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你”常用“尔”“汝”“女”“若”“乃”“而”等表示,。通常译为“你”“你的”“你们”“你们的”。还可用“子、足下、君、公、先生、大王、陛下(对君王)”等。
1、“汝”、“女”本是同一个词的不同写法。
例如:三岁贯女,莫我肯顾。(《诗经•魏风•硕鼠》)
译文:多年辛勤伺候你,你却对我不照顾。
2、尔:尔等。例:清 孔尚任 《桃花扇·争位》:“我投诚最早,年齿又尊,岂肯居尔等之下!”
译文:我投诚最早,年龄最长,怎么能地位在你们之下!
3、若:若属皆且为所虏。(西汉司马迁《史记 鸿门宴》)
译文:你们都将被他俘虏。
4、“子、足下、君、公、先生、大王、陛下(对君王)”作第二人称时,是尊称,相当于先生,“您”。
扩展资料:
古代其他人称代词:
1、古汉语中,第一人称代词主要有“我、吾、余、予、朕、台(yí)、卬(áng)”等七个。其中,常用的是“我、吾、余、予”四个。
2、谦称:古人为了表示自己的谦逊礼貌,在对话中往往不用自称代词,而常用谦称代替。其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自称其名;自称低贱的身份。
此外:“臣、不肖、小人”等代替第一人称时是谦称。
3、古汉语中,第三人称代词主要有“彼、之、其、厥、他、渠”等六个。其中以“彼、之、其”三个为常见。
“他”在上古汉语中不是第三人称代词,只表“其他”、“别的”之类的意思,是指示代词。“他”用作第三人称代词,大概始于晋代。“渠”后来也可作第三人称代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人称代词
不过你在古文中已有应用,是俚语话的。
本人所知仅此而已,还望各位大湿指教!
一、尔拼音:ěr
释义:
1、你,你的:尔父。尔辈。尔汝(你我相称,关系密切)。尔曹(你们这些人)。尔虞我诈。
2、如此:偶尔。不过尔尔。
3、那,其(指时间):尔时。尔后。
二、汝拼音:rǔ
释义:
1、你:汝辈。汝等。汝曹。汝将何经。
2、姓。
三、若拼音:ruò
释义:
1、如果,假如:若果。倘若。假若。天若有情天亦老。
2、如,像:年相若。安之若素。旁若无人。置若罔闻。门庭若市。
3、你,汝:若辈。“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四、乃拼音:nǎi
释义:
1、才:今乃得之。“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2、是,为:乃大丈夫也。
3、你,你的:乃父。乃兄。
五、而拼音:ér
释义:古同“尔”,代词,你或你的。表(从……到……):从上而下。