会发表了长篇演说。他不仅以战胜者的口吻讥讽战败的德国“生于不义,自当死于耻辱”,同时还提出了制裁战争祸首、肢解德国的基本方案。但美国总统威尔逊却不理睬法国的建议,要求和会首先讨论建立国际联盟
问题。托马斯·伍德罗·威尔逊于1856年生于美国弗吉尼亚州斯汤顿镇的一个牧师家庭。早年在弗吉尼亚大学和霍普金斯大学攻读法律、政治和历史,曾获政治学博士学位。后来相继担任过大学教授、大学校长和州长。1912年和1916年在民主党支持下,先后当选为美国第28任总统。威尔逊仪表堂堂,意志坚强,是个极端自信的理想主义者。在他执政期间,美国发展迅速,成了世界首富。威尔逊认为,根据国际力量对比的变化,美国应当放弃传统的孤立主义政策,担当起领导世界的重任。为此,他在做出对德宣战的决定之后,又于1918年1月8日提出了以建立国际联盟和维护公海航行自由为基础的“十四点”争霸世界纲领。
威尔逊对于建立国际联盟的计划所以特别着迷,不仅因为这同他的政治声誉和历史地位息息相关,同时他还把此视为取代英法称霸世界的根本大计和必经之路。因此,他在巴黎和会首次发言时即提出要优先讨论国联盟约问题,强调国联盟约与对德和约应当成为统一的和不可分割的整体,对任何国家都有约束力。但英法两国对此不感兴趣。它们主张将二者分开,并优先讨论瓜分领土和战争赔款问题。对立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后来十人委员会经过4天争论,决定将国联问题交给以威尔逊为首的专门委员会研究,由该委员会负责制定国联盟约草案。英法的阴谋是想借此把美国的计划从议事日程里抹掉。为此,它们建议让所有中小国家的代表也都参加该委员会,把委员会搞得庞大臃肿,效率低下,以拖延时间。
专门委员会还没有开始工作,英法便提议讨论瓜分德国殖民地问题。威尔逊如梦初醒,对英法的伎俩大为不满,遂再次提议十人委员会讨论国联问题。他说:“我们不能让世界得出这样一个印象:各大国首先瓜分了世界上无力自卫的地区,然后才建立国际联盟。”于是,十人委员会再次展开交锋。会议开得很紧张,威尔逊很凶,英国的劳合·乔治和法国的克里孟梭也很凶。在此情况下,威尔逊气愤地表示,如不先确定国联盟约,他将退出会议。老练油滑的劳合·乔治反驳说:“只有上帝知道,制定国联盟约这个复杂程序什么时候才会完成。”威尔逊回答说:“只要无人故意捣乱,委员会的工作10天就可结束。”美国的威胁起了作用,英法只好让步。事实果如威尔逊所言,专门委员会经过一系列紧张磋商,终于在2月13日按期制定出了国联盟约草案。2月14日,威尔逊在庄严的气氛中向全体大会报告了草案内容,并获得一致通过,在第一回合的斗争中,威尔逊勉强占了上风。
法国总理克里孟梭是巴黎和会的另一主角。克里孟梭于1841年生在法国南特省。他是学医出身,在30岁时便当选为国会议员,开始步入政界。1906—1909年曾任政府总理。1917年再次受命组阁。在这次巴黎和会上,他以法国首席代表的身份当选为大会主席。克里孟梭对德国怀有强烈的复仇情绪。他出席巴黎和会的主要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削弱德国,以建立法国在欧洲大陆的霸权。为此,他在十人会议上提出,法国不仅要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还要将法国的边界东移到莱茵河,并主张将莱茵河左岸的德国各省合并成一个独立国家。但美英两国既想保持德法之间的力量平衡,又想利用德国对抗苏俄,因而都反对这种过分削弱德国的建议。它们提出,由美英两国来保障法国东部边界的安全,如果法国一旦遭到侵犯,美英将立即援助。克里孟梭虽然被迫放弃了建立莱茵国的要求,但作为交换条件,他又提出由协约国军队占领莱茵河左岸30年,并将萨尔矿区交给法国。威尔逊对法国这项新的要求非常恼火。他不耐烦地说,他从来没有听到还有个什么萨尔问题。对此,克里孟梭气得暴跳如雷,攻击威尔逊是个亲德分子,并强硬地宣称:任何一个法国总理都不会签署一项不把萨尔并入法国的条约。但威尔逊也不示弱,他冷冰冰地讥讽克里孟梭说:“你的意思是说,如果法国得不到它想要的东西,就会拒绝同我们合作?这样看来,你是希望我回家了。”克里孟梭回答说:“我并不希望你回家,我本人倒是想回去。”说着,便气冲冲地离开了办公室。因为美国的立场得到英国的支持,克里孟梭面对英美联合阵线,只得降低自己的要求,建议萨尔区先由法国委任统治15年,然后由公民投票决定其命运。同时扬言,这一要求如得不到满足,法国将退出会议。威尔逊最后也做出让步,派其代表豪斯上校通知克里孟梭,说美国准备重新考虑法国在萨尔和莱茵问题上的立场。克里孟梭得到这个消息后欣喜若狂,紧紧拥抱了豪斯上校。豪斯上校当即要求克里孟梭制止法国报刊对威尔逊的攻击。于是,第二天巴黎各报便登满了吹捧威尔逊的文章。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好的因素:巴黎和会的结果,与德国签订凡尔赛和约,与奥地利签订圣日耳曼和约,与保加利亚签订了纳伊和约,与匈牙利签订了特里亚农和约,与土耳其签订了塞夫勒和约.会议决定成立国际联盟,通过了国联盟约,并把盟约列为上述和约的组成部分.华盛顿会议完成了维护帝国主义列强利益的战后和平"调整".这使得欧洲迎来了短暂的和平并且为20年代初期的经济大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
坏的因素:它试图建立战后和平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仅没消除各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反而使之更加激化.重新划分世界的新的角逐又展开了,随之开始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坏的因素:它试图建立战后和平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仅没消除各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反而使之更加激化.重新划分世界的新的角逐又展开了,随之开始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