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分别有多少个市、县级市、县、自治县、市辖区等”请问谁能详细的告诉我?谢谢。。
请问能否把以上问的问题分别按每个市里分的市、县级市、县、自治县、市辖区等名称和数量排列给我呢!谢谢。。...
请问能否把以上问的问题分别按每个市里分的市、县级市、县、自治县、市辖区等名称和数量排列给我呢!谢谢。。
展开
3个回答
展开全部
截至2004年12月31日,内蒙古辖域共划分为12个一级行政区即9个地级市、3个盟,下辖21个市辖区、11个县级市、17个县、49个旗、3个自治旗。
现辖9地级市,3盟,共计21市辖区,11县级市,17县,49旗,3自治旗。
地级行政区共计12个,即9个地级市和3个盟。
9个地级市:
·呼和浩特市(自治区首府) ·包头市 ·乌海市 ·赤峰市 ·通辽市 ·鄂尔多斯市 ·呼伦贝尔市 ·巴彦淖尔市 ·乌兰察布市
3个盟:
·锡林郭勒盟 ·阿拉善盟 ·兴安盟
现辖9地级市,3盟,共计21市辖区,11县级市,17县,49旗,3自治旗。
地级行政区共计12个,即9个地级市和3个盟。
9个地级市:
·呼和浩特市(自治区首府) ·包头市 ·乌海市 ·赤峰市 ·通辽市 ·鄂尔多斯市 ·呼伦贝尔市 ·巴彦淖尔市 ·乌兰察布市
3个盟:
·锡林郭勒盟 ·阿拉善盟 ·兴安盟
参考资料: http://baike.baidu.com/view/5318.htm
2006-10-05 · 知道合伙人软件行家
关注
展开全部
内蒙古自治区辖:9个地级市、3个盟;21个市辖区、11个县级市、17个县、49个旗、3个自治旗。(2005年资料)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内蒙古自治区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北部边疆,由东北向西南斜伸,呈狭长形。经纬度西起东经97°12′,东至东经126°04′,横跨经度28°52′,相隔2 400多公里;南起北纬37°24′,北至北纬53°23′,纵占纬度15°59′,直线距离1 700公里;全区总面积118.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2.3%,居全国第3位。东、南、西依次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宁夏和甘肃8省区毗邻,跨越三北(东北、华北、西北),靠近京津;北部同蒙古国和俄罗斯联邦接壤,国境线长4221公里。
气候 内蒙古自治区地域广袤,所处纬度较高,高原面积大,距离海洋较远,边沿有山脉阻隔,气候以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为主。有降水量少而不匀,风大,寒暑变化剧烈的特点。大兴安岭北段地区属于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巴彦浩特--海勃湾--巴彦高勒以西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总的特点是春季气温骤升,多大风天气,夏季短促而炎热,降水集中,秋季气温剧降,霜冻往往早来,冬季漫长严寒,多寒潮天气。全年太阳辐射量从东北向西南递增,降水量由东北向西南递减。年平均气温为0°~8℃,气温年差平均在34°~36℃,日差平均为12o~16℃。年总降水量50~450毫米,东北降水多,向西部递减。东部的鄂伦春自治旗降水量达486毫米,西部的阿拉善高原年降水量少于50毫米,额济纳旗为37毫米。蒸发量大部分地区都高于l200毫米,大兴安岭山地年蒸发量少于1 200毫米,巴彦淖尔高原地区达3 200毫米以上。内蒙古日照充足,光能资源非常丰富,大部分地区年日照时数都大于2 700小时,阿拉善高原的西部地区达3 400小时以上。全年大风日数平均在10~40天,70%发生在春季。其中锡林郭勒、乌兰察布高原达50天以上;大兴安岭北部山地,一般在l0天以下。沙暴日数大部分地区为5-20天,阿拉善西部和鄂尔多斯高原地区达20天以上,阿拉善盟额济纳旗的呼鲁赤古特大风日,年均108天。
政区沿革 1947年4月23日至5月3日,乌兰夫(云泽)在王爷庙(今乌兰浩特市) 召开内蒙古人民代表会议,会议决定5月1日为内蒙古自治区成立纪念日,民族区域自治在全国第一个得以实现,时辖呼伦贝尔、纳文慕仁、兴安、锡林郭勒、察哈尔盟,计32个旗、1个县、3个县级市,面积54万平方公里。自治政府驻王爷庙。1949年11月,经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周恩来批准,自治政府迁址张家口。1949年9月19日,以国民党高级将领、绥远省代省长董其武为首的19人率部举行起义,其后,成立绥远省人民政府。1954年3月5日,内蒙古人民政府、绥远省人民政府委员会、绥远军政委员会、绥远省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在归绥市(呼和浩特市)联合召开扩大会议,根据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命令,从3月6日起,绥远省建制和省人民政府同时撤销,原绥远省辖区并入内蒙古自治区,由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领导,自治区人民政府驻呼和浩特市。1955年7月30日,将热河省敖汉、翁牛特、喀拉沁旗和赤峰、宁城、乌丹县划归自治区昭乌达盟。1956年4月3日,将甘肃省巴彦浩特蒙古族自治州和额济纳蒙古族自治旗划归内蒙古,增设巴彦淖尔盟,以原自治州和自治旗的行政区域为盟的行政区域。1969年7月5日,将呼伦贝尔盟、哲里木盟、昭乌达盟分别划归黑龙江、吉林和辽宁三省;将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额济纳旗分别划归宁夏和甘肃,1979年5月30日又重新划回内蒙古自治区。
2001年,内蒙古自治区设有呼和浩特市、包头市、乌海市、赤峰市、鄂尔多斯市、通辽市、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锡林郭勒盟、乌兰察布盟、巴彦淖尔盟和阿拉善盟。下设101个旗、县、市、区,其中以旗命名的52个(包括鄂伦春、鄂温克、莫力达瓦达斡尔3个民族自治旗),以县命名的17个,盟辖市14个、区18个。自治区人民政府驻地呼和浩特市。
人口增长率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前的人口一直徘徊在200万人左右。1947年自治区成立后,内蒙古人口有较快增长,少数民族人口增长更快,1995年底,全区总人口达2 284.4万人,比1947年增加1 722.7万人,增长3.l倍,平均每年增长2.97%,占全国人口的1.9%,人口总数在各省市区中居第2l位。其中蒙古族人口369.92万人,比1947年增长3.4倍,平均每年增长3.2%;汉族人口1828.75万人,比1947年增长2.9倍,平均每年增长2.9%;其他少数民族人121 85.73万人,比1947年增长8.6倍,平均每年增长4.8%。1995年,全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0.53%。,与全国土0.55%。的平均水平基本持平,控制人口已初见成效。2001年,全区总人口2377.49万人,其中蒙古族人口404.08万人,汉族人口1843.7万人。
人口性别构成 内蒙古自治区的人口性别构成在解放前处于失调状态,1947年,全区女性人口占总人口的44.1%。解放后,男女性别比例逐步趋于协调。1995年底,全区女性人口占总人口的48%,男性人口占总人口的52%,性别比例为1:0.92。2001年,全区男性人口 1 228.9万人,女性人口 46.64万人。
人口文化构成 据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全区每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148人,比全国平均水平多6人,居全国各省市区第12位;每万人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1 512.1人,比全国平均水平多415人,居全国第8位;文盲、半文盲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5.39%,比全国平均水平低0.59个百分点,居全国第14位。 2001年,全区总人口中大专以上文化90.35万人,高中、中专文化326.88万人,初中文化826.65万人,小学文化以下980.53万人。
人口年龄构成 据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全区0~1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28.45%,15—29岁占32.5%,30~44岁占21.1%,45~59岁占11.42%,60~74岁占 5.43%,人口年龄构成属于轻型结构。
民族 全区共居住有49个民族。人口在100万以上的有汉族、蒙古族;人口在10万以上的有回族和满族; 人口在l万以上的有朝鲜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人口在1 000以上的有鄂伦春族、壮族、 锡伯族、俄罗�%
气候 内蒙古自治区地域广袤,所处纬度较高,高原面积大,距离海洋较远,边沿有山脉阻隔,气候以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为主。有降水量少而不匀,风大,寒暑变化剧烈的特点。大兴安岭北段地区属于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巴彦浩特--海勃湾--巴彦高勒以西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总的特点是春季气温骤升,多大风天气,夏季短促而炎热,降水集中,秋季气温剧降,霜冻往往早来,冬季漫长严寒,多寒潮天气。全年太阳辐射量从东北向西南递增,降水量由东北向西南递减。年平均气温为0°~8℃,气温年差平均在34°~36℃,日差平均为12o~16℃。年总降水量50~450毫米,东北降水多,向西部递减。东部的鄂伦春自治旗降水量达486毫米,西部的阿拉善高原年降水量少于50毫米,额济纳旗为37毫米。蒸发量大部分地区都高于l200毫米,大兴安岭山地年蒸发量少于1 200毫米,巴彦淖尔高原地区达3 200毫米以上。内蒙古日照充足,光能资源非常丰富,大部分地区年日照时数都大于2 700小时,阿拉善高原的西部地区达3 400小时以上。全年大风日数平均在10~40天,70%发生在春季。其中锡林郭勒、乌兰察布高原达50天以上;大兴安岭北部山地,一般在l0天以下。沙暴日数大部分地区为5-20天,阿拉善西部和鄂尔多斯高原地区达20天以上,阿拉善盟额济纳旗的呼鲁赤古特大风日,年均108天。
政区沿革 1947年4月23日至5月3日,乌兰夫(云泽)在王爷庙(今乌兰浩特市) 召开内蒙古人民代表会议,会议决定5月1日为内蒙古自治区成立纪念日,民族区域自治在全国第一个得以实现,时辖呼伦贝尔、纳文慕仁、兴安、锡林郭勒、察哈尔盟,计32个旗、1个县、3个县级市,面积54万平方公里。自治政府驻王爷庙。1949年11月,经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周恩来批准,自治政府迁址张家口。1949年9月19日,以国民党高级将领、绥远省代省长董其武为首的19人率部举行起义,其后,成立绥远省人民政府。1954年3月5日,内蒙古人民政府、绥远省人民政府委员会、绥远军政委员会、绥远省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在归绥市(呼和浩特市)联合召开扩大会议,根据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命令,从3月6日起,绥远省建制和省人民政府同时撤销,原绥远省辖区并入内蒙古自治区,由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领导,自治区人民政府驻呼和浩特市。1955年7月30日,将热河省敖汉、翁牛特、喀拉沁旗和赤峰、宁城、乌丹县划归自治区昭乌达盟。1956年4月3日,将甘肃省巴彦浩特蒙古族自治州和额济纳蒙古族自治旗划归内蒙古,增设巴彦淖尔盟,以原自治州和自治旗的行政区域为盟的行政区域。1969年7月5日,将呼伦贝尔盟、哲里木盟、昭乌达盟分别划归黑龙江、吉林和辽宁三省;将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额济纳旗分别划归宁夏和甘肃,1979年5月30日又重新划回内蒙古自治区。
2001年,内蒙古自治区设有呼和浩特市、包头市、乌海市、赤峰市、鄂尔多斯市、通辽市、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锡林郭勒盟、乌兰察布盟、巴彦淖尔盟和阿拉善盟。下设101个旗、县、市、区,其中以旗命名的52个(包括鄂伦春、鄂温克、莫力达瓦达斡尔3个民族自治旗),以县命名的17个,盟辖市14个、区18个。自治区人民政府驻地呼和浩特市。
人口增长率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前的人口一直徘徊在200万人左右。1947年自治区成立后,内蒙古人口有较快增长,少数民族人口增长更快,1995年底,全区总人口达2 284.4万人,比1947年增加1 722.7万人,增长3.l倍,平均每年增长2.97%,占全国人口的1.9%,人口总数在各省市区中居第2l位。其中蒙古族人口369.92万人,比1947年增长3.4倍,平均每年增长3.2%;汉族人口1828.75万人,比1947年增长2.9倍,平均每年增长2.9%;其他少数民族人121 85.73万人,比1947年增长8.6倍,平均每年增长4.8%。1995年,全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0.53%。,与全国土0.55%。的平均水平基本持平,控制人口已初见成效。2001年,全区总人口2377.49万人,其中蒙古族人口404.08万人,汉族人口1843.7万人。
人口性别构成 内蒙古自治区的人口性别构成在解放前处于失调状态,1947年,全区女性人口占总人口的44.1%。解放后,男女性别比例逐步趋于协调。1995年底,全区女性人口占总人口的48%,男性人口占总人口的52%,性别比例为1:0.92。2001年,全区男性人口 1 228.9万人,女性人口 46.64万人。
人口文化构成 据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全区每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148人,比全国平均水平多6人,居全国各省市区第12位;每万人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1 512.1人,比全国平均水平多415人,居全国第8位;文盲、半文盲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5.39%,比全国平均水平低0.59个百分点,居全国第14位。 2001年,全区总人口中大专以上文化90.35万人,高中、中专文化326.88万人,初中文化826.65万人,小学文化以下980.53万人。
人口年龄构成 据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全区0~1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28.45%,15—29岁占32.5%,30~44岁占21.1%,45~59岁占11.42%,60~74岁占 5.43%,人口年龄构成属于轻型结构。
民族 全区共居住有49个民族。人口在100万以上的有汉族、蒙古族;人口在10万以上的有回族和满族; 人口在l万以上的有朝鲜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人口在1 000以上的有鄂伦春族、壮族、 锡伯族、俄罗�%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