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三至正月十五个节日的名称、习俗、来历是什么?

 我来答
悠闲生活时光
2019-01-17 · TA获得超过7289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2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776
展开全部

1、忙年(小年)

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开始忙年,又称“小年”,小年并非专指一个节日,由于各地风俗,被称为小年的节日也不尽相同。小年期间主要的民俗活动有贴春联、扫尘、祭灶等。  小年是整个春节庆祝活动的开始和伏笔,其主要活动有两项:扫年和祭灶。除此之外,还有吃灶糖的习俗,有的地方还要吃火烧、吃糖糕、油饼,喝豆腐汤。

2、年二八

年二十八除旧布新,清除旧的年红,有的地方年二十八开始贴年红。广东有一句俗语“年廿八,洗邋遢”,意思是说在农历十二月二十八日这一天全家人要留在家里打扫卫生,贴年红,迎接新年

3、除夕

(1)“除夕”是岁除之夜的意思,又称大年夜、除夕夜、除夜等,时值年尾的最后一天晚上((月大为农历十二月三十日,月小廿九日)。除,即去除之意;夕,指夜晚。除夕“月穷岁尽”,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谓之挨年近晚,人们都要除旧布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

(2)除夕是辞旧迎新、阖家团圆、祭祀祖先的日子。由于农历大月有三十天、小月只有二十九天,所以除夕的日期也就有廿九、三十的不同了,但是这一天常常不论是二十九还是三十,习惯上都被称为“大年三十”。

(3)大年三十下午,祭祖、吃团圆饭,年夜饭后有发压岁钱和燃灯照岁(或熬年夜)的习俗。 

4、正月初一

(1)正月初一原名“元旦”,“元”的本意为“头”,后引申为“开始”。从正月初一开始便进入迎禧接福、祭祀神祖、祈求丰年主题。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送旧迎新。

(2)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正月初一凌晨拜神,下午祭祖。多地方有正月初一早上吃素的习俗。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恭祝新年大吉大利。

5、正月初二

(1)大年初二开年,拜神,开年饭。这天出嫁的女儿回娘家,要夫婿同行,所以俗称“迎婿日”。回娘家的女儿必须携带一些礼品和红包,分给娘家的小孩,并且在娘家吃午饭,但必须在晚饭前赶回婆家。  

(2)姑娘回到家中,若家中有侄儿,当姑母的必须再掏腰包,尽管在初一日给压岁钱时已经送了,可这一次意义不同。这习俗,潮汕人称为“食日昼”。顾名思义,仅仅是吃中午饭而已,女儿必须在晚饭前赶回婆家。《占书》中说,正月初二是“狗日”。

3、正月初三

大年初三又称赤狗日,与“赤口”同音,通常不会外出拜年,传说这天容易与人发生口角争执。不过这个习俗早已过时,因为现在人们难得春节团聚,对此已经淡化许多。 

4、正月初四

大年初四是祭财神的日子,迎神接神。 《占书》中,传说正月初四是女娲造羊的日子,故称“羊日”,在这一天里,人们不能杀羊,如果天气好,则意味着这一年里,羊会养得很好,养羊的人家会有个好收成。

5、正月初五

(1)正月初五,按民间习俗是五路财神的生日,因此要迎接财神进家,保佑自家新的一年财源滚滚、年年有余,同时自然也是送走“穷”的日子,故有“送穷出门”一说。

(2)同时,这一天又俗称“破五”,意思是之前几天的诸多禁忌至此就结束了。传说正月初五是“牛日”,俗称破五。北方民间有吃饺子的习俗,寓意着招财进宝。

(3)古时从王公大宅到街巷小户都如是,就连待客也如此。妇女们也不再忌门,开始互相走访拜年、道贺。新嫁女子在这一天归宁。 破五习俗除了以上禁忌外,主要是送穷,迎财神,开市贸易。 

6、正月初六

正月初六是“马日”,叫六六大顺。这一天,每家每户要把节日积存的垃圾扔出去,这叫送穷鬼。  大年初六也是启市日,商店酒楼才正式开张营业,而且要大放鞭炮,不亚于除夕的境况。 

7、正月初七

(1)初七是人日,即人的生日。《占书》说,由初一开始,上天创造万物的次序是“一鸡二狗、三猪四羊、五牛六马、七人八谷”,所以初七就是人日。

(2)汉朝开始有人日节俗,魏晋后开始重视。古代人日有戴“人胜”的习俗,人胜是一种头饰,又叫彩胜、华胜。从晋朝开始有剪彩为花、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来贴屏风,也戴在头发上。此外,还有登高赋诗的习俗。

(3)唐代之后,更重视这个节日,每至人日皇帝赐群臣彩缕人胜,又登高大宴群臣。如果正月初七天气晴朗,则主一年人口平安,出入顺利。 

8、正月初八

年初八是开工日,派发开工利是,是广东老板过年后第一天上班首要做的事;利是利是,寓意着一年都能利利是是,大红大紫。传说初八是谷子的生日,这天天阴则年歉,天气晴朗则这一年稻谷丰收。 

9、正月初九

(1)正月初九是天日,传说此日为天界最高神祇玉皇大帝生日,俗称“天公生”。有说“天公”就是“玉皇大帝”,道教称之为“四御”,是天界最高的神,他是统领三界十方诸神以及人间万灵的最高神,代表至高无上的“天”。

(2)主要习俗有祭玉皇、道观斋天等,有些地方,天日时妇女备清香花烛、斋碗,摆在天井巷口露天地方膜拜苍天,求天公赐福。

10、正月初十

(1)正月初十,南方部分地区(如东边勇)有开灯的习俗,设开灯酒宴。河南风俗这一日家家向石头焚香致敬,认为“十”,谐音“石”,因此初十为石头生日,这天凡磨、碾等石制工具都不能动,甚至设祭享祀石头,恐伤庄稼。也称“石不动”“十不动”;午餐必食馍饼,认为吃饼一年之内便会财运亨通。

11、正月十一

正月十一“子婿日”,此日是岳父宴请子婿的日子。初九庆祝“天公生”剩下的食物,除了在初十吃了一天外,还剩下很多,所以娘家不必再破费,就利用这些剩下的美食招待女婿及女儿,民歌称为“十一请子婿”。  

12、正月十二

正月十二,搭灯棚,花灯酒会,做斋头,做醮,标炮等。从即日起人们开始准备庆祝元宵佳节,选购灯笼,搭盖灯棚,做醮,标炮。有童谣云:“十一嚷喳喳,十二搭灯棚,十三人开灯,十四灯正明,十五行月半,十六人完灯。” 

13、正月十三、十四

正月十三、十四,舞狮、飘色、游神、逛庙会。有传说正月十三是“灯头生日”, 民间在这一天要在厨灶下点灯,称为“点灶灯”。 

14、正月十五(元宵节)

(1)正月十五,习俗活动主要有赏灯、游灯、押舟、烧烟花、闹元宵等。元宵节的节俗非常有特色,节期与节俗活动,也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

(2)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新年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

(3)元宵节习俗自古以来就以热闹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发展至今,烧烟花也是元宵主要习俗之一。

爱心便便当479
2014-08-09 · 超过39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9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83.8万
展开全部
在国人传统的习俗里面,从腊月二十三起到正月十五,每天都是有讲究的,比如祭灶、比如打酒、比如剃头......只是现今,很多的习俗已经不在了。大概是北方相对于南方的繁华有些平淡的缘故,古老的传统在这里却得到了真实的保存。这首歌谣就能解答你的问题!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磨豆腐, 二十六去割肉, 二十七蒸枣山, 二十八贴年画, 二十九去买酒, 三十铜钱饺子和拦门棍, 大年初一扭一扭。正月十五为元宵节,亦称上元节,俗称正月半。南通旧时从正月十三开始上灯,正月十八落灯,有“十三、十四神看灯,十五、十六人看灯,十七、十八鬼看灯”之说,并有“上灯圆子落灯面”之举。城隍庙中看灯的人络绎不绝。明末清初,城中包壮行家做出的彩灯闻名远近,称为“包灯”。这天,乡下尚有出嫁女请娘之俗。傍晚,农家有煨百虫、放烧火、爆白花之举。人们还要请坑三姑和灰堆婆婆解答疑难问题。解放后,城市元宵活动以灯会为主,在文化宫、文化馆、公园等地设灯景,供群众观赏娱乐。 二十三糖瓜粘(又叫二十三祭灶官) 过去每年古历腊月二十三晚上,家家户户都买上几个糖瓜来辞灶(灶王爷),意在用糖瓜粘住“灶王爷”的觜,叫他“上天言好事”,以便“下界保平安”。 二十四扫房子 灶王爷上天报告后,上天会派天兵来“视察”。为了打发天兵,人们第二天就开始动手打扫房子。腊月二十四,家家户户大扫除也就成了延续时间最长久的传统习俗。 家住新乡市文苑小区的丁先生今年48岁,对小时候如何过二十四这天记忆犹新:“这一天是最忙的,全家大人小孩儿都要帮着干活。扫房时把家具用床单都蒙上,拿上绑着长把儿的扫帚把屋顶、墙壁、门窗……全部清扫一遍。” 除了延续灶王爷的传说外,对“二十四,扫房子”民间还有另一种说法:“腊月扫尘可以扫来福气。”此外,古籍《吕览注》中记载:“岁除日,击鼓驱疠疫鬼,谓之逐除。”看来岁末大扫除还有驱除疫病之含义。 二十五磨豆腐 在过去,豆腐是过年时的必备食品。到了腊月二十五这天,人们将浸泡过的黄豆,用石磨磨碎,“揉沫过箩去渣,煮沸点浆成块”,豆腐做成后切小块放入加盐的清水里保存,供春节期间食用。这也就有了“二十五,磨豆腐”的说法。 二十六去割肉 腊月二十六,离春节已是很近了。在过去,割肉的工作就是在这天完成的。 二十七蒸枣山 在腊月二十七蒸馒头、蒸枣山的风俗据传起源于三国时期:诸葛亮打仗路过商丘沙河,当地有这样一个规矩,要想平安过河,必须用人头祭奠河神。诸葛亮心地善良,叫人用面做个和人头一样的馒头替代,最终平安过了河。从此,当地就开始流行用“人头馒头”祭神 二十八贴年画 腊月二十八这天,家家户户开始要贴年画了(有的地方是年三十贴)。 二十九去买酒 腊月二十九,是农家准备年货、拾遗补缺的一天。到这一天,基本上该准备的年货都应当准备好了,只是一些零星东西需要在这一天买。看似简单,但还是很有道理的。比如一些食物,准备得早了,容易放坏,如果准备得太晚了,到过年时不一定能买上。 三十铜钱饺子和拦门棍 三十,包扁食。过去,包扁食时人们常常将数枚硬币包入扁食里,初一谁吃到硬币扁食谁在这一年就有福。 年三十晚上,人们会在大门口放一根桃木棍,防“野鬼”进家。在安阳工作的魏玉修告诉记者,在他们村,村民还有在门口横放一根桃木棍的风俗。他说,拦门棍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就是告诉乞丐,春节该回家过年了,不能再走家串户乞讨了。 民间有一种说法,明朝时,朱元璋派常玉春、胡大海在平顶山一片讨伐“北国鞑子”。由于战况激烈,当地多次易手。为避免遭误杀,朱元璋军队到时家家户户都挂出“南朝”牌;“鞑子”打回来再换上“北国”牌。朱元璋知道后很生气,命令将这些刁民全部杀掉。除夕之日,胡大海、常玉春带兵杀来。 追杀之际,一名青年背着一位老妇人奔跑,青年被截住后跪地求饶:“求你们把我杀了吧,把我老母留在世间!”胡常二人深受感动,便告诉男子:“快回去,关门闭户,在门外放一拦门棍,我们下令见有拦门棍的人家不杀。”青年将此事告诉了村民,村民们都在门口放上一拦门棍。 除夕熬年 “一夜连两岁,五更分二年。分岁扶醉起,终夜齐欢喜。” === === ===

采纳哦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zyn哈
2020-02-07 · TA获得超过4852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5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8158
展开全部

1,忙年(小年)

农历十二月二十三、二十四的忙碌年,也叫“小年”。小年不是指节日。因为当地的风俗习惯,叫小年的节日不一样。春节期间的主要民俗活动有春联、扫地、祭灶等。小年是整个春节庆典的开始和铺垫。主要有两项活动:扫除春节和祭祀厨房。此外,还有吃厨房糖果的习俗。在一些地方,你需要吃火,糖蛋糕,油蛋糕和豆腐汤。

2,年二八

大年二十八,旧的新布被拆掉了,旧的新年红也被拆掉了。有些地方开始贴新年红。广东有句话叫“农历二十八,洗得邋遢”,意思是全家都要呆在家里打扫卫生,贴上新年红,迎接新年

3,除夕夜

(1) “除夕”是指除夕,又称大年三十、除夕、除夕等,是一年中的最后一个晚上(这个月是农历十二月三十日,农历二十九日)。摆脱摆脱摆脱的手段;摆脱摆脱摆脱的手段。除夕是一年的结束。它与春节(正月初一)有着密切的联系,这意味着人们必须在年底前除掉老人,并在明年改变新年。

(2) 除夕是告别旧迎新、团聚家庭、祭祖的日子。由于农历除夕在正月三十日,而在正月二十九日,所以除夕的日期不同于29日和30日。然而,无论是29岁还是30岁,这一天通常被称为“大年三十”。

(3) 除夕的下午,有祭祖、合家团圆的习俗。晚饭后,有一个习俗,除夕寄钱,点灯(或煮)一年。

4,正月初一

(1) 农历正月初一最初被称为“元旦”。“元”的原意是“头”,后来扩展到“始”。从正月初开始,以拜年祈福、祭神祭祖、祈年为主题。在春节的早晨,当门打开时,首先放鞭炮,这就是所谓的“打开鞭炮”,送走旧的,迎接新的。

(2) 鞭炮声过后,地上尽是碎红,像织锦。它被称为“充满红色”。正月初一清早,下午拜神拜祖。许多地方都有在正月初一早上吃素食的习俗。大年初一,人们早起,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整齐,出门探亲访友,祝新年快乐。

5,正月初二

(1) 元旦是农历新年的第二年。这一天,已婚的女儿回娘家,请丈夫和女婿一起去,所以俗称“迎女婿节”。回娘家的女儿一定要带些礼物和红包,分给孩子,在娘家吃午饭,但晚饭前一定要回婆家。

(2) 女孩回家后,如果家里有外甥,阿姨就得再付钱,虽然她已经在大年初一把它送到除夕了,但这次意义不同。潮汕人把这种习俗称为“日食”。顾名思义,这只是午餐。我女儿晚饭前得回婆婆家。据占书讲,正月二是狗日。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