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会独立思考怎么办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作为爸爸妈妈,我们应该明白:一个自信的孩子,首先必须具有善于独立思考的能力。因为,独立思考是思维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孩子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前提。要重视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 爸爸妈妈们,我们一定要理解独立思考对孩子成长成才的重要性,并掌握促使孩子学会独立思考的正确方法。 杰出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如果一个人掌握了所学学科的基础理论,并且学会了独立思考和工作,他必定会找到他自己的道路,而且比起那种主要以获得细节知识为目的的人来,他一定能更好地适应进步和变化。” 当前经济发达国家已经把培养孩子的思考能力放在教育的首位。因为只有独立思考才能独立做事,才会“我要干”。美国教育界认为在学校只强调掌握读写能力而不会思考是不行的,这样不利于他们正常发展,必须让孩子掌握基本功中的基本功——思考。他们认为,鼓励孩子们动脑——创造性地思考,独立解决问题,自己做出决定,这对儿童的成长至关重要。 因此,在美国的学校、教室内到处挂着“走向独立解决问题的道路”、“记住聪明猫头鹰的话:‘思考”’等巨型标语,孩子戴着的纸帽上写着“思考”,穿的汗衫上印着“我是一个小思考家”,处处提醒孩子去思考。 培养善于独立思考的人,应是孩子成长教育的目标之一。爸爸妈妈们应当让孩子早一点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 一般来说,孩子最初是很少有自己独立的看法的,他们还不善于思考,总是说“妈妈说……”、“阿姨说……”、“老师说……”。这时,爸爸妈妈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早一点从“别人说”转化为“我认为……”、“我主张……”、“我说……”。“别人说”表明孩子还处于消极被动的学习地位,“我说”则表明孩子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地位,这样有利于促进他们学习能力的提高。 那些著名的科学家、发明家,之所以能够为人类文明作出贡献,大多在于他们敢于否定前人的、甚至是权威性的结论。牛顿力学在当时是没有人敢于怀疑的,爱因斯坦却敢于向它挑战,结果创立了相对论。 孩子常有这样的观念:“大人讲的就是对的”、“书本上讲的就是对的”,这种依赖性的思维方式极大地妨碍了孩子创造性的发挥。因此爸爸妈妈应当鼓励孩子用审视的眼光来看待一切,大胆地怀疑。这样当孩子发现前人有什么谬误时,就敢于付诸行动向权威挑战。 前苏联女英雄卓娅的母亲在《卓娅与舒拉的故事》一书中曾经写过这样一个故事:卓娅的学习成绩很好,然而某些功课她学得很吃力。有时候她做数学和物理学功课做到深夜,可是始终不让舒拉帮助她。有很多次都是这样的:舒拉早已准备第二天的功课了,可是卓娅仍然伏在桌上。
“代数。算不出这道题。” “来,我算给你看。”舒拉说。 “不用,我自己想想吧。” 半小时过去了,一小时过去了。舒拉生气地说:“我睡觉去了!答案就在这里。你看,我放在这里啦!” 卓娅连头也不抬。舒拉遗憾地挥了挥手,离去了。卓娅又做了很长时间。在十分困倦时,她就用冷水洗脸,洗完后仍然坐在桌旁。题的答案就在旁边放着,伸手就可以取来,但是,卓娅连往那边看上一眼也不肯。 第二天,她的数学分数得了“优”,这事并不使班上任何人感到惊异。可是,她母亲和舒拉都知道这个“优”的代价是什么。这个代价就是付出努力去独立思考。 因此,聪明的爸爸妈妈在面对孩子的问题时,要启发孩子去想,去分析,运用自己学过的知识和经验,通过看书、查参考资料等方法去寻找答案。孩子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思维能力就会得到提高。解决方法 许多孩子都有较强的好奇心,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每当见到一个新事物,总想更深入地去了解,往往会不自觉地摸一摸、问一问、拆一拆、装一装。许多爸爸妈妈对孩子的这些行为很是烦恼,经常批评孩子甚至恐吓孩子,其实,这些都是孩子喜欢探究和旺盛求知欲的表现,爸爸妈妈的呵斥会挫伤孩子思维的积极性。 正确的做法应当是因势利导,鼓励孩子的探索精神,启发孩子“异想天开”。例如,让孩子突破常规的思维模式,从另一个角度去思考问题,孩子就会发现平时盛饭的碗可以用来当乐器,平时装热水的暖瓶还可以用来煮粥,这就是“发散思维”或“求异思维”。这种发散性的思维模式可以让孩子在学习时不盲目听信,解决问题时善于从多方面考虑,从而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向孩子发问,不要只问对或错的封闭式问题,最好依据孩子的能力,问一些答案不唯一的开放性问题,如:回形针有些什么用途?如果让你去郊游,你会选择哪里?为什么要选择这个地方?可见,向孩子发问还要有一定的技巧。 台湾教育专家陈龙安认为良好的发问应该掌握十个方面,他总结的“十字诀”就是:假、例、比、替、除、可、想、组、何、类。 “假”:就是发问时以“假如……”开头,让孩子进行思考; “例”:就是让孩子在回答问题时多举例子; “比”:就是让孩子比较两件事物的异同; “替”:就是让孩子思考有什么是可以替代的; “除”:就是多问孩子“除了……还有什么”; “可”:就是让孩子思考可能的情况; “想”:就是让孩子想象各种情况; “组”:就是教孩子把不同的东西组合,并思考组合在一起会如何; “何”:就是以“何”自问的检讨策略,即为何、何人、何时、何事、何处、如何; “类”:就是让孩子类推各种可能性。
展开全部
如何培养孩子独立思考
1、遇到困难不立刻帮助
在孩子遇到困难时,首先应该让他自己寻找一下解决的办法。许多父母,就因为看不惯孩子做错事,有或是不忍心见到孩子被问题难道而委屈的样子,总是第一时间的帮孩子解决。这样只会令孩子产生依赖心理。有困难就第一时间让父母解决,自己懒得动脑筋,久而久之,便欠缺独立思考的能力。
2、不包办替代
很多父母对孩子都是百般呵护,事事包办,不让孩子做任何事情,这样看似爱孩子,其实是在害孩子。孩子因为动手少,动脑也会少,独立思考的能力得不到锻炼,对孩子现在的学习不利,也影响孩子今后生活的质量。所以,父母应该让孩子自己动手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样不但提高了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也会锻炼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
3、多提问“开放式”的问题
我们在帮孩子解答“疑难”问题的同时,也可以向孩子提出一些问题,但在向孩子提出的问题时,一定要把握好问题的深度和方向,家长提问题时,多提问开放性的,如“纸有哪些用途”“羊为什么吃纸?”等,开放式的问题不仅可以引起儿童的兴趣,还可以锻炼儿童的发散性思维;家长也可以提问突发性事件,如“遇到火灾怎么办”等,以此考察孩子的应变能力,但对于封闭性的问题家长尽量少问,如“青蛙有几条腿”等问题。
4、教孩子多方面考虑问题
孩子喜欢问问题,有些问题还很“傻”,但无论孩子问的是什么样的问题,父母都不要嫌孩子烦,更不能打击孩子的积极性,而应尽可能多地给孩子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并且引导孩子从多个角度考虑问题的答案,让孩子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
1、遇到困难不立刻帮助
在孩子遇到困难时,首先应该让他自己寻找一下解决的办法。许多父母,就因为看不惯孩子做错事,有或是不忍心见到孩子被问题难道而委屈的样子,总是第一时间的帮孩子解决。这样只会令孩子产生依赖心理。有困难就第一时间让父母解决,自己懒得动脑筋,久而久之,便欠缺独立思考的能力。
2、不包办替代
很多父母对孩子都是百般呵护,事事包办,不让孩子做任何事情,这样看似爱孩子,其实是在害孩子。孩子因为动手少,动脑也会少,独立思考的能力得不到锻炼,对孩子现在的学习不利,也影响孩子今后生活的质量。所以,父母应该让孩子自己动手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样不但提高了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也会锻炼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
3、多提问“开放式”的问题
我们在帮孩子解答“疑难”问题的同时,也可以向孩子提出一些问题,但在向孩子提出的问题时,一定要把握好问题的深度和方向,家长提问题时,多提问开放性的,如“纸有哪些用途”“羊为什么吃纸?”等,开放式的问题不仅可以引起儿童的兴趣,还可以锻炼儿童的发散性思维;家长也可以提问突发性事件,如“遇到火灾怎么办”等,以此考察孩子的应变能力,但对于封闭性的问题家长尽量少问,如“青蛙有几条腿”等问题。
4、教孩子多方面考虑问题
孩子喜欢问问题,有些问题还很“傻”,但无论孩子问的是什么样的问题,父母都不要嫌孩子烦,更不能打击孩子的积极性,而应尽可能多地给孩子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并且引导孩子从多个角度考虑问题的答案,让孩子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