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熙凤为什么对秦可卿这么好??
展开全部
秦可卿,是宁国府贾蓉的妻子。可卿是她的乳名。金陵十二钗之一。她是营缮司郎中秦邦业从养生堂抱养的女儿,小名可儿,大名兼美。她长得袅娜纤巧,性格风流,行事又温柔和平,深得贾母等人的欢心。但公公贾珍与她关系暧昧,致使其年轻早夭。 王熙凤对秦可卿好无外乎两个方面:一方面,所谓性格的互补。以王熙凤的强悍,或许在潜意识里她是想成为一个温柔的女人的,因此,秦可卿的性格正好对她有着强烈的吸引力,而且,借与秦可卿交好,说不定还可以抵消一些别人对她的怨恨。而对于秦可卿来说,道理也是一样的,对于这样一个温柔忍让得甚至有些软弱的人来说,交一个强势的朋友,或许可以得到很多的保护,以及增强安全感。如果我们了解了秦可卿在宁国府遭受的“非人待遇”,就更能理解她对女强人王熙凤的羡慕和欣赏了,或许,那里面还有一种替代性的满足的感情在里面呢。当然,这只是事情的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才是更重要的,那就是:这是两个长房长孙媳妇的联盟。从王熙凤来说,她是荣国府的长房长孙媳妇,也就是说,按照一般的常理,在贾母、王夫人之后,接班人肯定是她。而对于秦可卿来说,她虽然比王熙凤小一辈,是王熙凤的侄子贾蓉的妻子,但由于宁国府的贾敬已经出家为道,实际的当家是玉字辈的贾珍,也就是说现在的内当家是贾珍的妻子尤氏,而秦可卿也是宁国府下一代的接班人。在我看来,正是这个原因,导致了王熙凤和秦可卿的紧密结盟。也就是说,早在未接班之前,王熙凤和秦可卿早已经在暗中做准备了。而且两人一刚一柔、一文一武、一张一弛,可谓相得益彰。或许这也是她们彼此看重对方的重要原因吧。为了在荣国府站住脚,王熙凤费尽了心机,而出身贫寒的秦可卿为了在宁国府站住脚,做出了更大的牺牲,她忍辱负重,接受着贾珍贾蓉父子的双重“性蹂躏”,她之所以能够忍气吞声,除了性格的懦弱以及不敢声张外,恐怕渴望着有朝一日“从小媳妇熬成婆”也是一个支撑她顽强而屈辱的活下去的希望。为了印证这种判断,不妨来看王熙凤和秦可卿不多的几次交谈:第十一回写秦可卿病重,王熙凤前去探望,只见:秦氏拉着凤姐儿的手,强笑道:“这都是我没福。这样人家,公公婆婆当自己的女孩儿似的待。婶娘的侄儿虽说年轻,却也是他敬我,我敬他,从来没有红过脸儿。就是一家子的长辈同辈之中,除了婶子倒不用说了,别人也从无不疼我的,也无不和我好的。这如今得了这个病,把我那要强的心一分也没了。公婆跟前未得孝顺一天,就是婶娘这样疼我,我就有十分孝顺的心,如今也不能够了。我自想着,未必熬的过年去呢。”这段话已经鲜明的道出了秦可卿和王熙凤一样“要强的心”,本来指望着将来有朝一日接班,掌管诺大个家族,不想,没这个命了。而将来与王熙凤联手掌管贾府的愿望也就落空了。此其一。其二,秦可卿临死前对王熙凤的托梦说明这两个长孙媳妇平时没少在一起研究贾府的未来。小说第十三回,写秦可卿临死前的托梦:凤姐方觉星眼微朦,恍惚只见秦氏从外走来,含笑说道:“婶子好睡!我今日回去,你也不送我一程。因娘儿们素日相好,我舍不得婶子,故来别你一别。还有一件心愿未了,非告诉婶子,别人未必中用。”凤姐听了,恍惚问道:“有何心愿?你只管托我就是了。”秦氏道:“婶婶,你是个脂粉队里的英雄,连那些束带顶冠的男子也不能过你,你如何连两句俗语也不晓得?常言‘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又道是‘登高必跌重’。如今我们家赫赫扬扬,已将百载,一日倘或乐极悲生,若应了那句‘树倒猢狲散’的俗语,岂不虚称了一世的诗书旧族了!”凤姐听了此话,心胸大快,十分敬畏,忙问道:“这话虑的极是,但有何法可以永保无虞?”秦氏冷笑道:“婶子好痴也。否极泰来,荣辱自古周而复始,岂人力能可保常的。但如今能于荣时筹画下将来衰时的世业,亦可谓常保永全了。即如今日诸事都妥,只有两件未妥,若把此事如此一行,则后日可保永全了。” 凤姐便问何事。秦氏道:“目今祖茔虽四时祭祀,只是无一定的钱粮,第二,家塾虽立,无一定的供给。依我想来,如今盛时固不缺祭祀供给,但将来败落之时,此二项有何出处?莫若依我定见,趁今日富贵,将祖茔附近多置田庄房舍地亩,以备祭祀供给之费皆出自此处,将家塾亦设于此。合同族中长幼,大家定了则例,日后按房掌管这一年的地亩,钱粮,祭祀,供给之事。如此周流,又无争竞,亦不有典卖诸弊。便是有了罪,凡物可入官,这祭祀产业连官也不入的。便败落下来,子孙回家读书务农,也有个退步,祭祀又可永继。若目今以为荣华不绝,不思后日,终非长策。眼见不日又有一件非常喜事,真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要知道,也不过是瞬间的繁华,一时的欢乐,万不可忘了那‘盛筵必散’的俗语。此时若不早为后虑,临期只恐后悔无益了。”凤姐忙问:“有何喜事?”秦氏道:“天机不可泄漏。只是我与婶子好了一场,临别赠你两句话,须要记着。”因念道:“三春过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凤姐还欲问时,只听二门上传事云板连叩四下,将凤姐惊醒。人回:“东府蓉大奶奶没了。”凤姐闻听,吓了一身冷汗,出了一回神,只得忙忙的穿衣,往王夫人处来。以往人们在分析这段描写的时候,总是把秦可卿看成一个具有神秘身份的人物,否则何来如此精准的预测?其实不然。首先,在小说中能看到这一点的并不止秦可卿一人,还包括贾探春,她在查抄大观园时那一段“外人是杀不死的,必先从内部杀起”的精辟论断以及旁观者清的冷子兴都预见到了贾府的衰败。这并不值得大惊小怪。至于关于贾元春晋升贵妃的预言,其实只要留意到当今皇上对贾元春的宠爱以及皇后对贾元春的信任,再加上宫内太监的透露消息,是不难预感到贾元春会得到进一步册封的,不过是王熙凤忙于事务,无暇顾及罢了。这里不过是曹雪芹的神话主义叙事线索的一种“带有神秘主义风格”的叙事方式而已。其次,在我看来,这段话并非但不是秦可卿是什么特殊人物的证据,反而是她和王熙凤一样有着将来掌管贾府的愿望的证明。这番话表明,王熙凤和秦可卿这两位长房长孙媳妇,素日里在一起,就像两位胸怀壮志的年轻人一样,经常畅谈起以后如何掌管贾府以及贾府将来的命运等种种设想和计划,而秦可卿的见识,则明显要比王熙凤高一筹。那种情形,就像现在的年轻人畅谈起人生理想一样。也正因此,当王熙凤听到秦可卿病重时,才会有“眼圈儿红了半天”,以及下面这番临别情景:秦氏又道:“婶子,恕我不能跟过去了。闲了时候还求婶子常过来瞧瞧我,咱们娘儿们坐坐,多说几遭话儿。”凤姐儿听了,不觉得又眼圈儿一红,遂说道:“我得了闲儿必常来看你。”这不仅再次证明上述王熙凤和秦可卿经常在一起畅谈的事实,而且表明,王熙凤对于秦可卿的哀痛,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兔死狐悲”、“唇亡齿寒”的悲伤。 这,就是王熙凤和秦可卿的大致感情脉络。
展开全部
一、 王熙凤和秦可卿的丈夫贾蓉有染;其次秦可卿是贾家长房长孙媳,地位不低,王熙凤喜欢权势,也只和有权势的人交往。
二、秦可卿生得好,行事又乖巧,府上人人喜欢,如果她王熙凤独独不喜欢,岂不要犯众怒?再说,这样的人品行事,王熙凤没有理由不喜欢。
三、贾母很喜欢秦可卿,以为她是孙媳妇中第一得意之人,她王熙凤要讨老祖宗欢心,也自然要喜欢秦可卿。
四、秦可卿是东府里的长孙媳妇,她要与东府里的人搞好关系,自然要喜欢秦可卿。另外,东府与西府分属两家,经济行政相对独立,秦可卿再能干,再有好人缘,也抢不了她的第一主事人的位子,威胁不到她。也就是说,她们两个没有利益上的一点半点的冲突。这也是两人成为好姐妹的良好的基础。
五、秦可卿见识过人,她没理由不喜欢她。说秦可卿见识过人,书中是有交代的。秦可卿临终曾托梦给王熙凤,说了一番颇有见地的话,让她肃然起敬。秦氏说,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登高必跌重。她预见贾府必有衰败的一天,让王熙凤及早未雨绸缪,筹划一下将来的打算。更可贵的是她不光有自己的一套理论,还有具体的实施办法,两条:一是祖茔祭祀之供给,多置田亩,以备后患;二是家中私塾的管理。此处不赘述。总之言辞恳切,有理有据,真真一个难得的管理人才。一番远见,振聋发聩,令人叹服,王熙凤想不敬服都难。
二、秦可卿生得好,行事又乖巧,府上人人喜欢,如果她王熙凤独独不喜欢,岂不要犯众怒?再说,这样的人品行事,王熙凤没有理由不喜欢。
三、贾母很喜欢秦可卿,以为她是孙媳妇中第一得意之人,她王熙凤要讨老祖宗欢心,也自然要喜欢秦可卿。
四、秦可卿是东府里的长孙媳妇,她要与东府里的人搞好关系,自然要喜欢秦可卿。另外,东府与西府分属两家,经济行政相对独立,秦可卿再能干,再有好人缘,也抢不了她的第一主事人的位子,威胁不到她。也就是说,她们两个没有利益上的一点半点的冲突。这也是两人成为好姐妹的良好的基础。
五、秦可卿见识过人,她没理由不喜欢她。说秦可卿见识过人,书中是有交代的。秦可卿临终曾托梦给王熙凤,说了一番颇有见地的话,让她肃然起敬。秦氏说,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登高必跌重。她预见贾府必有衰败的一天,让王熙凤及早未雨绸缪,筹划一下将来的打算。更可贵的是她不光有自己的一套理论,还有具体的实施办法,两条:一是祖茔祭祀之供给,多置田亩,以备后患;二是家中私塾的管理。此处不赘述。总之言辞恳切,有理有据,真真一个难得的管理人才。一番远见,振聋发聩,令人叹服,王熙凤想不敬服都难。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