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诗其三翻译!!!!!!

 我来答
许华斌2002
推荐于2017-12-15 · 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
许华斌2002
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
采纳数:6312 获赞数:38461
江西师范大学数学教育专业毕业,2011年江西财经大学数量经济学硕士毕业 执教12年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兰亭诗 其三
王羲之(东晋)

三春启群品,寄畅在所因。
仰望碧天际,俯磐绿水滨。
寥朗无厓观,寓目理自陈。
大矣造化功,万殊莫不均。
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
第三章歌咏与会者具有托心于《老》《庄》的共同志趣。

“莫非齐所托”,意谓与会者有共同的精神寄托,即《老》《庄》玄理。“造真”之“真”,指宇宙的真谛妙理。“玄根”用《老子》六章语:“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老子将天地万物的产生,喻为一位伟大母亲的诞育;这里即指万物之所由生存、发展的玄妙根由。“涉世若过客”喻人生短促。《庄子·齐物论》说人不该忧惧死亡;惧怕死亡者好比是少小离家客游而不知归返一样。当然死之悲哀究竟难以摆脱,故“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汉代《古诗》)之慨屡见于吟咏。王羲之于此也是欲超脱而又不能。他还是只能以安时处顺、随顺自然自解。“前识”二句即表明此种心情。前识,远见卓识,语出《老子》三十八章。《老子》认为世人所谓“前识”,用尽机巧之心,实乃“道之华而愚之始”,因为它违背“自然”的原则。王羲之此处说不企羡聪明卓识,要紧的是“体道”,即听任自然的化迁。那样方能心境空明,不生烦恼。“虚室是我宅”便是说,追求心之清明,乃是我们的依归。“虚室”指心,《庄子·人间世》有“虚室生白”之语。

“远想”四句,歌颂与会诸人的交游乃是体道之交。诗人另有一首四言《兰亭诗》云:“咏彼舞雩,异世同流。”指《论语·先进》所载“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之事,所怀想的是孔门师弟。当时与会者诗中也多有尚想古人之意,或仰庄周,或怀巢、许。“何必谢曩昔”,言我等今日之游亦不让古人。“相与无相与”用《庄子》语。《庄子》说体道者的交往与世俗不同。他们如“鱼相忘乎江湖”那样,“相忘乎道术”,所谓“君子之交淡若水”(《山木》);因此说是“相与于无相与,相为于无相为”(《大宗师》)。这种交往自亦不拘形迹,不拘守世俗礼教,故云“形骸自脱落”。

Lanting poetry(third)
by wangxizhi(Jin dynasty)
translated by Hui

Everything is flourishing in late spring,
I share my jocund feeling in everything.
looking up that the sky is bright and blue,
looking down that the stream is green and clear.
In infinite universe there is a bright sight,
All meet my eyes become a bright truth in my heart.
what a marvelous miracle the nature it is,
Different things have the same characteristics.
Though they show multiple colors and shapes.
Everything I meet I always feel it fresh.
其一

三春启群品,寄畅在所因。

仰望碧天际,俯磐绿水滨。

寥朗无厓观,寓目理自陈。

大矣造化功,万殊莫不均。

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

三月三日,正是暮春天气,万物都欣欣向荣,生机勃勃。“群品”即指万象。这天气候宜人,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诗人们自然可以寄情山水,畅叙幽情。“寄畅在所因”一句写出了人与自然的冥契,说明人与外物的联系,富于哲理。同时逗出下文,“仰望”以下就是“所因”的对象与“寄畅”的内容。仰望是朗然无滓的万里晴空,俯首则低佪于清澈见底的曲水之滨。诗人的俯仰所见包蕴天地万象,一切都生机盎然,令人想到造化的伟大,这两句与序文中所说的“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一段所描绘的意境相似,只是更加凝炼而形象,这正是诗与散文的不同之处。面对着如此寥廓朗畅、一望无际的景观,于是诗人由此悟出了自然与人生的真谛。这是王羲之由眼前景物所激起的,并不是个人的喜怒哀乐,而是对宇宙与生命的思索,因而接下来的不是抒情,而是陈理

伟大啊!造化的功绩,它对天地间的万事万物都是不偏不倚的,它赐给万象的生命,在这春光融泄之中,诗人感到了自然的力量。自然界的各种事物虽千差万别,正如《兰亭集序》中说的:“崇山峻岭”“茂林休竹”“清流急湍”“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各有其美,但对我来说无一不是新鲜而充满生机的。

他的思想与盛行于当时的玄学家之言不甚一致,他虽任性率真,放浪形骸,然于人生、于现实并未失去希望,也未忘情于人世。王羲之反对玄言家的清谈误国,而主张切实地为国家做点事。因而他在《兰亭集序》中也批评老庄哲学曰:“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不满老庄齐死生、等寿夭的消极思想。在此诗中他既肯定了造化的伟大,也强调了自然对人的影响,强调了人在自然中的地位。这正是他本身的人格与思想的真实反映。此诗造语清新,虽旨在说理,然畅达明白,不故作玄虚,在玄言诗中是比较成功的一首。

其二

悠悠大象运,轮转无停际。

陶化非吾因,去来非吾制。

宗统竟安在?即顺理自泰。

有心未能悟,适足缠利害。

未若任所遇,逍遥良辰会。

宇宙悠悠运行的法则,永无停歇,人并不能主宰自身,来非吾因,去非吾制,是自然变化的结果。这是人类不得不面临的困境。如序中说的:“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人所珍视的宗统在哪儿呢?如或未悟此理,则仍会陷入是非利害的圈子,只有顺应事理,才能获得安泰。

最重要的玄学思想,是“宗统竟安在?“即顺理自泰”,即持哲学反思态度,超越日常狭小的功利世界。因为参与集会的多是达官贵人,首先需要摆脱名利的纠缠。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岁月不居,时节如流的感慨,包含着在很长的一个历史时期里人类对哲学的思考,亦是对宇宙运化的感叹。

在中国文化史上,《兰亭集》已成为一个审美符号。它承传着上巳之游的古老精神,启发了流连山水的审美情趣,同舞雩歌咏一样,成为后人思慕的对象。

直到今天,春光融融之际,当我们登“崇山峻岭”,临“清流急湍”,亦“畅叙幽情”,“信可乐也”。静观水流花落,鸢飞鱼跃!“三春启群”“品逍遥良辰会”。让我们忘记工作的压力,在这美好的大自然里寻找一份和谐的美景、和谐的心境、和谐的生活吧。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